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4)
- 2023(8064)
- 2022(6802)
- 2021(6289)
- 2020(5444)
- 2019(11968)
- 2018(12018)
- 2017(23813)
- 2016(12775)
- 2015(14611)
- 2014(14582)
- 2013(14465)
- 2012(13544)
- 2011(12440)
- 2010(12464)
- 2009(11709)
- 2008(11408)
- 2007(10554)
- 2006(9271)
- 2005(8010)
- 学科
- 济(60179)
- 经济(60104)
- 农(45152)
- 业(42817)
- 管理(32054)
- 农业(29945)
- 方法(26992)
- 数学(25071)
- 数学方法(24944)
- 企(21837)
- 企业(21837)
- 业经(15986)
- 中国(14613)
- 财(13851)
- 制(13154)
- 地方(11878)
- 学(10860)
- 体(10794)
- 贸(10090)
- 贸易(10087)
- 农业经济(10071)
- 易(9768)
- 发(9468)
- 银(9285)
- 银行(9268)
- 村(9081)
- 农村(9070)
- 融(8977)
- 金融(8970)
- 行(8931)
- 机构
- 学院(188393)
- 大学(183711)
- 济(82648)
- 经济(81206)
- 管理(73962)
- 理学(64513)
- 理学院(63956)
- 管理学(63005)
- 管理学院(62680)
- 研究(62541)
- 农(53128)
- 中国(49751)
- 农业(40260)
- 京(37762)
- 科学(37116)
- 财(36291)
- 业大(36141)
- 所(31505)
- 中心(30248)
- 财经(28999)
- 江(28786)
- 研究所(28507)
- 经(26591)
- 农业大学(25012)
- 经济学(24744)
- 经济管理(23608)
- 北京(23285)
- 范(23018)
- 师范(22767)
- 经济学院(22608)
- 基金
- 项目(128104)
- 科学(101249)
- 研究(95125)
- 基金(93918)
- 家(81849)
- 国家(81086)
- 科学基金(69306)
- 社会(62131)
- 社会科(58550)
- 社会科学(58537)
- 省(50821)
- 基金项目(49754)
- 自然(43221)
- 教育(42653)
- 自然科(42217)
- 自然科学(42210)
- 自然科学基金(41483)
- 划(41141)
- 编号(39727)
- 资助(38185)
- 成果(31321)
- 农(30607)
- 部(29376)
- 重点(27985)
- 发(27964)
- 课题(26461)
- 国家社会(26076)
- 创(26048)
- 教育部(24992)
- 科研(24467)
共检索到27947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黄竹梅 徐晋涛
利用过去10年集体林区的微观农户调查数据,从消费角度衡量家庭的福利水平,构建了基于农户的不平等指标,采用IPW方法控制样本损耗偏误,估算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农村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彻底实施能减少13%的消费不平等,并从日常消费方面改善基层农民的生活质量,而农村中的村干部、党员等身份影响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使用。
关键词: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消费差距 因素分析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欣泽 高源 刘凡 李静怡
数字乡村建设是突破农村内部发展不平衡瓶颈,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推动力。不同于以往文献主要关注数字乡村对收入水平和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构建相对剥夺指数,从农村内部收入不平等角度拓展了数字乡村与家庭收入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具有明显的益贫性特征,能够缓解农户收入不平等,这一结果在经过稳健性检验以及克服内生性之后依然稳健成立。对相关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乡村发展主要通过增加创业机会和扩大非农就业来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此外,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发展对中西部县域、山地丘陵县以及国家级贫困县农户收入不平等的缓解效果更强,这意味着未来应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聪 刘若鸿 许晏君
"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既强调精准脱贫,又要避免落入"政策陷阱",在消除绝对贫困的同时谨防农户收入不平等导致的相对贫困风险。本文利用2015年的陕南入户调查数据,建立农户收入决定模型,探索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基于夏普利值过程进行收入不平等的回归分解,量化了各因素在不收入不平等上对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搬迁政策有效破解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发展困境,在实现贫困户有效增收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加剧了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差距;五大生计资本对农户收入水平的影响及收入不平等的贡献度也不尽相同,生计资本在不同收入水平上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通过政策因素得以强化。本文为后续加强精准施策和精细管理提供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东宁 赵增力
使用农户家庭微观调查数据,结合全国范围内分省份实施的新一轮农地确权颁证政策,采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农地确权颁证政策如何改变农户家庭的要素配置,进而影响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研究发现:领取农地确权证书后,家庭的收入相对剥夺指数显著下降,说明农地确权颁证政策能够缩小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异质性分析显示,农地确权颁证政策的效果受到农地资源禀赋的影响,对平原地区和土地破碎化较为严重的农户家庭而言,农地确权颁证政策的作用更加明显。机制分析发现,农地确权颁证政策主要通过促进低收入农户家庭流转土地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增加土地租金收入和非农就业收入,实现农村内部相对收入差距的缩小。扩展性分析也发现,农地确权颁证政策对收入相对剥夺指数的降低作用会受到农户家庭社会保障状况和地区要素市场发育水平的调节影响。本文研究结论表明,以制度改革释放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生产活力,推动低收入农户家庭生产要素优化配置,是缩小农村内部收入差距的一条可行路径。
关键词:
农地确权 要素配置 农户收入 收入差距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泽 何阳
利用CHARLS数据考量中老年人的消费不平等问题,结果发现:2011-2015年中老年家庭总消费水平快速上升,同时不平等程度进一步扩大。从消费分类上看,医疗保健对中老年人消费水平影响最大;从年龄效应上看,中老年群体不平等在67岁以后开始上升。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后出生中老年群体会积累更多财富,在基本衣食需求满足后,消费不平等的代际效应更多体现在家庭用品、教育娱乐和医疗保健方面。
关键词:
消费不平等 中老年 度量 分解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亚东 张应良 侍述强
基于CFPS 2014—2018年数据,从收入不平等和流动性约束相互作用的视角研究农户消费问题。研究发现:第一,基尼系数每下降0.1,农户消费水平将在现有基础上提高20.31%;基尼系数下降至0.350,则会增加32.155%的农户消费。第二,借钱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面临较强的流动性约束,其消费水平小于借钱没有被拒绝过的农户家庭。第三,收入不平等会强化流动性约束的挤出效应,间接降低农户家庭人均消费。以上结果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然成立,但是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第四,收入不平等会显著抑制农户的生存型消费、发展型消费、福利型消费、房贷型消费和其他类消费,而流动性约束只对前三者有显著的抑制效应;间接效应只在生存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中显著。
关键词:
农户消费 流动性约束 收入不平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晶 黄云
利用CFPS2016数据,基于家庭生命周期视角探究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户消费不平等总体上较为严重,且不同家庭生命周期内消费呈现出异质性特征;提高农户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能有效降低消费不平等,且人力资本对消费不平等的影响随生命周期变化而减弱,而亲缘型社会资本农户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呈"驼峰状",组织型社会资本则仅对抚养型家庭和空巢型家庭存在影响;考虑不同消费结构之后,同对照组相比,抚养型家庭的消费不平等偏低,而起步型家庭和空巢型家庭的消费不平等偏高,且家庭生命周期消费效应在农户发展型消费不平等中产生的作用最明显;中介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禀赋通过影响农户非农就业来降低消费不平等,组织型和亲缘型社会资本禀赋则通过缓解农户融资约束和提高家庭收入地位来缓解农户消费不平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唐学文 刘浩 刘璨
本文利用连续跟踪调研获得的9省区、18县市区的1277个样本农户10年的平衡面板数据,分析了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测度了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农户总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程度。我们的经验性结果表明:20032015年,实施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增加了样本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集体林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增加样本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收入和非农收入。在总体上,实施集体林产权制度主体改革与配套改革对样本农户总收入不平等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呈先升后降态势,集体林权制度主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余丹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许多国家或地区对跨境金融交易限制不断降低,资本账户开放度指数稳步上升。采用1970~2010年间149个国家或地区的面板数据,探讨资本账户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增加,基尼指数显著上升,收入不平等加剧。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在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是存在差异的,资本账户开放加剧收入不平等的效应在发展中经济体更加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资本账户开放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渠道主要包括两条:一是当金融市场欠发达、金融包容性低时,资本账户自由化的不平等分配效用会显著增强。当金融包容性很低时,资本账户自由化将无法有效降低贫困率。二是金融危机时期资本账户自由化的不平等分配效应会显著增加。基于此,建议我国在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再考虑开放资本账户。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任国强 付一为
本文利用天津市2002—2008年农村住户调查数据,采用基于相对剥夺理论的基尼系数子群分解方法,研究了四类农户:纯非农户、非农兼业户、农业兼业户和纯农户,群内和群间的收入差距及其对总体不平等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市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较大,不同就业类型农户间的相对剥夺差异较大,每个子项对总体收入差异的贡献是人口份额、收入份额和相对剥夺这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群内贡献和群间贡献之比大约为3∶7。
关键词:
相对剥夺 基尼系数 群组分解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刚
本文采用中国各省的经验数据,考察了腐败对中国各部门内部(城镇和农村)以及部门间(城乡间)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腐败对不同来源收入集中率的影响。中国的腐败显著地扩大了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但其对城乡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是不显著的;针对城镇部门的研究还发现,腐败主要是扩大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的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不平等,它对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居民间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只是具有不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对理解中国的收入不平等有着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含义,而且对抑制和降低收入不平等也具有重要的政策性含义。
关键词:
腐败 收入不平等 基尼系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玉萍 吴海涛 Sushil Pandey 陶大云
本文采用多部门模型分析改良陆稻技术采用对收入在技术采用户和非采用户间分配的影响,并利用滇西南山区农户调查数据对分析的推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当农户的生产组合整体从陆稻生产向非陆稻生产方向调整时,采用了改良陆稻技术的农户生产组合调整的幅度小于非采用农户调整的幅度,来自陆稻的收入进一步集中于技术采用户;由于技术的"溢出效应",来自非陆稻的收入也向技术采用户集中;新技术的采用促进了技术采用户收入水平的整体提高。
关键词:
技术采用 收入分配 滇西南 多部门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若兰 刘灿雷
企业间工资不平等是收入差距的主要组成部分,厘清市场竞争机制对企业间工资不平等及收入分配的影响是未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依据。本文以外资管制政策调整为例,考察市场竞争对企业间工资不平等的影响,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识别估计,并从企业技能组成工资和利润分享工资两方面考察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外资管制政策调整强化的市场竞争明显扩大了企业间工资不平等;而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利润分享渠道则是市场竞争影响工资不平等的内在机制。此外,本文还从模型识别条件、遗漏解释变量、测算指标和分位数回归等方面验证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基于此,在当前收入差距过高的现实背景下,需要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改革和税收制度改革,以提升劳动要素市场的配置效率,推动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由此缩小由企业间工资不平等导致的收入差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汉杰
本文基于2021年中国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调查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数字素养提升能够显著促进农户收入增长。进一步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素养提升显著促进农户创业,并缓解农户信贷约束,进而实现农户收入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收效应并不具备包容性。相比高收入、高人力资本、低年龄组和男性户主的农户而言,低收入、低人力资本、高年龄组和女性户主的农户获益十分有限。上述发现印证了数字素养提升有助于实现农户收入增长,但也揭示了农村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平等问题。据此,本文认为新发展阶段中国数字乡村战略的推进不仅要注重农户数字素养的培育,更要加快构建乡村数字经济的包容性发展路径。
关键词:
数字素养 农户收入 数字鸿沟 数字不平等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华静 潘嗣同
实现共同富裕关键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推动共同富裕战略的实施提供重大契机,然而“数字素养鸿沟”问题不断凸显。运用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数据构建模型进行验证,并识别和测度数字素养对增加农户收入及抑制收入不平等的门槛。研究表明: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不仅能显著提高收入水平,还能缩小群体收入差距;且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及收入不平等水平存在门槛效应,即随着社区互联网普及率的增加,数字素养的提升对提高农户收入的促进作用、对降低收入不平等的抑制作用呈现逐渐增强的特点;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农户数字素养的提升有益于农户信息获取、社会资本积累与市场参与,进而推动了农户增收共富;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素养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增收作用效果较大,对于抑制农户农业生产收入不平等的作用最为明显。
关键词:
数字素养 收入差距 共同富裕 门槛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城乡居民消费差异与收入不平等研究——来自中国1978~2007年的经验证据
移动支付普及对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来自CHFS的微观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来自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及县级数据的证据
新农保政策会缓解城乡老年健康机会不平等吗——来自CHARLS数据的证据
数字经济与劳动收入不平等——来自智慧城市试点的证据
贸易自由化对我国地区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不平等探析——来自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证据
不平等来源、亲社会行为与反社会行为——来自实验室实验的证据
收入不平等、社会犯罪与国民幸福感——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健康与卫生服务利用的不平等:来自省级数据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