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73)
2023(16043)
2022(13814)
2021(12500)
2020(10788)
2019(24247)
2018(24042)
2017(45753)
2016(25284)
2015(28450)
2014(28384)
2013(27802)
2012(26022)
2011(23738)
2010(24004)
2009(22969)
2008(22462)
2007(20639)
2006(18349)
2005(16886)
作者
(74395)
(62118)
(62040)
(59329)
(39373)
(29761)
(28286)
(24179)
(23399)
(22334)
(21394)
(20814)
(20044)
(19842)
(19712)
(19354)
(18721)
(18516)
(18138)
(17794)
(15620)
(15517)
(15253)
(14435)
(14152)
(13957)
(13826)
(13807)
(12636)
(12336)
学科
(111253)
经济(111107)
管理(75892)
(65275)
(54362)
企业(54362)
方法(42045)
数学(36314)
数学方法(35964)
(32950)
中国(28024)
(27424)
地方(24901)
(24191)
(24076)
业经(22870)
(22043)
税收(20566)
(20391)
(17821)
贸易(17811)
(17789)
财务(17739)
财务管理(17686)
(17682)
农业(17591)
(17215)
(17138)
银行(17086)
(16870)
机构
学院(362901)
大学(362430)
(152580)
经济(149291)
管理(132071)
研究(127468)
理学(112304)
理学院(111038)
管理学(109053)
管理学院(108401)
中国(96717)
(77920)
科学(77374)
(76594)
(66385)
(63654)
研究所(59459)
财经(59212)
(57844)
中心(57731)
业大(53448)
(53338)
农业(50165)
北京(48257)
经济学(47908)
(45808)
(45401)
师范(45229)
(45057)
财经大学(43336)
基金
项目(232589)
科学(181179)
研究(169419)
基金(167108)
(146470)
国家(145262)
科学基金(122660)
社会(107140)
社会科(101390)
社会科学(101362)
(91625)
基金项目(87317)
教育(78278)
自然(78097)
(76883)
自然科(76278)
自然科学(76250)
自然科学基金(74890)
编号(69432)
资助(69062)
成果(58516)
重点(53106)
(51373)
(50477)
课题(48822)
(47963)
(45197)
创新(45056)
科研(44471)
国家社会(44355)
期刊
(179432)
经济(179432)
研究(114380)
中国(76727)
(63448)
学报(59882)
(58466)
科学(52465)
管理(49824)
大学(44698)
学学(42372)
教育(38850)
农业(38824)
(33881)
金融(33881)
技术(31092)
财经(30185)
经济研究(30070)
业经(27272)
(25988)
问题(22582)
(20249)
(18852)
(18289)
(18027)
技术经济(17967)
统计(16881)
(16568)
世界(16399)
理论(16377)
共检索到563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张一  
本文分析分税制下经济主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博弈行为,以及达到博弈均衡时经济主体和地方政府的状态。结果显示,经济主体的行为不受消费税的影响,而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有可能带来地方的生产性支出过大。本文还证明在分税制的条件下,如果企业生产效率提高,地方政府有提高收入税和增值税税率的冲动;而当资本存量提高时,地方政府则有降低相关税率的趋势。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对现阶段的转移支付和地方政府的预算外收入进行经验分析,结论是目前的预算外收入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地方政府提高税率的需求。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朱江涛  
分税制下地方政府的税收行为□朱江涛在税收分配活动中,地方政府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主体,其行为不仅直接关系到税收分配的效果,而且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加强对地方政府税收行为尤其是在分税制下所体现的新的特征的研究和探讨,不仅有助于税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而...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金荣学  宋菲菲  周春英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探讨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迫在眉睫。本文从分税制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成因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利于地方政府性债务治理的税制改革建议,其主要措施包括:建立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分税制;加快房地产税制改革,构建以财产税为主的地方税体系;在统一税政的前提下,赋予省级政府适当税政管理权限;完善省以下的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
[期刊] 改革  [作者] 闫坤  徐鹏庆  
分税制改革的不彻底性导致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不匹配。地方政府为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除提高税收的征收效率外,还利用土地开发征收土地出让金来筹集财政收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应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重构财政激励机制;合理调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调整政府间财政收入,进一步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收入划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地方政府的举债融资制度;改革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吴希平  陈炯  
完善地方税制强化地方政府的经济调节职能吴希平,陈炯省一级地方政府特别是中心城市政府,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具体组织者,担负着一方稳定与繁荣的重任。在服从中央宏观调控总方针的前提下,应当建立起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经济调节体系。就财税方面讲,目前已经基本奠定...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苏明吾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制度变迁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行为 ,其表现在不同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角色、方式和效果不同 ,地方政府行为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必然性和有限性特征。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应该正确认识地方政府行为的性质。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艾非  王文甫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扩张引起政府、社会和学界的高度关注。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地区增长目标、分税制和地方政府博弈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从税制视角对地方债扩张这一现象加以解释。研究表明,在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当前的税收制度扩大了地方政府发生短视或者经济出现不利冲击时政府债务扩张的程度。渠道分析发现,地方政府发生短视时,顺周期的增值税放松了地方财政约束并降低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程度,转移支付降低了地方借贷成本并提高了债务扩张程度;负向生产率冲击发生时,顺周期的税收收入加剧了财政压力并放大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此外,地区竞争放大了税制产生作用的强度。由此,可以通过增加财产税等直接税的比重、规范转移支付的获取和促进地区协作等方式限制地方政府债务扩张。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小勇  
本文实证检验了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的影响,通过引入空间效应,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我们发现,地方财政收入分成比例的提高会提高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程度,财政转移支付依赖越高则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程度越低,并且地方政府会依据过去的分成比例和财政转移支付来决定其财政努力水平。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我们还发现,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横向模仿行为,横向政府间财政策略存在空间外溢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尹希果  陈刚  潘杨  
文章对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在改变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收支格局的同时,是否使地方政府施加于金融部门的行为方式也趋于变化作了系统考察。研究显示,正是由于分税制改革切断了财政收入与支出的联系,使得地方政府面临着沉重的财政负担,从而导致了其普遍加强了对金融信贷行为的干预,不利于金融部门发挥其价值发现与企业监管的职能,进而也必然导致金融信贷资金配置的低效率。计量分析结果也有力地支持了上述观点,其政策含义是将财政体制、金融体制和政府体制改革纳入同一个框架中将有利于减少制度转型过程中的“摩擦成本”。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赵秋运  李成明  胡巧玉  
既有文献对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成因的解释集中在资本深化、产业结构转变、技术进步、全球化、二元经济、制度转型以及财政和融资约束等宏观和微观路径等方面,本文在分税制背景下从地方政府干预这一新的视角出发,解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这一现象。本文首先探讨地方政府干预恶化制度环境,并进一步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作用机制。然后,笔者运用1984—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建立实证模型并分析。本文研究发现,政府干预下的制度环境是导致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要原因。如果要提高劳动收入份额,就应该减少地方政府的干预,塑造良好的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宏  
各级地方政府是中央宏观调控的执行者和地方微观经济的指导者,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文从当前地方政府所处的利益格局出发,深入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非政府主体、地方政府与其他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得到一个理解地方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经济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中揭示出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驱动力缺失的原因,认为中央政府的外力干预是打破这种路径依赖的关键,并从中央层面进行激励约束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灵芝  
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中部地区地方政府对金融发展的干预对金融加速经济发展的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经济转型期,中部地区金融业的低水平稳态发展成为阻碍地区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而地方政府因发展经济的强烈动机,适当干预金融发展能弥补地方金融自身发展的不足,促进金融发展推动地区的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杨天宇  荣雨菲  
已有文献认为,晋升政治激励是解释中国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偏好的主要原因。但统计数据却表明,1995年以前基础设施资本存量增长速度与GDP增长速度是重合的,1995年以后基础设施资本存量的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了GDP增长速度。由于改革以来晋升政治激励并未发生变化,因此已有文献无法解释1995年前后两个时期里为何出现基础设施增长模式的差异。本文提出的财政激励假说认为,分税制改革所带来的财政激励变化,是导致地方政府投资在1995年以后变得偏好于基础设施的主要原因。笔者利用省级面板数据对上述假说进行了检验,发现财政激励假说可以很好地解释分税制改革前后地方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偏好的变化。这意味着进一步完善分税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武彦民  李明雨  
文章采用1994年分税制以后的数据,构建了包括社会保障收入在内的政府收入结构与经济增长的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收入结构是影响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其中,流转税①和所得税收入有利于经济增长,这主要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政府收入对经济的支持;而社会保障收入则与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主要原因在于社会保障收入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将社会保障收入及时纳入税收体系,合理调整流转税和所得税的比例,是当前发展目标转型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军杰  
本文围绕我国经济转型期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地方政府间“准联邦式”竞争关系这三条分析线索,应用“激励变异”和“代理变异”两个概念,结合中国改革路径的渐进式特点,对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变异进行描述、分析和概括。基本结论是:转型期地方政府所面临的相对“软化”的制度约束环境导致其产生激励变异;缺乏微观主体有效监督和约束的上下级政府间直接的委托—代理关系导致其产生代理变异;“准联邦式”政府间竞争强化和放大了地方政府上述行为的变异程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