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14)
2023(6684)
2022(5731)
2021(5228)
2020(4510)
2019(10097)
2018(10064)
2017(19761)
2016(10815)
2015(11827)
2014(11853)
2013(11759)
2012(10749)
2011(9645)
2010(9731)
2009(9626)
2008(9684)
2007(8855)
2006(7926)
2005(7570)
作者
(28974)
(24390)
(24229)
(23311)
(15492)
(11718)
(11100)
(9242)
(9227)
(8961)
(8477)
(8193)
(7945)
(7849)
(7824)
(7611)
(7278)
(7012)
(6995)
(6978)
(6176)
(5949)
(5699)
(5656)
(5609)
(5477)
(5413)
(5339)
(4828)
(4750)
学科
(39262)
经济(39180)
管理(36558)
(36357)
(28374)
企业(28374)
(21702)
税收(20251)
(20079)
(19402)
(15834)
方法(15368)
数学(13514)
数学方法(13394)
中国(12793)
(11698)
(11157)
保险(11066)
(10808)
银行(10795)
(10771)
财务(10754)
财务管理(10728)
企业财务(10192)
(10170)
(9492)
业经(9288)
(9101)
金融(9097)
地方(8557)
机构
大学(149846)
学院(149086)
(64899)
经济(63536)
管理(57427)
理学(48182)
研究(47872)
理学院(47684)
管理学(47090)
管理学院(46794)
中国(42495)
(42406)
财经(30946)
(30624)
(27863)
科学(25552)
(23839)
(23505)
财经大学(22940)
中心(22787)
经济学(21246)
研究所(20268)
北京(19520)
(19468)
经济学院(19176)
(18743)
业大(17464)
(16937)
(16736)
(16084)
基金
项目(93484)
科学(74499)
研究(70759)
基金(70196)
(59831)
国家(59371)
科学基金(51790)
社会(47524)
社会科(45063)
社会科学(45053)
基金项目(36880)
(34331)
自然(31689)
教育(31438)
自然科(30957)
自然科学(30950)
自然科学基金(30412)
(29026)
资助(28773)
编号(28484)
(24866)
成果(24741)
(21762)
重点(20605)
国家社会(20491)
(20391)
教育部(19396)
(19356)
课题(19007)
(18929)
期刊
(73360)
经济(73360)
研究(55624)
(34673)
中国(31488)
(21960)
金融(21960)
管理(21223)
学报(19256)
(18517)
科学(17947)
(16280)
(15582)
大学(15462)
财经(15391)
学学(14789)
税务(13838)
(12920)
经济研究(11519)
农业(11461)
教育(11277)
技术(10766)
业经(9927)
问题(9389)
财会(8952)
会计(8088)
(7943)
国际(7841)
理论(7477)
实践(6595)
共检索到2413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行伟波  
本文分析了中国地区间风险分担的程度以及财政制度如何影响地区间的风险分担水平。根据消费平滑和风险分担的实证模型,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各地区间的风险分担程度尚显不足,各地区仅能把消费变动的一小部分进行平滑;分税制以及中央-地方间的转移支付制度使地区间的风险分担程度有所下降,这意味着目前的财税体系在实际上没有能够很好的平滑地区的收入变动。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李齐云  刘小勇  
我国现行分税制体制通过税种划分和共享税比例划分影响了初次财政分配后的地区财政差距,财政转移支付则对总财力差距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数据模拟验证了三个假说,分析了税种划分、共享税比例改变对地区财政差距的影响;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分析了财政总转移支付及各分项转移支付对总财力差距的影响和变动效应。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刘小勇  
本文实证检验了分税制和转移支付对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的影响,通过引入空间效应,将总效应分解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我们发现,地方财政收入分成比例的提高会提高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程度,财政转移支付依赖越高则地方政府财政努力程度越低,并且地方政府会依据过去的分成比例和财政转移支付来决定其财政努力水平。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我们还发现,地方政府之间存在横向模仿行为,横向政府间财政策略存在空间外溢性。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刘勇政  赵建梅  
文章主要研究分税制下政府间转移支付与地区财政努力差异的关系。通过理论模型推导和对转移支付的实证检验发现:中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在总体上抑制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努力。就区域效果而言,转移支付在促进东部发达省份财政努力的同时,抑制了中、西部落后地区的财政努力;就转移支付的功能类型而言,以税收返还为主的条件性转移支付会激励地方政府努力征税,而非条件性转移支付,包括财力性和专项转移支付将不同程度地抑制地方财政努力。这就产生了挤出效应与另类"荷兰病"的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崔维  
为了更好地处理政府间的财政关系,优化资源配置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西方国家普遍实行分税制,并辅之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其主要模式如下:以美国为代表的分散立法、同源分享、自上而下的资金补助模式;以联邦德国为代表的税收、税种共享,横向补助模式;以法国为代表的大权集中、小权分散,纵向补助模式;以日本为代表的财权集中、事权分散、税种让与、专项补助模式。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褚敏  靳涛  
本文以分税制改革后中国现实数据为基础分析了中央转移支付对地区间增长公平和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央转移支付效果总体上与其目标似乎是相悖的,中央转移支付既没有实现地区间增长公平,也不具有效率。此外,国有企业对中央转移支付效率的"侵蚀效应"也间接降低了资本的效率;而且这种"侵蚀效应"在资本效率越高的地区愈加严重。我们的结果也验证了中央财政集权的二次分配与分权理论是冲突的。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贺颖  
在测算2001—2009年市县级税收留成比例及转移支付强度的基础上,基于效率视角考察转移支付对市场整合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市县级政府在较高的税收留成比例下有动力保护本地税基,加剧市场分割;转移支付,尤其是专项转移支付通过政府间财力再配置促进市场整合。机制分析表明,转移支付主要通过纵向财力集中和策略性财力下移效应调节地方政府具有外部性的行为,促进市场一体化。与之相反,转移支付通过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推动市场整合的作用有限。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有为  
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是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措施。在启用这两个措施时应注意并加以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保持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数额适度的原则;逐步摆脱旧体制的束缚,建立完善的分税制;等等。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杨六妹  钟晓敏  叶宁  
基于改革进程和国内文献的梳理,本文对分税制改革以来中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发展脉络进行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回顾。中央政府通过对地方政府的转移支付来实现纵向财力再分配,促进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及实施特定的宏观政策并引导和规范地方财政支出行为。随着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的扩张,转移支付由最初的"收入分享和补助"逐渐成为调节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重要枢纽,致力于"促进财政均等化",但同时也出现了"粘蝇纸效应"、地方财政支出"重投资、轻民生"、有效公共品提供不足以及"公共池"下的地方政府债务快速膨胀等问题,偏离了现代财政治理应有的制度激励效应。未来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应按照其自身的逻辑和路径进行顶层设计,各类转移支付互相配合、各司其职,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充分发挥转移支付在协调政府间财政关系方面的独特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富泉  周良荣  夏新斌  
本文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性分税制改革系支出分权而非收入分权的本质特征,结合我国各地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的差异性且均不同于国际居住人口的实际,主张按国际标准实行人均财力均衡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并参照国际分税制及居住人口标准从地方常住人口统计中,剔出劳动财富外溢或公共服务外溢等非真实因素,探求出全能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新理念的人均财力均衡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智慧评价指数,其改进模型常住人口"标准人"财力分配公式亦可作为均衡地方财政转移支付的计算方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邢曙光  黄梅波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欧元区是否有必要以及如何建立财政联盟引起了学界极大关注。本文建立了一个两国新凯恩斯模型,研究不同风险分担条件下的财政联盟转移支付规则。结果发现,在黏性价格下,当非对称技术冲击时,外国向本国进行转移支付,且随国家间产品替代弹性的增加而减少,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上的转移支付小于完善的金融市场;非对称成本冲击时,本国向外国进行转移支付,且随国家间产品替代弹性的增加而增加,不完善的金融市场下的转移支付大于完善的金融市场。转移支付随本土偏好的增加而增加。转移支付通过减小财政联盟各国通货膨胀波动改善各国福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苏洨宇  
厘清共同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是构建现代财政制度、完善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共同事权领域的支出责任分担关系到中央与地方间的利益分配,其制度安排直接影响各级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与财政支出结构。共同事权领域的支出责任划分包括事权共担和支出责任下移两种分担机制,其中,事权共担是基础前提,支出责任下移是中央履行共同事权领域支出责任的分担方式。中央通过共同事权转移支付,同时要求地方具有相应的资金配套,以实现政府间共同事权的支出责任落实。而当前转移支付制度与共同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衔接不够,是造成共同事权领域支出责任分担不清的根本性原因。将共同事权领域支出责任下移与转移支付制度相结合,通过转移支付倒推中央对地方共同事权领域的支出责任分担,探索转移支付对共同事权领域支出责任分担的作用机制,是细化共同事权领域支出责任分担的关键。从转移支付改革与事权和支出责任相衔接的视角,提出了完善共同事权领域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的方案设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凤伟  
学者们对于财政转移支付在缩小我国地区差距中的目标定位存在分歧。本文利用财政转移支付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表明,合理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在短期内可以缩小政府间的财力差距,在长期内能够通过影响各地的公共支出水平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张明喜  
转移支付是政府协调区域经济的重要政策手段,本文测算和分析1995年-2004年省区收入的收敛检验,并运用计量方法分析了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后转移支付与地区经济收敛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收入的收敛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没有绝对收敛,也没有条件收敛,转移支付总体上没有达到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效果,并且突出表现在中部和西部地区。此外本文还试图解释了现行转移支付不能缩小地区收入差距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启春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中央政府平衡地区差距的主要工具之一。在不考虑转移支付因素情况下,从各地人均财政收支、预算外收支及包括预算内外的财政总收支等三个方面考察的各地政府的财力差距是扩大的,尤其是在各地人均财政收入方面;而在考虑现行转移支付实施后,以人均财政收入变异系数反映的各地区人均财力的变化,呈缩小趋势,且缩小幅度越来越大。以人均财政支出变异系数反映的各地区人均财力变化在1996~1998年期间呈剧烈波动,2000年后总体呈略微上升;以各地人均财政支出为主要衡量指标,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并未起到缩小各地财力差距的作用。究其原因,出现人均财政收入变异系数的缩小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实施背景有关,具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