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734)
2023(11568)
2022(9900)
2021(9470)
2020(7956)
2019(18621)
2018(18282)
2017(35560)
2016(19453)
2015(22057)
2014(22066)
2013(22214)
2012(21166)
2011(19366)
2010(19377)
2009(18097)
2008(18317)
2007(16374)
2006(14157)
2005(13074)
作者
(56426)
(47371)
(47293)
(45440)
(30460)
(22784)
(21658)
(18355)
(17897)
(17107)
(16303)
(15776)
(15287)
(15227)
(15157)
(14768)
(14319)
(13976)
(13836)
(13664)
(11870)
(11762)
(11583)
(10817)
(10752)
(10742)
(10608)
(10424)
(9604)
(9569)
学科
(83594)
经济(83520)
管理(52862)
(52070)
(40544)
企业(40544)
方法(39393)
数学(35669)
数学方法(35314)
中国(24680)
(23546)
(22151)
(20004)
贸易(19997)
(19588)
(16895)
(16667)
业经(15700)
农业(15022)
(14704)
银行(14680)
地方(14342)
(14113)
(13747)
金融(13745)
(13113)
(13024)
财务(12994)
财务管理(12964)
企业财务(12308)
机构
大学(285540)
学院(283416)
(128271)
经济(125843)
管理(106339)
研究(103712)
理学(90886)
理学院(89844)
管理学(88433)
管理学院(87889)
中国(81140)
科学(60578)
(60348)
(59101)
(53478)
(48922)
研究所(48479)
中心(47104)
财经(46753)
(42673)
(41773)
经济学(41206)
业大(40249)
北京(38738)
农业(38668)
经济学院(37261)
(36542)
(36539)
师范(36220)
财经大学(34801)
基金
项目(182697)
科学(144325)
基金(135294)
研究(133170)
(118329)
国家(117412)
科学基金(99382)
社会(86061)
社会科(81755)
社会科学(81733)
基金项目(69846)
(67814)
自然(63142)
自然科(61701)
自然科学(61680)
教育(61250)
自然科学基金(60669)
(58747)
资助(57438)
编号(52579)
成果(44246)
(42771)
重点(41621)
(39687)
(37340)
课题(36841)
教育部(36675)
国家社会(36596)
(35740)
科研(35402)
期刊
(137672)
经济(137672)
研究(88479)
中国(54919)
(45186)
(44296)
学报(43952)
科学(40867)
管理(37886)
大学(33043)
(32353)
金融(32353)
学学(31147)
农业(29874)
教育(27428)
经济研究(24013)
财经(23905)
技术(22820)
(20629)
业经(20273)
问题(18639)
(18571)
(16768)
国际(16559)
世界(15279)
技术经济(14493)
统计(14164)
理论(13341)
(13087)
(12471)
共检索到429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戴春霞  
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稳定币值,促进经济稳定增长。中央银行是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控制和调节中介目标———货币供应量来实现这个最终目标的。本文通过探讨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货币供应量是内生还是外生,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否畅通这三个问题,最终得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还有待提高的结论。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陈郡  阳洁  
文章总结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三种有代表性的理论,阐述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生成背景,以及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强调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必然性。文章着重分析了近期货币政策时滞延长、效力受损的具体原因,分析了传导机制不顺畅的制约因素,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有效性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吴金友  
货币政策理论有效性问题是货币政策有效性争论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采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以货币供应量、贷款利率和外汇储备衡量的货币政策对以国内生产总值、就业水平和物价水平衡量的宏观经济变量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了中国货币政策的理论有效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亚雯  
本文通过货币效用函数论证了货币短期非中性而长期中性;通过国内外对泰勒规则的验证,认为调整实际利率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重点分析中国信贷渠道存在的主要问题:银行覆盖面低、小型信贷机构比重过低和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投放集中与金融风险集中等。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提出主要政策建议:改革和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体制、加快发展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和健全完善信贷担保体系等;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选择恰当的市场化利率规则,为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重要条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汤小滨  陶登高  
近年来我国经济一直是有效需求不足,为刺激需求增长,自199年以来央行已经连续7次降息,但一直未收到明显效果,经济增长率继续处于下滑态势。我国经济是否已落入“流动陷井”之中?货币政策是否对我国经济已经失效?文章将对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鄢莉莉  刘鹏  
1.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变量,然而在官定利率政策下,利率难以真正发挥其度量资金价值的功能。利率市场化改革就是要形成由市场供求所决定的市场利率体系,使利率可以真正反映资金成本,从而用市场的手段来更有效地配置资金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斌  
本文分析了中国货币政策实践的特殊性 ,对中国货币政策工具、中间目标、传导效果及扰动因素进行了研究 ,并应用数理统计模型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胡斌  
本文从金融体制、金融市场化改革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目前货币政策调控方式传导性失效的三大原因。同时采用比较分析法,给出了优化中国货币政策调控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谭旭东  
本文对政策时间不一致性理论模型加以修正以分析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结果表明,中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与政策的可信性之间密切相关,随着货币政策可信性的提高,其有效性也相应提高。因此,实行有规则、透明度高、连贯性强的货币政策,对于提高政策有效性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程均丽  林峰  
本文在全面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有必要融合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透明度、交流沟通与非常规政策的两个层面,就此进行理论分析。同时,采用2006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间银行固定利率国债即期收益率数据,运用EGARCH模型实证检验中国货币政策前瞻性指引的有效性。结果显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交流沟通进行的弱式前瞻性指引或广义上的前瞻性指引,对债券市场会产生影响,其中对中短期债券的影响更为显著,并且在影响方向上符合其货币政策意图。我们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中央银行应倚重前瞻性指引的调控作用,以平衡的方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经济中的短期波动,保持宏观经济的健康性,同时推动改革开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戴金平  刘东坡  
文章基于中国2000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利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SV-FAVAR)模型,将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考虑在内,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动态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总体而言,货币政策能够对产出和通胀做出积极有效的调控;相较于价格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更加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作用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作用同样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但其对物价水平的调控效果在危机之后逐渐改善;数量型货币政策对消费、投资、进出口、银行信贷等的调控效果较好,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裴平  熊鹏  朱永利  
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对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构建产出增长率与通货膨胀增长率模型,利用年度与季度的交叉数据,对中国经济开放度与货币政策产出效应、价格效应的关系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经济开放度的提高,同时减弱了中国货币政策的产出效应和价格效应,货币当局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经济开放度提高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冲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金友  
本文首先从经济周期波动角度,分析归纳了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四个阶段的不同表现和成效;其次,再对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以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率和物价水平衡量)进行实证分析;在定性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中国货币政策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有效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