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06)
2023(12902)
2022(10903)
2021(9836)
2020(8051)
2019(18183)
2018(17894)
2017(34144)
2016(18459)
2015(20194)
2014(20003)
2013(19566)
2012(18242)
2011(16410)
2010(17076)
2009(16563)
2008(15843)
2007(14310)
2006(13144)
2005(12659)
作者
(49779)
(41089)
(40993)
(39415)
(26203)
(19656)
(18751)
(15802)
(15714)
(14986)
(14403)
(13870)
(13366)
(13333)
(13269)
(12879)
(12174)
(11898)
(11881)
(11695)
(10654)
(10004)
(9931)
(9527)
(9386)
(9310)
(9249)
(9230)
(8310)
(8149)
学科
(75234)
经济(75120)
管理(57239)
(52444)
(43837)
企业(43837)
中国(30504)
(29157)
(28048)
金融(28046)
(26524)
银行(26509)
(25711)
(23882)
地方(23670)
方法(22028)
(21937)
(21219)
税收(20488)
(20310)
业经(20109)
数学(18743)
数学方法(18590)
(15952)
(15622)
财务(15585)
财务管理(15545)
企业财务(14887)
农业(14255)
体制(13136)
机构
学院(250704)
大学(247512)
(109814)
经济(107450)
管理(90791)
研究(89448)
中国(75784)
理学(75510)
理学院(74676)
管理学(73770)
管理学院(73267)
(63541)
(52825)
科学(48561)
财经(46220)
(44644)
中心(41722)
(41644)
(41205)
研究所(38888)
(36497)
经济学(35135)
北京(34388)
财经大学(33959)
(33140)
(32628)
师范(32333)
(32084)
经济学院(31452)
业大(29915)
基金
项目(152632)
科学(120810)
研究(119682)
基金(109091)
(92458)
国家(91623)
科学基金(79107)
社会(78040)
社会科(74241)
社会科学(74227)
(60919)
基金项目(56509)
教育(54080)
(49866)
编号(49137)
自然(45646)
自然科(44564)
自然科学(44556)
资助(43952)
自然科学基金(43778)
成果(42393)
(38499)
课题(35491)
(35382)
重点(34828)
(34083)
(32976)
(32770)
国家社会(32719)
发展(31981)
期刊
(134052)
经济(134052)
研究(92250)
中国(62072)
(51421)
(42616)
金融(42616)
管理(36596)
(35632)
教育(31966)
学报(31806)
科学(30226)
大学(25568)
学学(23810)
财经(23538)
农业(23021)
经济研究(22042)
业经(21416)
技术(21276)
(20116)
(17648)
问题(16780)
(16151)
税务(14382)
(13225)
国际(12946)
理论(12106)
世界(11892)
改革(11837)
(11837)
共检索到4233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尹希果  陈刚  潘杨  
文章对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改变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格局的同时,是否使地方政府施加于金融部门的行为方式也趋于变化作了系统考察。研究显示,正是由于分税制改革切断了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联系,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沉重的财政负担,从而导致了其普遍加强了对金融信贷行为的干预,不利于金融部门发挥其价值发现与企业监管的职能,进而也必然导致金融信贷资金配置的低效率。计量分析结果也有力地支持了上述观点,其政策含义是将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和政府体制改革纳入同一个框架中将有利于减少制度转型过程中的“摩擦成本”。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豆晓利  王文剑  
本文运用人均存贷款额、金融相关比率、变异系数对1978-2006年间中国省际以及东、中、西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度量,并用α收敛法对其收敛性进行检验,得出结论:该阶段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显著扩大,且不存在明显的收敛趋势。究其原因,基于制度安排对中国区域金融差异的关键性影响,本文就地方政府行为与区域金融差异的内在关联性作了探讨,政策含义在于,地方政府应该为地区金融发展提供更多服务性功能,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灵芝  
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对金融发展的干预对金融加速经济发展的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经济转型期,中部地区金融业的低水平稳态发展成为阻碍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而地方政府因发展经济的强烈动机,适当干预金融发展能弥补地方金融自身发展的不足,促进金融发展推动地区的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秋运  李成明  胡巧玉  
既有文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成因的解释集中在资本深化、产业结构转变、技术进步、全球化、二元经济、制度转型以及财政和融资约束等宏观和微观路径等方面,本文在分税制背景下从地方政府干预这一新的视角出发,解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本文首先探讨地方政府干预恶化制度环境,并进一步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作用机制。然后,笔者运用1984—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实证模型并分析。本文研究发现,政府干预下的制度环境是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如果要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就应该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塑造良好的制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尹希果  桑守田  
使用1998—2007年我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以地区的边际投资产出率作为衡量地区资本配置效率的指标,实证检验了金融发展、地方政府财政干预与区域资本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在控制了地方政府财政干预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后,金融发展促进了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地方政府一方面通过财政支出直接干预经济,另一方面为弥补预算内财政支出的不足对金融机构进行干预,对资本配置效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陈刚  尹希果  潘杨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目前尚未形成定论。本文利用1979-200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银行贷款总额占同期GDP的比重作为衡量金融发展水平的指标,检验了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并不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同时,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显著降低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本文进一步以1994年为界进行了分段估计,实证结果再一次支持了上述结论。本文的研究表明如要更好的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就必须将金融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和政府体制改革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中。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宋艳伟  
本文从法治约束地方政府对财产权保护和契约维护干预的角度论述了我国转轨过程中投资者保护和最终决定的金融发展水平。首先从分权改革制度设计的分析入手,论证分权后一定程度上成为独立行为主体的地方政府在约束缺失的情况下,为缓解财政压力向辖区内经济体伸出了掠夺之手。并且政府的权力边界在分权后的扩张干预了契约维护质量。本文利用1987-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证实了伴随改革进程,法治水平的提高有力地约束了地方政府的干预行为,促进了金融的发展。最后文章提出随着改革的推进,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制度日益完善的后改革时期,要继续大力推进规范政府行为的法治建设,更好地保护私人投资,金融才能健康发展。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颜青  张登国  
政府支出的增加对居民消费会产生挤出效应,也会产生挤入效应。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基于1995-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分税制下,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而言,东部地区地方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从地方政府支出的结构来看,东部地区民生支出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政府消费支出次之,政府投资支出的挤入效应最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韩增华  
对比分析中国政府1978~2008年中央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与地方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的相对状况,发现1994年分税制改革是造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扩大的财政体制根源。通往善治之路的预算管理制度设计应满足稀缺财政资源效率配置的要求,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中长期预算管理与控制应通过增强地方政府财政能力与财政持续性的分权体制完善实现。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徐家杰  
本文以政府预算约束恒等式为工具,结合我国地方政府收支决算总表的具体特征,对地方债规模的估计进行了研究,并指出应该区分地方政府的决算总债务和决算净债务。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浙江、河南和新疆为例,对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历年的地方债规模进行了估计。结果发现,浙江、河南和新疆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但发展周期十分一致,都经历了1994—1998年的增速快速回落期、1998—2007年的平稳增长期、2007—2008年的增速快速上升期和2009年以后更高水平的平稳增长期四个发展阶段。进一步,本文对浙豫疆三省区地方政府债务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浙江、河南和新疆的地方政府债务均表现出一...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江涛  
分税制下地方政府的税收行为□朱江涛在税收分配活动中,地方政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主体,其行为不仅直接关系到税收分配的效果,而且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加强对地方政府税收行为尤其是在分税制下所体现的新的特征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助于税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而...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金荣学  宋菲菲  周春英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迫在眉睫。本文从分税制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的税制改革建议,其主要措施包括: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分税制;加快房地产税制改革,构建以财产税为主的地方税体系;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完善省以下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
[期刊] 改革  [作者] 闫坤  徐鹏庆  
分税制改革的不彻底性导致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地方政府为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除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率外,还利用土地开发征收土地出让金来筹集财政收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重构财政激励机制;合理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调整政府间财政收入,进一步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入划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制度;改革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红凤  黄璐  孙承运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选取2005—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测度中国省级食品产业发展效率,并通过实证分析揭示政府干预对食品产业发展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整体食品产业发展效率在样本期内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具有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在不考虑地方政府竞争时,政府干预对食品产业发展效率具有抑制作用;考虑地方政府竞争后,政府干预不仅负向影响本地区食品产业发展效率,而且对邻近地区食品产业发展效率具有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现阶段应注重政府监管模式改革,坚持监管投入增加与监管质量提升并举,同时推动治理模式多元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天宇  荣雨菲  
已有文献认为,晋升政治激励是解释中国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偏好的主要原因。但统计数据却表明,1995年以前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是重合的,1995年以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GDP增长速度。由于改革以来晋升政治激励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已有文献无法解释1995年前后两个时期里为何出现基础设施增长模式的差异。本文提出的财政激励假说认为,分税制改革所带来的财政激励变化,是导致地方政府投资在1995年以后变得偏好于基础设施的主要原因。笔者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检验,发现财政激励假说可以很好地解释分税制改革前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偏好的变化。这意味着进一步完善分税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