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25)
- 2023(15971)
- 2022(12791)
- 2021(11577)
- 2020(9937)
- 2019(22490)
- 2018(22306)
- 2017(43341)
- 2016(23490)
- 2015(26549)
- 2014(26687)
- 2013(26287)
- 2012(24010)
- 2011(21438)
- 2010(22052)
- 2009(21356)
- 2008(20977)
- 2007(19258)
- 2006(16960)
- 2005(15907)
- 学科
- 济(101667)
- 经济(101518)
- 业(94867)
- 企(85042)
- 企业(85042)
- 管理(83923)
- 方法(43023)
- 财(35764)
- 数学(33952)
- 数学方法(33705)
- 业经(33349)
- 农(33016)
- 中国(31657)
- 融(28808)
- 金融(28804)
- 制(27876)
- 银(27444)
- 银行(27414)
- 行(26402)
- 务(25317)
- 财务(25272)
- 财务管理(25228)
- 企业财务(23941)
- 农业(23290)
- 地方(19831)
- 体(19712)
- 技术(19287)
- 理论(18354)
- 贸(17844)
- 贸易(17828)
- 机构
- 学院(341501)
- 大学(336572)
- 济(146357)
- 经济(143381)
- 管理(133386)
- 理学(113354)
- 理学院(112263)
- 管理学(110709)
- 管理学院(110082)
- 研究(109593)
- 中国(92762)
- 财(74158)
- 京(70000)
- 科学(62983)
- 农(58525)
- 财经(57649)
- 所(55298)
- 江(54240)
- 中心(52839)
- 经(52140)
- 研究所(49128)
- 业大(47760)
- 农业(45701)
- 经济学(45443)
- 北京(43770)
- 州(42793)
- 财经大学(42427)
- 经济学院(41210)
- 范(39735)
- 师范(39339)
- 基金
- 项目(214996)
- 科学(170596)
- 研究(160704)
- 基金(156851)
- 家(134289)
- 国家(133048)
- 科学基金(115795)
- 社会(104058)
- 社会科(98676)
- 社会科学(98650)
- 省(85369)
- 基金项目(82979)
- 教育(73502)
- 自然(72597)
- 自然科(70924)
- 自然科学(70905)
- 划(69832)
- 自然科学基金(69726)
- 编号(65606)
- 资助(63394)
- 成果(53422)
- 部(48272)
- 重点(48243)
- 创(47659)
- 发(46670)
- 制(45045)
- 课题(44945)
- 业(44184)
- 创新(43895)
- 国家社会(43184)
- 期刊
- 济(168870)
- 经济(168870)
- 研究(102695)
- 中国(70682)
- 财(63051)
- 农(55842)
- 管理(53531)
- 学报(47753)
- 融(46915)
- 金融(46915)
- 科学(45315)
- 大学(37379)
- 农业(36701)
- 学学(35546)
- 教育(31120)
- 技术(30912)
- 财经(29938)
- 业经(28918)
- 经济研究(26162)
- 经(25725)
- 问题(22357)
- 业(21573)
- 技术经济(18899)
- 财会(17998)
- 贸(17365)
- 现代(16726)
- 理论(16372)
- 会计(16336)
- 世界(16304)
- 商业(16157)
共检索到526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林钟高 辛明璇
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而证券分析师作为一种典型的外部治理机制,对企业金融化的决策行为将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是公司治理机制要回答的问题。以2011~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分析师跟踪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分析师跟踪会降低企业金融化总体水平,融资约束与第一类代理成本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机制作用。异质性检验发现,在股东监督和商业信用融资程度低的情况下,分析师跟踪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更明显;而金融资产投资偏好的异质性检验则发现,分析师跟踪与企业长期金融资产配置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企业短期金融资产配置呈显著的“U”型关系。企业在“脱虚向实”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分析师的治理效应,合理配置金融资产,有效防范金融化风险,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建伟
本文运用2007-2017年我国上市企业数据,围绕全要素生产率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所有制、不同融资约束企业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显著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倾向,这种抑制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加明显;二是从融资约束角度来看,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有助于抑制高融资约束企业的金融化倾向,而对低融资约束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不显著。由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两点启示:一是要重视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在促进实体企业经营绩效改善中的作用,引导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走依靠公司治理改革、运营机制创新、组织管理变革等方式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内涵式发展道路,避免企业过度依赖要素资源特别是金融资源投入和资本运作来实现规模扩张、利润增加。二是要积极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改善金融资源供给结构并提升供给效率,将发挥好全要素生产率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与推动企业"去杠杆"有机结合起来,完善对企业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企业价值提升作为经营考核目标,抑制一部分实体企业推行过度金融化的倾向。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钟凯 梁鹏 王秀丽 彭雯
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社会主体平等的必然要求,也是金融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本文深入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企业金融化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金融投资回报率较高和影子银行规模较大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金融化水平的抑制作用较强,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金融投资回报率和缩小影子银行规模的渠道缓解企业金融化水平。进一步地,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在市场竞争程度较低、东部地区以及非高科技企业样本中更为显著。从经济后果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降低企业金融化所引发的经营风险。本文的研究拓展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金融化的研究领域,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以及金融风险防范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金华 余弦 刘旭凤 厉飞芹
分析师跟踪作为外部治理机制,以报告形式向投资者传递企业财务信息,会对企业“脱实向虚”产生重要影响。基于此,选取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样本,实证探究分析师跟踪对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分析师跟踪能够显著抑制企业“脱实向虚”;分析师跟踪对企业“脱实向虚”的抑制作用存在产权异质性,具体表现为对非国有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较为显著,对国有企业“脱实向虚”的影响不甚显著;分析师跟踪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推动技术创新和减少代理成本3条路径缓解企业“脱实向虚”。据此,提出强化分析师队伍建设、加大技术创新扶持力度、加强研报发布规范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实体经济“脱虚向实”提供经验证据。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聪聪 胡国强 韦琳
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的重要内容,ESG评级能够改善企业融资环境和治理环境,在防范经济“脱实向虚”风险中至关重要。以2010—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利用商道融绿首次发布ESG评级的外生冲击,实证考察了ESG评级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ESG评级对企业金融化具有抑制作用。机制检验显示,ESG评级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分别抑制了“蓄水池”和“投资替代”动机的企业金融化。异质性分析表明,ESG评级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显著存在于行业环境敏感性较高、市场竞争较大、分析师关注度较高的情境下。经济后果研究发现,ESG评级对企业金融化的抑制作用能够提高企业主业业绩。因此,政府应该推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ESG评级体系,充分发挥ESG评级的作用,使企业在责任和利益驱动下,优化资产配置,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姚荣荣 黄贤环
选取2008~2018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集团设立财务公司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集团设立财务公司可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这主要是因为设立财务公司能够减少企业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财务公司的资金归集职能、委托业务职能、资金结算职能、贷款业务职能可显著抑制企业金融化,其担保业务职能的抑制作用不显著。同时还发现,国有企业、银企关系较好的企业、非东部地区企业以及处于货币政策紧缩环境下的企业,设立财务公司对金融化抑制作用更明显。研究结论能够揭示企业财务公司职能与企业金融化行为的关系,并为有针对性地防控实体企业脱实向虚风险提供新的微观层面证据。
关键词:
财务公司 金融化 金融资产配置 货币政策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张洁琼 马亚明
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商业银行、居民部门、影子银行化企业及其他企业在内的四部门最优决策一般均衡模型,分析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信贷资源供给和信贷利率的影响,并利用2007—2017年中国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企业影子银行化能为高生产率企业提供有效的替代性融资,全要素生产率越高的企业获得的融资约束缓解作用越大,但是企业影子银行化再配置的金融资源同样存在一定的信贷歧视;融资约束较轻的企业,无论生产率高低,均能从企业影子银行化中得到显著的融资约束缓解,而融资约束较重的企业中,仅生产率较高的民营企业能从企业影子银行化发展中得到融资约束缓解,生产率较高但规模较小的企业的融资约束无法得到改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赵芮 曹廷贵
以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样本,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企业杠杆率。区分企业杠杆率的期限结构差异后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无论是对企业的短期杠杆率还是长期杠杆率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对企业杠杆率的负向影响在国有企业、大规模企业、低盈利企业和高杠杆企业中较大。机制分析则表明,数字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减少融资成本、缓解融资约束和弱化经营风险的方式来降低企业杠杆率。此外,进一步研究发现,积极推进市场化进程、降低信息产业税收水平、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及适当加强金融监管,有助于提升数字金融发展去杠杆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黄溶冰 储芳
信号传递理论认为,第三方鉴证能够将"漂绿"与"真绿"企业区分开来,有助于抑制企业漂绿行为。管理层俘获理论则认为,环境信息的鉴证过程可能被管理层所控制,导致第三方鉴证流于形式,无助于抑制企业漂绿行为。本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和Bootstrap自抽样法进行统计推断,研究结论支持信号传递理论的观点。本文的研究为推进我国资本市场开展环境报告第三方鉴证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顾群 贾德芝 岳增艳
基于我国"脱实向虚"的经济现状,以我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上市的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研究企业金融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金融化程度越高,研发投入越多;相比于国有产权、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民营产权、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金融化更加有助于其研发投入;金融化对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研究阶段支出有促进作用,而对开发阶段支出有挤占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立光 张婷婷 贺康
融资活动对企业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融资成本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信息环境的好坏。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分析师预测的角度出发,研究实体企业金融化如何影响企业信息环境。结果表明,金融化恶化了实体企业的信息环境,即金融化增加了分析师预测误差和分析师预测分歧度,减少了分析师跟踪人数。异质性分析表明,良好的公司治理和更强的分析师能力可以缓解金融化对分析师预测的不利影响,而较大的经营压力则会加剧金融化的负面影响。传导机制分析表明,金融化主要通过增加盈余波动性、降低盈余持续性和降低会计稳健性对分析师预测产生负面影响。最后,金融化带来的信息环境恶化提高了企业融资成本,对实体企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从微观的企业信息环境角度出发揭示了企业金融化抑制实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抑制经济"脱实向虚"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金融化 信息环境 分析师预测 融资成本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馨子 肖土盛
本文从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的角度,考察了管理层业绩预告发布后短窗口内分析师预测行为的变化。无论是基于公司层面还是分析师层面样本的研究均表明,业绩预告发布后,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与业绩预告消息显著正相关;并且,当业绩预告为好消息、点估计形式以及可靠性高时,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幅度与业绩预告消息的正相关关系更显著。拓展性检验还发现,管理层业绩预告有助于降低分析师盈余预测的误差,即分析师预测是朝着更准确的方向进行修正。上述证据表明,管理层业绩预告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额外的有关公司预期盈余的信息,分析师可以据此形成更为准确的盈余预测,进而降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
关键词:
业绩预告 分析师盈余预测 信息披露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熊浩 侯瑞琳 侯菲
文章以我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分析师预测行为对公司ESG评级的反应。研究发现公司高ESG评级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具有积极的提升作用,且该作用在控制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路径机制研究表明高ESG评级主要是通过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降低盈余波动促进分析师预测准确性提升。进一步分析显示ESG评级对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促进作用未因公司盈利和规模差异及无明星分析师跟进而有所不同。同时,高ESG评级公司能够吸引更多分析师跟踪,预测分歧度也较低。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公司ESG评级和分析师预测准确性的相关研究,而且对我国推动和鼓励本土ESG机构发展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安磊 鄢伟波 沈悦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重新审视现有文献关于“贷款利率下限放开抑制了企业金融化”的研究结论,并多角度论证了实证结果的稳健性。研究发现:贷款利率下限放开明显促进了非国有企业金融化。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贷款利率下限放开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剧了企业金融化,且这种影响在规模较小、业绩压力较大以及实业收益率偏低的企业中表现更为明显,企业金融化的动机主要是“市场套利”而不是“预防性储蓄”。进一步从宏观经济环境、产品市场竞争以及公司内部治理三个维度考察企业金融化治理机制,研究发现,经济增长、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以及良好的公司内部治理环境有助于抑制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对企业金融化的促进作用,而产品市场竞争反而会促使企业通过金融投资来缓解实业业绩压力。本文有助于重新理解贷款利率下限放开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也为如何治理企业经营“脱实向虚”问题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狄方馨
本文选择2012-2016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观测样本,对审计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并将分析师跟踪引入至两者关系的研究中,研究发现:审计质量与债务融资成本之间显著负相关;分析师跟踪显著削弱了审计质量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之间的相关性,即分析师跟踪在两者关系中对审计质量产生挤出与替代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能为我国上市企业提升融资能力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分析师跟踪 审计质量 行业专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