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946)
2023(2603)
2022(1931)
2021(1852)
2020(1193)
2019(2702)
2018(2488)
2017(4465)
2016(2379)
2015(2665)
2014(2589)
2013(2431)
2012(2185)
2011(1901)
2010(1874)
2009(1735)
2008(1622)
2007(1448)
2006(1333)
2005(1157)
作者
(6365)
(5472)
(5469)
(5296)
(3389)
(2692)
(2414)
(2093)
(2033)
(1923)
(1901)
(1773)
(1759)
(1686)
(1683)
(1609)
(1605)
(1579)
(1559)
(1553)
(1302)
(1300)
(1299)
(1279)
(1209)
(1188)
(1181)
(1162)
(1160)
(1073)
学科
(8610)
经济(8597)
管理(5855)
(5227)
(4159)
(3804)
企业(3804)
(3270)
中国(3111)
业经(3046)
农业(2877)
收入(2632)
(2165)
贸易(2164)
地方(2157)
(2128)
(2048)
方法(1901)
(1852)
国民(1842)
国民收入(1722)
教育(1711)
环境(1645)
(1582)
财富(1582)
(1579)
发展(1558)
(1552)
数学(1544)
数学方法(1492)
机构
学院(32950)
大学(30750)
(12294)
经济(12001)
研究(11971)
管理(10613)
理学(8951)
理学院(8866)
中国(8794)
管理学(8691)
管理学院(8636)
科学(7286)
(6330)
(6100)
(5930)
(5556)
研究所(5371)
中心(5232)
(5138)
(4809)
师范(4772)
(4692)
业大(4626)
财经(4623)
农业(4282)
(4260)
技术(4228)
(4200)
北京(4139)
(3905)
基金
项目(22568)
研究(18461)
科学(17432)
基金(14921)
(13078)
国家(12934)
社会(11423)
社会科(10745)
社会科学(10743)
科学基金(10518)
(9598)
教育(8320)
编号(8113)
(7992)
基金项目(7446)
成果(6818)
课题(6175)
(5803)
(5555)
自然(5540)
资助(5465)
自然科(5381)
自然科学(5380)
重点(5301)
自然科学基金(5262)
(5064)
(4997)
项目编号(4931)
(4923)
发展(4787)
期刊
(16313)
经济(16313)
研究(10026)
中国(7161)
(6354)
教育(5540)
学报(5096)
科学(4698)
农业(4349)
(4330)
管理(4091)
大学(3939)
学学(3750)
业经(3458)
(3106)
金融(3106)
技术(2924)
经济研究(2617)
(2459)
职业(2141)
财经(2100)
问题(1971)
国际(1907)
(1894)
(1834)
(1820)
农业经济(1819)
科技(1649)
改革(1491)
(1491)
共检索到51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宣恭  
本文通过分析实际资料,指出我国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不是垄断行业与一般行业的工资收入差别,不能借口分配不公反对国家所有制;利用财政税收缓解分配不公不能靠一般地减税,而是要分别不同阶层调整税负,有增有减,严格税制;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是私营企业主与普通劳动者收入和财富的巨大差距,只能从所有制去说明,它是过度剥削的结果,其根源是引导和监管不力的资本主义私有制;资本对最大利润的追逐是政治上滋生腐败的基础,将少数官吏的腐败当成分配不公的根源是本末倒置。本文最后提出抑制分配和财富悬殊趋势加剧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炼成  
拜读了吴宣恭同志在《经济学动态》2010年第11期发表的文章,深受启示,对该文的基本观点我完全同意,但对其中的某些论点不敢苟同,特提出来与之商榷。一、我国当前分配不公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傅春生  郑金周  张学文  刘俊杰  
造成信贷风险的主要矛盾及解决矛盾的“六化”设想傅春生,郑金周,张学文,刘俊杰一、影响信贷效益的主要矛盾1、“四自方针”与政府行为的矛盾。随着金融改革的逐步深入以及《商业银行法》的颁布实施,农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体也加快了商业化步伐,并将按照《商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立定  
快速工业化进程中工业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与粗放低效利用、投机性需求膨胀并存问题,是保障科学发展与保护耕地红线的重大难题。文章认为,从引起工业用地供需矛盾的主客观原因分析,以工业用地总量动态平衡为目标取向,推进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国家土地调控政策应当重视对工业用地供应及开发利用模式的改革,引入工业房地产发展模式和推进标准厂房租赁制是政策创新的重点方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昌龙  
经济领域可以分为生产领域和流通领域两部分。商品价值是在生产领域形成的,而商品价值的实现却在流通领域,商品价值能否实现,商品能否成功地完成“惊险的跳跃”,又受流通领域购销矛盾的制约,因为购销是流通领域的主体及其存在的前提,怎样购,即是怎样使商品尽快地以最佳途径、最小费用开支从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怎样销,则怎样让商品尽快地走向流通领域,实现其使用价值。流通领域的购销是一对矛盾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发展。购是销的条件,销是购的结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欧阳婷萍  
在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的基础上 ,采用城市用地扩展系数、人口与耕地协调系数、耕地与城镇用地转化系数和城镇用地效益系数等四个指标 ,来说明城市化水平增加和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研究结论表明 ,在本经济区 ,城市化虽然是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之一 ,但不是主要原因 ;城市化的发展可增强城市对人口和经济的聚集效应 ,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是解决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人多地少”矛盾的有效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杨波  
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益矛盾广泛存在于收益差距、农民工权益维护、征地拆迁和就业等领域,已经对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政府行为偏差、城市经济不发达及社会管理落后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必须从深化改革、维护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出发,通过转换政府职能、进行制度创新、发展城市经济、加强社会管理建设等措施,妥善处理相关利益问题和矛盾,促进城市化的正常健康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杨保珍  
按劳分配多劳多得是马克思主义的分配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在我们这个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中国家里,由于企业发展资金匮缺,迫切需要扩大积累,发展生产,因此有些同志往往忽视了按劳分配的原则,过份强调了积累的一面,形成多劳者只能多得很小的一点,而没有达到多得的适度。尤其是因为受公有制经济模式的限制,企业积累部分变为和企业性质相同的所有制即全民所有,或名为大集体所有,实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树文  
一、企业持续成长中的阶段特征及其主要矛盾企业是一个生命的有机体,跟生命体一样,有其诞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路建祥  
论实现“两个转变”亟需解决的主要矛盾路建祥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已成了当前的热门话题。对农村金融业的“两个转变”问题,我说以下意见:一、对人的治理是实现转变的主要矛盾“两个转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小勇  王文娟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这一判断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脉络进行梳理,厘清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过程及内在逻辑,在当下显得尤为必要。现阶段我国人民的需要整体上呈现复杂化、多样化和多层级交叉共存的态势,"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成为阻碍人民实现美好生活向往的主要制约因素。文章通过剖析和解读新时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生成轨迹,以及"美好生活需要"内涵的演变来揭示主要矛盾的转化逻辑,并针对矛盾的化解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邢俊  
自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之后,2018年9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再次针对"三农"问题做出了新的指引与解读,希望在未来几年继续发展农业与农村经济,最大限度提升农民收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与共同富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深刻认识到中国乡村经济治理的主要矛盾,针对乡村振兴视角下乡村经济体制、经济治理模式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以便在多个视角、多个层面上寻找乡村经济发展的创新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段进朋  李晓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彭宇松  
中国信用评级业发展滞后是中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丧失定价话语权的重要原因,并承受了巨大的经济成本。本文揭示了评级市场有效需求不足与供给过多过滥的矛盾是影响中国信用评级业发展的最突出矛盾,并从供需两方面分析了矛盾产生因素,最后针对具体因素提出了培育与监管相配套的解决办法和实施途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王莹  
在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旧城的改造、商业文化的繁荣都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本文以利益分析为突破口 ,试图通过对各种利益关系的系统分析 ,揭示目前在商业文化街区改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矛盾与问题 ,并提出解决矛盾与问题的基本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