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88)
- 2023(13295)
- 2022(11169)
- 2021(10053)
- 2020(8579)
- 2019(19786)
- 2018(18767)
- 2017(36047)
- 2016(19820)
- 2015(22551)
- 2014(22545)
- 2013(22393)
- 2012(20821)
- 2011(18150)
- 2010(18755)
- 2009(17498)
- 2008(17558)
- 2007(15697)
- 2006(13413)
- 2005(12101)
- 学科
- 济(81972)
- 经济(81887)
- 管理(69246)
- 业(63841)
- 企(54734)
- 企业(54734)
- 方法(43035)
- 数学(37136)
- 数学方法(36893)
- 财(28350)
- 农(21525)
- 中国(21200)
- 务(19336)
- 财务(19300)
- 财务管理(19215)
- 企业财务(18309)
- 业经(18104)
- 制(17226)
- 贸(15500)
- 贸易(15483)
- 学(15158)
- 易(15050)
- 地方(14634)
- 农业(14364)
- 银(13718)
- 银行(13692)
- 融(13019)
- 金融(13017)
- 划(12884)
- 行(12795)
- 机构
- 大学(284133)
- 学院(282593)
- 济(118642)
- 经济(116147)
- 管理(115023)
- 理学(98518)
- 理学院(97540)
- 管理学(96266)
- 管理学院(95700)
- 研究(87426)
- 中国(70422)
- 财(60272)
- 京(58598)
- 科学(50839)
- 财经(47659)
- 农(44259)
- 经(43460)
- 江(43283)
- 所(43190)
- 中心(43034)
- 业大(39473)
- 研究所(38403)
- 经济学(37718)
- 财经大学(35806)
- 北京(35749)
- 农业(34810)
- 经济学院(34578)
- 范(34322)
- 州(34039)
- 师范(33981)
- 基金
- 项目(187214)
- 科学(148340)
- 基金(137980)
- 研究(137952)
- 家(119210)
- 国家(118236)
- 科学基金(102442)
- 社会(89930)
- 社会科(85465)
- 社会科学(85440)
- 基金项目(72905)
- 省(72187)
- 自然(64969)
- 教育(64614)
- 自然科(63476)
- 自然科学(63456)
- 自然科学基金(62361)
- 划(60684)
- 资助(56431)
- 编号(55360)
- 成果(45216)
- 部(43281)
- 重点(42262)
- 创(39416)
- 发(39301)
- 国家社会(37940)
- 教育部(37932)
- 课题(37884)
- 创新(36888)
- 人文(36792)
- 期刊
- 济(125837)
- 经济(125837)
- 研究(81769)
- 中国(57899)
- 财(51571)
- 管理(42015)
- 学报(41537)
- 农(38758)
- 科学(38079)
- 大学(32132)
- 学学(30226)
- 融(27995)
- 金融(27995)
- 教育(27015)
- 农业(25833)
- 财经(24112)
- 技术(23556)
- 经济研究(20887)
- 经(20756)
- 业经(20090)
- 问题(16609)
- 业(16101)
- 财会(15717)
- 会计(15529)
- 技术经济(14543)
- 贸(13737)
- 版(13612)
- 商业(13421)
- 理论(13154)
- 统计(13124)
共检索到4187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许汝俊
本文以战略要素市场理论及资源依赖理论为基础,结合应计盈余管理指标及修正的真实盈余管理总指标,引入微盈余状态探讨了分析师跟进治理效应及其与外部审计质量治理互动效应。研究发现:(1)分析师跟进对应计盈余管理抑制作用存在方向性,即正向应计盈余管理较负向应计盈余管理会有明显的分析师跟进治理效应,且存在分析师跟进及高跟进量对正向应计盈余管理抑制作用更大,但并未发现微盈余状态对以上关系的影响;(2)分析师跟进决策与强度对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明显的抑制效应,且非微盈余状态下分析师跟进对真实盈余管理的治理效应更明显;(3)高审计质量公司对真实盈余管理与分析师跟进决策、强度间关系的敏感性显著高于低审计质量公司。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紫光 李欢
审计师"经济警察"的外部治理作用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章以2001—2008年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遵循"盈余管理——事务所选择——审计意见"的研究思路,实证检验独立审计作为公司外部治理机制之一能否揭示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研究发现,盈余管理越严重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小规模的事务所("小所");在相同的盈余管理程度时,选择"小所"的上市公司被出具"不干净"审计意见的概率较低。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没有高质量审计需求,倾向于聘请"小所";另一方面,会计师事务所尤其是"小所"没有发挥"经济警察"的外部治理作用,未揭示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审计质量令人担忧。
关键词:
外部审计 盈余管理 事务所选择 审计意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丹蒙 叶建芳 叶敏慧
本文以2007-201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分析师跟进对上市公司在选择盈余管理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分析师跟进人数与企业的盈余管理方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分析师跟进人数越多,企业盈余管理的方式就更为隐性化。本文的研究结果还表明了分析师声誉效应的存在:当有《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跟进时,随着人数的增多,企业会倾向于更多地使用真实活动盈余管理;而当没有《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跟进时,企业不会由于分析师跟进人数的变化而改变盈余管理方式。在控制了一定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上述主要结论依然得到了支持。
关键词:
分析师跟进 盈余管理 明星分析师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毕铭悦
本文基于机会主义动机分析管理层采用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对外部审计治理功能发挥的影响。研究表明,真实盈余管理更容易帮助管理层实现机会主义动机且更容易弱化审计治理功能,即真实盈余管理程度高的上市公司,"审计师变更"预警信号传递概率低;提高审计收费会降低真实盈余管理与审计师变更的相关性。本文发现管理层盈余管理方式上的偏好及审计收费将影响外部审计治理功能的发挥,这为健全公司治理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力榕
本文选取2009-2015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证券分析师实地调研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寻求我国市场中证券分析师公司治理作用直接和间接的证据。基于盈余管理视角,实证考察证券分析师实地调研的外部治理效应。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实地调研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证券分析师实地调研与真实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也证实了过度自信假说、合谋假说的观点,说明我国市场中的证券分析师实地调研缺乏有效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刘力榕
本文选取2009-2015年深圳证券交易所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证券分析师实地调研对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寻求我国市场中证券分析师公司治理作用直接和间接的证据。基于盈余管理视角,实证考察证券分析师实地调研的外部治理效应。研究发现:证券分析师实地调研与公司应计盈余管理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证券分析师实地调研与真实盈余管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也证实了过度自信假说、合谋假说的观点,说明我国市场中的证券分析师实地调研缺乏有效性。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吕丽莉
本文选择2011-2016年我国沪深两市分析师做出盈余预测的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盈余管理与分析师盈余预测之间的关系,更将审计质量引入到两者关系的研究中。研究发现:审计质量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之间显著正相关;盈余管理程度与分析师盈余预测之间显著负相关;审计质量的提升能显著缓解盈余管理对分析师盈余预测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审计质量 盈余质量 证券分析师 盈余预测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习定 张芳芳 张顺明
本文以2003到2012年之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决策的影响。我们发现分析师在盈余管理过程中扮演着外部监管者的角色,分析师覆盖人数更多的公司的盈余管理更少且更难达到盈余目标。研究同时发现分析师的监管作用是由虚增利润(可操控应计项目为正)的公司驱动的,分析师对虚减利润(可操控应计项目为负)的公司的监管作用不显著。通过使用工具变量解决潜在内生性问题后,我们发现上述结果是稳健的。
关键词:
盈余管理 公司治理 分析师覆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颜恩点 李上智 孙安其
基于产能过剩和经济转型的制度背景,考察了上市公司产能过剩对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产能过剩公司的盈余预测准确性更低。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产能过剩与分析师盈余预测准确性的负相关关系在国有企业、有政商关联的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企业中更为显著。在稳健性部分,检验了产能过剩的作用路径;替换了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指标,结论依然稳健。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推动政府化解产能过剩,监管部门加强产能过剩企业的外部治理,分析师警惕产能过剩企业特有的信息风险提供了政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产能过剩 分析师盈余预测 信息成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季侃
本文将研究样本分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和较低的两个样本,从盈余持续性的角度研究了这两个样本中分析师盈余预测的信息含量问题。研究发现,在将会计盈余分解为应计利润和现金流量后,两个样本下分析师盈余预测都能反映出盈余构成的持续性差异,但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的样本中分析师对盈余构成持续性的预测偏差更小。在将应计利润进一步分解为操控性和非操控性应计利润后,在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的样本中则不能正确反映出这种差异,且分析师对盈余构成持续性的预测偏差更大。此文的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信息含量,这也为研究分析师基本面分析能力提供了一个视角。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艳
将盈余管理方式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以深沪两市19个行业的企业2009~2013年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强势企业较弱势企业进行了相对较高的真实盈余管理与较低的应计盈余管理。有政治关系的强势企业比无政治关系的强势企业进行了较高的应计盈余管理。从真实盈余管理的方向来看,强势企业利用隐蔽的盈余管理方式将业绩做大使得其强者表现更强。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雪锋 张珑姣 王悠
本文以2012-2015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异常操控性项目的计算方法衡量企业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考察分析师对管理层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进对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对应计盈余管理具有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对管理层正向盈余更为敏感,即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发生了替代效应;相对于国有企业,分析师跟进对非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以期为完善分析师的外部治理职能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数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何雪锋 张珑姣 王悠
本文以2012-2015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异常操控性项目的计算方法衡量企业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水平,考察分析师对管理层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进对真实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对应计盈余管理具有促进作用,其促进作用对管理层正向盈余更为敏感,即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发生了替代效应;相对于国有企业,分析师跟进对非国有企业真实盈余管理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以期为完善分析师的外部治理职能提供理论支持和经验数据。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青原 张翔
盈余信息在资本市场定价行为中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以2002―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实证研究了A股市场的盈余加速(盈余增长率的变化)异象,并进一步探究该异象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A股市场整体存在盈余加速异象,且该异象不能被其他定价因子和因子模型所解释;(2)盈余加速对未来盈余增长具有增量预测能力,市场未能完全理解该信息含量导致的盈余加速异象;(3)低盈余信息质量公司的盈余加速异象更强,说明低盈余信息质量带来的高信息成本使得投资者对盈余加速信息含量反应不足。本文为A股市场盈余加速异象的存在性提供了直接证据,并从盈余信息含量和盈余信息质量两条路径解释了该异象的形成机制。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棉之 刘洋
以中国2008—2012年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盈余质量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以及外部监督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盈余质量与股价崩盘风险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考虑外部监督因素,证券分析师跟踪及机构投资者持股作为公司外部监督力量,均能缓解信息不对称,抑制公司管理层盈余管理行为,使得盈余质量与股价崩盘风险间的负向相关关系减弱,但证券分析师的外部监督作用仅在没有乐观预期的前提下存在。
关键词:
盈余质量 外部监督 股价崩盘风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企业ESG表现能提高分析师盈余预测质量吗——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分析师跟进能够降低审计费用吗——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非审计服务、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关于审计质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的实证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基于盈余持续性视角的审计质量研究——来自沪市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盈余管理方式选择、行为隐性化与濒死企业状况改善——来自A股特别处理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审计质量与盈余管理——来自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审计师变更与盈余管理关系的实证研究──来自中国A股市场的经验证据
内部审计质量及其特征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来自深市A股主板的经验证据
审计师变更、盈余操纵与审计师独立性——来自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