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47)
- 2023(8723)
- 2022(7354)
- 2021(6618)
- 2020(5271)
- 2019(11647)
- 2018(11317)
- 2017(21646)
- 2016(11312)
- 2015(12375)
- 2014(11562)
- 2013(11485)
- 2012(10346)
- 2011(9322)
- 2010(9308)
- 2009(8749)
- 2008(7960)
- 2007(6847)
- 2006(6026)
- 2005(5151)
- 学科
- 济(48577)
- 经济(48523)
- 管理(30319)
- 业(27917)
- 企(22838)
- 企业(22838)
- 方法(16846)
- 中国(15866)
- 数学(13985)
- 数学方法(13832)
- 农(12579)
- 地方(12555)
- 业经(12282)
- 产业(10463)
- 财(9804)
- 学(9555)
- 农业(8341)
- 贸(8335)
- 贸易(8330)
- 易(8012)
- 制(8005)
- 技术(7881)
- 环境(7715)
- 理论(7588)
- 发(6832)
- 城市(6749)
- 和(6623)
- 地方经济(6487)
- 融(6175)
- 金融(6174)
- 机构
- 学院(157611)
- 大学(154661)
- 济(65817)
- 经济(64420)
- 管理(58285)
- 研究(55708)
- 理学(50592)
- 理学院(50011)
- 管理学(49102)
- 管理学院(48842)
- 中国(39512)
- 科学(34788)
- 京(32714)
- 财(27884)
- 所(27365)
- 农(26249)
- 研究所(24992)
- 中心(24871)
- 业大(23533)
- 江(23169)
- 财经(22603)
- 经济学(21139)
- 农业(21041)
- 院(20995)
- 范(20868)
- 师范(20589)
- 经(20587)
- 北京(19754)
- 经济学院(19126)
- 州(18756)
- 基金
- 项目(111903)
- 科学(89350)
- 基金(81369)
- 研究(80875)
- 家(71956)
- 国家(71413)
- 科学基金(61466)
- 社会(53554)
- 社会科(50923)
- 社会科学(50912)
- 省(44614)
- 基金项目(43079)
- 自然(39272)
- 自然科(38399)
- 自然科学(38386)
- 划(37753)
- 自然科学基金(37676)
- 教育(35921)
- 资助(31765)
- 编号(31643)
- 发(26444)
- 重点(25707)
- 创(24383)
- 成果(24256)
- 部(23739)
- 创新(22720)
- 国家社会(22602)
- 课题(22436)
- 发展(21358)
- 展(21035)
共检索到226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颜冬
沿袭分工深化这条主线,以交易效率为切入点,重新勾勒了产业演进和城市扩张的互动过程,结果表明:(1)以工业化和三产化为典型的产业高级化是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现实动力;(2)与经典理论有所差异的是,分工深化和交易效率并未长期促进产业的持续高级化,反而是作为产业高级化的一种结果而出现的,这是经济增长的后发性和外生性特征共同决定的;(3)从长期来看,外生性的产业高级化并不可持续,单纯依靠外生的技术引进和产业升级并不足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就需要适时调整发展策略,转换发展动力;(4)当前阶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颜冬
沿袭分工深化这条主线,以交易效率为切入点,重新勾勒了产业演进和城市扩张的互动过程,结果表明:(1)以工业化和三产化为典型的产业高级化是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的现实动力;(2)与经典理论有所差异的是,分工深化和交易效率并未长期促进产业的持续高级化,反而是作为产业高级化的一种结果而出现的,这是经济增长的后发性和外生性特征共同决定的;(3)从长期来看,外生性的产业高级化并不可持续,单纯依靠外生的技术引进和产业升级并不足以支撑经济的持续发展,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时就需要适时调整发展策略,转换发展动力;(4)当前阶段,更为现实可行的路径是通过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深度推进,实现产业高级化,但是城市扩张又以交易效率的提高为前提。因此,必须从根本上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费用,促进城市化和产业高级化的内生化转型和良性互动。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焦利民 唐欣 刘小平
在城市群发展的不同阶段,城市扩张表现出不同的时空特征。从城市群视角研究城市扩张的时空规律,对于理解城市扩张与城市群网络化组织结构之间的复杂耦合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基于交通网络、引力模型和空间句法模型,结合1980、1990、2000和2010年Landsat遥感影像提取建设用地扩张信息,计算城市扩张强度与速度指标;采用核心城市可达性与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度分析城市的交通网络区位;采用空间句法模型计算城市交通网络的通达性和城市在城市群交通路网中的地位。结果表明:城市扩张强度与核心城市可达性、核心城市空间相互作用力强度、空间句法变量指标呈正相关关系。城市扩张速度与上述指标在第一阶段(1980-1990年)和第二阶段(1990-2000年)呈正相关关系;但在第三阶段(2000-2010年)整体表现为负相关,分布在城市群外围、交通路网联系程度较低的城市扩张速度更快,呈现出空间收敛的趋势。表明城市群中的城市空间联系在城市扩张中起到重要但又不断演变的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和其他城市群城市扩张调控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罗鑫芯 焦利民
城市扩张格局与过程之间存在复杂关系,探究城市扩张格局和过程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有助于科学认识城市扩张机制。研究选取北京、武汉、兰州、西宁四个不同规模和形态的城市,利用景观格局指数测度1987—2017年城市扩张的格局特征,利用邻近扩张指数刻画城市扩张的过程特征,并对格局与过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城市扩张格局与过程之间存在紧密联系,但是因为城市规模与形态的不同又具有分异性。第二,四个城市处于不同的扩张阶段,北京和武汉处于紧凑化发展阶段,兰州和西宁表现出紧凑—分散—紧凑的过程特征。第三,四个城市均表现出显著的过程—格局的因果作用和格局—过程的路径依赖作用,但是城市扩张过程与格局的因果作用大于路径依赖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城市形态管控与紧凑城市发展的科学决策。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武俊奎 姜惠敏 王桂新
我国快速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并对城市碳排放产生显著影响,在此过程中产业集聚发挥重要作用。不同规模的城市,产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是不同的,人口规模在300万~1000万的特大城市相对其他规模等级的城市更适合中国的低碳城市化进程。产业集聚对碳排放具有"反弹效应"和"节能效应",我国应该积极利用产业集聚的"节能效应"实现低碳的城市规模扩张,引导和促进产业在较大的城市集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城市规模 碳排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莫长炜 林月萍 王燕武
过去二十多年里,中国城市空间扩张的速度十分迅速。但与此同时,不少城市空间扩张质量不高的问题也显露无遗。既有研究认为土地财政是造成中国城市空间扩张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利用夜间卫星灯光和人口密度数据,本文构建了2005—2013年中国285个城市的空间扩张质量指数,并从产业集聚视角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土地财政是否导致城市空间扩张质量下降取决于地区产业集聚水平,产业集聚水平较低时,土地财政将引致城市空间低质量扩张;(2)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影响以及产业集聚的调节效应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要素集聚能力较弱、依靠大面积土地出让的城市较为显著。政府尤其要警惕和重视这些地区的土地财政与城市空间低质量扩张问题。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要素集聚能力较强的城市,土地财政与城市空间高质量扩张并不矛盾。应理性看待土地财政对城市空间扩张质量的作用,对不同类型的城市,应当加以区别对待。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倪香芹
协同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两个层面,对有效推动我国内需市场扩张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逻辑关系,并剖析了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背景下,释放内需市场需要继续解决的矛盾,认为供给侧层面存在着高低端产品并存、资本供给充足但实体经济融资难、市场分割与各个领域支撑不足三类矛盾关系,需求侧层面则存在消费总体不振但高端消费过剩、收入差距大但居民杠杆率也高两类矛盾关系。由此,从协同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视角,本文就如何推动内需市场扩张,分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倪香芹
协同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两个层面,对有效推动我国内需市场扩张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逻辑关系,并剖析了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背景下,释放内需市场需要继续解决的矛盾,认为供给侧层面存在着高低端产品并存、资本供给充足但实体经济融资难、市场分割与各个领域支撑不足三类矛盾关系,需求侧层面则存在消费总体不振但高端消费过剩、收入差距大但居民杠杆率也高两类矛盾关系。由此,从协同供给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视角,本文就如何推动内需市场扩张,分类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思莹 李政 孙广召
利用城市面板数据,通过细化产业发展与城市扩张指标,考察了产业发展、城市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产业集聚与城市人口扩张、城市面积扩张均能有效促进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进一步研究发现,产业发展与城市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产城融合度较低时,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集聚与城市面积扩张均显著抑制了城市创新水平提升;而当产城融合度达到一定水平时,三者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逐渐凸显;并且随着产城融合程度的提升,产业集聚、城市面积扩张以及城市人口扩张对城市创新水平的促进作用也在逐渐增强。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韩峰 李玉双
本文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面板数据,从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的综合视角探讨了城市人口规模扩张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均有助于提高本市人口规模,但对周边城市却产生了负向空间外溢效应,且专业化集聚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多样化集聚;公共服务供给不仅提高了本市和周边城市人口规模,而且能够在城市人口增长中与产业集聚形成协同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作用效果明显大于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且产业集聚模式越符合当地优势条件,其集聚效应和空间外溢效应发挥得就越充分。其中,专业化集聚主要基于第一自然集聚优势、劳动力蓄水池效应和制造业中间投入的空间共享机制而发挥作用,而多样化集聚则主要基于中间服务的空间共享机制和空间技术外溢效应而产生影响。在适宜性产业集聚和公共服务供给的双重作用下,多数Ⅰ型及以上大城市拥挤效应得到明显缓解,依然具有很强的人口吸纳能力;Ⅱ型大城市和中小城市的产业集聚模式与城市规模特征更为匹配,有助于扭转结构错配、持续推进人口城市化。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胡春燕
消费需求的扩张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消费品供给结构,否则不是抑制有效需求的提升,就是将现实需求扭曲为潜在需求。本文从供给角度,以产业发展影响消费需求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当前制约消费需求增长的产业因素,最后提出了促进消费需求扩张的产业对策建议。
关键词:
消费需求 产业发展 产业结构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娄阁 宁静 孙琦惠 郭磊 刘雪儿 赵超越
为探究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对城市热岛效应、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哈尔滨市为例,将以2001、2008、2013和2016年4期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辐射传输法、密度分割、象限方位法、缓冲区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哈尔滨市地表温度进行反演并划分等级,分析哈尔滨市地表温度时空分异总体特征,同时定量揭示并阐述地表温度和归一化建筑指数NDBI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高温区主要集中在相应时期的建成区及工业园区,而水体、绿地及耕地则表现出明显的低温区;2001—2016年哈尔滨市高温区域扩张明显,但是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扩张方向、范围和模式;高温区域与城市建设用地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加快高温区范围的扩张;地表温度和NDBI呈显著正相关,NDBI在表征热环境特征方面具有一定代表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青松 王博
研究目的:基于多尺度视角揭示全国21个城市群内新旧建成区功能发育水平与空间分布格局,识别外部形态紧凑扩张而内部功能发育不良错配空间并探究其驱动机理,为城市群高质量协调发展背景下国土空间精细化治理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景观扩张指数,空间错配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与Maxent模型。研究结果:(1)新增填充型建成区功能发育水平整体表现为“ 南高北低”分布特征,呈显著集聚性与“南热北冷”空间分异格局。(2)“高—高”聚集区分布于南部成渝、长三角、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及珠三角城市群内,“低—低”聚集区主要分布于北部京津冀与山东半岛等城市群中。(3)中国城市群填充式扩张尚未实现外部形态与内部功能的空间协同发展,多数新区功能发育相对尚不成熟,各尺度下均以蔓延式空间错配为主。(4)地形、公共服务设施、经济水平与土地价值是造成空间错配驱动因素,而各因子对其影响机制存在差异。研究结论:亟需秉持建设用地存量优化和提质增效新理念,促进新城区与老城区间各类要素合理配置与有序流动,建立健全城市群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以此构建兼顾布局优化和品质提升的高质量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卢祖丹
利用1998—2012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城市扩张指数和城市转型指数,并测算各省份各年的碳排放总量,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VECM的格兰杰因果检验来探讨城市扩张、城市转型与碳排放之间的长短期关系,并应用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变量间的短期冲击机制。研究显示:(1)短期内,城市转型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2)碳排放与城市扩张联合形成了城市转型的长、短期格兰杰原因。(3)长期中,碳排放与城市转型联合形成了城市扩张的格兰杰原因。(4)城市扩张与城市转型仅仅能在短期内联合构成了碳排放增加的格兰杰原因,并不能产生长久稳定的格局。据此,得出一些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及有效推进减少碳排放的...
关键词:
城市扩张 城市转型 碳排放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郁
通过分析开发许可程序基本特征的演化,从郊区化中社会矛盾的加剧与政策目标的多元化、土地开发机制的转变、政府财政压力与行政裁量权的扩张、公众参与下政策议题的转变等方面,把握规划调控政策的发展方向及其社会经济背景,进而深入剖析开发许可手段和内容的转变,探讨美国开发许可制度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规划调控 开发许可 行政裁量权 城市扩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