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96)
- 2023(10786)
- 2022(9230)
- 2021(8677)
- 2020(7811)
- 2019(18106)
- 2018(17694)
- 2017(35043)
- 2016(17843)
- 2015(19704)
- 2014(19208)
- 2013(18871)
- 2012(17220)
- 2011(15036)
- 2010(14806)
- 2009(13469)
- 2008(13329)
- 2007(11320)
- 2006(9693)
- 2005(8399)
- 学科
- 济(78748)
- 经济(78674)
- 管理(59422)
- 业(58130)
- 企(50962)
- 企业(50962)
- 方法(44174)
- 数学(40060)
- 数学方法(39622)
- 财(26456)
- 务(19940)
- 财务(19888)
- 财务管理(19849)
- 企业财务(19155)
- 中国(17264)
- 农(16845)
- 业经(15712)
- 制(15414)
- 贸(12809)
- 贸易(12802)
- 易(12461)
- 地方(12331)
- 学(12179)
- 理论(11691)
- 银(11622)
- 银行(11611)
- 融(11507)
- 金融(11506)
- 农业(11459)
- 体(11132)
- 机构
- 大学(249325)
- 学院(245106)
- 济(105413)
- 管理(105407)
- 经济(103698)
- 理学(91964)
- 理学院(91170)
- 管理学(89712)
- 管理学院(89239)
- 研究(70484)
- 中国(57069)
- 财(52078)
- 京(49821)
- 财经(42463)
- 科学(38987)
- 经(38930)
- 中心(35221)
- 江(33981)
- 经济学(33693)
- 财经大学(32265)
- 业大(32197)
- 所(31848)
- 经济学院(30805)
- 北京(30678)
- 农(30233)
- 商学(29253)
- 商学院(29029)
- 研究所(28412)
- 范(28411)
- 师范(28025)
- 基金
- 项目(170565)
- 科学(137658)
- 基金(129572)
- 研究(124586)
- 家(110854)
- 国家(110025)
- 科学基金(98461)
- 社会(82446)
- 社会科(78643)
- 社会科学(78625)
- 基金项目(68640)
- 自然(64402)
- 省(63932)
- 自然科(62887)
- 自然科学(62870)
- 自然科学基金(61827)
- 教育(59000)
- 资助(53744)
- 划(53616)
- 编号(48998)
- 部(39565)
- 成果(38957)
- 重点(37758)
- 创(35662)
- 教育部(35467)
- 国家社会(35314)
- 人文(34435)
- 发(34136)
- 大学(34068)
- 创新(33378)
- 期刊
- 济(100611)
- 经济(100611)
- 研究(66990)
- 财(44915)
- 管理(40184)
- 中国(40022)
- 学报(33037)
- 科学(30954)
- 大学(26599)
- 学学(24965)
- 融(24425)
- 金融(24425)
- 农(24081)
- 技术(23919)
- 财经(21744)
- 教育(19501)
- 经(18432)
- 经济研究(17591)
- 农业(15833)
- 业经(15431)
- 财会(14094)
- 会计(14011)
- 问题(13513)
- 统计(13462)
- 图书(13236)
- 理论(13140)
- 技术经济(12303)
- 策(12222)
- 实践(11857)
- 践(11857)
共检索到3479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赵玲 黄昊
基于沪深交易所交错发布上市公司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本文实证考察了分行业信息披露对公司股东结构的影响。双重差分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显著增加了公司股东户数,拓宽了公司股东分布的广度。从内部构成来看,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主要增加了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持股,境内机构投资者持股随之减少。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上述非对称性影响在业务复杂度较高的公司样本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些结论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有助于降低投资者(特别是个人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和解读成本,进而建立公平的市场信息环境。本文的研究为深入理解我国上市公司股东结构变化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同时对正在进行的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制度改革实践也具有良好的启迪。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黄昊 赵玲
分行业信息披露对审计质量具有双重影响。它强化了行业经营性信息列报,有助于提高信息透明度和溢出性,为审计师发现异常提供便利,进而提升审计质量;行业经营性信息披露本身也可能会带来额外的验证负担,甚至会引发更隐蔽的操纵,反而会增加审计难度,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基于分行业信息披露指引发布这一准自然实验场景发现,分行业披露政策总体上提升了审计质量,即信息透明度效应占主导。进一步检验显示,分行业披露对审计质量的正向影响在内部控制水平较高、审计师具有行业专长时更为明显,但随着公司文本操纵风险的提高,正向关系显著减弱。以上结论对于理解分行业信息披露模式下的审计质量变化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家慧 宋顺林 赵玲 王彦超
分行业信息披露是注册制下高质量监管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沪深交易所分批次颁布行业信息披露指引这一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了行业信息披露义务是否改变了公司的策略性信息披露行为。研究发现,要求上市公司披露行业经营性信息能够提高管理层业绩预告质量,且信息透明度、分析师关注度、法制环境、业绩预告属性和经营风险在分行业信息披露对业绩预告质量的影响中发挥着调节作用。会计稳健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是潜在机制。本研究有助于理解以行业为属性的信息披露政策对上市公司业绩预告披露行为的影响,同时对完善我国业绩预告制度也有一定的启发。
关键词:
分行业监管 信息披露 业绩预告 公司治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春涛 刘贝贝 周鹏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卖空机制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在控制了一系列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和多个双重差分缓解了内生性问题以后,本文发现引入卖空机制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本文进一步使用融券余额作为卖空势力的测度指标并将ETF基金持股比例作为其工具变量来控制内生性后,以上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中介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和法制环境较好的地区,做空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最后,本文探究了做空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途径,证明卖空可以通过增加对管理层的激励和降低信息不对称来约束经理人的自利行为,进而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因此,继续放开融券,并完善其相关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卖空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公司治理作用。
关键词:
卖空机制 信息披露 融资融券 双重差分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春涛 刘贝贝 周鹏
本文利用2006-2015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卖空机制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在控制了一系列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使用倾向得分匹配、安慰剂检验和多个双重差分缓解了内生性问题以后,本文发现引入卖空机制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信息披露质量。本文进一步使用融券余额作为卖空势力的测度指标并将ETF基金持股比例作为其工具变量来控制内生性后,以上结果依然稳健。进一步分析发现,在中介市场发育程度较高和法制环境较好的地区,做空对信息披露质量的改善作用更明显。最后,本文探究了做空提升信息披露质量的途径,证明卖空可以通
关键词:
卖空机制 信息披露 融资融券 双重差分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郑建明 许晨曦
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与社会公众关注的重要问题。"新环保法"已于2015年1月1日施行1。本文采用2013~2016年的中国重污染上市公司为样本,借助于"新环保法"这一"准自然实验",按照"新环保法"第二章第二十六条2,参照实际控制人行政级别将样本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检验了"新环保法"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作用。发现"新环保法"提高了实际控制人行政级别在厅级及以上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环境规制力度强的地区以及市场化水平高的地区。本文研究表明,"新环保法"对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有正面影响,并与市场机制形成互补作用。这不仅为我国推进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供了实证检验证据,而且从实际控制人行政级别的视角为"新环保法"对企业环境行为作用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罗宏 吴丹 郭一铭
创新是引领高质量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信息披露制度的完善是资本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对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沪深交易所分批次实施的行业信息披露制度为观察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对微观企业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提供了极好的研究机会。本文以2012—2020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构建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分行业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政策的实施对企业专利申请总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区分专利类别后发现,表征企业创新质量的高质量专利申请显著增加,说明分行业信息披露促进了有价值的创新,提升了企业创新水平,且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分行业信息披露通过增大机构投资者治理压力、行业竞争压力以及提高分析师关注度促进企业创新。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信息敏感性和创新性更高的行业,分行业信息披露对企业创新的提升作用更显著。本文从分行业信息披露的视角探讨了企业创新的驱动因素,对我国持续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建设、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东升 李鹏伟 薛海燕
如何在注册制下通过信息披露激励企业树立长期经营理念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重点。文章以2009—2021年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分行业信息披露对管理层短视的影响。研究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能有效抑制管理层短视。机制分析表明,增加监管压力、行业竞争压力和缓解资金压力是分行业信息披露约束管理层短视的实现机制。异质性检验发现,分行业信息披露对管理层短视的抑制作用在高科技行业企业和分析师关注较少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入理解分行业信息披露影响管理层行为的内在逻辑,对完善行业信息披露指引、缓解第一类代理问题具有启发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孔东民 刘莎莎
基于深交所的一个自然试验,本文考察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程度的提升是否影响公司盈余行为,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中小股东参与在公司治理中扮演何种角色?对公司而言,中小股东参与扮演了外部监督角色?还是给管理层带来压力而扭曲了公司行为?研究发现,中小股东参与度高的公司更倾向操纵盈余。我们利用滞后变量回归、PSM以及IV回归控制内生性,结论不变;进一步,当企业存在融资或内部交易需求、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投资者整体教育水平较低时,公司更有可能通过操纵盈余来迎合中小股东。本文研究结论具有明晰的政策含义,即在赋予中小投资者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培培 任春艳 郭兰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国内某重点大学管理学院MBA学生为投资行为被试对象,设定不同情境,旨在检验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或"弥补负面影响的机会主义行为"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投资决策相关性影响,并通过三步回归方法构建中介模型进一步探讨媒体报道性质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个体投资者投资决策调节作用的具体路径。实验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本身并没有过多的信息含量,不会对个体投资者投资的可能性产生显著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对投资可能性的作用取决于媒体报道的性质,当媒体报道为正面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越详细,投资者的投资可能性越高;当媒体报道为负面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越详细,投资者的投资可能性反而越低。进一步研究发现,投资者感知的管理层信任度在媒体报道性质对投资可能性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企业推行社会责任可能存在"两面性",如果企业的可持续战略涵盖了社会责任的履行,则企业这类信息的披露能够提升市场上的个体投资者对该公司未来价值的判断水平,进而增加他们投资的可能性;但如果企业管理层为了私利而机会主义地利用社会责任,那么最终无疑会损害企业的利益。该研究结论不仅深化和拓展了企业社会责任领域和媒体报道领域的研究成果,而且也为相关监管制度的建设和规范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
关键词: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媒体报道 投资决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郑培培 任春艳 郭兰
本文采用实验研究方法,以国内某重点大学管理学院MBA学生为投资行为被试对象,设定不同情境,旨在检验企业将履行社会责任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举措"或"弥补负面影响的机会主义行为"时,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投资决策相关性影响,并通过三步回归方法构建中介模型进一步探讨媒体报道性质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与个体投资者投资决策调节作用的具体路径。实验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本身并没有过多的信息含量,不会对个体投资者投资的可能性产生显著的作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水平对投资可能性的作用取决于媒体报道的性质,
关键词: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媒体报道 投资决策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徐玉德 洪金明
资本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加剧了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的利益侵占。信息披露作为一种旨在减轻信息不对称程度的机制,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透明度,保护中小股东利益。本文以2007-2009年深市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信息披露质量对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影响。研究发现,控制相关因素后,信息披露质量与资金占用呈显著负相关,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可以有效地降低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控股股东资金占用越少的公司价值越高,并且相比而言,信息披露质量越高,公司价值也越高。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文剑 程煜 汪峰 韦烨
以2015年中国实施的《企业事业单位环境信息公开办法》为外生冲击,利用2011—2018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及其所在地市级层面数据,构建双重差分(DID)模型,证实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可显著增加微观企业经济绩效,且此种影响具有持续性。在进行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排除其他政策干扰等一系列检验后,该结果依旧具有稳健性。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有助于企业获得外部投资、激励企业进行技术改进、优化企业管理模式、提高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接受度,最终实现企业经济绩效的增长。进一步构建三重差分模型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以及位于环境执法力度更强地区的企业,其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会更大程度地改善企业经济绩效。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与企业经济绩效之间的内在机制,可为完善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加强环境规制执行力度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秀华 郭绍俊
本文以2003-2010年深交所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终极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的分离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控股股东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度越高,公司的信息披露越差。表明为了隐藏自己获取控制权私利的行为,控股股东往往使得信息披露更加不透明。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改善投资者保护环境,两权分离与信息披露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减弱,说明投资者保护环境的改善对于降低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进而提高公司信息披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两权分离 信息披露 利益侵占 境外上市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段婷婷 张立光
本文以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外生冲击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ESG信息披露的影响。结果发现,A股纳入MSCI指数显著促进了公司公开ESG信息披露。该效应在海外经营收入比例高的公司、民营企业、信息环境差以及无外资持股的公司中尤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A股纳入MSCI指数促进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对标的公司的积极实地调研,并通过境外投资者积极与上市公司进行信息沟通从而提升了标的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水平。本文不仅丰富了公司ESG信息披露影响因素研究,而且为我国进一步推进资本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以及提高公司ESG信息披露水平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