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87)
2023(8485)
2022(7024)
2021(6465)
2020(5285)
2019(12257)
2018(11827)
2017(22857)
2016(11701)
2015(13534)
2014(13333)
2013(13612)
2012(12905)
2011(11958)
2010(11991)
2009(11327)
2008(10944)
2007(9745)
2006(9035)
2005(8410)
作者
(33436)
(28215)
(27874)
(26850)
(18179)
(13295)
(12616)
(10878)
(10683)
(10039)
(9829)
(9279)
(9140)
(9050)
(8993)
(8616)
(8408)
(7989)
(7988)
(7444)
(7162)
(6712)
(6683)
(6426)
(6394)
(6378)
(6069)
(5783)
(5608)
(5493)
学科
(79185)
经济(79129)
管理(36527)
(34193)
(27968)
企业(27968)
方法(27013)
数学(24233)
数学方法(24122)
中国(19736)
地方(17806)
(14607)
(14160)
业经(13952)
(13466)
贸易(13456)
(13124)
地方经济(13083)
(11683)
(11274)
(10164)
农业(10138)
环境(10070)
(9465)
银行(9460)
(9444)
(9288)
金融(9288)
(9257)
(9142)
机构
大学(183013)
学院(181457)
(98699)
经济(97323)
管理(69818)
研究(69305)
理学(59783)
理学院(59124)
管理学(58631)
管理学院(58240)
中国(54234)
(41755)
(38287)
科学(35429)
(33877)
财经(33234)
经济学(32865)
研究所(30486)
(30347)
经济学院(29317)
中心(29099)
(25408)
北京(24932)
财经大学(24547)
(24439)
(22259)
(22066)
师范(21938)
科学院(21123)
商学(20366)
基金
项目(112734)
科学(91393)
基金(86635)
研究(84505)
(74405)
国家(73892)
科学基金(63830)
社会(60206)
社会科(57452)
社会科学(57442)
基金项目(44060)
(39454)
教育(37645)
自然(37297)
自然科(36489)
自然科学(36481)
资助(36179)
自然科学基金(35915)
(33593)
编号(30986)
(27334)
国家社会(26901)
(26064)
成果(25492)
重点(25357)
中国(25117)
教育部(24466)
人文(23452)
(23242)
发展(22401)
期刊
(114204)
经济(114204)
研究(63441)
中国(35104)
(31773)
管理(29613)
科学(23421)
学报(20990)
经济研究(20701)
(20458)
财经(18263)
(17789)
金融(17789)
大学(17024)
学学(16153)
(16006)
技术(15248)
问题(14908)
(14630)
业经(14602)
农业(14070)
世界(13413)
国际(13199)
教育(12510)
技术经济(11665)
统计(10122)
经济问题(9158)
经济管理(8871)
(8852)
(8513)
共检索到287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泳宏  
本文的理论模型从分配战略取向的角度分析了高积累轻消费战略和积累消费共同促进战略下的经济增长的定量比较关系,构造积累率增长率和消费率增长率之差与GDP增长率的增长率水平VAR,通过G ranger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等证明:不同战略取向下的经济增长速度取决于消费品部门和工业品部门的资本边际产出的比较,积累消费比例变化的波动将影响经济增长的波动,说明分配战略目标应是在促进积累和促进消费之间合理加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树清  
如果说中国的宏观经济研究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它从一开始就重视中长期问题,而不是以短期分析为中心,虽然所使用的方法和所形成的结论颇值得反省。中国的宏观经济学家们关心中长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传统,因为他们最熟悉的范畴是计划,而且是“五年计划”。但是,他们也确实有客观的理由去特别注意中长期问题,因为中国经济是一个处于剧烈发展变动中的经济,而且是一个处于体制转轨时期的经济。因此,即使从完善短期分析的角度着眼,也势必需要重视中长期因素。我们曾经遇到过的大量短期宏观经济问题,特别是那些令人困惑不已的问题,都有着深刻的中长期发展的背景。只有明确中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条件和态势,才能更准确地理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胡晓鹏  
本文立足于全球化经济、发展中经济和大国经济三个视角,理性地对中国长达30年的经济发展历程进行了浓缩式解读。通过归纳,我们寻找到了根植于中国经济体系中最为本质的三对关系。立足于对三对关系的剖析,发现了危机后中国经济体系的"基本"矛盾,对它的发现也宣告了中国旧有的增长模式确实走到了历史尽头。在此基础上,思索出解决后危机时期中国经济的"基本"矛盾究竟需要哪些条件及其实现手段,最终得出了后危机时期发展中国经济的基本战略取向。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沈坤荣  
中国经济增长绩效分析沈坤荣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揭示了这样一个规律: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或源泉是知识、人力资本积累和制度这样一些内生因素,而不是资源数量和人口数量这样一些外生因素。也就是说,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大部分不是来自劳动和物质资本数量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邹东涛  
火箭要进入太空,必须以宇宙速度腾飞,否则永远脱离不了地心引力;一个国家要跨入世界强国之林,必须高速度发展,否则永远摆脱不了贫穷落后的面貌。摆在中国面前的道路有两条:要么迅速实现经济腾飞,赶上或接近世界上发达或较发达国家的水平;要么继续保持落后,甘居世界经济一百几十位的地位。很显然,后一条道路没有前途,因为人民不会长期甘居贫穷,同时这也与社会主义的宗旨大相径庭。中国必须走前一条道路。要迅速实现经济腾飞,就必须实行高速发展战略,一切经济都为高速度开道。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许宪春  蔡志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9.36%的年平均增长率保持了25年的长期高速经济增长。在这一基础上,2002年,中国又提出了在20年里使GDP再翻两番的新的长期经济增长目标。本文从中国经济与东亚经济比较、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对中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影响等方面,对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能、趋势、增长速度及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国有  
中国未来15年仍然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速度和质量仍是发展的焦点。在21世纪的前50年,农村仍然是内需增长、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根据地”。经济增长面临能源资源短缺的挑战,用30年的时间形成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基础。建设良好的国际交流环境和周边环境,长期坚持引进来,走出去、互利共赢的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道路。推进民营化进程,从地方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因素出发,增强中国经济活力及其增长的持续性。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子联  朱江丽  
文章从供给结构的角度分析了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解释了中国经济过去取得高速增长和未来面临发展约束的原因。文章的实证检验显示:收入不平等在促进物质资本积累的同时也抑制了人力资本的积累,对经济增长产生"激励效应"和"抑制效应";收入不平等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提供了充裕的廉价劳动力;收入不平等阻碍了中国的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收入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呈倒U形关系,虽然适度的不平等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增长,但其进一步恶化则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因此,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中国"要素投入"而非"创新驱动"型供给结构的主要成因,并长期以来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形成了中...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慧芳  
投资主导、出口导向引领中国经济实现了35年高速增长,创造了总量全球第二的大国发展奇迹。然而,长期消费"短板"的发展模式,不仅使中国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弱,抗风险能力差,不均衡、不协调问题突出。而且,在异常复杂的全球经济形势和日益强化的国内资源环境约束下难以为继。所以,走向消费主导的战略转型,既是推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均衡增长的重要保证,也是找寻"黄金平衡点",实现自主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孔令池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可从要素投入、结构转型、贸易开放、制度改革四个方面,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进行理论回顾。通过经验数据对比,可分析中国与高收入经济体、中高收入经济休、中低收入经济休和低收入经济休在劳动力投入、资本投资、技术进步、资源环境、工业化与结构转型、城市化、国际贸易、腐败等方面的现实差距,明确中国经济增长动力阶段性转换的事实。应当着力从人力资本、投资效率、科技创新、土地要素和企业家精神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重塑中国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机制。以新发展理念为基础,可系统阐述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增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建勤  
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及利用外资的战略选择○张建勤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同时,外债规模迅速扩张和外国资本垄断中国市场等问题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良的影响。我国应吸取拉美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经验教训,科学地确定利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志君  
在经历最近十年的两位数增长之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逐步减弱,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逐步增强。通货膨胀、资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和外汇储备风险不断积聚,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和沙化等生态环境约束不断强化,人力成本、资金成本和能源成本不断上升,改革遇到来自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增大。然而,改革红利仍然是巨大的,人口红利阶段并没有结束,城市化、教育、科技进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我国经济仍具备实现7%-9%中高速增长的潜力。维持经济在此区间内运行需要转变宏观调控思路和发展方式,围绕改善民生和建设美丽中国这个主题,处理好总需求管理和总供给管理的关系,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整的关系,依...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明远  
中国经济发展存在着资源环境约束、企业成本上升、需求结构不合理、国际经济环境压力、产业安全冲突以及社会发展问题等诸多矛盾;未来10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既能够得到物质资本和劳动力数量增加、以及人力资本提升和劳动力在部门间转移的支撑,又面临着土地资源、矿产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等的制约;中国经济的走向取决于对经济发展中矛盾的化解、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冉光和  潘辉  吴利  
文章通过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考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呈现出长期的均衡关系,且经济增长越快,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越大;若以1992年为界将改革开放分为两个阶段,则两个阶段里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变动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差异,尤其是后一阶段大幅拉大了收入分配的不均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