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22)
2023(5329)
2022(4127)
2021(3886)
2020(2593)
2019(5897)
2018(5418)
2017(10206)
2016(5446)
2015(5643)
2014(5528)
2013(5289)
2012(4613)
2011(4204)
2010(4256)
2009(3707)
2008(3457)
2007(3007)
2006(2748)
2005(2303)
作者
(14145)
(12255)
(11752)
(11416)
(7702)
(5731)
(5276)
(4695)
(4488)
(4032)
(4015)
(4000)
(3750)
(3666)
(3620)
(3534)
(3468)
(3434)
(3410)
(3266)
(2865)
(2826)
(2791)
(2681)
(2667)
(2621)
(2547)
(2457)
(2322)
(2290)
学科
(22471)
经济(22446)
管理(12434)
中国(12344)
(11501)
(10000)
地方(7646)
农业(7561)
城市(6203)
(6061)
企业(6061)
方法(5921)
人口(5843)
业经(5632)
数学(5232)
数学方法(5153)
(4730)
城市经济(4527)
环境(4260)
(4165)
(3658)
发展(3477)
(3464)
(3458)
理论(3116)
土地(3054)
(2997)
银行(2997)
工作(2969)
产业(2931)
机构
学院(73089)
大学(72725)
(29888)
经济(29052)
管理(28774)
研究(27562)
理学(24875)
理学院(24556)
管理学(24185)
管理学院(24038)
中国(19686)
科学(15870)
(15849)
(12776)
(12732)
中心(12726)
(12546)
(11571)
师范(11499)
研究所(11352)
业大(11159)
(10942)
(10502)
财经(9960)
北京(9587)
农业(9562)
师范大学(9435)
(9137)
经济学(8891)
(8804)
基金
项目(53805)
科学(44043)
研究(41382)
基金(39933)
(34838)
国家(34515)
科学基金(30384)
社会(28467)
社会科(26885)
社会科学(26879)
基金项目(21189)
(20191)
自然(17962)
教育(17885)
编号(17647)
自然科(17573)
自然科学(17573)
(17482)
自然科学基金(17243)
资助(13841)
成果(13799)
(12671)
国家社会(12556)
重点(11930)
课题(11521)
(11388)
(11028)
(10605)
发展(10514)
(10363)
期刊
(32928)
经济(32928)
研究(23796)
中国(15956)
(12166)
科学(11245)
学报(9632)
教育(8413)
(8135)
农业(7999)
大学(7876)
管理(7862)
学学(7420)
城市(6764)
问题(6195)
业经(6086)
(5931)
金融(5931)
技术(5618)
(5339)
经济研究(4789)
资源(4311)
财经(4205)
图书(4191)
现代(4148)
(4042)
人口(3908)
(3712)
发展(3539)
(3539)
共检索到1084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邹一南  
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实施差别化落户,差别化落户政策的分类标准主要是城市规模,即规模越大的城市落户控制越严。然而,仅从城市规模分类来实施差别落户政策存在较大局限,因为城市非户籍人口的迁移范围和城市财政资源的获取方式同样是影响落户的重要因素。文章根据由城市行政级别和地区经济发达程度决定的财政资源获取方式,对我国地级以上城市进行初步分类,再根据城市非户籍人口迁移范围特征对分类进行调整,将339个地级以上城市分为四种不同类型,提出针对性的非户籍人口落户实施路径。其中,发达地区高行政级别的城市应推动人口疏解,发达地区低行政级别的城市应得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投资的重点倾斜,欠发达地区高行政级别的城市应实施全省范围内的人地挂钩政策,欠发达地区低行政级别的城市应全面放开落户限制。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邹一南  
放开放宽大城市落户限制是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制定合理的"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是有效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根据由城市行政级别决定的资源再分配能力和由地区发达程度决定的自我融资能力的强弱,将全国160个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进行分类;再根据市场化程度和边际成本的高低,将城市的基本公共服务进行分类。基于上述分类,可提出适用于不同类型城市的落户配套政策。其中,发达地区高行政级别的城市不应享受专门的落户配套政策,发达地区低行政级别的城市应得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投资重点倾斜的"人钱挂钩"政策,欠发达地区高行政级别的城市应实施全省范围内的"人地挂钩"政策,欠发达地区低行政级别的城市应直接放开落户限制。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波  
户籍制度是市民化过程中一个最基本的方面和绕不开的门槛,因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2014年7月30日,户籍改革新政的正式出台,将有利于消除传统户籍制度对人口迁移流动的负面影响,成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重要保障。由此,通过对户籍新政的解构,围绕"规范有序、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配套"的推进机理,重构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推进路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吴开亚  张力  陈筱  
文章通过落户门槛的比较,探讨城市落户改革进程的障碍在不同城市之间存在着哪些共性和差异,以及落户改革障碍产生的大环境。作者在盘点中央与地方政府市场化改革以来所实施的户籍新政的基础上,构造落户门槛指数检视城市户籍制度改革的进取和限度。研究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城市落户门槛存在着"质"的共性但有"度"的差别,以落户条件为圆心的城市户籍现有改革,是以公共资源配置考虑、发展资源争夺为核心的地方利益博弈。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立达  史敦友  韩冬  周璇  王艳西  
研究目的:农村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系统联动改革以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比较分析。研究结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土地制度历次重大的变革均是与农村户籍制度变革形成内生联动,而农村要素自由流动的管制程度决定了农村土地制度与户籍制度联动改革的成效。研究结论:一是通过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支撑农村土地制度和户籍制度系统联动改革,通过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建立生产要素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二是在具体实施路径上提出试点范围、权利认定、土地权限、必要条件和制度保障等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舒长根  王飞军  吕建星  
分析了户籍政策的形成背景及特殊意义,指出尽管户籍政策对城市化发展存在一定的阻碍作用,但因其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不可能在短期内被取消。据此提出了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新思路:不再过分强调人口向城市聚集,代之先进要素向城市聚集;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则以职业转换取代空间转换,或采取人口迁移的反梯度政策,走先发展经济,后进行人口空间聚集的农村城市化之路。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一南  
户籍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表现为其人口迁移限制和城市福利分配歧视这两大特殊职能的相互对立运动,二者对立运动的形式又内生于工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起人口自由有序迁移与城市福利非歧视性分配的制度组合,以适应工业化进程发展到结构调整阶段时扩大内需的客观需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在于通过缩小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避免在自由迁移条件下人口向大城市过度集中,只有在农村转移人口有序迁移的条件下,城市内部基于户籍的福利分配歧视才有可能消除,进而才能实现农民市民化所带来的内需增长红利。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力  
该文总结了新中国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演变的整体性特征,进而借助"外部压力—(人口/土地)状态—制度响应"的理论模型,分别从"前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后改革开放时期"三个历史阶段,对建国以来的户籍制度和农村土地制度各自演变的内在逻辑线索进行了解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震  虞慧婷  王春芳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户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保持高速、稳定增长,2014年达到82.29岁,已处于发达国家水平。但是,目前对占上海常住人口40%的非户籍人口的死亡模式和预期寿命研究较少。鉴于此,文章利用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非户籍人口死亡登记数据,估算非户籍人口年龄别死亡率,考虑到非户籍人口主要由劳动年龄人口构成,特别地考察了15~59岁人口的部分预期寿命。结果发现,2000~2010年,上海非户籍少儿人口的死亡率与户籍少儿人口没有显著差异,而劳动年龄人口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户籍人口,15~59岁女性和男性部分预期寿命分别比户籍人口高0.16岁和0.27~0.36岁。文章最后对非户籍人口健康优势的原因及政策含义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姚志   郑志浩  
随着农村土地二轮承包到期、延包时点的临近,进城落户群体的承包地延包处置问题亟需解决。理论分析与访谈调查显示:到期延包处置包含固有的现实依据、效率逻辑与产权归属逻辑;在未来延包时点,主要可以配给直接顺延、有偿退出、无偿退回、有偿使用四种方案;到期后全部直接顺延进城落户群体的承包地可能引发无地人群的不满,而有偿退出存在着标准难统一等问题;直接无偿收回进城落户群体的承包地可能会成为大部分村庄的主要选择,原因是受到户籍变动、公平心理与收入差异的影响;有偿使用方案得到了超过半数的访谈农户支持。事实上,进城落户群体的农村承包地权利处置问题实质上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主体资格”问题,是对承包权的下属权利如成员权、继承权、退出权等土地产权理论边界的拓展与深化,也是对中国农地产权改革理论内容的细化与丰富。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邹农俭  
现存的“城镇户口”并不是进城人口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 ,应寻找新的、符合现代社会基本要求的户口管理制度。户籍制度改革不能仅改户口性质这一符号 ,而应致力于做好建立新型户口管理制度的基础性工作。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志德  
户籍制度成为城乡之间难以逾越的"墙"。为了实现民权平等,减少城乡之间收入差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为了促进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建设,应着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户籍制度的稳妥变迁。户籍制度变迁的核心在于城市户籍的稀缺与大量农村人口的转移愿望之间存在巨大矛盾,因此,处理好城市户籍的供需关系成为户籍制度变迁的关键:一方面,需要通过增加城市吸纳农村剩余人口的公共资源供给;另一方面,需要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和谐发展。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五荣  丰晨宇  陈华帅  
在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下,不同规模城市的落户门槛呈现两极化: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降反升,中小城市逐渐实现零门槛。研究差异化的落户政策对农村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城市之间的配置效率。本文基于2014~2016年120个城市的落户门槛指数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降低城市落户门槛会显著提升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概率,且对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降低城市落户门槛主要通过提高城市人口集聚度和农村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两个途径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创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降低城市落户门槛的创业促进效应在大规模城市、低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收入和年轻农村流动人口群体中更为明显。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义博  刘敏  
人的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的核心。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对进城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发现以降低落户门槛为标志的狭义户籍制度改革的边际落户效应是递减的,以"降低落户门槛+综合配套改革"为标志的广义户籍制度改革的边际落户效应更为积极持续,进城农民最关注的是住房保障和农村土地权益。提高城镇化质量,需要根据农民进城落户的多元化诉求,深化农村各项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农村权益,实施户籍与基本公共服务联动性改革保障农民进城福利,培育与广义户籍制度改革相匹配的城镇载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春生  
本文基于历史视角讨论了农户的演变与分类问题。指出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摆脱了传统的"内卷"模式,农户作为一个生产单位和作为生产与消费的联合体发生的变异,以新的劳动价值观为基础的"拐杖"逻辑与农户演化规律。并对农户进行了系统的分类,指出了各种农户的基本特征与演化趋势。从演化的角度证明了适度规模的、劳动和资本密集的、高效的家庭式农场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