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88)
2023(12508)
2022(10783)
2021(10076)
2020(8480)
2019(19629)
2018(19103)
2017(36952)
2016(19988)
2015(22542)
2014(22096)
2013(22072)
2012(20454)
2011(18375)
2010(18220)
2009(17366)
2008(17114)
2007(15093)
2006(13099)
2005(11803)
作者
(55921)
(47201)
(46743)
(45165)
(29819)
(22651)
(21387)
(18189)
(17678)
(16630)
(16269)
(15668)
(14939)
(14893)
(14800)
(14648)
(14203)
(13864)
(13561)
(13427)
(11672)
(11547)
(11350)
(10746)
(10685)
(10617)
(10333)
(10322)
(9486)
(9388)
学科
(83618)
经济(83537)
管理(52364)
(50237)
(39333)
企业(39333)
方法(38729)
数学(34689)
数学方法(34385)
中国(24839)
(24814)
(23151)
(22218)
税收(20757)
(20587)
(18938)
贸易(18930)
(18512)
(17030)
业经(16225)
(15386)
农业(15183)
地方(15020)
(13393)
财务(13369)
财务管理(13339)
(12886)
银行(12851)
(12700)
企业财务(12543)
机构
大学(282369)
学院(281564)
(124182)
经济(122018)
管理(103510)
研究(100035)
理学(89192)
理学院(88170)
管理学(86653)
管理学院(86124)
中国(76750)
(60839)
科学(59768)
(59107)
(51176)
财经(47574)
(47417)
研究所(46334)
中心(44846)
(43314)
(40978)
经济学(40566)
业大(40347)
北京(37713)
农业(37494)
经济学院(36875)
(35709)
(35545)
财经大学(35250)
师范(35203)
基金
项目(185443)
科学(145487)
基金(136214)
研究(135240)
(119562)
国家(118678)
科学基金(100259)
社会(87715)
社会科(83239)
社会科学(83217)
基金项目(71006)
(69618)
自然(63003)
教育(61742)
自然科(61587)
自然科学(61567)
自然科学基金(60518)
(59597)
资助(56664)
编号(54037)
成果(44670)
(42425)
重点(42384)
(40420)
(38557)
国家社会(37685)
课题(37002)
教育部(36456)
创新(36225)
科研(36115)
期刊
(132975)
经济(132975)
研究(88963)
中国(51142)
(46988)
学报(45310)
(42998)
科学(40651)
管理(35895)
大学(33463)
学学(31671)
农业(29367)
教育(25738)
经济研究(24137)
(23973)
金融(23973)
财经(23356)
技术(22098)
业经(20419)
(20169)
问题(17892)
(17362)
(17232)
(16445)
(16030)
国际(15569)
世界(14360)
税务(14219)
技术经济(13960)
统计(13582)
共检索到420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桑  蒋冠  
本文从分税种的角度解构分析了中国税收增长的原因,认为中国税收2002年以前的超常增长是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超速增长引致;而2002年以后则主要是由于税收征收率的提升促成。其中既有合理性因素如企业效益的提高,个人收入水平的上升,征管手段的先进等,也有非合理性因素,主要是税率较高,而且缺乏弹性,调整往往滞后于经济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这两类因素对于税收增长的意义显然是不同的。前一类因素是良性的,而后一类不合理性因素从长期来看会对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剑锋  
本文选择了我国税收收入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三大类税种,从税制、征管及政策调整等多个角度,对它们税收增长的弹性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归纳出影响我国税收高增长的现实因素,为税收高增长的原因分析提供更为直观的解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高培勇  
延续12年之久的中国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在步入“十一五”以后表现出更加强劲的态势,从而在宏观经济运行以及整个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激起了更大的波澜。本文由税收收入同现行税制的关联分析入手,在税收收入增长轨迹同现行税制变动轨迹的联系中,试图捕捉支撑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的“特殊”因素。以此为基础,采用特殊视角,逐一聚焦由税收收入持续高速增长所引致的若干重大问题,给出种种政策判断,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冰洋  李峰  
本文实证分析中国税收连年超GDP增长的原因,其结论是分税制改革以来各地区税收征管效率年均提高值9.6%,征管效率提高较大的省份集中在东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总税收对GDP的增长弹性约为1.1,工商业增加值、企业利润和劳动者报酬等的增长不同程度地促进相关税收增长;总税收对税收征管效率提高的弹性约为0.43,税收征管效率提高每年促进税收增长约4.1%,税收征管效率对税收增长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所得税和增值税上。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谢贞发  
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存在一个难以被一般经济规律所解释的特殊现象:税收收入长期超GDP增长的"中国税收增长之谜"。本文发现它与中国式分税制的设计及税收征管集权改革密切相关。中央税收征管集权改革不仅直接有利于提高国税部门的征管效率,而且通过压缩地税部门的"征管空间"限制了地方政府的横向税收竞争行为。本文在地区间横向税收竞争的实证框架中加入中央税收征管集权变量所得的实证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中央税收征管集权改革显著抑制了地区间横向税收竞争的程度。同时,由于中国式分权的基本特征并未改变,中国式分税制没有破坏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机制,从而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税收收入的同向增长。但与中央税收集权改革相...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正  
税收增长是宏观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重点议题。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收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过往学者从多维度对这一现象提供了解释。本文在对宏观税负的来源和构成进行数据分解基础上,采用我国199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方法,为中国不同类别税收的增长异质性提供产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解释。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演进对税收增长有着长期显著的影响,提高了政府一般预算收入,对流转税收入增长具有负向作用,但对所得税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作用。本文的意义在于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为揭示我国不同类别税收增长机制的内在规律提供新的理论视角。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莎  
本文通过对宏观税负的来源和构成进行数据分解,实证测算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税收超速增长的贡献。测算结果表明:(1)分税制改革后宏观税负变动中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程度在不断降低。(2)分税制改革以后,各产业自身税负率的变动对宏观税负增长的影响不断增强,这一变动主要是由于第二、第三产业税负率的不断上升,第一产业税负率不断下降所引起的,换言之,第二、三产业自身税负率的不断提高是我国近年来税收收入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孙正  
税收增长是宏观公共财政理论研究的重点议题。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税收一直呈现高速增长态势,过往学者从多维度对这一现象提供了解释。本文在对宏观税负的来源和构成进行数据分解基础上,采用我国1995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PVAR方法,为中国不同类别税收的增长异质性提供产业结构调整层面上的解释。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升级演进对税收增长有着长期显著的影响,提高了政府一般预算收入,对流转税收入增长具有负向作用,但对所得税收入增长具有正向作用。本文的意义在于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视角,为揭示我国不同类别税收增长机制的内在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曹广忠  袁飞  陶然  
本文考察了最近10多年来我国税收增长速度一直显著高于GDP增长速度的现象。特别从地方政府土地财政激励与产业结构演变的角度考察了当前中国特定体制下地方政府做大财政资源产业的经济与政治激励。基于1998—2003年中国地级城市面板数据,我们实证考察了地方政府协议土地出让对财政占GDP比例的当期和滞后影响。最后,本文从土地财政角度对税收增长可持续性进行了初步评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曹志伟  吴柏钧  李竞超  
本文基于我国税收分权改革实践,对税收分成制度的税收增长激励效应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税权改革过程中,税收征管权集中难以解释我国税收长期增长的现象,保障地方税收收益权才是中国税收持续增长的动力之源;与此相关的地方政府税收收入分成制度,通过激励地方政府扩大税基和提升税收征管效率两条途径促进了地方税收增长,且税收收入分成制度具有结构效应,以营业税为主的地方税分成产生的税收激励效应最为明显,增值税分成次之,企业所得税分成的税收激励效应最小。本文认为我国应在现有的央地财政体制机制下,进一步完善财政收入分权机制,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央地财政关系新格局,深入推进省以下地方政府收入分权制度改革,以使各级地方政府获得更多的税收收益权,确保税收持续增长。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周黎安  刘冲  厉行  
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影响因素,主要考察了经济基本面和征税努力水平对于税收收入的影响。我们利用成对样本(paired sampling)的数据结构,使用工具变量处理了税收努力度量误差带来的内生性问题,估计了国税和地税机构的征税努力对于税收增长的不同影响。这种模型设定的好处是既考虑到一个地区的国税和地税面对着同样的经济基本面,同时又可以识别两个机构征税努力的增收效应所存在的差异。我们发现,GDP增长对于税收的增长有接近45%的解释力,征管努力对税收收入也有重要的贡献,地税局税收努力水平的边际效应要高于国税局的边际效应。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弘  朱平芳  胡怡建  
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税收水平与税制结构的最基本因素,而最能代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水平。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造成政府的税收主要来自于企业,很少来自于个人;税收形式以间接税为主,税制设计的主体税是商品劳务税。那么,我国的税收究竟按照怎样的轨迹运动,我国的税收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究竟存在怎样的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蒋震  安体富  杨金亮  
改革开放之后到经济新常态之前,我国税收的主要职能是服务于经济增长大局,作为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税制本身在发挥收入分配调节方面的功能不强。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按照供给侧管理的要求,应通过转变税制结构,强化税收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加快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换。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怡建  刘金东  
本文研究了存量资产对我国税收超GDP增长的影响,发现GDP是一个增量概念,仅计量当年商品和劳务增加值,而税收不仅要对当年商品和劳务增加值征税,也要对历年存量资产征税,狭义货币M1和广义货币M2供应量与税收的同步增长证实了这一观点。我国虚拟经济的迅猛增长推动了存量资产交易需求,指数分解的结果显示虚拟经济对我国税收超GDP增长部分的贡献率达到35%左右,而双主体税制中针对存量资产的税收体系推高了我国存量资产税收的增长,这两点是造成我国税收超常增长的根源。本文的意义在于解释了制度不变情况下的税收超GDP增长现象,而且论证了税收超GDP增长有其必然性,为揭示我国税收增长机制内在规律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王志刚  
本文通过对1994年以来财政收入,尤其是税收收入的快速增长进行深入剖析,回答了中国未来税收收入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这种快速增收势头的可持续性。实证研究表明,工业化推进、进口的增加、累进税制的个人所得税、税收征管加强是造成税收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而且这种税基的增长保证了税收收入的可持续性。结合税收结构对“十一五”期间税收收入进行了预测。此外,还就税收收入占GDP比重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就未来税收制度改革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