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074)
2023(3248)
2022(2419)
2021(2343)
2020(2097)
2019(5005)
2018(5080)
2017(10247)
2016(5439)
2015(6134)
2014(6023)
2013(6037)
2012(5404)
2011(4667)
2010(4911)
2009(4553)
2008(4663)
2007(4120)
2006(3723)
2005(3290)
作者
(15166)
(12491)
(12347)
(12049)
(7964)
(6036)
(5615)
(4846)
(4638)
(4587)
(4221)
(4142)
(4078)
(3984)
(3920)
(3865)
(3726)
(3725)
(3596)
(3551)
(3129)
(3057)
(3057)
(2871)
(2849)
(2841)
(2757)
(2743)
(2508)
(2486)
学科
(21200)
经济(21171)
(17023)
管理(16636)
(15063)
企业(15063)
方法(9316)
数学(8003)
数学方法(7918)
(7437)
(5974)
财务(5955)
财务管理(5949)
企业财务(5740)
(5265)
中国(4969)
业经(4694)
理论(4492)
(3896)
教学(3567)
(3557)
技术(3522)
(3517)
贸易(3513)
农业(3455)
(3397)
地方(3284)
(3132)
金融(3131)
(3088)
机构
学院(75965)
大学(75087)
(29832)
管理(29460)
经济(29159)
理学(25224)
理学院(24996)
管理学(24493)
管理学院(24372)
研究(23345)
中国(17997)
(15594)
(15025)
科学(13418)
财经(11863)
(11839)
(11443)
(10752)
(10541)
研究所(10537)
中心(10494)
业大(10169)
北京(10070)
(9237)
(9156)
师范(9062)
财经大学(8847)
(8760)
经济学(8638)
技术(8435)
基金
项目(48505)
科学(37693)
研究(35805)
基金(34334)
(29975)
国家(29714)
科学基金(25569)
社会(21553)
社会科(20461)
社会科学(20448)
(18960)
基金项目(18144)
教育(17272)
自然(17115)
自然科(16750)
自然科学(16746)
自然科学基金(16448)
(15960)
编号(15244)
资助(14694)
成果(12271)
重点(10916)
(10719)
课题(10546)
(10352)
(9952)
创新(9625)
项目编号(9475)
大学(9441)
教育部(9245)
期刊
(34717)
经济(34717)
研究(22186)
中国(15052)
(13054)
管理(11792)
学报(10300)
教育(9830)
科学(9825)
(9471)
大学(8200)
技术(8003)
学学(7698)
(7198)
金融(7198)
农业(6503)
财经(6058)
业经(5583)
经济研究(5506)
(5156)
问题(4389)
国际(4298)
(4171)
(4152)
财会(4040)
技术经济(4003)
商业(3688)
职业(3447)
现代(3413)
会计(3268)
共检索到1138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铭  韩淳  马顺  
建立了投资效益边界模型,分析了影响分布式光伏可承受成本空间的因素。结果表明:分布式光伏的可承受成本受到自发自用电量占发电量比例、内部收益率和政府补贴三种因素的影响;零补贴方案引发的收益冲击较大,其他补贴方案引发的冲击相对温和;单位装机容量边际成本降低会显著增大分布式光伏的内部收益率。最后,基于度电成本模型得出了自发自用电量占发电量比例是影响平价上网的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梓毅  曹烨  邱国玉  
通过对三处不同规模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调研,文章分析了4.7 MW、19.44 k W以及6 k 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同并网电量在总发电量占比和不同补贴模式下的收益组成、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结果表明在同一情况下,装机容量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效益较好;光伏项目所发电量自用比例越大,项目的经济效益越高;国家补贴占光伏项目收益的31%以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对环境的保护起着促进作用,在20年的寿命年限里能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等污染物质的排放量。鉴于实际运营情况,政府需要根据不同的装机规模制定政策使得分布式光伏得到更好的推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谭忠富   谭彩霞   梁燕  
探索制氢成本构成及经济效益,对促进氢能的发展利用、构建能源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全寿命周期角度,界定了光伏发电制氢的经济评价边界,构建了分布式光伏制氢的技术经济评价与能源效率评价模型,并以三类资源区的光伏发电制氢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光伏发电制氢平准化产氢成本从Ⅰ类资源区到Ⅲ类资源区逐渐提高。研究结果为氢能的利用以及分布式光伏制氢大规模利用提供有益参考,有利于推动我国制氢工业的科学合理发展。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海涛  顾群音  曹炜  
通过介绍德、英、日、美分布式光伏上网电价政策,研析了四国分布式光伏上网电价机制及其配套并网管理政策的成功经验。借鉴各国经验,在分析我国现行政策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构建分布式光伏上网电价机制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怀斌  
中国分布式光伏装机逐年攀升,项目收益持续向好,但由于太阳能资源禀赋分布不均衡、电价差异等因素影响,中国各省份分布式光伏收益水平高低不一,影响均衡发展。文章以中国不同省份、不同类型的分布式光伏为研究对象,建立通用经济性评价模型,对各省份分布式光伏进行收益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太阳能资源分布严重不均匀,煤电价及一般工商业电价地区差异大;(2)多数省份分布式光伏能够达到收益要求,但是收益跨度大,省域间不均衡问题严重;(3)自用比例、发电小时数、租金是影响分布式光伏项目收益的重要因素。根据研究结果,建议从政策层面,仍有必要采取适当的激励措施,以均衡不同地区分布式光伏开发。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昌辉  葛志祥  
目前,中国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按三类区域定价,对区域的划分宽泛造成了区域定价差异性弱化。本文将中国按太阳能资源禀赋重新划分成五个区域,基于光伏设备成本学习曲线进行发电成本模拟,并将合理收益和税收因素纳入考虑,建立了动态的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定价模型,依此得出2017-2020年分布式光伏发电各区域上网电价。结果表明,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进步,分布式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将随着发电成本的降低而逐年降低,且太阳能资源越丰富的地区上网电价越低。该上网电价模型结果是合理有效的,政府应该更频繁地按本文研究结果来调节各区域上网电价水平。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邱寿丰  陈巧燕  
近年来,中央和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本文首先分析我国现有地方光伏发电补贴政策及其效果,其次,构建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经济评价模型,并以浙江省为例进行模拟测算,研究其实施分布式光伏发电补贴政策效果,最后,就完善区域性分布式光伏发电电价补贴政策提出若干具体政策建议。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英丽  方诗琦  王洋  于炳新  邹焕成  许童羽  
为了实现光伏电站并入电网后能够安全稳定运行以及农村电力系统发电计划的制定,光伏电站发电功率的准确预测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采集沈阳地区分布式光伏电站2014年10月至2016年9月发电功率与气象现场测试数据,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光伏发电功率与同期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太阳辐射量、日照时数和日最高气温与光伏综合出力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分别为0.902,0.782,0.364;在此基础上分析这3种气象因子在不同季节下与光伏发电功率的相关程度:夏季太阳辐射量和日照时数与发电功率相关程度最高,分别为0.972和0.641,秋季日最高气温与发电发电功率相关程度最高,相关性为0.382。在不同季节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天气类型下(晴、阴/多云、多云/晴、阴雨、多云、晴/霾和雪/多云)发电功率的扰动程度: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类型下日发电功率曲线均呈现正态分布,其中晴天发电功率扰动最小、阴雨天气发电功率扰动最大,晴天、多云、多云/晴、阴云、阴雨天的四季平均标准偏差分别为1.44,2.81,3.12,3.36,3.51,晴/霾和雪天的标准偏差均为1.91。将太阳辐射量、日照时数和日最高气温作为输入,建立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类型发电功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16年10月发电功率进行预测,试验结果表明:预测误差均小于20%,满足电网要求,发电功率的准确预测可以更好地实现农村电网的管理和调度。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其  高忠旭  
近期,分布式光伏产业的发展已进入"快车道",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即:如何在分布式光伏接入高渗透率的背景下,做好配电网调控运行规范化管理。通过深入剖析在分布式光伏及配电网调度运行管理中,实际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最终确立以分布式光伏并网接入管理为着力点的方针策略,加强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规范化管理,保证电网安全运行,促进分布式电源健康、和谐和有序地发展,并可为其它地区分布式光伏的发展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经验。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剌美香  周力  刘宗志  王兴华  
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影响具有长期性,如何发挥分布式光伏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需进一步探索。本文以户用分布式光伏为例,利用中部地区Y县2014—2019年农户追踪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探讨户用分布式光伏对农户收入影响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014—2019年农户收入大幅度提升,其中建光伏农户的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大于未建光伏农户,户用分布式光伏使农户人均收入提高25.4%,其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分别提高74.4%和444.5%,而工资性收入降低45.3%。户用分布式光伏是通过减少非农劳动时间和缩短非农就业空间距离降低农户工资性收入,增加经营性收入,从而影响人均收入。进一步分析发现,户用分布式光伏对非中心村农户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影响大于中心村农户,劳动力能力越强的农户经营性收入上升幅度越大,工资性收入下降幅度越小。因此,建议统一维护光伏设施,促进劳动力要素有效配置;并依据劳动能力差异分层分配股份,降低劳动能力强的农户对政府补贴的依赖;另外,创新光伏产业发展模式,拓宽光伏产业增收渠道。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宣晓伟  
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极具发展潜力的光伏应用方式,也是我国着力推广的未来电力生产方式之一。随着2013年以来价格、财政、税收等一系列政策的陆续出台,我国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已具备大规模发展的可能。但其推广还面临一系列障碍:电网企业缺乏积极性,能源主管部门监管乏力;建设条件限制过多,对相关企业支持不足;补贴政策执行难到位,政策稳定性和可预期性差。为切实加快我国居民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发展,应完善考核体系,加快电力体制改革,将包括分布式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应用作为突破口之一;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重,给予普通居民用户和专业化企业足够的重视和支持;加强政策执行力度,营造公平、稳定、可预期的市场发展环境。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建群  刘建  
近年,随着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及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日益关注,清洁能源项目开发、建设的到迅猛发展,在世界环保共识和国家扶持政策的引导下,风电、光伏电源项目以其独特的优势,引领了一场新的能源革命,总装容量持续增长,技术革新不断推进,在生产源源不断的电力能源的同时,也为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作出了重要贡献。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是光伏电源项目中的一类,由于其项目规模较小、建设条件复杂、电源点分散等特点,使项目开发和建设具有特殊性。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杨坤  伏跃红  江志斌  
现有电力定价研究大多为峰谷分时定价,时段划分方式单一且大多采用传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求解多目标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多目标分时电价优化策略。建立用电量与电价响应模型,基于等效负荷进行时段划分,以负荷方差最小,等效负荷的峰谷差最小,用户满意度指数最大为目标,建立多目标非线性分布式光伏分时定价模型,并提出基于邻域搜索的多目标遗传算法求解。数值实验结果表明,供电稳定性提高了37.77%,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利用率提高了4.51%,用户满意度为74.3%;且提出的求解算法要优于常用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II,表明本文提出的定价策略是有效的。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柳君波  张静静  徐向阳  高俊莲  
以中国33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PVsyst软件评估各城市的光伏发电能力,运用生命周期理论、成本效益分析、情景分析等方法,将光伏生命周期分为投资回收阶段与净获利阶段,构建分布式光伏经济性分析模型,并设定基于政策与技术引导的比较情景,评估分析在无补贴时,各情景下各城市的光伏经济性,并分析比较光伏的区域性利用差异。结果表明:①在基准情景下,105个城市的光伏投资回收期在13年以内,其获利指数在1.3~2.1;在政策支持情景下,201个城市的光伏投资回收期在13年以内,其获利指数在1.3~2.3;在技术发展情景下,259个城市的光伏投资回收期在13年以内,其获利指数在1.3~2.5。②利好的金融政策、电价政策与技术发展能够有效提高光伏经济性。电价增长率每提高1%,光伏发电收益增加5.25%;光伏贷款利率每降低1%,融资成本减少6.67%,光伏发电成本减少3.22%;光伏系统建设成本每降低1%,光伏发电成本减少1%。③由于资源禀赋及经济条件的不同,光伏经济性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按照光伏经济性差异将全国地区分为4个等级,进而有的放矢地发展分布式光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俊   邱爽   鞠丹阳   谢易澎   张楠楠   王慧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清洁能源所占比重大幅度增加,分布式光伏发电在我国农村地区快速发展,但其随机性、间歇性的特点给新能源消纳和电网稳定带来很大的挑战。光伏发电预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新能源消纳问题,减少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对电网的冲击。因此,为提高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向量加权平均算法优化CNN-QRGRU网络的光伏发电概率预测方法。首先采用ReliefF算法对特征变量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利用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GMM)聚类方法将天气分为晴天、晴转多云和阴雨天3种类型,将处理好的数据输入到CNN-GRU模型中,并利用向量加权平均(weighted mean of vectors algorithm,INFO)优化算法对模型超参数进行调参,将分位数回归模型(quantile regression,QR)与INFO-CNN-GRU模型相结合得到光伏功率条件分布,结合核密度估计法从条件分布中获得概率密度函数,完成概率预测。以实际光伏电站数据作为基础,将提出的INFO优化算法与其他几种传统的优化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INFO的优化效果更好,在此基础上进行概率预测,得到的概率预测结果相较于点预测能提供更多有效信息,更具有应用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