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81)
- 2023(15216)
- 2022(13296)
- 2021(12368)
- 2020(10493)
- 2019(24329)
- 2018(23904)
- 2017(45607)
- 2016(24113)
- 2015(26976)
- 2014(26645)
- 2013(26125)
- 2012(23756)
- 2011(20825)
- 2010(20885)
- 2009(18900)
- 2008(17944)
- 2007(15226)
- 2006(13004)
- 2005(11013)
- 学科
- 济(92804)
- 经济(92709)
- 管理(72158)
- 业(66350)
- 企(56132)
- 企业(56132)
- 方法(46555)
- 数学(40197)
- 数学方法(39601)
- 财(25817)
- 中国(24579)
- 农(23661)
- 业经(21001)
- 学(20138)
- 地方(17949)
- 务(17696)
- 财务(17607)
- 财务管理(17535)
- 理论(16916)
- 企业财务(16689)
- 农业(16202)
- 制(15982)
- 贸(15974)
- 贸易(15958)
- 易(15490)
- 技术(15351)
- 和(14973)
- 环境(14518)
- 银(13836)
- 银行(13801)
- 机构
- 大学(331350)
- 学院(328076)
- 管理(136181)
- 济(126505)
- 经济(123750)
- 理学(118728)
- 理学院(117513)
- 管理学(115304)
- 管理学院(114705)
- 研究(102198)
- 中国(77158)
- 京(70312)
- 科学(63793)
- 财(59436)
- 所(49094)
- 业大(48856)
- 中心(48521)
- 财经(48457)
- 农(48435)
- 江(46490)
- 研究所(44476)
- 经(44206)
- 北京(43514)
- 范(42825)
- 师范(42362)
- 州(38203)
- 院(38165)
- 农业(37752)
- 经济学(37456)
- 财经大学(36493)
- 基金
- 项目(234748)
- 科学(185102)
- 研究(172010)
- 基金(171092)
- 家(148504)
- 国家(147316)
- 科学基金(128291)
- 社会(107733)
- 社会科(102231)
- 社会科学(102201)
- 基金项目(91249)
- 省(91170)
- 自然(84671)
- 自然科(82606)
- 自然科学(82582)
- 自然科学基金(81064)
- 教育(80118)
- 划(76293)
- 编号(70605)
- 资助(70232)
- 成果(56155)
- 重点(52071)
- 部(51657)
- 创(48536)
- 发(48515)
- 课题(47429)
- 科研(45260)
- 创新(45258)
- 教育部(44877)
- 大学(44866)
- 期刊
- 济(127976)
- 经济(127976)
- 研究(93175)
- 中国(63259)
- 学报(51259)
- 管理(49331)
- 财(47370)
- 科学(45919)
- 农(42052)
- 大学(39425)
- 教育(37461)
- 学学(36647)
- 技术(31338)
- 农业(29506)
- 融(24610)
- 金融(24610)
- 财经(22556)
- 业经(21365)
- 经济研究(21246)
- 图书(21065)
- 经(19153)
- 理论(16594)
- 问题(16310)
- 财会(15597)
- 科技(15545)
- 会计(15542)
- 实践(15520)
- 践(15520)
- 技术经济(15462)
- 业(15335)
共检索到468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黄昊 赵玲
分行业信息披露对审计质量具有双重影响。它强化了行业经营性信息列报,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溢出性,为审计师发现异常提供便利,进而提升审计质量;行业经营性信息披露本身也可能会带来额外的验证负担,甚至会引发更隐蔽的操纵,反而会增加审计难度,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基于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发布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发现,分行业披露政策总体上提升了审计质量,即信息透明度效应占主导。进一步检验显示,分行业披露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在内部控制水平较高、审计师具有行业专长时更为明显,但随着公司文本操纵风险的提高,正向关系显著减弱。以上结论对于理解分行业信息披露模式下的审计质量变化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玲 黄昊
基于沪深交易所交错发布上市公司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实证考察了分行业信息披露对公司股东结构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公司股东户数,拓宽了公司股东分布的广度。从内部构成来看,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主要增加了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境内机构投资者持股随之减少。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述非对称性影响在业务复杂度较高的公司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些结论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和解读成本,进而建立公平的市场信息环境。本文的研究为深入理解我国上市公司股东结构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正在进行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实践也具有良好的启迪。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家慧 宋顺林 赵玲 王彦超
分行业信息披露是注册制下高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沪深交易所分批次颁布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行业信息披露义务是否改变了公司的策略性信息披露行为。研究发现,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行业经营性信息能够提高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且信息透明度、分析师关注度、法制环境、业绩预告属性和经营风险在分行业信息披露对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中发挥着调节作用。会计稳健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是潜在机制。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以行业为属性的信息披露政策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的影响,同时对完善我国业绩预告制度也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分行业监管 信息披露 业绩预告 公司治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建明 许晨曦
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与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新环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施行1。本文采用2013~2016年的中国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于"新环保法"这一"准自然实验",按照"新环保法"第二章第二十六条2,参照实际控制人行政级别将样本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检验了"新环保法"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作用。发现"新环保法"提高了实际控制人行政级别在厅级及以上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规制力度强的地区以及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本文研究表明,"新环保法"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有正面影响,并与市场机制形成互补作用。这不仅为我国推进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供了实证检验证据,而且从实际控制人行政级别的视角为"新环保法"对企业环境行为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罗宏 吴丹 郭一铭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是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对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沪深交易所分批次实施的行业信息披露制度为观察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对微观企业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机会。本文以2012—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分行业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对企业专利申请总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区分专利类别后发现,表征企业创新质量的高质量专利申请显著增加,说明分行业信息披露促进了有价值的创新,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通过增大机构投资者治理压力、行业竞争压力以及提高分析师关注度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信息敏感性和创新性更高的行业,分行业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本文从分行业信息披露的视角探讨了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对我国持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东升 李鹏伟 薛海燕
如何在注册制下通过信息披露激励企业树立长期经营理念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文章以2009—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分行业信息披露对管理层短视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能有效抑制管理层短视。机制分析表明,增加监管压力、行业竞争压力和缓解资金压力是分行业信息披露约束管理层短视的实现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对管理层短视的抑制作用在高科技行业企业和分析师关注较少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分行业信息披露影响管理层行为的内在逻辑,对完善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缓解第一类代理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悦 上官鸣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不仅是衡量企业社会责任的标准之一,也是影响企业信贷等活动的重要指标。以2008—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绿色信贷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提高了重污染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绿色信贷政策主要通过对企业形成融资约束、提高其环境绩效来实现这一目标;绿色信贷政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对非国有重污染企业、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重污染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正向促进效应更为显著。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了大力发展绿色信贷政策、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体系、健全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管理机制等相关建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连福 纪安琪
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作为制度改革背景,基于2012—2022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显著提升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这一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带来的票据数字化能够通过降低财务风险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发挥积极治理作用,进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产生的影响根据内部治理难度和外部治理强度具有异质性,在高内部治理难度和高外部治理强度的企业中,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果更显著,且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能够有效提升企业长期和短期经济价值。本文补充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应相关文献,同时也为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和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连福 纪安琪
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作为制度改革背景,基于2012—2022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显著提升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这一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带来的票据数字化能够通过降低财务风险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发挥积极治理作用,进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产生的影响根据内部治理难度和外部治理强度具有异质性,在高内部治理难度和高外部治理强度的企业中,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果更显著,且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能够有效提升企业长期和短期经济价值。本文补充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应相关文献,同时也为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和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马连福 纪安琪
作为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作为制度改革背景,基于2012—2022年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显著提升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这一结论经过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带来的票据数字化能够通过降低财务风险和提升内部控制水平发挥积极治理作用,进而提升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产生的影响根据内部治理难度和外部治理强度具有异质性,在高内部治理难度和高外部治理强度的企业中,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果更显著,且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于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能够有效提升企业长期和短期经济价值。本文补充了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治理效应相关文献,同时也为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和中国特色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贯春 叶永卫 张军
信息披露质量是保障资本市场高效运转的基石。本文以国地税合并为制度改革背景,基于2013~2020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了税收征管独立性提升对企业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地税合并显著改善了企业信息披露质量,而且该效应在改革力度大和地方政府税收干预强度高的地区以及经济地位低的企业更为凸显。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国地税合并显著提升了企业实际所得税税率并降低了其涉税违规次数,为税收征管独立性提升提供了经验证据。特别地,上述结论通过了平行趋势假设、调整研究样本、替换核心指标度量方式等一系列稳健性测试,而且与地方债管理体制改革、股指熔断机制、民营银行设立等其他同时期政策冲击无关。本文强调,国地税合并通过提升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有助于降低企业管理层与外部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为构建高效资本市场奠定制度基础。
关键词:
税收征管独立性 信息披露质量 国地税合并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路军伟 石昕 张珂
我国审计市场具有明显的"行政主导"印记,当政府认可"大所即高质量审计"并将其作为推动审计市场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时,大所就有可能表现出比小所更强的相机迎合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发现,国际大所无论在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变更节点还是在规则存续期间,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机会主义行为。国内所在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变更节点,审计质量均显著提高,且大所比小所提高得更为显著;在规则存续期间,审计质量均逐年下降,且大所比小所下降得更为显著。国内事务所表现出了较强的政策敏感性,且大所比小所更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路军伟 石昕 张珂
我国审计市场具有明显的"行政主导"印记,当政府认可"大所即高质量审计"并将其作为推动审计市场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时,大所就有可能表现出比小所更强的相机迎合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研究发现,国际大所无论在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变更节点还是在规则存续期间,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机会主义行为。国内所在信息披露编报规则变更节点,审计质量均显著提高,且大所比小所提高得更为显著;在规则存续期间,审计质量均逐年下降,且大所比小所下降得更为显著。国内事务所表现出了较强的政策敏感性,且大所比小所更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闫文娟 郭树龙
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运用倾向匹配得分和倍差法有效控制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以"两控区"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环境规制政策的就业和工资效应。结果显示,"两控区"政策对高排硫企业的就业都没有显著影响,而"两控区"政策对"两控区"及二氧化硫区内的高排硫企业工资的影响显著为负,对酸雨区高排硫企业的工资没有显著影响。因而得出对国有企业比重较高的二氧化硫区及"两控区"整体来讲,高排硫企业存在降低工资来维持现有就业的效应,这应该与国有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社会保障功能有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