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
- 2023(89)
- 2022(70)
- 2021(50)
- 2020(25)
- 2019(64)
- 2018(89)
- 2017(127)
- 2016(96)
- 2015(73)
- 2014(81)
- 2013(78)
- 2012(76)
- 2011(89)
- 2010(79)
- 2009(51)
- 2008(52)
- 2007(62)
- 2006(56)
- 2005(61)
- 学科
- 济(319)
- 经济(317)
- 管理(241)
- 业(163)
- 中国(161)
- 企(117)
- 企业(117)
- 地方(115)
- 农(104)
- 业经(90)
- 环境(90)
- 发(85)
- 制(81)
- 策(71)
- 农业(66)
- 发展(65)
- 展(65)
- 及其(63)
- 政策(62)
- 银(62)
- 银行(62)
- 行(61)
- 地方经济(60)
- 建设(59)
- 技术(58)
- 方针(58)
- 融(58)
- 金融(58)
- 产业(57)
- 事业(56)
- 机构
- 学院(1073)
- 大学(997)
- 济(560)
- 经济(547)
- 研究(435)
- 管理(432)
- 理学(367)
- 理学院(363)
- 管理学(361)
- 管理学院(358)
- 中国(318)
- 财(255)
- 科学(224)
- 京(208)
- 财经(198)
- 中心(193)
- 所(192)
- 江(184)
- 研究所(180)
- 院(176)
- 经济学(173)
- 经(169)
- 州(158)
- 经济学院(156)
- 研究院(144)
- 省(139)
- 财经大学(139)
- 农(135)
- 社会(135)
- 北京(134)
共检索到1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淑伟
近年来,我国区域通道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对城际交通关注相对不足,难以有效支撑和引领城市群发展。当前,我国多数城市群已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十四五"将成为奠定城市群发展格局的关键时期。结合城际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按趋于成熟阶段、快速发育阶段、雏形发育阶段对城市群分类施策,因地制宜、重点突出,完善城际公路网络,审慎有序适度超前建设城际轨道交通,以枢纽为抓手,推动城市群交通更高质量一体化,转变发展理念,重塑城市群客运组织模式,适度超前引导形成绿色低碳、集约化城市群交通模式,引领城市群更快和更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城市群 交通一体化 城际铁路 城际公交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水资源价格改革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邱晨园 梁红艳
利用2003-2017年的城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考察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不同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长三角,铁路通过促进物质资本跨地区流动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正向溢出效应,而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在珠三角,铁路有利于物质资本扩散,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有利于劳动力扩散,但普通公路导致人力资本向核心城市高度集聚;在扩散效应与极化效应的综合作用下,普通公路和高速公路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而铁路表现出显著正向溢出效应。在京津冀,高速公路和铁路推动劳动力向中心城市高度集聚,三种交通基础设施都导致人力资本向中心城市高度集聚,但它们都未产生物质资本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在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普通公路和铁路对区域经济增长最终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高速公路则表现出正向溢出效应。研究结论可以为推进中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路径选择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梦筱
中部崛起必须发挥城市群的作用。本文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现状,提出树立整体理念、提高郑州首位度、建设郑汴洛城市和工业发展走廊、明确群内城市功能定位,以及建立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保障机制等发展对策,以促进中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丁继勇 王卓甫 蔡珏芳 侯嫚嫚
分析了海绵城市设施社会属性,将其分为公共设施和非公共设施两类。针对海绵城市公共设施运行维护特点,提出了"管养分离"的管理模式,以及以绩效考核为基础,奖罚结合的激励机制;针对非公共地块普遍实行物业化管理的现状,提出了非公共设施以物业管理公司为主,辅以公共设施养护公司的运行维护方案,构建了设施业主方、社区组织和公共设施养护公司参与的综合监管模式,并提出了基于运维绩效考核与"锦标制"的激励机制。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胜 顾乃华 李文秀 陈秀英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但迄今为止关于中国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如何影响微观企业动态成长的实证研究仍相对匮乏。基于"规模借用"与"功能借用"视角,探讨了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对制造业企业成长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优化显著地促进了制造业企业成长,并且这一影响会因企业所处的地理区位、生命周期阶段和行业要素密集度的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对处于东部城市群、成熟期阶段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制造业企业作用会更为显著。进一步地,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主要通过"产业互动关联效应"、"产业多样化集聚效应"和"市场准入提高效应"传导机制来影响制造业企业成长。研究结果为检验城市群空间功能分工与微观企业成长之间的"产城融合"关系提供了研究支持,也为地方政府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和城市功能分工、促进城市群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了决策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茂榆 冯豪
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使用2006-201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四大国家级城市群的地级市数据,计算环境技术效率以考察经济质量,利用断点回归从双维度考察了城市群政策效应。研究发现:城市群政策显著提升了区域经济水平及转型,在保证经济稳步提升的前提下,进一步通过区域一体化、绿色发展等内在路径发挥政策效应。此外,应针对珠三角"畸重畸轻"、长三角和京津冀"稳中求进"、成渝潜力尚待释放的发展特征制定差异化政策。总体上,我国应适应城市群为主的空间形式,以交通、产业、环境等为中间渠道,形成"大城市为主,多管齐下,因地制宜"的驱动模式,进一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锁利铭 位韦 廖臻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方向之一。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地区典型城市群,在区域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7年成渝城市群80条府际协议数据以及28项政策文本表明,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成渝城市群跨区域合作治理局势明朗,并在跨区域合作治理过程中形成了治理网络机制和协作网络机制,但仍然存在部分阻碍。为提升合作绩效、实现区域一体化,响应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渝城市群要加强区域协同治理,以合作驱动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地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小林
<正>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夯实社会救助制度基础。2023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做好分层分类社会救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标志着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建立统筹城乡、覆盖全国、分层分类、精准施策的社会救助制度,对于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标志性历史意义。深入理解分层分类社会救助的制度内涵、历史逻辑和实践衔接,有利于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张广来 廖文梅 孔凡斌
文章以南方集体林区为研究对象,选择交通密度值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代理变量,并基于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法(3SLS)方法实证检验了交通密度值对林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交通密度值每增加1%,林业总产值将增加2.617%,森林面积则减少0.176%;以2012~2013为例,发现南方集体林区交通密度值的变化能够解释同期林业总产值变化的46.798%,解释同期森林面积变化的20.871%。因此,如何平衡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带来的正面的林业经济增长效益和负面的林业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将是未来需要重点研究关注的内容。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俞蕖 刘波 戴长亮
为了加快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分类管理已然成为近几年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趋势。通过分类或分系列,一方面为高校教师提供多通道的职业发展路径,另一方面更有助于高校优化已有师资队伍结构,吸引和集聚更高水准人才。结合分类管理趋势产生的背景,探讨了国内主要高校的师资队伍分类管理政策,并就分类管理的现状、问题以及相关探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阐明在分类管理基本模式下,不同类型的岗位隐含着不同的师资政策理念和实施机制,进而会产生不同的政策效果。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葛龙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本文总结了山东省莱芜市、江苏省无锡市和吴江市、浙江省嘉兴市和绍兴县三省五地近年来在深化改革、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方面的实践和经验;运用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历史的、全局的、战略的视角,对现阶段我国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建立健全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体制机制,作了力求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若干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良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贾若祥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爱梅
土地问题是我国农村改革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问题,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土地制度深刻影响着城乡融合发展,阻碍了城乡之间要素的双向对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思路是淡化城乡土地的二元所有制属性,赋予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同等的土地使用权利,不因土地所有权的性质而区别对待。在此基础上,重点加快对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宅基地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 城乡融合 宅基地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