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25)
- 2023(16538)
- 2022(14194)
- 2021(13354)
- 2020(11405)
- 2019(26616)
- 2018(26730)
- 2017(51316)
- 2016(28556)
- 2015(32390)
- 2014(32729)
- 2013(32511)
- 2012(29912)
- 2011(26900)
- 2010(26999)
- 2009(25156)
- 2008(25000)
- 2007(22425)
- 2006(19503)
- 2005(17274)
- 学科
- 济(111350)
- 经济(111236)
- 管理(87830)
- 业(82665)
- 企(67027)
- 企业(67027)
- 方法(53841)
- 数学(46396)
- 数学方法(45909)
- 农(32216)
- 财(31004)
- 中国(30546)
- 学(25454)
- 业经(24824)
- 地方(24041)
- 农业(21861)
- 制(21504)
- 环境(20471)
- 务(20393)
- 财务(20308)
- 财务管理(20255)
- 贸(19867)
- 贸易(19856)
- 理论(19542)
- 易(19215)
- 和(19124)
- 企业财务(19100)
- 银(18805)
- 银行(18749)
- 划(17775)
- 机构
- 大学(403541)
- 学院(401976)
- 管理(161041)
- 济(155494)
- 经济(151711)
- 理学(137425)
- 理学院(135849)
- 管理学(133553)
- 管理学院(132803)
- 研究(131427)
- 中国(102352)
- 京(86999)
- 科学(84229)
- 财(74129)
- 农(67923)
- 所(66995)
- 业大(61957)
- 中心(61478)
- 研究所(61099)
- 江(60807)
- 财经(58406)
- 北京(55082)
- 农业(53430)
- 范(53420)
- 师范(52940)
- 经(52864)
- 州(49476)
- 院(47662)
- 经济学(45702)
- 财经大学(43294)
- 基金
- 项目(270404)
- 科学(210539)
- 研究(196665)
- 基金(193676)
- 家(168502)
- 国家(167075)
- 科学基金(142790)
- 社会(121146)
- 社会科(114606)
- 社会科学(114569)
- 省(106624)
- 基金项目(104091)
- 自然(94028)
- 自然科(91689)
- 自然科学(91661)
- 教育(90100)
- 自然科学基金(89982)
- 划(89467)
- 编号(81789)
- 资助(79825)
- 成果(65984)
- 重点(60281)
- 部(58898)
- 发(57084)
- 课题(55818)
- 创(55327)
- 科研(51903)
- 创新(51657)
- 大学(50088)
- 教育部(50021)
- 期刊
- 济(173293)
- 经济(173293)
- 研究(117247)
- 中国(77537)
- 学报(64883)
- 农(60825)
- 科学(59090)
- 财(58737)
- 管理(57930)
- 大学(48310)
- 学学(45188)
- 教育(43478)
- 农业(41673)
- 融(37216)
- 金融(37216)
- 技术(35602)
- 业经(28624)
- 财经(27758)
- 经济研究(25762)
- 业(23754)
- 经(23552)
- 问题(22694)
- 图书(22370)
- 技术经济(20252)
- 理论(19852)
- 版(19688)
- 资源(19548)
- 科技(18942)
- 现代(18666)
- 实践(18287)
共检索到593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加拉力丁·比拉力 王晓君 石敏俊
西北干旱区是我国国土安全的重要生态屏障,必须妥善处理好西北干旱区绿洲化过程中农业生产和生态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科学认识现代绿洲扩张的驱动力,有助于深刻理解绿洲土地利用变化的机理,为绿洲生态风险管理提供科学参考。本文运用Bio-economic模型,模拟了新疆绿洲核心区和绿洲荒漠过渡带在用水量增加、引进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强化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管理三种情景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决策,据此探讨现代绿洲扩张的驱动力。研究发现:正是由于水资源管理不严格,在农户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利益驱动下,丰水年上游来水量的增加以及不断增加的地下水开采量,特别是高效灌溉技术推广后节约的灌溉水量,为绿洲过渡带开垦新的耕地提供了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迪力夏提·阿卜杜萨拉木 阿不都克依木·阿布力孜 周玄德 许仲林 瓦哈甫·哈力克
近年来,在全国耕地面积持续减少的背景下,西北干旱区耕地呈扩张趋势,现有研究关注其自然因素驱动力,对人文因素驱动力,特别是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导向等因素关注较少。选取干旱区典型绿洲——且末绿洲,采用最大似然法和人机交互式分类相结合的方法从1972,1990,2001,2011年影像中提取耕地信息,结合统计学方法分析且末绿洲耕地变化的时空趋势、耕地复种指数的动态变化;在充分考虑人口因素的前提下,增加灌溉设施和方式、政策、经济利益和市场导向等因素,探讨了绿洲耕地扩张的人文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1970年以来,且末绿洲耕地面积时增时减,总体呈增长趋势;耕地复种指数波动上升;人口增长、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莉红 张军民
城市空间无序扩张是产生当代"城市病"的重要根源,既是可持续发展关注的热点,更是中国特色城市化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根据城市增长自组织原理及其空间结构理论,基于遥感影像识别和空间分析技术,用空间统计分析和地理探测模型,以新疆石河子市为例分析了典型绿洲城市空间扩张的驱动因子及其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固定资产投资对建设用地扩张的解释力度最大,而人口因子的解释力最小,其他非人口因子的内生因子的解释力度较强。表明石河子市处于投资驱动初级阶段,投资规模及强度对城市扩张影响较大,但投资结构及投资效益改进不显著。(2)各因子交互作用呈线性增强关系,表明内生因子对建设用地扩张的交互作用具有明显的线性和非线性增强作用,符合城市化初级阶段的扩张规律。扩大人口及经济规模、提高要素及产出效率是提高交互效益的关键。(3)道路交通发展是城市扩张的最主要环境(背景)因子,但其解释力远远小于内生因子,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力和交互力都不明显,反映了城市扩张受到流域环境条件及生态基础的影响相对较弱,对稀缺或优势资源、要素及区位的竞争压力较小,绿洲城市还有较大的扩大空间和职能扩张潜力,应该有效利用城市规划手段来规范和引导城市有序发展和扩张。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姜逢清 杨德刚 穆桂金 胡汝骥
本文系统分析了绿洲规模扩张的资源、环境与生态阈限。干旱区绿洲规模的扩张在总体上要受到资源、环境与生态阈限的制约。在绿洲经济发展过程中 ,无视这些阈限的制约 ,就会出现绿洲规模扩张的无度化 ,并产生一系列环境、生态问题 ,导致绿洲人地关系的极度失调。因此 ,要摒弃绿洲可无限扩张的认识。绿洲规模调控或绿洲适度规模的研究 ,应以这些阈限为理论基础 ,绿洲可持续发展在客观上也需要对这些阈限的深刻揭示。
关键词:
绿洲 绿洲规模 阈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灵芝 王国友
以新疆墨玉绿洲为例,借助土地利用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资料,结合多年实地调查,利用分形理论,计算了墨玉绿洲1989,1999和2006年耕地资源的分维值D、稳定性指数SI和分维变△D,并根据其值的物理意义,对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进而利用典型性相关分析方法,从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墨玉绿洲耕地变化趋势和驱动力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是影响耕地变化的主要经济因素;一些政策因素,如土地限制性开发、退耕还林政策等对耕地变化影响也很大。最后引进经济密度的概念,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松 张小雷 李寿山 杜宏茹
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是城市系统主要组成部分,新疆城市是绿洲城市典型代表,其土地利用景观演变过程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将1995—2010年新疆18个绿洲城市作为研究序列和研究对象,构建城市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指标、均匀性指标、优势性指标,分别反映城市土地利用的多元度、复杂度、稳定度、垄断度;并从21个影响土地利用景观演变的因素中,通过统计相关性筛选出4个主导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15年间新疆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呈现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结构趋于复杂、多变态势;土地利用景观均匀性演变过程呈现螺旋性上升,城市间差异较大;城市土地景观分异性依然存在,但趋于下降。②新疆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演变过程影响因素复杂、多元,同时南北疆各城市由于受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的影响,差异性较大,城市空间扩张和生态退化对土地利用景观的变化呈现双向递推模式发展,同时受城市空间外部扩展的挤压和生态退化的内部侵蚀的作用。③城市土地产出效益,土地经济投入效益和城市扩张成为影响新疆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演变主要因素,表明人文因素成为绿洲城市土地利用景观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性演变的主导动力。
关键词:
绿洲城市 土地利用 景观多样性 新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凯 冉圣宏 田玉军 亓沛沛
干旱区绿洲城市扩张必然会对原有的水资源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并带来一系列与水资源相关的问题。本文利用1978年-2008年间石河子市的社会经济数据、水文和气候数据以及1991年-2008年间环境监测数据等,采用对比分析和趋势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综合分析,讨论典型的绿洲城市扩张对水量、水质等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石河子市工业和生活用水量持续增高,地下水位不断下降;说明城市扩张消耗了大量的地下水资源,对水资源产生了压力;②石河子市污水排放量在2000年之前呈直线上升,2000年以后随着工业结构逐步调整、人口增加速度放缓等因素,变得比较稳定,但是人口的增加和工业产能的提高使污水排放量仍有一定程度增加;③...
关键词:
干旱区 城市扩张 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魏伟 石培基 雷莉 周俊菊 颉斌斌
论文以石羊河流域武威、民勤绿洲为研究区域,在Arc GIS 10.0、Arc View 3.2软件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的技术支持下,采用干扰度指数、景观脆弱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等指数,并通过分析景观格局与生态风险度之间的关系,将各景观指数进行栅格叠置运算,从而构建生态风险度,在此基础上,利用GIS局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分析了绿洲区景观结构格局和生态风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聚集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城乡用地快速扩展的同时,耕地和草地景观有较大幅度的降低,优势景观类型由耕地、草地向耕地和建设用地转变;2武威绿洲生态风险经历了从较高到中度的转变,生态风险整体趋于好转,而民勤绿洲生态风...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杰 潘晓玲
绿洲是西部干旱区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绿洲的形成、发展和演变一直是干旱区生态与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本研究以位于新疆焉耆盆地库鲁克塔格山北麓、博斯腾湖南畔的库鲁克绿洲为案例,利用4期1973年~2005年期间的遥感影像数据,在斑块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完整回溯了库鲁克绿洲早期形成、发展和演变的时空格局动态过程。通过空间分析表明,库鲁克绿洲发展演变过程和格局呈现出景观镶嵌斑块的"散布、扩展和融合"循环往复的节律性动态过程特征,不同斑块的规模由子斑块扩散速率、边缘扩展、斑块边界接触和融合过程决定。斑块镶嵌格局的时空节律变化导致了聚集斑块的等级镶嵌结构和动态格局。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干旱区绿洲形成、发展和演变过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尼加提·伊米尔 满苏尔·沙比提 玉苏甫·买买提 麦丽开·艾麦提
以精河绿洲为研究区,1997、2007和2016年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气象和水文数据以及社会经济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综合运用动态度和时间序列追踪,探寻精河绿洲近20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及其归因。结果表明:1)1997—2016年,精河绿洲土地覆被类型变化主要表现在低覆被度植被、其他覆盖向耕地的转化;耕地向高覆盖度植被的转化;中覆盖植被严重退化;湿地面积呈现出越来越减少趋势,水体总面积呈现增加的趋势。2)1997、2007和2016年土地覆盖类型中的其他覆盖、耕地和水体的面积和比例持续增加,增幅分别为12.17%、5.30%和2.49%。高-中-低覆盖度植被,以及湿地呈减少趋势,其中低覆盖度植被减少速度最快,减幅达13.23%,中覆盖度植被前10年呈增加趋势,而后10年呈减少趋势。3)精河绿洲土地覆盖变化受到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自然因素限制了山区和平原区之间的低覆盖度植被的生存,人文因素则是绿洲土地覆盖变化的直接驱动力。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志有 徐馨怡 李慧 王生霞
西部干旱绿洲区是典型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揭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环境演变关系,有利于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绿洲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整理分析2006—2015年土地、社会经济数据,从四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市绿洲土地生态风险变化规律,揭示2016—2025年土地生态风险警情;研究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洲土地生态风险预警随之提升;最后提出相应土地生态风险管控机制:(1)统筹城乡发展,合理确定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永萍 户涛 支小军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载体,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条件下其承载能力是有限的。文章建立模型,对新疆绿洲2001~2007年生态承载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证明新疆绿洲生态承载力高于实际人口数量,绝对差呈缩小趋势。同时,对新疆绿洲生态承载力预测,2008~2015年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小幅度上升。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谭灵芝 纪明 塔西甫拉提·特依拜
以新疆于田绿洲为例,在遥感手段对图形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景观特征为于田绿洲土地利用/覆盖变化(LUCC)的具体表现提供空间分析功能。结合统计资料和调查数据,从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政治经济政策3个方面分析影响研究区LUCC的主要社会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于田县人口数量增长是研究区LUCC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牲畜头数的增长以及采樵量的变化。开荒和撂荒面积对区域的土地利用变化影响也很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芳 龚新蜀 黄宝连 张风丽 张杰
基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文章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C2R模型和BC2模型,构建包括3个投入指标、4个产出指标的城市产业结构的评估指标体系,应用DEAP 2.1软件对新疆绿洲产业结构优化进行了评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综合效率来看,新疆自2002年以来综合效率值基本都小于1,产业发展处于无效率的状态,投入产出不平衡。从规模收益变化趋势来看,2007年后新疆绿洲呈现出规模收益递减的趋势。
关键词:
数据包络分析 干旱区绿洲 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兴旺 李保国 吴春荣 彭鸿嘉 郭有祯
绿洲荒漠化的根本原因是水土资源利用不平衡的矛盾引起的 ,定量化的研究二者的互相作用将有助于绿洲区荒漠化防治模式的建立和该区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文章针对民勤绿洲区水土资源利用的现状 ,把GIS与专业计算地下水流的FEFLOW软件结合 ,利用ArcViewGIS处理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数据 ,与所建立的区域地下水流动的模型相联接 ,模拟了绿洲区土地利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 ,本文所建立的定量化评价方法能很好的模拟土地利用对区域地下水位变化的作用 ,如保持民勤绿洲内水土资源利用的现状模式 ,则民勤绿洲内部的地下水埋深呈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这将导致绿洲荒漠化问题进一步加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