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0)
2023(9121)
2022(7783)
2021(7037)
2020(5971)
2019(13199)
2018(13256)
2017(24760)
2016(13905)
2015(15674)
2014(15592)
2013(14923)
2012(13681)
2011(12331)
2010(12380)
2009(11827)
2008(11700)
2007(10812)
2006(9617)
2005(9049)
作者
(40102)
(33407)
(33352)
(32168)
(21214)
(16067)
(14991)
(12894)
(12621)
(12034)
(11738)
(11371)
(10904)
(10902)
(10883)
(10344)
(9937)
(9842)
(9735)
(9530)
(8544)
(8229)
(8196)
(7774)
(7532)
(7478)
(7438)
(7367)
(6739)
(6739)
学科
管理(46618)
(44925)
经济(44838)
(37220)
(32864)
企业(32864)
(21790)
(21244)
税收(20337)
(20161)
(15925)
方法(15899)
中国(13653)
环境(13156)
(12884)
数学(12787)
(12670)
数学方法(12637)
(12474)
业经(11507)
(11225)
财务(11194)
财务管理(11163)
企业财务(10606)
(9995)
地方(9901)
体制(9290)
(9286)
银行(9262)
财政(9135)
机构
学院(191936)
大学(190966)
(73803)
经济(72019)
管理(68436)
研究(67153)
理学(57944)
理学院(57266)
管理学(56263)
管理学院(55915)
中国(52105)
(44912)
科学(41787)
(40893)
(34687)
财经(32838)
(32026)
(31840)
研究所(30956)
中心(30577)
(29538)
业大(27379)
北京(25588)
(25040)
农业(25007)
(24381)
(24364)
师范(24060)
财经大学(24015)
(23687)
基金
项目(127029)
科学(99578)
研究(93307)
基金(91599)
(80908)
国家(80283)
科学基金(67987)
社会(58910)
社会科(55763)
社会科学(55750)
(49964)
基金项目(48052)
自然(43242)
(42292)
教育(42287)
自然科(42163)
自然科学(42150)
自然科学基金(41369)
编号(37816)
资助(36856)
成果(32460)
重点(29629)
(28894)
(27985)
课题(27198)
(26952)
(26374)
(25037)
国家社会(24874)
创新(24837)
期刊
(85511)
经济(85511)
研究(61845)
中国(43849)
(37678)
学报(32902)
(28953)
科学(28311)
管理(26205)
大学(24600)
学学(23378)
教育(22203)
农业(19131)
(17196)
金融(17196)
(16629)
财经(16247)
(15700)
技术(15033)
税务(13959)
(13874)
经济研究(13572)
业经(12943)
问题(11035)
(10015)
(9926)
财会(9787)
会计(9366)
科技(8814)
资源(8783)
共检索到3023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踪家峰  杨琦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同时包含中央与地方两级政府的征税努力、资本流动与环境污染模型,分析在分权体制下,地区竞争、征税努力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2003年至2010年2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为吸引资本流入会降低征税努力度,提高征税努力可以减少污染排放总量。为增长而竞争带来了为增长而污染,政府主导的投资驱动型经济带来了政府主导型的普遍污染。本文认为,当前降低污染排放量、提升环境质量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革现有的财政体制,将污染控制纳入官员的晋升考核机制中,建立市场化的减排激励,实行更严格的环保制度。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顺恩  
立足我国财政分权改革的制度背景,结合我国环境污染的特点,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理论,考察了分权体制对地方政府行为的影响及带来的环境问题。实证结果表明:第一,财政分权度的提高加剧了污染物排放、加重了环境负担;第二,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而引发的FDI竞争行为,加深了财政分权对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第三,财政分权度对环境污染程度的影响也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杨惠珍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三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机制,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分权体制下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2007-2013年中国287个城市层面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地方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财政支出规模对中国环境污染的总体影响是不确定的,地方财政支出规模通过结构效应和替代效应降低了中国环境污染,而通过增长效应提高了环境污染;地方财政支出中提高经济建设支出占比增加了中国的环境污染,而提高社会服务性支出占比有利于降低环境污染。最后,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启示:改革目前地方政府单一型的激励机制,将生态效...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李文  
我国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程度一直较高,这种状况在提高税款征收率的同时,也直接反映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地方政府的征税努力现状成因较多,涉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事权分配、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偏好、预算管理体制、地方税体系、转移支付数量和结构、地方非税收入等多个方面。我国应当努力矫正其中存在的问题,以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关系,促进地方政府行为的理性化,优化地方政府治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范子英  赵仁杰  
分税制以来,中国各级政府间的财政收入权、税收征管权都呈现逐级上移的特征,这势必会弱化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和经济建设职能。本文利用撤县设区改革,研究了收入和支出端的财政职权对县级政府征税努力和企业实际税负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撤县设区改革降低了县级政府财政自主权,新设区的财政收支明显下降,而市本级的财政收支则显著上升。第二,撤县设区弱化了县级政府征税努力,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实际税率,不过仅限于区县政府管辖范围内的企业所得税,对国税局管理的增值税和2002年之后新企业的所得税没有影响。第三,撤县设区有助于扩大企业销售产值和利润总额,并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本文的研究表明,在分税制框架下要实现企业的实质性减税,需要通过财政收支权力的同步调整来降低地方财政压力,形成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陆凤芝  杨浩昌  
首先分析了环境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影响生态环境污染的理论机制,然后基于2000—2016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静态面板、动态面板、面板分位数及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对生态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增加环境分权度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地方政府竞争加剧了生态环境污染;两者的共同影响能够显著降低生态环境污染。此外,环境分权与地方政府竞争对生态环境污染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地区差异。在东部地区,环境分权加剧了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而地方政府竞争有助于改善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在中西部地区,环境分权有助于改善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状况,地方政府竞争则加剧了邻近地区的生态环境污染。据此,为解决日趋严重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应适度加大环境分权力度,赋予地方政府更多的环境管理权限,同时加强跨区域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机制,并完善地方政府治污激励机制,引导地方政府竞争向生态环境污染治理的"趋良效应"方向转变。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胡祖铨  黄夏岚  刘怡  
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应该尽可能地降低对地方征税努力的扭曲。本文通过构建转移支付征税努力模型,分析了不同性质转移支付对地方征税努力的影响,同时利用1997—2010年我国各省份财政实践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地方政府对中央转移支付的依赖显著地扭曲着地方征税努力。总量性质转移支付(即税收返还)、均等性质转移支付(即均衡性转移支付和定额补助)对地方征税努力存在着抑制作用,配套性质转移支付(除均衡性转移支付、定额补助外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则能增进地方征税努力,但激励效果远小于总量性质转移支付和均等性质转移支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怡  刘维刚  
本文根据税收分享特征,使用政府间共享和实际税收分享指标①,理论分析了税收分享对地方征税努力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02~2007年全国县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税收分享对地方征税努力的效应并检验了其作用机制。我们的研究发现,政府间共享税收分享每提高1%,地方征税努力降低0.198%,而实际税收分享每增加1%,征税努力提高0.585%。重视政府间税收分享的不同影响,对我国税制改革和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刘怡  刘维刚  
本文将政府间基于共同税基的税收分享定义为共享税收分享,把按地方所产生税收在政府间的事实归宿定义为实际税收分享。基于全国县级面板数据,我们实证分析了两类税收分享对地方支出行为的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不同性质税收分享对地方支出规模效应不同:共享税收分享具有激励效应,其每提高1%,地方支出规模增加0.08%;实际税收分享有抑制效应,其每增加1%,支出规模降低0.112%。共享税收分享对生产性和福利性支出分别存在显著正向和负向效应,而实际税收分享的效应恰恰相反。此外,共享和实际税收分享对地方支出结构的效应也显著不同。地方征税努力是税收分享对支出行为作用的一个传导途径:税收分享通过征税努力产生间接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欣怡  
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政府债规模的增加与区域环境污染间存在何种影响效应?文章通过构建财政分权、地方政府城投债等指标,采用面板动态系统GMM估计分析发现:财政分权与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地方政府债对于区域环境污染存在一定的抑制效应,即城投债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进一步城投债对于财政分权的环境污染效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不同维度指标检验下,上述估计结果依然稳健。因此,在当前政府财政收支压力日益上升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发挥城投债的积极效应,对于区域环境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默如   曾静婷   朱祐媛  
科学分析数字经济对地方政府征税努力的影响,对于加强税收信息化建设、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21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地方政府征税努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地方政府征税努力,对其影响存在区域、转移支付和信息化水平异质性,且呈非线性正向效应,政府竞争程度的加深在数字经济提升地方政府征税努力的过程中具有阻滞效应。因此,应差异化培育数字经济,全方位共享技术红利;以数据要素和数字技术赋能智慧税务与政府治理现代化;优化新型核算系统,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统筹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税制协调,统筹数字资本与数字劳动的税制设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建明  高楚涵  朱春奎  张娟  
文章基于固定效应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分权、海洋环境规制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发现:(1)海洋环境管理事务权力的下放不利于海洋环境治理,将导致地方政府间“逐底竞争”,产生“绿色悖论”效应。(2)海洋环境规制能够有效减少海洋环境污染,但在环境分权的影响下,海洋环境规制的治污效果会被弱化。(3)当以环境分权为门槛变量时,海洋环境规制对于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单一门槛效应。当环境分权水平超过0.0605时,海洋环境规制的治污效果将被显著削弱。为促进海洋环境良性发展,应适当增加中央政府对于海洋环境治理的权力,推进环保垂直管理改革,健全垂直型环境规制治理体系,因地制宜地设计环境分权策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储德银  邵娇  迟淑娴  
本文首先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发达与欠发达两个地区规模报酬递减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与理论分析框架,系统诠释财政纵向失衡与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其次通过建立面板联立方程模型与采取三阶段最小二乘法实证考察财政纵向失衡与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影响效应,发现财政纵向失衡无论是从全国层面抑或分地区均显著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程度,而财政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影响则存在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在这之后,本文通过对面板联立方程模型进行标准化回归估计进一步考察了财政纵向失衡与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发现财政纵向失衡通过直接作用渠道显著降低或抑制了地方政府税收努力;而财政横向失衡对地方政府税收努力的作用渠道与传导效应大小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即发达地区财政横向失衡直接提高地方政府税收努力,而欠发达地区财政横向失衡不仅可以直接降低地方政府税收努力,亦可通过对财政纵向失衡的正向激励间接影响地方政府税收努力产生负向抑制效应。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周黎安  刘冲  厉行  
本文运用省级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影响因素,主要考察了经济基本面和征税努力水平对于税收收入的影响。我们利用成对样本(paired sampling)的数据结构,使用工具变量处理了税收努力度量误差带来的内生性问题,估计了国税和地税机构的征税努力对于税收增长的不同影响。这种模型设定的好处是既考虑到一个地区的国税和地税面对着同样的经济基本面,同时又可以识别两个机构征税努力的增收效应所存在的差异。我们发现,GDP增长对于税收的增长有接近45%的解释力,征管努力对税收收入也有重要的贡献,地税局税收努力水平的边际效应要高于国税局的边际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魏志华  卢沛  
税负的粘性特征使得企业在经营状况不佳时反而承担了更高水平的税负,成为企业税负痛感的重要来源之一。本文构建企业层面的税负粘性指标,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地方政府税收竞争对企业税负粘性的影响效果及其渠道,旨在为更深刻地理解如何通过减税降费缓解企业税负痛感提供经验证据。以2010—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行为显著降低了企业的税负粘性,且上述作用随地方政府征税努力程度的增加而加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非国有企业及制造业企业中,税收竞争对税负粘性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以上结论在尽可能控制内生性问题以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无论对所得税税负粘性还是非所得税税负粘性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从企业层面来看,税收竞争缓解了税负粘性对未来投资以及劳动力需求的负向影响,体现出有益的一面;然而,从地区发展来看,税收竞争本身对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不利,也体现出不足的一面。本文基于税负粘性这一新视角研究了税收竞争的微观影响及其作用路径,一方面为降低企业税负粘性、缓解企业税负痛感提供了新思路,另一方面则为更全面认识税收竞争的影响效果提供了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