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72)
2023(12510)
2022(10734)
2021(9922)
2020(8586)
2019(19462)
2018(19232)
2017(37959)
2016(20132)
2015(22373)
2014(21983)
2013(21616)
2012(19510)
2011(17208)
2010(16881)
2009(15505)
2008(15074)
2007(12976)
2006(11075)
2005(9777)
作者
(51849)
(43339)
(43313)
(41540)
(27588)
(20660)
(19845)
(16875)
(16600)
(15356)
(14910)
(14787)
(13602)
(13554)
(13509)
(13421)
(12917)
(12641)
(12493)
(12413)
(10660)
(10415)
(10188)
(10081)
(9916)
(9854)
(9530)
(9274)
(8636)
(8345)
学科
(82023)
经济(81895)
管理(64749)
(60526)
(49998)
企业(49998)
方法(43377)
数学(39546)
数学方法(39144)
(31912)
(21866)
(21396)
税收(20409)
(20233)
中国(19870)
(18930)
(17562)
财务(17517)
业经(17482)
财务管理(17475)
企业财务(16650)
(14472)
贸易(14465)
农业(14457)
(14082)
(13041)
银行(13032)
收入(12914)
(12906)
(12901)
机构
大学(274818)
学院(273641)
(120630)
经济(118570)
管理(112969)
理学(98831)
理学院(97985)
管理学(96564)
管理学院(96039)
研究(81502)
中国(64309)
(63996)
(54665)
财经(49878)
(45430)
科学(44430)
(39513)
中心(39504)
经济学(39130)
财经大学(37337)
(37139)
业大(35654)
经济学院(35601)
(34904)
北京(33591)
研究所(32902)
商学(31037)
(31017)
商学院(30757)
师范(30733)
基金
项目(188059)
科学(151614)
基金(142237)
研究(139975)
(121335)
国家(120372)
科学基金(106757)
社会(93911)
社会科(89380)
社会科学(89362)
基金项目(74760)
(70591)
自然(67264)
自然科(65787)
自然科学(65774)
自然科学基金(64620)
教育(64489)
(59194)
资助(58117)
编号(55956)
成果(45059)
(43452)
重点(41120)
(41108)
国家社会(40518)
(39905)
教育部(38932)
(38242)
人文(38124)
创新(37402)
期刊
(122930)
经济(122930)
研究(82711)
(51457)
中国(46751)
管理(41132)
学报(35171)
科学(33331)
(30178)
大学(29008)
学学(27438)
(25579)
金融(25579)
财经(24594)
技术(23359)
教育(21746)
经济研究(21252)
(20898)
农业(20065)
业经(19344)
(17033)
问题(16171)
(15899)
统计(14362)
税务(14132)
财会(13762)
理论(13716)
(12971)
(12966)
技术经济(12744)
共检索到396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方福前  曹欣玮  
19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之后,居民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重不断走低,而且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也在不断下降。究其原因是,一方面分税制改革之后的税收结构不利于居民收入的相对增长,另一方面分税制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的能力,从而导致了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收入占比不断下降。实证分析也表明,随着分税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呈现出显著的下降特征。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宫汝凯  
本文将分税制改革、土地财政和房价水平置于同一框架来研究推动中国城镇房价持续快速上涨的制度性因素。经验事实表明,较高的房价水平总是与较大的土地财政规模相联系,而土地财政的形成与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密切相关。在对上述经验事实进行背景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2000—200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经济基本面、城市化率和地区竞争等潜在影响房价的因素后,分税制背景下逐年扩大的财政分权度是引发地方政府追求土地财政的制度性因素;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规模对中国城镇房价水平的高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这种正向效应会随着财政分权度的扩大而被强化。本文的估计结果对财政分权变量的选取、估计方...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南永清  贺鹏皓  周勤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处于快速转型期,伴随着改革进程的不确定性风险日趋凸显,成为制约居民消费进一步扩张的重要因素。本文采用2003~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商业保险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以商业保险密度和保险强度为表征的商业保险发展对居民消费有着显著正向影响,相较于农村居民消费,商业保险对城镇居民呈现更强的消费效应,同时财产保险消费效应明显高于人身保险对居民消费影响,进一步地,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不确定性缓解可能是商业保险影响居民消费的一个重要机制。基于此,本文认为,构筑完善的商业保险服务体系对于启动居民消费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王智波  徐佳  
本文挑战了流行观点“分税制导致土地财政,推高房价”,提出分税制改革纠正了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区间财政收支不匹配问题,解缓了人口的财政性迁徙,导致了发达地区房价下降、落后地区房价上涨。在实证部分,本文采用1999—200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以“地方净上划中央收入与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比率”表示分税制改革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揭示了分税制改革与土地财政无关;净上划率负向影响房价,并且证明其背后的机制是净上划率负向影响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而后者正向影响房价,从而,净上划率负向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乔智  王亚童  邓曼瑶  
随着“双循环”发展战略的提出,如何提升我国居民消费成为研究热点。与已有研究不同,文章首先从省际视角研究了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证实了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分别对消费产生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且金融资产的促进作用大于住房资产的抑制作用。其次,文章探讨了两种资产对不同种类消费品的影响,金融资产增加主要促进教育娱乐医疗等改善性消费,住房资产增加则主要抑制基本品消费。最后,文章对不同省份居民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资产对消费的促进作用随收入、资产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而住房资产对消费的抑制作用随收入、资产增加先上升后下降,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在东部地区影响小于西部地区,且受区域教育、人口和收入结构影响。综上来看,提升居民收入水平,改善居民收入结构,控制房价过度上涨,改善资本市场在资产分配中的作用,加大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能够有效改善家庭资产结构,提升居民消费水平。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詹新宇  成显  王悦红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关系我国新时代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助推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本文以宏观税负作为评估减税降费政策效果的切入点,基于2003年-2018年我国27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建立非线性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宏观税负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内在关系。实证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倒U型关系:一定限度内的税负增加,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即为挤入效应,而当税负过高时则将挤占居民消费,表现为挤出效应。近年来推行的“减税降费”政策处于倒U型曲线的右侧下行区间,通过降低宏观税负的方式能有效促进居民消费。进一步分析发现,这种倒U型关系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东部地区更多地表现为挤出效应,中、西部地区挤出效应不明显,而是存在一定的挤入效应。据此,本文就如何优化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居民消费潜力,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祁毓  杨春飞  
将日趋严峻的全球债务风险问题和收入不平等问题结合,有助于从经济社会多维视角理解公共债务的风险"内涵",深化和丰富收入不平等财政干预机制的"内容"。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公共债务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可能机制,基于全球1980年至2017年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到了与研究假说一致的公共债务分配效应证据。研究发现,公共债务加剧了各国内部的收入不平等,选择多种公共债务指标和收入不平等指标得到的结论依然稳健,金融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债务影响收入不平等两个重要的传导机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产生的收入差距抑制效应并不能扭转总体的收入差距扩大效应;公共债务的收入不平等效应在发达国家和高税制累进度国家会得到缓解,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结论的可靠性。管控公共债务的"社会风险"、缓解财政干预机制的分配扭曲效应,需要适当降低公共债务规模,规范公共债务用途、优化公共债务结构、提高公共债务的使用绩效,提高税制累进度,建立责权利对等的"借用还"机制,扩大公共债务的分享受益范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学军  
本文利用199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我国人力资本分为四类条件,考察不同维度人力资本投资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四个维度的人力资本中,技能人力资本、知识人力资本两个维度的人力资本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基础人力资本、制度人力资本两个维度人力资本的增加缩小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学军  
本文利用1996-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将我国人力资本分为四类条件,考察不同维度人力资本投资与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四个维度的人力资本中,技能人力资本、知识人力资本两个维度的人力资本的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基础人力资本、制度人力资本两个维度人力资本的增加缩小了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敏  刘凤根  周驭舰  
本文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生猪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期的生猪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的消费影响不显著,但对农村居民的当期影响比较显著;滞后一期的生猪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都较为显著,且随着滞后期数的增加,生猪价格波动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增加。
[期刊] 改革  [作者] 贺唯唯  侯俊军  
将居民消费问题纳入数字经济的分析框架,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理论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会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流动性约束等手段影响居民消费。利用数字经济发展数据和手工查找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对2011—2019年我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居民消费带动效应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将增加本地人均消费支出,且该结果具有稳健性;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在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城市层级等层面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支付便利性、流动性约束以及家庭不确定性是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的重要作用机制;基于城乡不平等视角的扩展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不仅能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而且有利于带动城乡居民消费升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余菊  邓昂  
本文采用1997—2009年面板数据的变截距及变系数模型,利用控制地区经济开放程度、产业结构变迁、城市化率等因素,对中国30个省市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支出决策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制度变迁、地方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均与城乡收入差距呈正相关,而地方政府保障性支出则与城乡收入差距呈负相关;就地区而言,大部分地区在市场化过程中的制度变迁、地方政府投资性支出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而半数以上的地区其政府支出规模及其内部保障性支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则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不同地区其影响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政策含义在于,我国在推进市场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兼顾...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汪前元  陈辉  
以1997-2009年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考察了市场化进程对劳动收入占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是导致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重要原因,政府对企业干预的减少,企业对外税费负担的减轻,是导致市场化程度和劳动收入占比之间整体呈负相关关系的重要原因;政府对企业干预的减少和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已呈现出U型关系,表明现阶段部分省份的地方政府对企业干预的减少程度已开始对劳动收入占比起正面作用;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和劳动收入占比之间呈U型关系,而信贷资金分配市场化是导致这一U型关系的原因之一。据此,我们得到了一些启示,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郭杰  李涛  
尽管中国的地方政府缺乏独立的税权,但分税制的实施所形成的特定财政分权体制使得地方政府可能展开事实上的税收竞争。本文试图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税收竞争的性质与程度方面的证据,利用1999~200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基于空间计量模型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发现包括:各省份的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财产税类的税负水平表现出显著的同期的空间策略互补特征,而各省份的营业税、个人所得税的税负水平却表现出显著的同期的空间策略替代特征;此外,各省份的营业税、财产税、各种费的税负水平都表现出显著的时间上的路径依赖特征。我们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这些发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金春雨  程浩  黄敦平  
本文基于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将我国不同区域的农村居民收入分解为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农村居民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对其消费影响效应的区域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对农村居民消费影响效应的差异性显著。总体来看,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持久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大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暂时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区域间差异较小,但在东、中、西三大区域内农村居民的暂时收入边际消费倾向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刺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工具选择要体现区域差异性,同时,既要重视建立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长效机制,也要适时出台一些增加农村居民暂时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