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55)
2023(16350)
2022(13617)
2021(12657)
2020(10627)
2019(24087)
2018(23930)
2017(45139)
2016(23975)
2015(26970)
2014(26644)
2013(26312)
2012(24159)
2011(21648)
2010(21566)
2009(19854)
2008(19866)
2007(17689)
2006(15782)
2005(14317)
作者
(67490)
(56348)
(55774)
(53036)
(35850)
(26556)
(25552)
(21875)
(21542)
(20182)
(19158)
(19084)
(17973)
(17741)
(17375)
(17371)
(16720)
(16361)
(16245)
(16212)
(14097)
(13737)
(13521)
(12879)
(12629)
(12539)
(12539)
(12515)
(11237)
(10936)
学科
(97622)
经济(97483)
管理(82734)
(74228)
(62651)
企业(62651)
方法(39452)
数学(33566)
数学方法(33110)
(30982)
中国(29139)
(26950)
业经(24840)
(24557)
地方(23448)
(20458)
财务(20384)
财务管理(20332)
(19995)
银行(19978)
企业财务(19362)
(18949)
农业(18279)
(17629)
(17625)
金融(17622)
(16300)
贸易(16281)
理论(16100)
环境(15910)
机构
大学(333168)
学院(333156)
(136423)
管理(133724)
经济(133429)
理学(112278)
理学院(111061)
研究(109468)
管理学(109227)
管理学院(108542)
中国(88806)
(71086)
(69947)
科学(64003)
中心(53422)
(53352)
财经(53290)
(52715)
(49970)
(48308)
研究所(47494)
业大(45315)
北京(44821)
(43208)
师范(42720)
(41933)
经济学(41428)
(40248)
财经大学(39575)
农业(38293)
基金
项目(219714)
科学(174573)
研究(163937)
基金(160060)
(138171)
国家(136994)
科学基金(119541)
社会(104974)
社会科(99635)
社会科学(99615)
(85814)
基金项目(84184)
自然(76175)
教育(75763)
自然科(74336)
自然科学(74316)
自然科学基金(72991)
(71622)
编号(66736)
资助(64826)
成果(54490)
(50115)
重点(49276)
(48784)
(46135)
课题(45791)
(44556)
国家社会(43884)
创新(43262)
教育部(42530)
期刊
(157466)
经济(157466)
研究(100066)
中国(74200)
(58831)
管理(55472)
学报(47033)
(45878)
科学(44845)
(37528)
金融(37528)
大学(37449)
教育(37100)
学学(34921)
技术(32509)
农业(30686)
财经(27078)
业经(26106)
经济研究(23912)
(23303)
问题(19821)
图书(18768)
(17717)
会计(17082)
理论(16773)
财会(16453)
技术经济(15929)
(15356)
现代(15217)
实践(15115)
共检索到523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东升   李鹏伟   薛海燕  
如何在注册制下通过信息披露激励企业树立长期经营理念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文章以2009—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分行业信息披露对管理层短视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能有效抑制管理层短视。机制分析表明,增加监管压力、行业竞争压力和缓解资金压力是分行业信息披露约束管理层短视的实现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对管理层短视的抑制作用在高科技行业企业和分析师关注较少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分行业信息披露影响管理层行为的内在逻辑,对完善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缓解第一类代理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东升   李鹏伟   薛海燕  
管理层语调操纵行为是阻碍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如何约束管理层语调操纵行为,对于保护投资者权益、引导价值投资至关重要。本文以2010―2021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检验分行业信息披露对管理层语调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能有效约束管理层语调操纵。机制检验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通过发挥“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来影响管理层语调操纵。异质性检验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对管理层语调操纵的约束作用在行业经营信息披露频率要求更高的上证A股企业和年报可读性更高的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家慧   宋顺林   赵玲   王彦超  
分行业信息披露是注册制下高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沪深交易所分批次颁布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行业信息披露义务是否改变了公司的策略性信息披露行为。研究发现,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行业经营性信息能够提高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且信息透明度、分析师关注度、法制环境、业绩预告属性和经营风险在分行业信息披露对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中发挥着调节作用。会计稳健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是潜在机制。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以行业为属性的信息披露政策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的影响,同时对完善我国业绩预告制度也有一定的启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家慧   赵玲  
当前我国对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监管模式已转为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模式。那么,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政策对分析师的关注有何影响?以2010年至2020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分行业信息披露监政策对分析师关注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政策能增加分析师的关注。机制检验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政策增加了分析师的信息供给和机构投资者的信息需求,从而引起了分析师更多的关注。异质性分析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政策对分析师关注的正向影响在行业中的大型企业、内部治理较差、R&D投入较多和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严重的企业中更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政策能提高分析师的盈余预测质量。为此,监管部门应稳步推进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政策的实施,加强对上市公司非财务信息的监管;上市公司应重视行业经营性信息的披露,向外界传递真实的信息;投资者应充分利用企业披露的行业经营性信息,以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罗宏  吴丹  郭一铭  
利用沪深交易所分批次发布的行业信息披露指引作为准实验场景,考察分行业信息披露对分析师预测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显著提高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度,降低了乐观度与分歧度,且该结论在经过异质性处理效应检验、平衡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更换核心变量测量方法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行业信息可比性是分行业信息披露影响分析师预测的主要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当行业信息敏感性较高、分析师行业专长水平较低、分析师信息获取成本和处理成本较高时,分行业信息披露对分析师预测的积极影响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显著增加了分析师可以获得的公共信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罗宏   吴丹   郭一铭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是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对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沪深交易所分批次实施的行业信息披露制度为观察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对微观企业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机会。本文以2012—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分行业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对企业专利申请总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区分专利类别后发现,表征企业创新质量的高质量专利申请显著增加,说明分行业信息披露促进了有价值的创新,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通过增大机构投资者治理压力、行业竞争压力以及提高分析师关注度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信息敏感性和创新性更高的行业,分行业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本文从分行业信息披露的视角探讨了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对我国持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兴全   丁琰  
本文以2007—2021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沪深交易所相继推出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外生政策,考察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机制检验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主要源于其融资效应和治理效应。异质性检验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对企业创新的促进效应在非国有企业、高科技行业以及营商环境较差地区的企业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创新效率以及创新增加值。本文结果为分行业信息披露监管的政策评估提供了微观层面的证据,为推动信息披露监管体系建设以及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及经验支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黄昊  赵玲  
分行业信息披露对审计质量具有双重影响。它强化了行业经营性信息列报,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溢出性,为审计师发现异常提供便利,进而提升审计质量;行业经营性信息披露本身也可能会带来额外的验证负担,甚至会引发更隐蔽的操纵,反而会增加审计难度,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基于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发布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发现,分行业披露政策总体上提升了审计质量,即信息透明度效应占主导。进一步检验显示,分行业披露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在内部控制水平较高、审计师具有行业专长时更为明显,但随着公司文本操纵风险的提高,正向关系显著减弱。以上结论对于理解分行业信息披露模式下的审计质量变化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赵玲  黄昊  
利用沪深交易所交错发布上市公司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独特制度场景,从股价崩盘风险的视角,探究分行业披露政策实施引致的信息披露模式变迁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的结果显示,分行业披露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公司股价崩盘风险;并且这一效应在内部控制水平较低、外部治理环境较差的公司样本中更为明显。这表明,分行业披露政策与公司内外部治理机制在降低股价崩盘风险上具有一定的替代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管理层代理成本抑制其对坏消息的隐藏,同时增加分析师跟踪强化信息传播和吸收,进而缓解股价崩盘风险。本文的研究不仅丰富了信息披露与股价崩盘风险相关领域的理论文献,同时对我国资本市场正在进行的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实践也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玲  黄昊  
基于沪深交易所交错发布上市公司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实证考察了分行业信息披露对公司股东结构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公司股东户数,拓宽了公司股东分布的广度。从内部构成来看,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主要增加了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境内机构投资者持股随之减少。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述非对称性影响在业务复杂度较高的公司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些结论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和解读成本,进而建立公平的市场信息环境。本文的研究为深入理解我国上市公司股东结构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正在进行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实践也具有良好的启迪。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程睿  林锦梅  
以深交所2007-2009年披露年报的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本文实证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对抑制信息泄露与内幕交易的现实效果。研究表明,年报披露及时性逐年提高,披露及时性与信息泄露程度显著负相关,及时披露对抑制信息泄露具显著效用;信息质量与及时性在抑制信息泄露方面具协同作用;与信息质量较好的公司比较,信息质量较差的公司因及时披露对信息泄露的抑制效果更显著,表明及时披露在抑制信息泄露方面对信息质量具替补作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王跃堂  周雪  
管理层披露是资本市场信息交流的基本手段,其可信度直接关系到市场有效性。本文定义了管理层披露的可信度,分析了影响管理层披露可信度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我国管理层披露可信度的建议措施。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邱吉福   杨锋源   张航  
财政部2016年底修订的审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报告中沟通关键审计事项,其主要目的是提高财务信息质量,加强与投资者有效沟通,从而抑制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操纵。文章以2013—2021年A股上市公司年报中“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文本信息为研究对象,研究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MD&A语调操纵的影响。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MD&A语调操纵具有抑制作用,经由“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发挥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减值类与其他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抑制作用显著,收入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不显著;公司融资约束水平低时,披露关键审计事项对管理层MD&A语调操纵的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连福   纪安琪  
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作为制度改革背景,基于2012—2022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显著提升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这一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带来的票据数字化能够通过降低财务风险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发挥积极治理作用,进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产生的影响根据内部治理难度和外部治理强度具有异质性,在高内部治理难度和高外部治理强度的企业中,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果更显著,且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能够有效提升企业长期和短期经济价值。本文补充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应相关文献,同时也为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和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连福   纪安琪  
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作为制度改革背景,基于2012—2022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显著提升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这一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带来的票据数字化能够通过降低财务风险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发挥积极治理作用,进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产生的影响根据内部治理难度和外部治理强度具有异质性,在高内部治理难度和高外部治理强度的企业中,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果更显著,且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能够有效提升企业长期和短期经济价值。本文补充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应相关文献,同时也为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和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供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