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8)
2023(347)
2022(271)
2021(264)
2020(212)
2019(457)
2018(460)
2017(849)
2016(398)
2015(470)
2014(525)
2013(442)
2012(458)
2011(439)
2010(398)
2009(372)
2008(346)
2007(312)
2006(298)
2005(260)
作者
(1226)
(1086)
(1081)
(994)
(642)
(511)
(480)
(424)
(381)
(371)
(366)
(364)
(361)
(344)
(337)
(332)
(331)
(316)
(294)
(276)
(273)
(258)
(254)
(251)
(238)
(225)
(206)
(204)
(204)
(203)
学科
(2959)
经济(2956)
地方(1273)
方法(1031)
管理(1029)
数学(967)
地方经济(942)
数学方法(942)
(846)
中国(695)
(679)
企业(679)
业经(480)
(442)
(402)
环境(370)
(337)
(318)
(312)
农业(303)
(303)
(296)
贸易(295)
(280)
及其(268)
(258)
(253)
理论(251)
(233)
金融(233)
机构
学院(6117)
大学(6103)
(3026)
经济(2985)
研究(2625)
管理(2295)
理学(2008)
中国(1977)
理学院(1968)
管理学(1911)
管理学院(1897)
科学(1455)
(1341)
(1232)
研究所(1140)
(1136)
中心(1114)
(964)
师范(957)
经济学(951)
(945)
(925)
财经(890)
经济学院(830)
师范大学(828)
(810)
北京(808)
(793)
业大(768)
科学院(766)
基金
项目(4293)
科学(3471)
基金(3232)
研究(3027)
(2783)
国家(2766)
科学基金(2474)
社会(2147)
社会科(2043)
社会科学(2042)
基金项目(1670)
(1635)
自然(1628)
自然科(1602)
自然科学(1602)
自然科学基金(1573)
教育(1425)
(1396)
资助(1326)
编号(1126)
重点(1012)
(1009)
(969)
课题(915)
国家社会(911)
(900)
教育部(891)
创新(850)
成果(840)
发展(813)
期刊
(3414)
经济(3414)
研究(2138)
中国(1262)
管理(1085)
科学(861)
(847)
学报(759)
(695)
技术(677)
教育(677)
经济研究(671)
大学(605)
学学(573)
财经(463)
农业(447)
(447)
金融(447)
统计(428)
问题(404)
(402)
世界(382)
资源(380)
业经(366)
(361)
(338)
经济管理(326)
技术经济(325)
决策(324)
地理(324)
共检索到9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树杰  唐健  宋立  
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是近年来国内外舆论界的一个越来越热门的话题。但至今为止,国内外主流或严肃经济学家要么对此问题予以否定,要么有意无意"忽视"此问题的存在。鉴于此问题主要是发展经济学问题,且事关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从经济学意义上进行讨论。一、中国模式的由来和辨析中国在1978年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起,除了区别于之前的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和东欧的修正主义模式(南斯拉夫模式和匈牙利模式),还区别于西方的模式——"华盛顿共识"。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蔡昉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要祝贺经济所90华诞,利用这个简短的发言来表达我对经济所的祝贺。今天,我选了一个具体的、大家关心的问题来谈一点看法。大家都很关心当前的经济形势,也不仅仅是今年或者这个季度,或者是这个月的经济形势,而是这些年的情况。大家都在说不同的经济学语言,有的时候有人说看不清楚、看不明白,一个人说的和另一个人说的不在一个思路上,所以有的时候很难讨论起来。所以,需要归纳一下。我发现,大多数讨论无非围绕三个经济学范式进行。我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开镛  
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如何生产 ,为谁生产等三大经济问题是经济学具有基础理论性质的问题。当代西方经济学与《资本论》解决三大经济问题的理论模式有相似点 ,亦有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有助于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邓仲良  张可云  
要素在产业与空间上的错配造成中国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并影响了区域协调发展向更深层次推进。本文在空间经济学框架下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利用2004—2014年中国277个地级市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层面、四大区域、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城市规模以及考虑空间关联性等角度对经济增长空间分异的理论机制进行验证。研究表明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异来源于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城市规模与产业结构、市场规模与产业选择的三个匹配机制。要素结构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在劳均资本相对占优时才会发生,城市规模则通过相对最优城市规模"门槛效应"影响了与产业关联的正效应,市场规模与产业结构"服务业化"正相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大城市提高经济比重的关键,中小城市则应重点构建符合本地优势的工业体系。本文从要素空间匹配的视角为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空间优化和城市产业分工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证据,也为地区经济转型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树杰  黄卫挺  宋立  
在渐进式改革和对外开放过程中,我国的资源要素流动和组合配置受到所有制属性、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区域发展战略等的影响,在不同区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并客观上形成了一些重要的区域发展模式,本文对此进行总结和回顾。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地区的代表性发展模式根据所有制属性和产业结构特征,过去30多年我国区域发展模式基本可以归结为"外部投资密集推动的外生性发展模式"、"民营中小企业带动的内生性发展模式"和兼具前二者特点的"改革推动的老工业基地改造更新模式"三种基本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树杰  张岸元  
劳动力、资金、技术、资源、市场四大要素将在全球范围内更加灵活有效地组合,形成现实的生产能力。不同类型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绩效存在较大差异。全球金融危机以及仍在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深刻地改变着全球经济金融的格局,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其他发展中经济体三者之间"差速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最为显著特征。主要经济板块体之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紧密,以邻为壑政策的成本将限制其出台的可能性。发达经济体是本轮全球化的推动者,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可观的利益,不会显著背离全球化方向。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罗君  
随着新一轮高职英语课程改革的深入,新大纲所倡导的"三级要求、分类指导、因材施教"教学要求与"一统化"高职英语教学现状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课题组认为,在班级内部采用"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分级考评"的教学模式有助于解决这一矛盾,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洛阳市位于河南省西部,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和"十三朝古都",辖一市八县七区,总人口657万人,其中农村居民510万人。2006年,洛阳市委、市政府在推进新农合工作中,转变行政理念,提出了"购买服务",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的思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樊玉国  
本文通过对泰勒课程理论中有关课程目标来源的分析,结合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具有职业定向性的特性和山东交通职业学院教学实际,提出了高职英语"三分三合"教学模式,并对该模式教学原理及具体实施进行了阐述和说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课题组  刘树杰  王宇鹏  
一、引言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三十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经历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年均增长9.9%,在2010年,GDP达到40万亿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同时,我们也更加关注如何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高速增长。我们有必要搞对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经济增长动力进行研究,以求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规律和把握未来发展趋势。本文首先对中国三十年的经济增长进行了回顾,其次对增长核算理论模型进行介绍,再次对中国过去三十年增长动力及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2010~2020年各生产要素的增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康,陈柯梦  
中国摩托车行业自50年代初开始迈步,经过20年(60、70年代)的摸索、10年(1980—1990年)的进步、5年(1991—1995年)的快速发展,开始走向成熟。1996、1997年产量增幅放慢,分别比上年增长18.57%与7.96%,较之“八五”...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田春生  
从国家(政府)与市场的管辖范畴,透视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变化对美、德、日经济模式的影响,可以发现国家对经济干预相对较强的“政府主导型”模式的“不适应症”更为明显。当前,西方各国都在对其经济模式进行调整改革,其主趋势是市场竞争力量愈益强于国家干预的作用。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方绍伟  
经济学经常受到"理论假设不现实"的批评,罗默轰动一时的《宏观经济学困境》一文可以说是这类批评的一个典型。但本文认为,从经济学"理论三分法"的角度看,罗默的批评同其他类似批评一样,混淆了不同理论类型的性质,错误地用解释型理论的标准去要求参照型理论,这不仅导致了他把自己引向常识主义和道德主义之路,而且也使得他的批评会反过来指向自己获得诺奖的理论上。本文分析了理论类型的混淆如何导致三种错误在经济学界的泛滥,并以罗默自己存在严重局限的"内生增长理论"和另外四个典型理论案例(包括弗里德曼因未能区分参照型与解释型理论而给经济学界造成长久混乱的"预测至上论")进行进一步的说明。本文希望通过澄清"理论假设不现实"的批评所包含的观念模糊来纠正各种流行的误解,并提醒真正要警惕的是那种夸大经济学参照型理论的解释、预测和政策功用的错误以及偏重理论模型而忽视理论基础(包括逻辑基础和分类基础)的学术倾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秀模  袁国敏  雷立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基本完成,三峡库区后管理难题又摆在了世人面前。在肯定三峡工程的基础上,揭示了三峡库区后管理中将遇到的若干难题,指出其根本出路在于分属湖北省和重庆市的坝库区域行政管理合一,进而从组织经济学视角论证了坝库合一的解决方式。初步提出了坝库合一的可行性判断和可能效应。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张海丰   黄晨   司叶林  
主流发展经济学对中国经济发展成就有一定解释力,但无法胜任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解释任务。通过对成功实现现代化的东亚国家的历史考察,指出演化经济学和发展型国家理论可以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两种思想资源。中国能够成功实现现代化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发展战略长期聚焦生产力提升,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能够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并实现了制度变迁、经济结构变迁和国家能力提升三者的协同演进。制度变迁、经济结构变迁、国家能力提升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的三个重要意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