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97)
- 2023(11414)
- 2022(9623)
- 2021(8734)
- 2020(7430)
- 2019(16142)
- 2018(16178)
- 2017(30035)
- 2016(16549)
- 2015(18387)
- 2014(17931)
- 2013(17037)
- 2012(15478)
- 2011(14018)
- 2010(14168)
- 2009(13587)
- 2008(12824)
- 2007(11795)
- 2006(10365)
- 2005(9553)
- 学科
- 济(53899)
- 经济(53785)
- 管理(53046)
- 业(42284)
- 企(36032)
- 企业(36032)
- 财(21201)
- 方法(19583)
- 制(17987)
- 中国(17047)
- 农(16919)
- 数学(16190)
- 数学方法(15953)
- 学(14139)
- 业经(13780)
- 体(13518)
- 银(10916)
- 银行(10878)
- 理论(10770)
- 务(10724)
- 财务(10687)
- 财务管理(10648)
- 融(10455)
- 金融(10447)
- 行(10430)
- 农业(10386)
- 体制(10175)
- 企业财务(10035)
- 贸(9973)
- 贸易(9968)
- 机构
- 学院(225166)
- 大学(224508)
- 济(86478)
- 经济(84445)
- 管理(81309)
- 研究(79159)
- 理学(69058)
- 理学院(68282)
- 管理学(67006)
- 管理学院(66593)
- 中国(59520)
- 科学(48640)
- 京(47903)
- 财(46578)
- 农(41489)
- 所(40500)
- 研究所(36399)
- 中心(36118)
- 江(35960)
- 财经(34898)
- 业大(34411)
- 农业(32769)
- 经(31582)
- 北京(29641)
- 院(29239)
- 范(28612)
- 师范(28166)
- 州(28023)
- 经济学(26960)
- 省(26046)
- 基金
- 项目(151288)
- 科学(118167)
- 研究(110769)
- 基金(108570)
- 家(96189)
- 国家(95402)
- 科学基金(80467)
- 社会(69867)
- 社会科(66030)
- 社会科学(66016)
- 省(59946)
- 基金项目(56038)
- 自然(51415)
- 教育(51404)
- 划(50917)
- 自然科(50236)
- 自然科学(50217)
- 自然科学基金(49319)
- 编号(45513)
- 资助(44016)
- 成果(38604)
- 重点(34874)
- 部(33234)
- 制(32806)
- 课题(32779)
- 发(32267)
- 创(31859)
- 创新(29948)
- 国家社会(29218)
- 科研(29097)
共检索到3481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赵永亮 赵德余
文章考察了当前背景下政府对地方民众公共品需求偏好的响应能力,利用1998~2008年期间的公共支出样本值测算了中国地方公共支出偏差指数,并引入不同选区人大代表指标作为民主参与的工具变量,以此体现政府响应能力。实证结果发现,财政分权、民主参与和公共品供需偏差三个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内生关联;分权体制导致了政府公共品供给扭曲,而民主参与则部分抵消了公共品供需偏差。
关键词:
民主参与 财政分权 公共品 供需偏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永亮 杨子晖
依据公共品供给需求理论,本研究考察了中国公共支出结构扭曲现状,利用1998~2008公共支出样本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公共支出偏差的多层次因素,在控制了需求因素(收入、税收和人口学特征变量等)后,经验结果认为对于追求短期绩效的地方政府来说,民众的民主参与可以削弱因基础建设扩张导致的公共支出结构扭曲;此外,市场化程度的推进有利于弱化地方政府公共支出结构扭曲;尤其在"人大"和"政协"的民主参与机制下,地方政府的支出行为更加趋于民生关联的公共品供给。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公共品 支出偏差 民主参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官永彬
提供公平且有效的民生性公共服务是现代政府理应履行的基本职责。本文利用DEA非参数方法测度了2007—2012年间我国省级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效率,结果发现,我国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呈现出整体偏低、趋势改善和区域异质等多维特征事实。在此基础上,运用面板TobiT模型经验研究中国特殊分权体制框架下的公众参与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中国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显著降低了地方政府对公共服务的供给效率,而引入公众参与机制却能够有效改善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效率,这种改善效应即便在财政充分自主的地区也不会受到削弱。上述发现意味着,在现有财政分权体制下建构公众参与的制度基础,将有助于改善地方政府公共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姜杰 曲伟强
随着社会转型、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治理中地方政府行为偏差的弊端日益突出。由于行为主体的复合性、利益差异化、动机逆向差序以及地方政府在城市治理中表现出的自我扩张、追求趋同、过度畸形的"行政区行政"状况以及沉没成本巨大、过度负债、短期化与表面化问题的出现,导致了社会冲突的增多。激励不相容、信息不对称和约束力量不足等严重的运行机制缺陷是其行为偏差频出的主要根源。矫正地方政府行为,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城市治理运行机制,突出政府行为的隐性成本和政绩的外延成本,实现城市治理主体的信息资源共享,拓宽公众利益保障渠道,硬化机制的约束力量。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丁菊红 邓可斌
转型经济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偏好上的差异会深刻影响财政分权程度,同时改变着地方政府的激励结构,从而对公共品供给带来不同效果。本文在Besley模型的基础上,深入考察了这种偏好差异的形成过程,建立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动态博弈模型,解释了中国分权改革进程及最优分权程度的决定问题。
关键词:
政府偏好 公共品供给 财政分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朱小会 陆远权
分析了地方政府环境偏好和中国式环境分权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机理,用地方政府收取的环境相关税费占GDP的比重衡量地方政府环境偏好,用不同层级政府间环境管理人员的配置衡量中国式环境分权度,基于2006—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环境偏好和中国式环境分权的环保效应和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地方政府环境偏好具有环保正效应,中国式环境分权具有环保负效应;两者的环保效应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且两者在环保效应上相互牵制。在样本期内的300个观测值中,仅有28个观测值同时处于地方政府环境偏好的高门槛区域和中国式环境分权的低门槛区域,占总观测值的9.33%。鉴于此,地方政府环境偏好应进一步提升,同时中央政府应进行适度的环境集权,以显著提升对环境保护的正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明月 胡竹枝
城市土地国有要求得到经济上的实现,但现行中央政府对土地收益分享制度安排引发种种弊端,进而威胁到土地市场化的终极改革目标。分析表明,种种弊端并非源于收益分享,而是内生于收益分享形式的不恰当安排———分成分享制,定额分享形式则能有效根除这些弊端。
关键词:
中央政府 土地收益 分享 分成 定额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济益 许诺
分税制下的地方政府具有财政理性,并利用征地增加财政收入,于是,在征地过程中出现了"饥饿式"征地,突破和模糊"公共利益"界限;寻求超额土地出让金,忽视土地财政的脆弱性;财政理性使地方政府追逐"数字"政绩,成为道德风险聚集的组织;地方政府突破和模糊"公共利益"界限,与开发商形成利益共同体等诸多问题。矫正地方政府征地行为偏差的路径是厘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规范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强化土地财政的风险意识,拓展和夯实地方财源的基础;推崇理性的政绩考核制度;务实地界定"公共利益",健全和完善征地程序。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黎黎
立法上,地方政府以"监督者"的角色定位,在工资集体协商的筹备启动和协商商谈阶段发挥辅助作用,在协议审查和协议履行阶段发挥主导角色。实践中,地方政府以"推广者"的实际运行,着力于工资集体协商的筹备启动和协商商谈,而对协议审查和协议履行相对忽视。地方政府的角色偏差会导致工资集体协商协调劳资关系、完善工资决定机制的功能发生扭曲。回归"监督者"的定位,需要恪守协约自治下的政府角色,对协商过程各阶段的行为进行规制。
关键词:
工资集体协商 政府角色 监督者 推广者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黄志雄 琚悦琦
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是建立现代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通过分析不同国家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的实施路径与侧重点,梳理改革过程中的认知误区与实践偏差。研究发现: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改革预期与目标设定扭曲、缺乏对政府会计改革技术层面的全面统筹与充分论证、以及未综合考虑所在国财政体制与人力资源等因素成为改革失败的重要因素。因此,应从明晰阶段性目标、财税体制改革、适时公布试编报告、以及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与信息技术引进等方面进行改进。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肖北庚 刘平
政府采购救济制度是事关充分有效保障供应商权利、制约采购权及我国加入GPA前国内法律调整的关键问题,其质疑投诉制度过于冗长和救济范围较窄、救济对象欠全面等缺陷也是导致我国政府采购实践质次价高甚至政府采购法制价值虚置的重要原因,对其改造迫在眉睫。理论上看,现行救济制度之弊端并非立法机关的疏漏、立法技术和能力欠缺所致,其根本在于权力导向型制度设计之理念偏差。可见,制度改造不能通过就事论事的具体方面和环节的修补而完成,必须从理念到规则对现行救济制度进行系统检讨,变权力导向型制度设计理念为规则导向型理念,并依新理念统摄政府采购救济制度型构。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谢柳芳 孙鹏阁 郑国洪 曾军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预算是财政管理的核心,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预算能力。我国预算管理中的预算软约束、预算松弛导致了预算绩效低下,表现为预算能力较弱,不利于保障预算对落实财政政策的支撑。审计监督是预算监督体系中重要的监督方式,强化政府审计功能是增强监督合力、提升预算绩效、培育预算能力、实现善治国家的重要路径。本文利用2009~2016年省级地方政府数据,验证政府审计在纠正预算偏差对地方政府治理效率消极影响中的作用。研究结论证明了我国预算审计监督制度的有效性,为推进预算制度改革、强化支出预算监督提供初步的证据支撑,并为进一步完善国家预算制度、强化预决算审计与绩效审计、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供重要的经验证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有华
从公共财政的角度阐述了政府性投资的本质属性以及对政府性投资须在投向和效益方面加强研究和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政府性投资项目选择的原则和评价方法以及如何建立相关决策、监督与管理机制。
关键词:
公共财政 政府投资 投向和效益研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尚莉 杨尊亮
文章立足于我国当前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之间两难冲突的现实状况,运用"高能激励"效用,分析在财政分权体制之下财政激励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进而对我国环境质量施加影响。最后指出,地方政府环境规制不力的根源在于缺乏使地方政府有动力和有能力进行环境规制的制度环境,因此,要想走出地方政府的环境规制困境还是得从制度层面入手。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政府 环境规制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周克清
我国现有体制下,主要存在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竞争及政府内部部门之间的税收竞争。因此,建议通过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分税制改革、规范地方政府的行为模式。规范一级政府内部各机构对税收资源的争夺等方式,来有效规范和协调各经济主体之间的税收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