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74)
2023(11634)
2022(9940)
2021(8893)
2020(7487)
2019(16438)
2018(16064)
2017(31072)
2016(16492)
2015(18303)
2014(17995)
2013(17886)
2012(16357)
2011(14550)
2010(14905)
2009(14613)
2008(14246)
2007(12619)
2006(11478)
2005(10679)
作者
(44406)
(37412)
(37124)
(35844)
(23657)
(17643)
(16868)
(14190)
(13845)
(13470)
(12976)
(12246)
(12012)
(11990)
(11898)
(11378)
(11057)
(10661)
(10582)
(10485)
(9558)
(9016)
(8902)
(8660)
(8530)
(8435)
(8161)
(8122)
(7427)
(7239)
学科
(83567)
经济(83472)
管理(57938)
(49013)
(42334)
企业(42334)
(34963)
方法(27232)
数学(23703)
数学方法(23543)
(22255)
税收(20802)
(20627)
地方(20369)
中国(20154)
(19076)
(17673)
(17479)
财务(17456)
财务管理(17410)
业经(16739)
企业财务(16541)
财政(15761)
(14163)
(13900)
地方经济(13084)
(13019)
(12040)
银行(12023)
环境(11730)
机构
学院(233337)
大学(230624)
(108105)
经济(106091)
管理(85516)
研究(78835)
理学(72840)
理学院(72077)
管理学(71037)
管理学院(70600)
(63773)
中国(61518)
(46242)
财经(45441)
科学(42642)
(40826)
(39023)
(36819)
经济学(35418)
中心(34611)
研究所(33926)
财经大学(33085)
经济学院(31529)
(29382)
北京(29085)
(28214)
(28023)
(27227)
师范(27019)
业大(26969)
基金
项目(143563)
科学(113924)
研究(109288)
基金(105453)
(89514)
国家(88780)
科学基金(77229)
社会(73477)
社会科(69749)
社会科学(69735)
(55500)
基金项目(54748)
教育(49701)
自然(45898)
(44951)
自然科(44839)
自然科学(44828)
自然科学基金(44024)
编号(43919)
资助(42866)
成果(37081)
(33016)
重点(32316)
(32311)
(31246)
国家社会(31198)
课题(30471)
(30232)
(30037)
教育部(28860)
期刊
(132009)
经济(132009)
研究(82665)
(55752)
中国(48184)
管理(34475)
学报(29925)
科学(27795)
(27747)
财经(23944)
大学(23761)
经济研究(23626)
(22900)
金融(22900)
学学(22813)
(20610)
教育(20128)
技术(19147)
业经(18850)
(18452)
农业(17997)
(16222)
问题(16105)
税务(14440)
(13517)
财会(13218)
会计(12966)
技术经济(12172)
国际(12076)
世界(11276)
共检索到3758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娟  
文章把我国划分为五个地区,对分税制改革以来1994~2006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财政分权促进了地区经济增长,其他地区的财政分权不利于经济增长,民族地区的负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表明,1998年是东北、中部、西部财政分权度由高到低的转折点,由此说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存在跨时和跨区差异,而且,1998年财政政策的转变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晏  龚六堂  
本文在 Zhang 和 Zou(1998)与 Lin 和 Liu(2000)的框架下实证检验了中国1986—2002年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发现我国的财政分权效应存在显著的跨时差异和地区差异。我们认为,分税制改革后各级政府之间政策协调能力的加强是促进财政分权积极作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体制变革的因素、转移支付的设计和政府财政支出的构成也影响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余可  温海滢  
文章通过构建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数理经济模型和经济计量模型,提出并验证了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对1995—2009年统计数据计量分析的经验证据,最终得出了结论:中央和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只有当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中央财政支出结构实现结构互补时,地方财政生产性支出才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温娇秀  
在Barro(1990)、Davood i和Zou(1998)模型的基础上,文章构造了一个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模型,并利用相关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分税制改革对我国经济增长跨区差异的影响。结果发现,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我国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呈现出显著的跨区差异,并且财政分权总体上扩大了地区差距。笔者认为,分税制改革后不同地区产业结构与所有制结构的差异所导致的地方政府行为的差异是造成我国财政分权经济增长效应跨区差异与地区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殷德生  
财政的过度分权与过度集权都不利于经济增长 ,财政分权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求最优的分权水平。与最优的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 ,存在着最优财政分权水平 ,这一水平取决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于实物资本与人力资本的份额。本文对中国 1 994年财政制度改革以来的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影响进行了经验检验 ,结果表明 ,中国财政分权水平既并未能有效地促进地区的经济增长 ,又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程度。未来中国财政制度改革的挑战更多的是如何选择适度的财政分权水平 ,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樊海潮  
对H.Davoodi,D.Xie,and H.Zou的两篇文章中的内生增长模型进行了改进;把地方财政决算支出占国家决算支出的比重看作衡量财政分权的指标,并利用1986-2004年间的数据对财政分权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进行了两组回归分析。发现在1986-1990年间我国的财政分权的比重过高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增长;在1991-2004年间我国的财政分权程度与我国的最大化经济增长相符。最后,对得出的统计结论进行了充分的解释。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金涛  杨君  曲晓飞  
过度集权或者过度分权都不利于经济增长,因此理论上可能存在一个最优财政分权度,并与最优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本文对我国1985年至2000年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非线性关系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的最优财政分权度为66.67%。同时指出,我国的财政分权并不是面临一个是否应进一步分权或集权的问题,而是应该朝着制度完备的分权方向发展,使得财政分权通过制度的规范化、科学化、透明化、公正化而发挥其积极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金涛  曲晓飞  
本文对1982—2004年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段研究结果表明,1982—1993年二者的关系基本上可以证明是负相关的;1994—2004年二者的关系尚不明晰。整个样本时段内,中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处于"反常"的"U型"关系。这与大多数学者的研究观点相悖,且也背离了普遍认同的"财政分权边际效用递减"的规律。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黄君洁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财政分权实践的不断推进,财政分权理论研究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有关财政分权的理论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其中不乏对财政分权后果的研究,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研究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但是,相关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财政分权的利弊之争持续不断。因此,有必要对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总结和评述,进而获取有益的启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婧  张红  
在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财政分权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情况的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影响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财政分权制度,提出假设,选取变量,并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分析法进行分析,利用Tobit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进一步深化指标选择,得到影响农业发展的指标因素为政府干预、劳动力、人耕面积、技术条件和农业规模。之后,在Grilich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绩效模型,得到了政府干预和农业规模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影响最大,且呈正比;人耕面积次之;技术条件和劳动力虽然对农业经济具有影响,但是影响程度不确定的结论。本文的研究为农业在财政分权的条件下实现经济的增长具有指导作用,同时也为其他行业在该背景下的发展打下理论基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曾婧  张红  
在改革日益深化的今天,为了能够更好的利用财政分权对我国农业经济增长情况的研究,本文通过研究影响农业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财政分权制度,提出假设,选取变量,并通过Dea malmquist指数分析法进行分析,利用Tobit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并进一步深化指标选择,得到影响农业发展的指标因素为政府干预、劳动力、人耕面积、技术条件和农业规模。之后,在Griliches生产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绩效模型,得到了政府干预和农业规模对农业经济的增长影响最大,且呈正比;人耕面积次之;技术条件和劳动力虽然对农业经济具有影响,但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程宇丹  龚六堂  
本文将政府债务引入包含两级政府的财政分权模型,通过Stackelberg博弈刻画消费者、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间的关系,在一个内生增长的框架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和中央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在本文中,政府债务的改变通过三种财政政策影响经济:税收、公共支出和转移支付。本文发现:地方政府债务/gDP的改变对经济的影响依赖于地方政府获取税收的方式。当征收扭曲税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改变同时通过以上三种方式影响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债务/gDP的扩大在长期损害经济增长;当征收非扭曲税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变化仅影响非扭曲税的税率,地方政府债务/gDP的扩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中性的。中央政府债务/gDP的增加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坤荣  付文林  
财政分权制度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在理论上,财政分权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确。本文利用省际面板数据(PanelData)对中国财政分权制度演化与省际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作者认为,在深化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财政分权制度,特别是要提高向落后地区的财政分权水平,以使公共品投资的整体效率进一步提高。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宫汝凯  
1998年房改以来,中国城镇房价持续快速上涨,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本文发现,较高的房价水平总是与较高的财政分权度联系在一起的,而较高的财政分权度又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密切相关。本文采用2000—2008年的分省面板数据,研究分税制改革背景下财政分权度对房价的影响机制,为上述假说提供实证证据。结果表明,分税制背景下逐年扩大的财政分权度是导致房价持续过快上涨的不可忽视的制度性因素。在使用了不同的计量方法、识别技术以及控制了其他潜在影响房价的因素后,本文的估计结果依然是稳健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余可  于凌云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的结构突变单位根过程检验方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1979-2004年间分税制改革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认为在分税制改革后,无论是短期经济增长还是长期经济增长,其增长率变得更加平稳了,但地区短期经济增长率的平均水平没有发生改变,而地区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平均水平则下降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