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58)
- 2023(2575)
- 2022(2136)
- 2021(1999)
- 2020(1739)
- 2019(3953)
- 2018(3873)
- 2017(7454)
- 2016(4139)
- 2015(4597)
- 2014(4398)
- 2013(4442)
- 2012(4314)
- 2011(3916)
- 2010(3904)
- 2009(3623)
- 2008(3776)
- 2007(3413)
- 2006(3103)
- 2005(2950)
- 学科
- 济(16701)
- 经济(16670)
- 业(13236)
- 管理(12700)
- 企(12375)
- 企业(12375)
- 方法(9132)
- 数学(8284)
- 数学方法(8208)
- 财(7061)
- 务(5613)
- 财务(5612)
- 财务管理(5604)
- 企业财务(5497)
- 学(4887)
- 制(4366)
- 体(3422)
- 中国(3375)
- 业经(3055)
- 农(3042)
- 体制(2941)
- 融(2638)
- 金融(2638)
- 贸(2466)
- 贸易(2465)
- 易(2407)
- 银(2189)
- 银行(2156)
- 地方(2116)
- 理论(2113)
- 机构
- 大学(63547)
- 学院(61567)
- 研究(24957)
- 济(23610)
- 经济(23153)
- 管理(20802)
- 中国(18503)
- 理学(17854)
- 理学院(17637)
- 管理学(17187)
- 管理学院(17100)
- 科学(17070)
- 农(15721)
- 所(14381)
- 京(14217)
- 研究所(13053)
- 农业(12856)
- 财(12597)
- 业大(11618)
- 中心(10472)
- 财经(9868)
- 江(9514)
- 北京(9201)
- 经(9122)
- 院(9018)
- 省(8779)
- 室(8082)
- 农业大学(7992)
- 科学院(7812)
- 财经大学(7661)
共检索到95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宁向东 冯俊新
在我国的一部分上市公司中,公司一方面进行现金分红,另一方面又在进行配股。而在这个过程中,大股东常常会放弃配股的机会;小股东关于是否接受配股也往往处于矛盾之中。本文通过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对这个现象的含义进行解析,试图揭示在这个过程中隐含的大股东剥夺机制。
关键词:
红利 配股 大股东 剥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晓红
笔者结合我国上市公司配股制度,以1998年~2003年的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以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占款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上市公司配股与大股东资源侵占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上市公司处在配股前三年时,为了达到配股要求,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的资金侵占减少;但当配股融资完成后,大股东的这种约束行为消失。这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大股东在配股前的资金支持行为与配股后的资金占用行为。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大股东控制 支持行为 侵占行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葛敬东
在投资者保护理论中,已有数位中外学者研究过现金流权比例对终极股东剥夺约束的问题,但由于他们建立的函数模型均以终极股东“不出售股票”的假设为前提,因而限定了模型的普遍适用性。本文将在修正和扩展现有学者的研究假设之下,建立关于终极股东“出售股票”前提下的收入函数,并进一步探寻在股票价格和控制权的作用下现金流权对于限制剥夺的临界比例数值,以更进一步清晰地度量终极股东持有的现金流权比例对于其剥夺的约束程度,为外部股东防范被剥夺提供预警信息。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汪茜
本文以第二大股东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为切入点,从现金分红的视角为第二大股东的治理作用提供证据,并选取2007—2017年深沪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研究表明:第二大股东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大股东与公司的现金分红显著正相关;第二大股东通过现金分红对公司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非控股股东特别是第二大股东应该通过现金分红发挥有效的治理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江伟 沈艺峰
本文考察了控制我国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对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在负债没有发挥控制作用的情况下,控制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出于剥削的动机,会利用上市公司下属的子公司进行更多的负债融资,从而控制更多的公司资源,对外部投资者进行更多的剥削;而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审计质量和公司类别都会对大股东利用上市公司下属的子公司进行更多负债融资的行为产生影响。
关键词:
大股东 剥削 负债融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祥建 刘建军 徐晋
本文从公司控制链微观结构的视角研究了大股东的终极控制与掠夺行为。金字塔式控股结构和交叉持股是大股东实现控制权与现金流权分离的两种重要方式 ,并造成了大股东对小股东掠夺的强烈动机。通过建立一个模型分析了大股东掠夺行为产生的机理 ,大股东能够用较少的现金流权来实现对公司的实质控制是掠夺行为产生的本质原因 ,从而攫取更多的控制权私人收益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斌 何林渠
近年,剥夺行为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较为普遍的丑闻类型。为分析影响剥夺行为的股权及治理因素,本文从终极控制人性质角度入手,论述其性质差异与剥夺行为间的关系。本文基于2004~2005年有关数据,并运用logistic逻辑回归检验发现: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背景的董事比例与剥夺行为发生概率成正相关,股权集中度并不是影响剥夺行为是否发生的显著因素;在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中,剥夺行为发生的概率与控股层级正相关、与两权分离度负相关。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建秀 张霞
大股东利益导向的大额现金分红多数情况下被认为是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行为。文章考察吉比特2016—2022年现金分红行为、动机及其后果。研究形成以下结论:吉比特现金分红并未超出公司利润、现金流及可供股东分配的自由现金流所允许的金额;其背后存在大股东为维持股权层面控制权而避免减持及获取税收利益而兑现股权投资收益的动机;尽管现金分红影响公司投资支出,但其仍给投资者带来超额累计收益并创造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价值。文章结论有助于丰富现金股利研究文献,引导人们理性看待大股东利益导向的现金分红。
关键词:
大股东 现金分红 吉比特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维钢 谭晓雨
本文对我国大股东控制权争夺博弈的主要特征进行分析,描述了控制权争夺的若干主要方式,并阐明了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监管法律制度的变迁。本文构建了大股东控制权争夺的博弈模型,通过理论分析,认为随着股东拥有的股份增加,企业经营者从公司内部进行控制的收益也在增强;股东趋向于提高本身拥有的股份份额,从而适度规避风险。应规范控制权争夺的法律与监管制度,使不良管理者得到替换,高效管理者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相关利益者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茂平
控制权私人收益体现着控股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通过考察1997~2010年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私人收益平均来说比较高,整体上有下降趋势;在东中西三大区域中,西部的控制权私人收益最高。并且研究结论得出市场化水平的提高、法治环境的改善、加大股权的制衡度等可以降低控制权私人收益水平。
关键词:
治理环境 控制权私人收益 主成分回归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林丽娜
本文以沪深主板市场上2011-2014年非流通股交易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为样本,分析了政府干预、大股东掠夺与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大股东攫取超额控制权私有收益是对公司价值的掏空行为,加之中小股东的法律诉讼和用脚投票导致的公司内耗,使得公司价值出现下降,即超额控制权私有收益会导致公司价值下降;政府干预约束了大股东的掠夺行为,进而提升了企业价值。
关键词:
政府干预 大股东掠夺 企业价值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黄志忠 周炜 谢文丽
本文通过建模在理论上分析了大股东减持股份的动机,发现除了逢高减持外,公司业绩差、公司巨额对外担保、大股东严重掏空也是大股东减持的原因。经验证据支持理论分析的结果。研究表明在股权全流通时代,大股东通过转移公司资源或利润侵害中小股东的利益仍然是阻碍中国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大股东能够顺利地掠夺中小股东的财富,根源在于法律对投资者利益的保护不够。研究发现在法律制度环境指数较低的地区上市公司更容易遭受大股东的减持。
关键词:
大股东 减持 掏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祥建 郭岚
我国上市公司处于大股东控制状态,在上市公司配股融资过程中,大股东具有通过盈余管理来获得配股资格和提高股票发行价格的强烈动机。本文以实施配股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行业横截面数据和修正的Jones模型研究了配股融资过程中盈余管理的分布特征,并分析了大股东控制下盈余管理行为带来的隧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上市公司在配股前3个年度和配股当年存在显著的盈余管理机会主义行为,而配股后长期业绩趋于下降;(2)配股公司的盈余管理程度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具有倒U型关系;(3)大股东的盈余管理行为导致了上市公司价值的下降。因此,大股东通过盈余管理实现了对小股东财富的掠夺效应,误导了外部投资者的决策,造成了上市...
关键词:
盈余管理 配股融资 大股东控制 隧道行为
[期刊] 改革
[作者]
曹廷求 刘呼声
大股东的存在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公司治理必须承认和面对的现实问题 ,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大股东治理的主要机制及其对公司治理效率的正反两方面影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并分析了这一问题对中国公司治理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