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13)
- 2023(15230)
- 2022(12993)
- 2021(12288)
- 2020(10592)
- 2019(24102)
- 2018(23957)
- 2017(46164)
- 2016(24858)
- 2015(28080)
- 2014(27485)
- 2013(26862)
- 2012(24462)
- 2011(21890)
- 2010(21757)
- 2009(20323)
- 2008(20533)
- 2007(18482)
- 2006(15794)
- 2005(14128)
- 学科
- 济(98983)
- 经济(98847)
- 管理(85522)
- 业(81808)
- 企(73537)
- 企业(73537)
- 方法(48229)
- 数学(42361)
- 数学方法(41876)
- 财(34371)
- 制(24794)
- 农(24767)
- 中国(24270)
- 业经(23899)
- 务(23748)
- 财务(23691)
- 财务管理(23641)
- 企业财务(22612)
- 技术(20204)
- 学(17219)
- 体(17009)
- 贸(17009)
- 贸易(16996)
- 银(16881)
- 银行(16849)
- 易(16538)
- 地方(16322)
- 农业(15959)
- 行(15889)
- 融(15735)
- 机构
- 大学(348202)
- 学院(347784)
- 济(144570)
- 经济(141696)
- 管理(141257)
- 理学(122012)
- 理学院(120827)
- 管理学(118930)
- 管理学院(118255)
- 研究(108125)
- 中国(84983)
- 财(72177)
- 京(71242)
- 科学(63084)
- 财经(56770)
- 所(52404)
- 江(52181)
- 中心(51904)
- 农(51535)
- 经(51497)
- 业大(48773)
- 研究所(46978)
- 经济学(44381)
- 北京(44221)
- 财经大学(42346)
- 范(41289)
- 州(40934)
- 师范(40860)
- 农业(40262)
- 经济学院(40065)
- 基金
- 项目(231897)
- 科学(185253)
- 基金(170865)
- 研究(170389)
- 家(147334)
- 国家(146099)
- 科学基金(127958)
- 社会(110290)
- 社会科(104702)
- 社会科学(104674)
- 省(91091)
- 基金项目(90792)
- 自然(82829)
- 自然科(80993)
- 自然科学(80972)
- 教育(79923)
- 自然科学基金(79609)
- 划(76091)
- 资助(68934)
- 编号(68396)
- 成果(55249)
- 创(52877)
- 部(52432)
- 重点(51833)
- 创新(48775)
- 发(47984)
- 制(46910)
- 课题(46704)
- 教育部(45930)
- 国家社会(45723)
- 期刊
- 济(155229)
- 经济(155229)
- 研究(99190)
- 中国(67520)
- 财(61508)
- 管理(54791)
- 学报(49644)
- 科学(47118)
- 农(45683)
- 大学(39057)
- 学学(36946)
- 教育(34388)
- 融(34197)
- 金融(34197)
- 技术(32034)
- 农业(30369)
- 财经(28918)
- 业经(25012)
- 经(24681)
- 经济研究(24611)
- 问题(20196)
- 财会(18122)
- 技术经济(18038)
- 业(17141)
- 理论(16879)
- 科技(16565)
- 统计(16536)
- 版(16395)
- 策(16116)
- 会计(15930)
共检索到510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徐伟 张荣荣 刘阳 刘鹏
如何通过分类治理驱动国有企业创新、释放创新红利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要命题。本文以转轨经济阶段的中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不同类型国有公司控股方治理机制对控股公司创新红利释放的影响。结果发现,公司控股方根据各类型国有控股公司创新功能定位选择相匹配的治理模式,才能有利于创新红利释放。相对而言,一般商业类公司控股方加强激励和控制机制作用,放松约束机制,有利于创新红利释放;而对于特定功能类公司,控股方的激励机制对创新红利释放的作用效果不显著,需要强化控制和约束机制作用。从产业技术视角进一步研究发现,一般商业类高技术型公司控股方的激励机制对创新红利释放作用更为显著,对于特定功能类高技术型公司,控股方加强控制机制作用更有利于创新红利释放,而非高技术(资本密集)型公司强控制、强约束的控股方治理模式对创新红利释放更为有效。同时发现,延长国有公司控股方股权金字塔层级,对一般商业类公司控股方激励机制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而特定功能类公司控股方约束机制作用发生反向变化,即在放权制度情景下弱化国有公司控股方约束机制有利于特定功能类公司创新红利释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卢东斌 魏翔 杨振
我国国有控股垄断性产业中的上市公司治理问题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研究领域关注的热点。怎样保证这些上市公司经营健康、可持续成长?怎样消除其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国有控股垄断性产业中上市公司基本情况并确认其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对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维度的20个变量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公司股权政策、公司设立的专门委员会数目、与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这3个变量分别对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有重要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垄断性产业中的公司治理政策,应把重点放在如何确保大股东的地位;采用股票期权、业绩股份等措施不断完善股权政策;建立战略管理委员会、投资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薪酬管理委员会等,既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又利...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瑛
国有控股公司在产权制度改革时,依“股东主权”逻辑采取的单边治理模式并不能解决其固有的所有者缺位难题。本文提出,应采取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构造符合中国国情以及各公司不同融资结构下的公司治理模式。共同治理模式的构建一方面体现在外部治理结构的相机抉择上,另一方面体现在内部治理结构中最高权力机构和董事会建立的共同治理机制上。其中特别探讨了最高权力机构的重建问题。
关键词:
企业所有权 利益相关者 共同治理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清香
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与财务治理结构是近年来颇受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根据利益相关者理论,笔者认为,企业财务控制权配置要平等地对待各利益相关者,企业财务治理模式要采取共同治理模式,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财务治理结构的创新必须突破"股东至上"的思维定式,建立共同治理与相机治理相结合的治理模式。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胡松
金融控股公司运行的特殊性必然导致其利益主体的冲突性较其他企业更为激烈。受金融行业严格管制的影响,金融控股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受到削弱,内部治理机制在公司治理中的重要性则大大提升。严格的行业监管是对公司治理的一个有效补充,但在综合监管手段匮乏的情况下,应强化以提高市场透明度建设为目标的管理。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刘德光
管理层收购被一些人认为能够改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并能提高其绩效。理论分析表明,管理层收购不仅不能够改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而且在外部市场监控没有真正形成的情况下,将会使公司治理退步。实证分析发现,管理层收购并没有带来公司绩效的提高,相反,大多数管理层收购后的公司出现了资金短缺现象,公司持续发展的能力下降。总的来看,管理层收购不能作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的大方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孟翠兰 张玉建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组织制度的核心,是一种科学的企业管理模式,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规范公司行为的基础,文章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就完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提出了建立合理的股权结构和有效的外部制度等措施。
关键词:
国有控股公司 公司治理结构 内部治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徐启帆 徐明
上市公司治理机制的核心在董事会,而董事会结构及其治理效果又受到控股方影响。本文利用A股民营公司的数据实证考察了控股方的控制结构对独立董事比例这一治理机制的影响。结果显示,A股民营公司独立董事比例仅处于满足监管数量要求的"达标"边界,控股方的控股比例越高,越不愿强化董事会独立性;若控股方直接担任董事长或总经理、抑或两职兼任,则愿引进更多独立董事。总的说来,A股民营公司的独立董事机制难以越出控股方的意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史忠良 刘劲松 金通
笔者从中国国有股东行为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的法人治理机制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国有股东(国资委)的职能定位和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建立和完善以董事会为核心的法人治理机制中所存在的问题。文章在借鉴其他国家的相关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国资委职能的合理定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如提出国资委的职能应进一步分割等。文章进一步提出了要在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中建立以董事会为中心的法人治理机制,提出了建立这种法人治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 股东行为 治理机制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蒋神州
本文对委托人、监督者和代理人的主体进行重新界定,并对无合谋防御机制时的情形作了分析,再针对合谋行为设计出监督者主导和委托人主导两种合谋防御机制。在监督者主导的防御机制中,委托人事前给出一组契约,授权监督者向代理人提供子契约,委托人提供的契约可使得监督者和代理人所得到的转移支付都不小于其实施合谋时的信息租金,让监督者和代理人没有激励进行合谋。在委托人主导型的防御机制中,委托人同时与监督者和代理人签订契约,如代理人谎报自己的成本类型,委托人会对代理人实施罚金,而给予监督者奖励,让监督者有动力积极履行职责,且能激励高成本类型的代理人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公司治理 国有控股公司 合谋 机制设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熊泽森 舒晓婷
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对民营企业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失灵”现象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司治理结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治理结构 问题成因 治理对策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美英 汪洁 池昱洁 侯玉婷
国有企业创新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以2009—2021年沪深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背景,考察非国有大股东持股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非国有大股东持股能促进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创新,且主要通过降低两类代理成本提高创新数量和质量。进一步研究发现,相较于机构投资者,民营和外资性质的非国有大股东持股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创新的影响更显著,非国有大股东持股对行业竞争程度高、高管创新注意力低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促进效应更明显。研究丰富了非国有大股东治理效应的相关文献,为推动国有企业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提供了借鉴。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程才良
本文以16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MBO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MBO对经营性现金流产生了积极的正向作用,但对其余财务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本文认为,导致MBO对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的主要原因是,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缺陷诱使管理层追求“制度性套利空间”的动因强化,MBO部分收购模式的固有缺陷引发管理层“内部人控制”问题恶化,以及MBO制度约束导致管理层行为扭曲。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光贵
本文对2002~2006年沪深A股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行为进行了描述性分析。分析发现,进行派现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数量正在逐步增多,派现水平与分红比例正趋于理性与合理,但行业分红差异不明显。在某些行业或公司的分红实践中,仍存在基于"隧道效应"的异常高派现、不考虑可持续发展资金需求等不合理的现象。科学合理地确定分红比例,从而兼顾投资者必要报酬率的满足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资金需求是国有企业分红的关键。
关键词:
国有控股 现金分红 描述性分析 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