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49)
2023(13414)
2022(10740)
2021(9522)
2020(7493)
2019(16679)
2018(16295)
2017(30611)
2016(16706)
2015(18089)
2014(17987)
2013(17516)
2012(16169)
2011(14779)
2010(14784)
2009(13485)
2008(13148)
2007(11582)
2006(10658)
2005(9759)
作者
(50694)
(42697)
(42444)
(39975)
(26939)
(20585)
(18839)
(16635)
(16178)
(14914)
(14591)
(14318)
(13978)
(13360)
(13144)
(13045)
(12701)
(12614)
(12438)
(12145)
(10879)
(10547)
(10267)
(9745)
(9703)
(9546)
(9471)
(9378)
(8569)
(8433)
学科
(75354)
经济(75283)
(42105)
管理(41918)
(29812)
企业(29812)
中国(25221)
方法(24420)
(23893)
地方(23133)
数学(20218)
数学方法(20055)
业经(18826)
农业(16949)
(15401)
(14693)
(13968)
(13792)
贸易(13780)
(13262)
环境(12984)
(12695)
(12275)
银行(12230)
(12218)
金融(12217)
地方经济(12194)
(11865)
技术(11139)
产业(10885)
机构
学院(239773)
大学(236207)
(97636)
经济(95669)
研究(90255)
管理(86522)
理学(73935)
理学院(72928)
管理学(71589)
管理学院(71164)
中国(67154)
科学(58164)
(51877)
(49688)
(46650)
研究所(42696)
(42652)
中心(40083)
业大(39578)
农业(38992)
(37169)
(34953)
师范(34501)
财经(33661)
(32952)
北京(32829)
(30572)
(29796)
经济学(29775)
(28857)
基金
项目(163746)
科学(129013)
基金(118510)
研究(114518)
(106586)
国家(105682)
科学基金(89227)
社会(75240)
社会科(71439)
社会科学(71424)
(65294)
基金项目(63815)
自然(57952)
自然科(56554)
自然科学(56538)
自然科学基金(55504)
(55194)
教育(50582)
资助(46527)
编号(44137)
(41842)
重点(37623)
(34313)
成果(34100)
(33895)
发展(32834)
(32322)
国家社会(31901)
课题(31813)
创新(31793)
期刊
(114382)
经济(114382)
研究(69958)
中国(51282)
(46730)
学报(42813)
科学(40197)
农业(31790)
大学(31541)
管理(31203)
学学(30061)
(29751)
教育(23760)
(23407)
金融(23407)
业经(21318)
经济研究(18577)
技术(18258)
(16935)
财经(15945)
问题(15824)
(13809)
资源(13231)
科技(12288)
(12193)
商业(12171)
(11585)
业大(11330)
技术经济(10897)
现代(10839)
共检索到364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虞虎  陈田  王开泳  朱付彪  张希月  
分权化制度框架下的旅游政策、公共设施建设、旅游投资等发展要素的差异是旅游地空间不均衡发展的根本原因。本文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分析,界定了中国旅游分权化的利益主体,探讨了旅游利益主体组成的旅游地权力网络的分权形式、不同旅游分权利益主体在旅游发展中的角色与功能,提出了不同层面的不均衡表现及未来应关注问题。结果表明,中国分权化框架下的财税制度、利益分割引起不同旅游发展主体间的利益冲突,利益权力网络的空间不对称导致旅游产业结构、旅游土地利用、公共基础设施与旅游服务设施和社区空间发展不均衡。未来研究应以各级政府、投资商和社区居民三方利益的均衡与权力重组为出发点,从区域旅游组织分权、社区参与制度保障及其技术支持、产业空间再结构化、乡村旅游发展的政治角色4个方面展开,以实现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长生  简玉峰  
利用广义熵指数、变异系数、基尼系数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不均衡性进行测度与分解:中国不同省份旅游业发展的不均衡性较大且有进一步扩大趋势,这种不均衡性主要来自于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地区之间的差距,而地区内部差距的影响相对较小且在不断下降;入境旅游与国内旅游对旅游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影响分别呈现出递减与递增的变化规律;旅游购物、娱乐、通讯金融服务等收入对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的影响十分大,且呈现出大幅度上升趋势,传统的旅游住宿、景点门票与游览、交通收入的影响正好相反。文章为不同省份旅游产业定位与可持续、均衡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与实证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磊  方成  
伴随着中国旅游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空间非均衡性已成为中国旅游经济发展的典型特征,对此部分内容进行研究有助于更为清晰地认知中国旅游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文章采用中国30个省份1999-2010年数据为研究样本,以旅游产业专业化作为旅游发展的度量指标,依据较为前沿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与空间极化指数测度方法,分别在三区域与八区域分组设定下,依次分别对中国旅游发展的空间非均衡与极化水平进行了定量刻画。研究结果为:与核密度非参数估计预期判断一致,基尼系数测度及其分解表明,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程度整体上逐渐降低,即中国旅游发展正在向均衡方向演变;组间差异是主导中国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的主要来源,但这种贡献率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杨立勋  陈晶  周之奇  
为了从社会和自然方面考量西北五省区旅游业发展是否均衡,本文将旅游收入按人口和各地占有旅游资源量,计算出相应的基尼系数,并将总收入的基尼系数按国际和国内旅游收入两个来源进行分解。结果显示由于受到国内旅游业较均衡发展的高贡献率的重大影响,西北五省区旅游业总体呈现均衡增长,其均衡性呈上升趋势;尽管各省区的国际入境旅游业发展差异较大,但对总体影响的贡献率较低。因此,建议西北五省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发展旅游特色核心吸引物,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实现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左冰  
旅游发展中的收益分配问题已经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但至今缺乏深入的探讨和有建树的观点。文章克服了当前学界在探讨旅游收益分配时局限于同情弱者和道德批判的缺陷,从不完全信息下的非合作博弈出发,证明了博弈三方经过重复的讨价还价必然导致合作博弈的结果及其蕴含的伦理意义;然后引入相对重置成本(反映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和权利指数(反映各方的讨价还价能力)构建合作博弈下的收益分配模型,通过推导得出了可同时实现社会福利和个体收益最大化的纳什均衡解;并进一步讨论了由于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各方讨价还价能力的变化以及不同的风险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苏明明  
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产生和推广,以及人们对于旅游发展负面影响的认知与关注,可持续旅游的概念应运而生。可持续旅游可以说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旅游领域的探讨和应用。由于其概念具有吸引力并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可持续旅游成为近20年来旅游领域备受关注的概念之一,不仅得到了全球旅游行业和学术研究领域的重视,也被很多国际组织和政府所推崇。20多年来,众多学者、旅游研究机构和组织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莹  苑景雪  
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省内各地市间入境旅游发展却参差不齐,非均衡性空间特征显著。通过分析浙江省11个地市1999—2008年共10年的入境旅游外汇收入指标,引入标准差、相对发展率和波士顿矩阵等分析方法,归纳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空间非均衡基本特征,同时,对影响非均衡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区位条件、资源环境等因子的变化趋势进行深入探究,提出浙江省入境旅游可以由非均衡发展逐步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的观点。最后,从浙江省资源整合、区域联动角度,提出了浙江省入境旅游均衡化发展的对策思路。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伟  曾祥静  许天骏  
文章以“整体—局部”为研究思想,通过ArcGIS可视化工具对京津冀2007—2018年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空间格局分析,使用旅游经济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对空间杜宾模型进行计算,同时结合非参数估计方法研究京津冀高铁发展对城市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以及非均衡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京津冀旅游经济和高铁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且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但高铁发展对旅游经济欠发达地区作用不显著。Kernel密度估计结果显示,京津冀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样本考察期内不断提高,但空间差距依然显著。Markov链分析结果显示,京津冀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流动性较低,且其长期均衡状态将处在高水平。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付彪  陆林  
考察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衡发展状况并探讨其机制。计算各城市旅游发展区位商,显示区位商≥1的城市数目有增多趋势;其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数占都市圈整体平均百分比有下降趋势,2000年为19.76%,2008年下降至12.83%。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发展在空间上趋向均衡合理,旅游空间均衡发展在时间上呈增强趋势。运用系统聚类方法,选取2007年统计数据,考察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发展空间结构现状,发现其内部城市可以划分三个等级,即广州和深圳属第一等级,第二等级包括珠海和东莞,佛山、惠州、江门、中山和肇庆属第三等级。最后借助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从互补性、可达性和替代性等方面探讨了珠江三角洲都市圈旅游空间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平  彭妮娅  
我国文化产业处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且呈现空间不均衡现状。文化产业产能的空间不均衡,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呈现东多西少;城乡文化产品消费不均衡,在经济不发达省份表现更为明显;一般文化消费品与高端文化消费品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省份人均高端文化产品丰富,而普适文化产品匮乏;现阶段各地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植力度和重视程度不一。文化产业产能与供给的空间分布不均衡主要符合我国产业等级分布的一般特征,是马斯洛需求理论的生动体现,主要由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扶植力度差异和受重视程度差异所造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黄斌  吕斌  李磊  赵刚  
文章在梳理总结现有三峡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上,以2003~2009年三峡旅游地15区县的国内游客数和国内旅游收入数据为基础,运用位序—规模律对空间结构的变动进行了量化研究。文章发现,三峡旅游地总体上已经从空间极化阶段向均衡阶段转变,旅游产品变化、旅游交通完善和政府主导的跨区旅游企业整合等是影响空间重构的主要因素,并还将持续发挥影响。目前三峡旅游地已经形成了以万州和宜昌(夷陵—秭归)为组织核心,东段以三峡大坝—巫山—奉节为主要旅游吸引物,长江主航道、沪蓉、沪渝高速为主要轴线的旅游空间结构,但西段旅游组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强谊  钟水映  
基于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1995—2014年旅游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Dagum基尼系数和Markov链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及其动态演变过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总体差距以及东、中、西三大地区内差距均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差距是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同时,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状态之间的流动性较低。据此,提出了扭转中国旅游产业专业化发展水平空间非均衡态势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董雪旺  
将生态学的种群间关系理论引入到旅游研究中,总结出旅游地空间关系的基本类型,即竞争、互利共生、偏利共生和寄生。在深入分析各种类型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得出了若干有实践意义的基本结论:一是旅游地之间的竞争是福祸相倚的,应当采取各种规划和管理手段限制过度的和恶性的竞争,而鼓励适度的和良性的竞争;二是旅游地空间关系的各种基本类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这种特性为区域旅游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三是在进行旅游资源评价和制定旅游发展战略时,应该综合考虑本地与其它旅游地的相互关系,从而做到准确定位,并进一步趋利避害或化害为利。最后,运用这一理论对山西省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措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翁钢民  姚昭屹  贾丽丽  
受资源禀赋、地理区位、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水平不尽相同,非均衡性问题日益突显,且差距有拉大的趋势。空间自相关是一种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旨在探索旅游要素的空间分布规律和作用机制。根据2004—2013年的数据,计算环渤海地区的接待入境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国内旅游人数、国内旅游收入4组全局Moran’s I值,分析该时期环渤海区域旅游空间集聚演变过程。在局部空间自相关方面,选取2013年截面数据,通过Moran散点图和LIsa分析,探究环渤海区域旅游发展相关程度和集聚情况,为区域旅游发展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