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8)
- 2023(9114)
- 2022(7739)
- 2021(7276)
- 2020(6223)
- 2019(14141)
- 2018(14569)
- 2017(27892)
- 2016(15484)
- 2015(17307)
- 2014(17533)
- 2013(17099)
- 2012(15786)
- 2011(14291)
- 2010(14545)
- 2009(14168)
- 2008(14283)
- 2007(13005)
- 2006(12015)
- 2005(11248)
- 学科
- 济(54320)
- 经济(54219)
- 管理(47688)
- 业(41205)
- 企(34777)
- 企业(34777)
- 财(22961)
- 税(21819)
- 制(21033)
- 税收(20368)
- 收(20193)
- 方法(19903)
- 中国(19667)
- 数学(17110)
- 数学方法(16963)
- 农(15778)
- 体(15424)
- 银(13336)
- 银行(13318)
- 业经(13105)
- 行(12789)
- 体制(12207)
- 务(11756)
- 财务(11724)
- 财务管理(11692)
- 融(11691)
- 金融(11684)
- 企业财务(11053)
- 贸(10705)
- 贸易(10698)
- 机构
- 大学(217290)
- 学院(215813)
- 济(90786)
- 经济(88751)
- 管理(77546)
- 研究(74978)
- 理学(64824)
- 理学院(64154)
- 管理学(63246)
- 管理学院(62842)
- 中国(59731)
- 财(54341)
- 京(47018)
- 科学(41111)
- 财经(39947)
- 所(37764)
- 经(35938)
- 江(35145)
- 中心(33235)
- 研究所(33009)
- 农(31601)
- 北京(30663)
- 财经大学(29311)
- 经济学(28721)
- 业大(27360)
- 范(27304)
- 州(27194)
- 院(27171)
- 师范(27004)
- 经济学院(25867)
- 基金
- 项目(129159)
- 科学(100814)
- 研究(100508)
- 基金(92146)
- 家(79283)
- 国家(78609)
- 科学基金(66124)
- 社会(63545)
- 社会科(60100)
- 社会科学(60089)
- 省(49407)
- 基金项目(47468)
- 教育(47012)
- 编号(42479)
- 划(41753)
- 自然(39064)
- 自然科(38093)
- 自然科学(38082)
- 成果(37917)
- 资助(37753)
- 自然科学基金(37408)
- 制(30718)
- 课题(30359)
- 部(29939)
- 重点(29222)
- 性(27704)
- 发(27493)
- 创(26901)
- 项目编号(26465)
- 国家社会(26455)
共检索到353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拓远 张晓晓 刘金龙 龙贺兴
本文以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财政体制改革为研究背景,以分权改革框架中顶层政策框架、基层政府政策执行决策环境与衔接机制为研究主线,分别演绎了"财政包干制"、"分税制"改革、"后税费"时期三个时期我国林业税费体制形成逻辑与结果。研究表明,在财政体制改革背景下,我国林业税费体制改革始终是受制于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集权手段之下的改革,政府间缺乏对下负责机制;我国林业税费制度集权性绝非是由单一环节所造成,而是受顶层制度、外界政治经济干预、激励与基层政府决策环境等多重因素共同影响,且上述影响因素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此外,基于民主分权改革理论与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实践的差距,本文认为我国这种政府体系庞杂、选举制欠缺的民主集中制国家,在财政分权乃至未来分权改革的实践中,应更加注重省级政府对其下属部门的分权,促使各级政府间、政府与社区间对下问责制机制的形成,并充分纳入对历史因素的考虑。
关键词:
财政分权 林业税费体制 集权 问责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文春 王薇 李洋
中国财政体制的演变反映出财政分权程度不仅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财政集权的趋势;当前中央和地方间的事权错位,财权上移,事权下放,导致基层政府的支出责任过大;不当的事权和财权的划分造成了我国财政纵向不平衡较高,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依赖度较高,但税收控制度低;财政分权对政府规模、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等有着不确定的影响;未来的改革还需要在进一步权衡分权和集权优劣的基础上作出选择,适当的分权是大势所趋。
关键词:
财政体制 财政分权 经济效应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张文春 王薇 李洋
本文立足中国财政体制30年的实践分析了中国财政体制的演变过程。文章在评述中国财政体制改革历程的基础上,按照国际组织的分权标准对我国财政分权的现状进行了评估,对中国财政分权影响效果的部分实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最后对中国财政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做了总结。文章的结论是,中国的财政体制经历了集权、分权又回到集权的演变过程,财政分权对政府规模、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等有着不确定的影响,未来的改革还需要在进一步权衡分权和集权的优劣的基础上做出选择。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先哲 曾晓 靳俊
本文基于资源依赖理论,采取政策分析与田野调查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县中由“辉煌”转向面临“塌陷”风险的深层机理作出理论解释。结果表明,生源是影响县中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资源,县域教育环境是左右其资源获得的关键,资源转化能力则是其回应依赖的根基。上世纪末,国家重点中学政策使县中普遍成为县域教育文化高地,家长群体对其产生信赖并形成投入依赖,这一县域教育制度环境和心态环境保障了县中资源获得顺利,同时较高水平的师资以及“县中模式”的形成,也使县中具备较强的资源转化能力,并与县域教育环境形成了对称性依赖。新世纪以来,国家教育政策变化和高中教育发展使县域生源具有了更多选择,家长群体对县中的投入依赖大大弱化,县中资源获得普遍受挫。与此同时,师资整体水平下降以及“县中模式”式微也使县中资源转化乏力,并与县域教育环境形成了非对称性依赖。面向未来,应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中振兴县中,应多渠道保障县中资源获得,切实提升县中资源转化能力,有效改善县中与县域教育环境的依赖关系,进而优化县域教育生态。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苏君阳
教育督导是国家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我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渐恢复与发展起来的。从不同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路径是不同的。从议程设置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路径。从价值取向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激进性与渐进性两种路径。从举措动因维度来分析,教育督导制度变迁有强制性与诱致性两种路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变迁在三重维度路径均有发生,每一重维度上的路径变迁皆具有双重性特征,相互补充。影响教育督导制度变迁路径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不同原因之间交互作用与交互影响。为消解教育督导制度变迁中存在的阻力,一方面需要进一步提升我国教育督导的行政地位,另一方面需要不断地提升教育督导组织自身持续地自我学习能力。未来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变迁仍然会在三个维度上发生,每一维度上的变迁皆有相应的适应性要求。
关键词:
教育督导制度 教育改革 教育基本制度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帅 温铁军
中国在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原始积累之后,进入了以国内资源资本化为实质的产业资本扩张阶段。在这30年中,出现了3次周期性宏观经济波动,并相应地发生了财税体制的3次重大变迁及土地的3次大规模征占。本文以土地资源资本化的机制、主体及增量收益分配状况的变化为线索,分析了三者的相关关系;描述了产业资本及金融资本在这个资本化过程中形成并高速扩张的趋势;并考察了这个过程中的增值收益分配及成本分摊状况。
关键词:
经济周期 财税体制 土地资本 制度变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俞可平
农民工进城引发了深刻的身份危机,进而导致了其合法的自由权、劳动权、居住权、福利权和教育权等基本人权遭受损害。文章认为,农民工进城是促使中国社会进行重大制度变迁和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学术界不但要从经济学和社会学的意义上,而且要从政治学的意义上,来认识这场新移民运动对中国社会变迁的深远意义;党和政府不但要从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角度来制定相应的农民工政策,而且要从维护公民基本权利和推动民主法治的角度来制定相应的法规。
关键词:
农民工 新移民 公民身份 制度变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永生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均田制,通过劳动努力与获得劳动剩余直接挂钩的形式,形成激励机制,使得土地资源配置在特定的人地矛盾的背景之下,达到社会最优。改革开放以来,通过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使得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强化集体建设用地节约与集约利用。
关键词:
集体建设用地 制度 演化 绩效 评价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邢海峰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城市化发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我国城乡用地规划管理制度经历了不断创新、完善的改革过程。以我国城市化发展为背景,以用地规划法律制度建设的历史轨迹为主线,对我国用地规划管理制度的变迁过程和特点进行总结与分析,并以问题为指向,概括了当前我国用地规划管理制度改革面临的挑战,展望了进一步改革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城乡用地 规划管理 制度变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卢旭 杜时忠
改革开放以来,公众作为教育价值关系的重要主体的地位日渐凸显。30多年间,公众教育价值观经历了由空白到觉醒,到反思质疑,再到今天的渐趋"理性"和多样化的演变,呈现出渐显、反复、功利和一定的时滞性等特点。随着公众参与教育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越来越高,公众教育价值观对教育实践和改革的影响也越来越显著,故须将其与教育政策制定者、教育者及教育研究者的教育价值观有机协调与整合。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壮 赵红艳
系统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林业政策的演进过程,分析演变特征,解释变迁原因。依据中国林业政策的演变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中国林业建设和发展大致可以分为资源保护与林业发展、生态建设和体制机制改革3个阶段;资源保护与林业发展阶段又可分为恢复发展、加强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林业投入政策初步建立4个时期;生态建设阶段又可分为进入以生态建设为主时期和进入生态建设新时期。从中得到变迁启示:未来,中国在林业政策制定方面,不能简单模仿其他产业政策,在兼顾各方利益的前提下,要尊重林业发展的特殊规律,突出强化国家所有权,充分发挥市场在林业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提升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林业政策 演变特征 变迁启示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任强 孙成芳
本文重点回顾了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主要方面。在回顾中,沿着税收制度、政府间收入和支出划分、转移支付制度四条主线,将改革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早期探索阶段、初步建立阶段、局部调整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阶段。
关键词:
财税体制 转移支付制度 财政关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荣辉 孙卫平 吕红
把1980年以来高职院校制度的变迁历程划分为探索兴起(1980-1992)、地位确立(1993-1998)、跨越发展(1999-2003)和内涵提升(2004-2009)四个阶段,分别分析、概括不同阶段高职院校制度变迁的历程。总结、概括改革开放以来高职院校制度变迁的经验、教训和特征,进而为构建现代高职院校制度提供启示。
关键词:
改革开放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制度的变迁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陈雪莲
文章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政绩观以及相关时期内的领导干部考核选拔机制。其中重点梳理了十八大前后我国干部考核选拔制度的变化,分析了干部考核选拔制度变化所蕴含的政府行动目标、意识形态、上下级政治沟通模式及干部行为四个部分构成的政治生态的变化,指出当前中国干部考核选拔机制变化的突出特点是多角度加压的"多维责任制",这对原有的干部考核选拔运行逻辑下的成绩和问题产生了显著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