- 年份
- 2024(1309)
- 2023(2054)
- 2022(1569)
- 2021(1718)
- 2020(1228)
- 2019(3049)
- 2018(3144)
- 2017(4094)
- 2016(3516)
- 2015(4111)
- 2014(4347)
- 2013(3479)
- 2012(3194)
- 2011(3070)
- 2010(3239)
- 2009(2548)
- 2008(2450)
- 2007(2276)
- 2006(2143)
- 2005(1985)
- 学科
- 教育(18028)
- 中国(8222)
- 教学(5189)
- 理论(5171)
- 学(3445)
- 革(3136)
- 改革(3091)
- 发(3074)
- 发展(3032)
- 思想(2986)
- 高等(2976)
- 展(2910)
- 政治(2842)
- 管理(2783)
- 研究(2781)
- 教育改革(2759)
- 思想政治(2729)
- 政治教育(2729)
- 治教(2729)
- 德育(2709)
- 济(2693)
- 经济(2686)
- 财(2653)
- 学校(2466)
- 学法(2290)
- 教学法(2290)
- 收入(2203)
- 生(2199)
- 教育学(2190)
- 计算(2169)
- 机构
- 大学(41057)
- 学院(36102)
- 教育(24707)
- 研究(16789)
- 范(16642)
- 师范(16615)
- 师范大学(14007)
- 京(10658)
- 职业(9912)
- 教育学(9642)
- 科学(9042)
- 技术(8595)
- 所(8070)
- 北京(7822)
- 研究所(7385)
- 江(7108)
- 教育学院(7060)
- 职业技术(6772)
- 管理(6515)
- 济(6234)
- 院(6048)
- 中心(6027)
- 经济(5816)
- 技术学院(5642)
- 理学(5435)
- 中国(5256)
- 理学院(5247)
- 州(5208)
- 教育科(5074)
- 教育科学(5038)
共检索到660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春
在众多正义理论中,分配正义因直指作为分配规则的基本制度和作为分配方式的公共政策而具有更强的政策适用性。教育分配是一种再分配,公正性是其合法性前提。教育分配通过兑现权利应得与实现资本积累而追求着实质公正。在作为秩序政策与过程政策双重意义上的教育政策可以分为弥补型、保护型和发展型等三种基本类型,它们分别以补偿原则、基本需要原则与贡献原则作为基本分配原则而确保教育公正。
关键词:
分配正义 基本需要 教育公正 政策类型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朱丽
教育改革代价的付出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其分配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教育公正是基本的社会公正之一,因而教育改革代价的公正分配必然关系到社会公正问题。教育改革代价的分配不同于物质财富的分配,有其自身的分配逻辑。对教育改革所产生的必然代价应进行合理、公正的分配,其分配应遵循差别原则、应得原则和补偿原则。
关键词:
教育改革代价 公正 分配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周金燕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教育领域的分配问题和矛盾也开始凸显。如何处理教育领域的分配问题,促进教育公平,这是困扰当代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尝试对政治哲学领域中深具影响力的分配正义理论进行梳理,通过展现他们的理论、相互之间的争论,以及最近的进展,为理解教育领域的分配正义提供一些认识。这些重要的理论包括自然法学派的权利平等,自由至上主义的程序正义论,功利主义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罗尔斯的正义论,以及近年兴起的德沃金为代表的运气均等主义。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钟景迅 曾荣光
罗尔斯的分配正义论提出后对西方学界的教育公平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很多理论在上个世纪的西方教育实践领域内均有深刻体现。然而近些年来,一些政治哲学家却指出,社会公平的问题不应该只在分配层面上讨论,他们认为不公平和非正义在分配领域之外的人际互动的社会关系层面上也有明显表现,这一派新兴的关系正义论的观点已经在关于教育公平的理论研究,及包括教育政策在内的公共政策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关键词:
分配正义 关系正义 教育公平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罗云 钟景迅 曾荣光
当前实践语境中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教育公平的言说多满足于流入地公办学校入学机会获得。本文基于这一现状,在梳理从古典时期的亚里斯多德到晚近的罗尔斯、德沃金、沃尔泽以及女性学者扬等人关于公平正义论述的基础上,从分配正义与关系正义两个层面对随迁子女的教育公平进行了实证考察。研究发现,部分社会经济处境更趋弱势的随迁子女仍就读于简易民办学校,进入公办学校的随迁子女难以分享城市优质教育资源而多集中于薄弱学校,分配正义的差异原则并没有在随迁子女入学机会分配中被考虑;而即使进入公办学校,由于社会刻板印象及各种制度性因素,随迁子女在学校日常生活中经受着集体边缘化、文化宰制的尴尬,相应的是不能把教育纳入自身掌控...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周金燕
学校教育在收入分配正义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为了回应这一问题,本研究借鉴最近兴起并逐渐在分配正义领域占据统领地位的运气均等主义理论,尝试在正义的视野下来构建学校教育影响收入分配的理论模型。将学校教育的作用分解为两部分:一是作为原生运气影响收入的中介作用,这一作用被认为是"非正义"的;二是作为选择运气影响收入分配的中介作用,这被认为属于正义的范畴。本文进一步将这一理论模型转换为实证模型,并应用CHNS数据进行测算。研究发现,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学校教育对收入分配的这两种作用都有所表现,且都得到强化。尤其是前者,学校作为维持和传承原生禀赋分配不平等的中介机制作用得到快速的强化,这是由于原生运气在...
关键词:
学校教育 收入分配 运气均等主义 责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熊进
自国家成为治理教育正义问题的行动主体后,教育正义便在国家构境中获取意义并简约、等价为教育分配正义,从而构建了现代教育分配正义的理论与实践范式。分配正义范式以本质主义、绝对主义、标准主义、程序主义等现代性思维为导引,通过国家理性能力建构了一套绝对、普适的正义标准,使教育分配正义成为一种受控、设定的正义观。然而理性的滥用与自负致使国家权力不断生长,教育分配正义演变为一门权力政治学;教育分配正义的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而成为一种毫无价值意义的语汇;理性的"必然无知"意味着教育分配正义的完备实现只能是一种幻想;表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林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其实质是一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在配置时必须依托于一定的原则。罗尔斯关于正义的原则,从社会资源分配角度来论证正义,也对教育资源公平分配问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剖析了社会主义国家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重要性,基于罗尔斯的平等自由原则、机会均等和差别原则阐述了教育公平原则的内涵,并对实现我国教育资源公平分配提出了政策建议。
关键词:
正义原则 教育资源 公平 政策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吕寿伟
随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繁荣,分配正义几乎成为唯一被信任和推崇的正义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正义也一直被分配的范式所垄断,分配范式的教育正义旨在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是消除不平等,而是避免源于承认期待伤害的羞辱和蔑视代表着教育正义的规范目标;不是分配平等或物品平等,而是对尊严的平等承认构成了教育正义的核心范畴。显然,由羞辱和蔑视所引发的教育不正义是分配正义所不能解决的,而必须通过承认的正义予以矫正。因此,分配的方案并不能单独完成教育的正义规范功能,教育正义的完备方案必须由分配范式和承认范式共同型构,以形成出一种复合的教育正义观。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健儿
在受教育权分配问题上 ,简单的效率优先论和平等优先论都不完善。只有在综合了自由、平等、效率和社会合作等基本价值的教育公正理论指导下 ,才能较为合理地处理受教育权分配问题。本文借鉴罗尔斯的正义论提出了现代社会的教育公正观 ,联系我国现实提出了五个教育公正原则 ,并对当前我国在受教育权分配方面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刘剑文
一、国民收入分配改革与财税法制创新国民收入分配不公平是当前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也是近年来党中央及国务院非常重视的一个议题。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逐步缩小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从总体上讲,收入分配可以分为第一次分配及第二次分配。第一次分配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金木
从分配正义理论来看,正义是按照“得其应得”原则将社会权益和责任在其成员间进行合适的分配。如何分配教育资源是教育正义的基本维度,对于矫正资源不公平配置而导致的教育不义,有着极强的适切性。承认正义理论则认为,正义不仅仅涉及分配领域,还涉及社会承认领域,应该关注人际互动层面上的承认正义问题。教育正义不仅要在外部教育资源分配上合乎正义,还要在教育过程中实现一种承认与尊重,更要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教育正义具有多个维度,是一种复合的正义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冯建军
教育分配正义有其局限性,其只限于可分配的物质资源,对其他资源则无能为力;只诉诸宏观的社会制度,无法关照微观教育活动中的社会—心理影响。"后均衡化时代",教育正义需要从分配正义转向承认正义。教育承认正义是基于主体间平等的社会—心理关系而提出的,承认正义是教育活动内在的必然要求,消除羞辱和蔑视是教育承认正义的底线要求,尊严的承认是教育承认正义的终极追求。
关键词:
教育正义 分配正义 承认正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真
教育公正有利于促进社会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保障公民受教育的权利。教育公正是社会公正的基础,是社会公正的体现;与此同时,社会公正又是教育公正的保障。本文分析了教育公正与社会公正的关系,阐述了教育不公正在社会层面的主要表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教育公正的对策。
关键词:
教育公正 社会公正 教育资源优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玉鸿
公正是法律的生命之所在。法律上的公正观经历了从个人应得、社会公平到复合正义的历史流变。19世纪之前的法律公正观体现为个人应得,即个人根据其功绩、成就和努力来获得其应有的地位、利益和财富。19世纪下半叶开始,由于经济、政治和学术思潮的影响,法律公正观向社会公平观转换,强调国家在分配正义上的主导角色。社会公平的法律公正观与个人应得的法律公正观在分配的主体、标准、形式、依据和内容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是从社会本位的角度而非个人本位的角度来确定法律的公正内涵。在现代社会,既要防止极端个人主义之下的个人应得观,也要防范社会公平观的过度扩张,而复合正义理论作为现代法律公正的基准,有助于保障二者实现真正的融合。
关键词:
法律公正 个人应得 社会公正 复合正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