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75)
- 2023(16012)
- 2022(13527)
- 2021(12721)
- 2020(10819)
- 2019(25426)
- 2018(24995)
- 2017(47760)
- 2016(25839)
- 2015(29496)
- 2014(29522)
- 2013(29228)
- 2012(26923)
- 2011(24348)
- 2010(24379)
- 2009(22357)
- 2008(22180)
- 2007(19561)
- 2006(16810)
- 2005(15067)
- 学科
- 济(114314)
- 经济(114210)
- 管理(72197)
- 业(66964)
- 企(54715)
- 企业(54715)
- 方法(54157)
- 数学(48536)
- 数学方法(47765)
- 中国(30665)
- 农(27884)
- 财(26393)
- 学(23056)
- 贸(22940)
- 贸易(22924)
- 易(22320)
- 地方(21987)
- 业经(21513)
- 制(19547)
- 环境(18478)
- 农业(18079)
- 融(17298)
- 金融(17294)
- 和(17089)
- 理论(17084)
- 银(16912)
- 银行(16875)
- 行(16174)
- 务(16099)
- 财务(16032)
- 机构
- 大学(373031)
- 学院(371114)
- 济(158507)
- 经济(155509)
- 管理(143280)
- 研究(127766)
- 理学(123780)
- 理学院(122392)
- 管理学(119929)
- 管理学院(119241)
- 中国(98371)
- 京(79225)
- 科学(77400)
- 财(70442)
- 所(64511)
- 农(60613)
- 研究所(58704)
- 中心(58671)
- 财经(56867)
- 业大(54527)
- 江(53856)
- 经(51741)
- 北京(50208)
- 经济学(49871)
- 农业(47768)
- 范(47565)
- 师范(47060)
- 院(46123)
- 经济学院(45014)
- 州(42624)
- 基金
- 项目(250467)
- 科学(198260)
- 基金(184432)
- 研究(179921)
- 家(161738)
- 国家(160536)
- 科学基金(137811)
- 社会(114824)
- 社会科(109023)
- 社会科学(108992)
- 基金项目(96252)
- 省(95947)
- 自然(90236)
- 自然科(88208)
- 自然科学(88184)
- 自然科学基金(86597)
- 教育(84167)
- 划(82136)
- 资助(77646)
- 编号(71437)
- 成果(57707)
- 重点(57120)
- 部(56366)
- 发(54055)
- 创(52021)
- 课题(49741)
- 创新(48775)
- 科研(48615)
- 国家社会(48402)
- 教育部(48375)
- 期刊
- 济(166607)
- 经济(166607)
- 研究(107000)
- 中国(70802)
- 学报(57946)
- 财(54772)
- 科学(54140)
- 农(53397)
- 管理(52762)
- 大学(44230)
- 学学(41560)
- 教育(38101)
- 农业(36472)
- 技术(34370)
- 融(33753)
- 金融(33753)
- 经济研究(28379)
- 财经(28221)
- 业经(25342)
- 经(24289)
- 问题(21993)
- 统计(21286)
- 业(21225)
- 贸(20310)
- 技术经济(19088)
- 策(18875)
- 国际(17759)
- 世界(17370)
- 版(17353)
- 决策(17192)
共检索到5453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宇 蔡松锋 王毅 陈宇峰
本文采用中国多区域一般均衡模型(TermCo2)模拟了广东和湖北单独减排和开展跨省碳交易的减排成本与经济影响。研究发现,碳交易可以有效降低整个区域的碳减排成本,在单独减排下,广东和湖北的碳价分别为102.9元/吨和14.8元/吨,区域的平均减排成本为972.4元/吨。实施区域碳市场后,广东将向湖北购买2300万吨排放配额(8.24亿元),均衡碳价降为35.9元/吨,减排成本降为567.9元/吨。从行业减排看,高排放行业产出下降是排放减少的主要原因,而能源产品之间的替代作用并不大。从宏观经济看,碳市场会对经济增长造成一定的冲击,尤其是大幅抑制了投资,对物价的推动作用相对较小。虽然湖北(排放权卖方...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志建 王铮
本文采用全球贸易分析(GTAP)模型,分析人民币升值对金砖五国的贸易规模、生产格局的影响,重点分析对我国宏观经济、出口和国内价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及巴西认为造成经济体之间的不均衡并非由人民币低估而造成;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大,金砖成员国的生产格局基本保持不变;同时人民币升值幅度提高对中国的产出、出口存在负面影响;此外,人民币升值对降低土地、资产价格等国内价格有积极作用并能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晓亮 许学芬
中国资源禀赋优越,但区域差异较大,且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均衡,经济发达区域优势明显,而资源禀赋优越区域出现"资源诅咒";资源税改革作为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税制改革的重点,影响社会经济、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资源税与区域发展和节能减排相结合,构建动态多区域CGE模型,并以石油资源为对象,研究资源计税方式变化对社会经济和区域发展以及资源环境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同一标准从价税率设置是资源税改革的方向,整体而言,资源税改革对社会经济影响不大,能有效地抑制污染物排放,并取得很好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效应;但就区域而言,同一标准从价税率对资源禀赋优越和经济欠发达地区负面影响较大,对经济发达地区影响较小,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斌 李彦江 吴千羽
本文在传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创新地引入能源出口国提取成本函数和能源技术型劳动力供给参数,探讨碳关税对中国高、低能耗商品生产及能源市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当能源技术型劳动力变化参数在区间(0,1)之间时,能源技术型劳动力供给达到最优状态,对于抵制碳关税对中国能耗商品的影响所发挥的作用最大。碳关税的实施将会降低我国GDP的能源强度,造成我国生产能力受到抑制,致使能源消费成本提高,能源需求量大幅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能源为主导,在积极应对碳关税过程中,必须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加快资源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技术进步,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社会节约意识宣传,建立健全资源节约型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艳鸣 黄涛 雷明
本文基于2002年贵州、广东和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资源—经济—环境社会核算矩阵(SAM),建立了三区域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按照"谁污染,谁付费"和"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分别模拟在电力生产环节和电力消费环节征收生态补偿税对贵州、广东和中国大陆其他地区的经济、环境和能源消耗的影响,并考虑了税收的不同返还方式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任何税收的冲击对贵州的经济负面影响都比广东要大。因此,我国应该以差别环境税率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同时,利用转移支付手段,根据自然条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地区生态补偿。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鲍勤 汤铃 杨列勋
美国拟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实施碳减排限额政策的国家的出口产品征收碳关税。本文基于2007年数据,使用包含37个生产部门和4个国外账户的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测算了美国征收碳关税对我国对外贸易、经济、环境等方面的影响。针对10种碳关税税率情景的测算结果表明:碳关税将直接给我国对外贸易带来巨额财富损失,进一步对我国整个经济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尽管碳关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碳排放,但其环境改善的效果相对有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黄丹
含消费模型的一般经济均衡分析北海市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公司黄丹一、产出一消费型投入产出分析思路投入产出法自1936年问世至今,其理论研究和应用的广度及深度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目前,世界上有100多个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达程度的国家编制和运用投入产出表,联...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沈可挺 刘煜辉
汇率低估导致中国产业结构扭曲和内外部失衡是有关人民币汇率的政策争论中的一个常见观点。本文利用一个贸易品/非贸易品两部门模型讨论了技术进步条件下工资和汇率的互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资源配置和产业结构扭曲的主要症结在于工资抑制,而非人民币汇率低估。在工资外生的情况下,贸易品部门相对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会造成通货紧缩、贸易顺差和货币升值压力;提高工资在降低贸易顺差、缓解货币升值压力的同时,不一定会引发通货膨胀,并且对实际产出影响甚微。因此解决中国经济失衡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重估汇率,而在于改善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苏明政 张庆君
新常态下,以长周期为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是一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长期经济增长的根本条件,而市场化进程及金融摩擦对全要素生产率会产生显著影响。构建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并使用数据模拟方法,分析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过程中的经济特征发现:市场化过程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其贡献率超过30%;私营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金融摩擦的存在,融资约束由于限制了某些低才能经商者的进入而提高了民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金融摩擦的存在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稳定性;市场化进程所释放的改革红利会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而降低,改革红利将无法长期持续。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蒋先玲 徐鹤龙
本文通过Shibor市场利率数据,对一般均衡模型的两个典型代表模型——VaSicek模型和cir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VaSicek模型比cir模型能够更好地模拟Shibor品种利率期限结构,两个模型对于隔夜拆借利率和七天拆借利率的均值预测效果都比较好,四个品种的利率均具有均值回复特性,并且回复速度呈现先上升后衰减的特征,这对于中国全面利率市场化下的Shibor基准利率的构建和衍生品定价避险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韩民春 韩青江
机器人技术进步表现出多元化的特征,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表现为全要素生产率冲击、资本要素替代冲击和投资转化率冲击三种形式。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下,通过综合引入机器人技术进步的三种冲击研究了机器人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要素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三种类型的技术进步对劳动者就业的短期影响波动较大,长期将导致就业减少,但对劳动者工资有持久的正向作用。征收资本所得税、扩大政府支出以及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短期内对稳定就业有积极作用,但是长期内对稳定就业无效,只可作为稳定就业的短期宏观调控手段。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珏 雷宏振 王依雯
文章构建了一个全球一般均衡引力模型,通过总贸易成本和区域技术扩散机制来区别RCEP不同类型条款的影响。基于可以重现历史出口变化的全球数据校准模型,文章对多种政策情境下的RCEP贸易效应和福利效应进行了模拟预测。研究发现:温和的RCEP贸易自由化措施将使中国出口增加,但当贸易成本降幅超过30%时,中国对西亚、中东欧和南美洲部分国家的出口将出现剧烈下滑;RCEP将有效推动地区福利增加和经济复苏进程;倾向于降低技术扩散距离的RCEP条款比降低贸易成本更有益于地区福利增加。这些结论有助于进一步理解中国参加RCEP的经济效果,对中国未来区域合作政策选择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虹 韦鑫 余珮
欧盟和美国分别是中国以出口额衡量的第一和第二大贸易伙伴,美欧间的自由贸易安排难免会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运行产生影响。本文使用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基于动态比较分析的视角,以美欧间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作为冲击变量,模拟了TTIP对中国宏观经济和各行业产出和贸易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TTIP顺利建成实施,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综合负面影响较为明显,会对中国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和服务业的产出和出口贸易造成负面冲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梁洁 史安娜 马轶群
本文构建了一个环境规制影响宏观经济的内在逻辑框架,在此基础上将环境规制冲击引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探讨环境规制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动态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建立在"波特假说"基础上的模拟经济能够较好地模拟实际经济特征,环境规制对产出、消费、投资和资本存量具有长期正向效应,对就业、物价、生产成本和工资收入具有长期负向效应,且在对各宏观变量变化的贡献中,环境规制发挥了主要作用。技术进步、政府支出和劳动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冲击与已有研究较为一致,但与环境规制相比,三种冲击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仅为中短期效应。
关键词: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环境规制 宏观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