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38)
2023(5035)
2022(4293)
2021(3862)
2020(3335)
2019(7305)
2018(7205)
2017(14135)
2016(7733)
2015(8614)
2014(8604)
2013(8284)
2012(7646)
2011(6865)
2010(7022)
2009(6794)
2008(6851)
2007(6303)
2006(5563)
2005(5239)
作者
(20570)
(17283)
(17198)
(16582)
(11053)
(8093)
(7797)
(6549)
(6488)
(6215)
(5935)
(5741)
(5668)
(5563)
(5479)
(5273)
(5161)
(5103)
(4928)
(4922)
(4353)
(4114)
(4080)
(3969)
(3956)
(3848)
(3834)
(3824)
(3406)
(3389)
学科
管理(32982)
(28036)
经济(27965)
(25319)
(22907)
企业(22907)
(15807)
(12389)
方法(10309)
数学(8741)
(8727)
数学方法(8651)
(8116)
财务(8099)
财务管理(8064)
中国(8021)
体制(7691)
企业财务(7686)
(7228)
业经(7224)
财政(7167)
国家(7024)
(6922)
(6359)
银行(6354)
(6039)
金融(6037)
(6031)
(5880)
(5589)
机构
大学(111216)
学院(109515)
(48707)
经济(47731)
管理(42761)
理学(36424)
理学院(36091)
研究(35806)
管理学(35712)
管理学院(35491)
(29848)
中国(28037)
(22604)
财经(21796)
(19750)
科学(18297)
(17059)
(17013)
中心(16320)
财经大学(16206)
经济学(16189)
研究所(14747)
经济学院(14544)
北京(14054)
(13391)
(13023)
(12759)
业大(12624)
(12319)
师范(12214)
基金
项目(70382)
科学(56810)
研究(54116)
基金(53275)
(44979)
国家(44636)
科学基金(39231)
社会(37036)
社会科(35196)
社会科学(35189)
基金项目(27695)
(26306)
教育(24851)
自然(23295)
自然科(22760)
自然科学(22756)
自然科学基金(22367)
(21947)
资助(21372)
编号(20965)
(20830)
成果(18558)
(17011)
国家社会(16045)
重点(15838)
教育部(15310)
(15110)
(15015)
课题(14890)
人文(14665)
期刊
(56628)
经济(56628)
研究(36918)
(26651)
中国(24108)
管理(17469)
学报(13771)
科学(13366)
(12810)
(12108)
金融(12108)
财经(11816)
大学(11632)
学学(11013)
教育(10149)
(10111)
经济研究(9134)
技术(8392)
农业(7954)
业经(7781)
问题(7302)
财会(6520)
会计(6183)
(5717)
理论(5240)
改革(5178)
(5178)
(5087)
现代(5039)
世界(4964)
共检索到1715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银梅  楚雪娇  张亚琼  
政府预算具有法律约束力是其存在的基础,而从近年来的审计结果看,我国各级政府普遍存在预算约束软化现象。究其原因,根源在于预算权失衡。按照分权制衡理论的思想内核,结合我国国情建立起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分权制衡机制,是硬化我国政府预算约束的有效途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海涛  
我国的政府预算改革从最初的技术引入过程逐渐过渡到制度完善阶段,这是一个必然的路径选择。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预算监督制衡机制的模式选择并无先例可循,因此,需要关注改革实践进行案例研究。文章首先对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梳理,然后通过一个实际案例的剖析,阐述现有体制环境下多层次预算监督制衡机制的框架与具体内涵,认为在一级政府内部应建立完善包括人大、政府决策层、政府部门之间、财政部门内部以及体制外等五个层次的预算权力制衡体系。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唐跃军  李维安  谢仍明  
在内部治理机制亟待完善、外部审计约束乏力的情况下,集中持股、具有绝对信息优势的第一大股东(基本为非流通股)不仅有动机也有能力粉饰甚至虚构财务报表,掩盖实际存在的问题,避开外部审计约束;而此时,其他大股东很有可能不选择通过内部治理机制实施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而是更多地求助于外部治理机制,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与外部审计者合作,降低信息不对称性,配合注册会计师审计、发现控股股东的财务粉饰和造假行为,提高外部审计约束的有效性。此外,持股比例和制衡能力的消长以及对成本和收益的权衡。使得大股东持股比例、大股东制衡度和上市公司年报被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之间表现为正“U”形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颖  
文章构建回归模型,实证研究大股东的股权制衡机制与外部监管约束机制,探讨两者影响及之间可能存在的互动,其中外部监管约束以对公司违规行为的监管、外部审计约束来度量。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廖家勤  石琳  
中国地方政府存在过度负债的行为倾向,这与预算约束呈现了背离之势。研究地方政府突破预算约束而过度负债的行为机制,可以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入手:客观上,由于分税制、项目制、晋升激励机制等体制的不完善,导致地方政府负债过度;主观上,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经济人"的本质诱发道德风险而使地方政府过度负债。抑制地方政府过度负债的行为,关键在于建立规范的地方融资举债机制,避免金融道德风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祁玉清  
建立与完善政府投资项目约束机制一直是我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目前,我国已基本构建了国土、环保、财政、规划、建设以及行业管理等多部门的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制衡机制,实行了投资项目决策咨询与概算评审制度,推行了重大项目稽察制度,多方位的政府投资项目约束机制基本形成,对优化政府投资项目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蔡皞琦  
政府信誉的建立必须基于一定的制度基础 ,由于现代协会具备制衡职能 ,因而协会制度是树立政府信誉的一条有效途径。与西方相比 ,中国自古延续“大政府、小社会”的格局 ,民间自治组织从未能够起到应有的制衡作用。然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育要求发达的民间社会和信誉良好的政府 ,从这个角度分析 ,中国当前存在发展行业协会的必要性。本文在博弈论框架内推导了现代行业协会以游说政府为手段实现制衡的机制 ,以及在此过程中政府承诺获得了理性基础 ,从而政府信誉得以建立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姜子叶  胡育蓉  
本文聚焦"地方政府债务悖论",运用财政分权理论,以预算软约束为视角,解析地方政府过度举债的机制。在深入阐述预算软约束的内涵和形式的基础上,联系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债务危机与本次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经验事实,本文从理论上剖析危机重演的逻辑,揭示地方政府举债的顺周期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朝阳  
完善的大学治理是建设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的重要保障,国外一流大学内部治理有着相对成熟的运行机制,能够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启示。我国高校要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必须在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前提下,完善高校的决策机制、行政管理人员筛选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民主监督机制和外部运行机制。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马骏  
地方政府债务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风险之一。本文认为,引入市政债券市场和配套改革可以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长期来看,地方债应该逐步取代当前政府融资平台中的贷款、信托等较不透明的融资方式,成为地方政府融资的主要来源,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地方政府财政透明度,还可降低地方政府融资的期限错配风险,避免风险过度集中于银行体系,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志安  邱国庆  
税制结构变迁对政府预算软约束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就税制结构变迁对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影响机制进行理论分析,进一步通过2009~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税制结构变迁对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影响,结果显示:现行税制和分税制下不规范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投资扩张冲动是造成地方政府预算软约束的重要机制。最后,根据上述理论和实证层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谭志武  
从现代预算制度的起源看,政府预算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立法机关通过控制政府支出从而约束政府及其部门行为的重要手段。但是,从最近几年审计机关的审计结果看,我国政府预算软约束现象比较普遍。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后果很严重,不仅不能发挥约束政府行为的功能,还可能影响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甚至引发社会腐败。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原因很多,但是在我国,政府预算软约束的根本原因在于预算制度不完善、与预算制度配套的相关制度不匹配。硬化政府预算约束,必须完善我国的政府预算制度及其相关的配套制度。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宁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转换过程是学术、市场、政府三种配置力量不断调整与选择的过程。“三种配置力量制衡”模型可用来描述在三种配置力量的作用下能够实现资源相对优化配置的约束条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制度转换过程的考察表明,确立在法律框架下的产权主体和产权制度,确立政府在新的市场经济与法制框架下的行为“重构”,是实现资源配置相对优化的基本条件,也是约束条件。大学组织治理模式深受社会制度的约束,我们应该研究它的不同组织治理模式与市场、政府、学术三种力量制衡背后的制度关系,从中把握某种规律和变迁趋势。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一花  
包干制下地方政府自主权扩大并没有减少预算外融资的扩张,相反政府与国有企业合谋导致预算外收入居高不下;分税制下地方政府受自主权和财力上收之困,但得益于我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和国有金融机构预算软约束的支持,地方预算外融资的扩张成为现实,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地方政府基于自利目标而扩张预算外融资的逻辑不因分权形式的变化而改变。如何协调地方自主权的激励作用和制衡政府自利行为成为推进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