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307)
- 2023(6451)
- 2022(5726)
- 2021(5323)
- 2020(4944)
- 2019(11881)
- 2018(11626)
- 2017(22988)
- 2016(12644)
- 2015(14229)
- 2014(14462)
- 2013(14656)
- 2012(13847)
- 2011(12621)
- 2010(12934)
- 2009(12108)
- 2008(12491)
- 2007(11301)
- 2006(9778)
- 2005(8847)
- 学科
- 济(56279)
- 经济(56212)
- 业(36436)
- 管理(35787)
- 企(30717)
- 企业(30717)
- 方法(29260)
- 数学(26249)
- 数学方法(26013)
- 财(17148)
- 农(13947)
- 中国(12248)
- 务(12080)
- 财务(12054)
- 财务管理(12027)
- 学(11938)
- 企业财务(11495)
- 制(10872)
- 贸(10167)
- 贸易(10164)
- 地方(9850)
- 易(9849)
- 业经(9826)
- 农业(8978)
- 和(7840)
- 银(7768)
- 融(7757)
- 金融(7754)
- 银行(7738)
- 理论(7718)
- 机构
- 大学(187256)
- 学院(184514)
- 济(76407)
- 经济(74799)
- 管理(70222)
- 研究(62664)
- 理学(60267)
- 理学院(59609)
- 管理学(58474)
- 管理学院(58121)
- 中国(48237)
- 京(39818)
- 科学(38952)
- 财(37486)
- 农(34865)
- 所(33617)
- 研究所(30175)
- 财经(29588)
- 业大(29241)
- 中心(28826)
- 江(28552)
- 农业(27527)
- 经(26820)
- 北京(25477)
- 经济学(23561)
- 范(22908)
- 师范(22670)
- 州(22351)
- 院(22182)
- 财经大学(21997)
- 基金
- 项目(118301)
- 科学(91567)
- 基金(85597)
- 研究(83516)
- 家(75175)
- 国家(74594)
- 科学基金(62771)
- 社会(51587)
- 社会科(48884)
- 社会科学(48861)
- 省(45768)
- 基金项目(45418)
- 自然(41828)
- 自然科(40873)
- 自然科学(40855)
- 自然科学基金(40155)
- 教育(39337)
- 划(38954)
- 资助(36601)
- 编号(34057)
- 成果(28374)
- 部(27016)
- 重点(26774)
- 发(24433)
- 创(23738)
- 科研(23549)
- 课题(23336)
- 教育部(22868)
- 大学(22551)
- 创新(22239)
共检索到276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颖
采用2003—2014年的数据,考察分析师评级修订时是否会对股票收益过度反应,哪些因素有可能加剧或者抑制过度反应的程度。研究发现:仅明星分析师评级修订时会对无形股票收益反应过度;当机构投资者重仓持股或上市公司高管计划减持股票时,明星分析师评级修订对无形股票收益的过度反应程度会加剧;当法律环境变得更加严格或明星分析师所任职券商的规模加大时,其评级修订对无形股票收益的过度反应程度将会降低。这一研究结论与本文提出的"合谋假说"更加一致,但与以往文献中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所提出的"过度自信假说"以及基于利益冲突视角
关键词:
分析师 评级修订 过度反应 合谋假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颖
采用2003—2014年的数据,考察分析师评级修订时是否会对股票收益过度反应,哪些因素有可能加剧或者抑制过度反应的程度。研究发现:仅明星分析师评级修订时会对无形股票收益反应过度;当机构投资者重仓持股或上市公司高管计划减持股票时,明星分析师评级修订对无形股票收益的过度反应程度会加剧;当法律环境变得更加严格或明星分析师所任职券商的规模加大时,其评级修订对无形股票收益的过度反应程度将会降低。这一研究结论与本文提出的"合谋假说"更加一致,但与以往文献中基于行为金融学视角所提出的"过度自信假说"以及基于利益冲突视角所提出的"迎合假说"并不一致。
关键词:
分析师 评级修订 过度反应 合谋假说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然 汪荣飞 王胜华
本文基于日历时间组合方法检验中国A股市场分析师修正信息的投资价值。研究发现,分析师发布的盈余预测修正和投资评级修正最具信息含量,投资者既未充分意识到两类修正的信息含量,也未充分意识到明星分析师和普通分析师能力的差别。根据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和投资评级修正构建套利组合,能分别获得月均1.34%和0.92%的经三因子模型调整的超额收益。本文进一步指出,分析师修正信息的投资价值来源于其基本面分析的能力。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和投资评级修正能够显著预测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标准化未预期盈余和盈余公告窗口期超额收益,并且套利组合的超额收益集中在盈余公告窗口期。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分析师在资本市场中发挥的作用、提高市场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分析师 基本面分析 股票收益 投资策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然 汪荣飞 王胜华
本文基于日历时间组合方法检验中国A股市场分析师修正信息的投资价值。研究发现,分析师发布的盈余预测修正和投资评级修正最具信息含量,投资者既未充分意识到两类修正的信息含量,也未充分意识到明星分析师和普通分析师能力的差别。根据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和投资评级修正构建套利组合,能分别获得月均1.34%和0.92%的经三因子模型调整的超额收益。本文进一步指出,分析师修正信息的投资价值来源于其基本面分析的能力。分析师盈余预测修正和投资评级修正能够显著预测公司未来的盈利能力、标准化未预期盈余和盈余公告窗口期超额收益,并且套
关键词:
分析师 基本面分析 股票收益 投资策略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俊
本文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12月间沪深两市一直存在卖空限制和不存在卖空限制的两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业务逐渐开放所提供的"自然实验"环境,分析了卖空限制、分析师盈余预测分歧度与股票未来收益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绝对卖空限制的条件下,"Dispersion effect"在中国资本市场显著存在,即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分歧度越大,投资者的股票未来收益是越小,两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而卖空限制的放松显著改变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分歧度与股票未来收益的相关关系。当不再存在卖空限制,分歧度与股票未来收益不存在相关关系。因此,可以认为融资融券政策是具有市场效率的,它显著改善了市场的卖空限制的程度,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卖空限制 分歧度 股票未来收益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姚俊
本文选取2010年4月至2015年12月间沪深两市一直存在卖空限制和不存在卖空限制的两组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融券业务逐渐开放所提供的"自然实验"环境,分析了卖空限制、分析师盈余预测分歧度与股票未来收益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绝对卖空限制的条件下,"Dispersion effect"在中国资本市场显著存在,即分析师盈余预测的分歧度越大,投资者的股票未来收益是越小,两者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而卖空限制的放松显著改变了分析师盈余预测分歧度与股票未来收益的相关关系。当不再存在卖空限制,分歧度与股票未
关键词:
卖空限制 分歧度 股票未来收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乔坤元
本文使用事件研究的方法,利用1999年到2009年的中国股市上市公司的股票送股、转增事件的相关数据,分析发现这些股票会由于除权日时间而获得正的异常收益,这一结果不随着不同的统计假设、送转事件是否伴随着现金红利以及按照送股与转增的比例、现金红利数量划分的子样本而改变。探究这种异常收益的来源,发现分析师关注度(下文以分析师关注度来代替)会正向显著的影响异常收益;每多一名分析师关注这支送转的股票会在除权日多带来0.2元的异常收益,并且这种关系是稳健的,进一步通过工具变量回归解决了分析师关注的内生性。
关键词:
事件研究 除权日异常收益 分析师关注度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宇熹 肖峻 陈伟忠
本文检验了投资延迟对投资者从分析师荐股评级中获利的可能性产生的影响,投资者在面对分析师一致认为"买入"评级股票时,应尽量缩短投资延迟,以获取较高的超常回报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振山 姚秋
本文运用中国A股市场数据验证分析师关注度与股票收益率之间的关系。分析师关注度相对于业绩预测与投资评级能够提供更多更确切的信息;分析师更多地关注大市值、业绩优良的上市公司。运用剩余关注度模型的分析发现,分析师关注度高的公司股票相对于关注度低的公司股票具有显著正的收益率;假想的零投资组合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显著正收益;运用Fama-Macbeth方法的回归分析发现股票收益率与分析师剩余关注度正相关,但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的方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荆思寒 隋聪
本文基于股票分析师发布的评级信息,将分析师评级信息分解为分析师评级水平共识、分析师评级变化共识、分析师评级水平分歧三类,研究分析师评级信息对股票未来超额收益和风险的识别作用。结果发现,在中国市场中,三类评级信息对股票未来的超额收益和风险具有不同的识别能力;分析师评级水平分歧对股票未来风险的识别起到重要的作用;分析师评级水平分歧隐含的信息无法被分析师评级水平共识和分析师评级变化共识所解释。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吴晓瑞 薛文骏
本文综合使用我国2006年至2013年上证全指指数和相关构成指数的日度数据,通过动态分位数模型研究我国股票过度反应、成交量同股票收益率的动态影响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投资者的过度反应使得股票收益率存在负向的序列相关。投资者的过度交易和投机是造成成交量和股票收益率存在负向影响作用的一个原因,同时公司市值也会对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产生影响。此外,投资者过度反应程度越大,股票收益率在随后的修正程度也会越大。我国投资者需要加强风险管理意识,保持理性冷静的投资观念,以减少由于个人心理偏差而造成的投资损失。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方先明 汤泓
在中国股票市场,证券分析师所出具的股票评级报告是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论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分别对股票市场总体行情上升、下降和水平震荡三个阶段内分析师评级报告的价值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评级报告的基础评级整体偏高,可信度不强;基础评级调整报告具有参考价值,能够据此捕捉异常收益率;相较于非明星分析师的报告,根据调整后的明星分析师报告进行操作,在上升和下降行情中可以获取更大的中期异常收益率,在震荡行情中则可以获取更大的短期异常收益率。
关键词:
评级报告 基础评级 评级调整 价值检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卞进 郭建鸾
本文以中国A股市场为例,系统剖析了过度反应效应在中国A股市场的存在形式,并通过不同模型指出反向收益的主要影响因子是风险调整后收益率和市场风险溢价,且规模效应的影响不显著。2003—2013年中国A股市场的描述性统计和t检验结果表明,在赢家和输家投资组合中,过度反应效应不是一直显著存在的;在逆向策略投资组合中,过度反应效应一直显著存在。在使用四因子模型分析反向收益时发现,其解释效果并没有比三因子模型显著加强。
关键词:
A股市场 过度反应 反向收益 投资组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邵新建 洪俊杰 廖静池
本文以主承销商新股投资价值研究报告为基础,系统研究了中国证券分析师在特殊的制度约束条件下对IPO新股发行价格的合谋高估及其影响。结果发现:分析师通过选择发布高估式报告,能够有效煽动个体投资者的过度乐观情绪,使情绪泡沫进入新股价格。由于中国不存在针对分析师的"静默期"规则,诸多证券公司会选择合谋以构建承销关系网络。分析师高估导致了明显的财富(福利)再分配效应,即发行人获得了更多的融资收入,证券公司收取了更多的IPO承销佣金,而个体投资者成为新股财富再分配盛宴的最终买单者。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包括:基于分析师高估煽动个体情绪的证据打破了IPO理论文献中关于情绪外生的标准假设,开始探讨情绪内生化的机制;基于关系网络的合谋假说拓展了文献中关于非承销分析师行为的认识;基于账户的统计清晰证实了个体投资者是新股财富再分配过程中的最终损失承担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施荣盛 陈工孟
使用一个直接源自投资者行为的新颖变量——股票论坛的超额发帖量——作为个人投资者关注的代理变量,结合分析师中性评级事件,本文证实了Barber和Odean(2008)的价格压力假说及其理论模型中的定理。发现短期内投资者关注显著地增加了股票的交易量,并对股价产生向上的压力作用;投资收益随着投资者关注的增加而减少,若是采用卖空高关注度股票的投资策略,可以获得27.75%的年超额收益。
关键词:
投资者关注 投资收益 股票论坛数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