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38)
- 2023(8529)
- 2022(7194)
- 2021(6379)
- 2020(4960)
- 2019(11121)
- 2018(10970)
- 2017(20249)
- 2016(10763)
- 2015(12216)
- 2014(12344)
- 2013(12232)
- 2012(11992)
- 2011(11483)
- 2010(11827)
- 2009(11011)
- 2008(10698)
- 2007(9658)
- 2006(9110)
- 2005(8788)
- 学科
- 济(71470)
- 经济(71417)
- 管理(24464)
- 地方(23630)
- 业(23133)
- 中国(20255)
- 方法(16975)
- 企(16258)
- 企业(16258)
- 学(15396)
- 地方经济(15270)
- 农(14851)
- 业经(14369)
- 数学(14368)
- 数学方法(14276)
- 发(11210)
- 融(11068)
- 金融(11067)
- 农业(10673)
- 银(9904)
- 银行(9890)
- 行(9777)
- 环境(9642)
- 制(9310)
- 贸(9168)
- 贸易(9156)
- 易(8686)
- 和(8356)
- 发展(8225)
- 展(8194)
- 机构
- 学院(166224)
- 大学(165781)
- 济(78667)
- 经济(77131)
- 研究(69379)
- 管理(54846)
- 中国(51599)
- 理学(44806)
- 理学院(44165)
- 管理学(43464)
- 管理学院(43136)
- 科学(40396)
- 京(36841)
- 所(36489)
- 财(33640)
- 研究所(32631)
- 中心(29291)
- 江(27174)
- 农(27168)
- 范(25732)
- 财经(25594)
- 经济学(25531)
- 师范(25508)
- 院(24544)
- 北京(24500)
- 经(23015)
- 经济学院(22512)
- 州(22007)
- 科学院(21435)
- 业大(21008)
- 基金
- 项目(98816)
- 科学(76879)
- 研究(75220)
- 基金(68801)
- 家(59772)
- 国家(59221)
- 社会(48986)
- 科学基金(48923)
- 社会科(46405)
- 社会科学(46397)
- 省(39343)
- 基金项目(34987)
- 教育(33667)
- 划(32726)
- 编号(29870)
- 发(29081)
- 资助(28124)
- 自然(27824)
- 自然科(27093)
- 自然科学(27087)
- 自然科学基金(26586)
- 成果(26000)
- 发展(23988)
- 展(23595)
- 重点(23199)
- 课题(22740)
- 部(21317)
- 国家社会(20462)
- 创(20013)
- 性(19080)
共检索到285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拓
亚当·斯密以来,分工在经济学中的地位经历了好比“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本文是对这一发展过程的初步梳理。分工是报酬递增的重要源泉;分工是组织结构问题;决策在分工条件下需要有求角点解的方法。分工在经济学中地位的变化取决于理论家们如何对待报酬递增与经济组织问题,受制于分析方法的发展。
关键词:
分工 报酬递增 经济组织 超边际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许崇正
中国经济学应该是伦理的经济学,经济学家们历来是用自己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研究、评价、探讨社会经济生活、经济行为、经济运行以及资源如何配置。因此将中国经济学定位于伦理的经济学,这既是对斯密经济思想的继承,也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学应该是社会科学和历史的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王子”的政治经济学,其社会性、历史性、理论性、时间性、方法论和思想性都浑然一体,在这里,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经济政策甚至行政学都有其内在的关联,它正是这些特征的统一。因此,将中国经济学定位于社会科学和历史的科学,对中国经济学的现在和历史的发展,对中国经济学家和学者树立正确的学风和正确的方法论,无疑意义是...
关键词:
斯密经济学说 中国经济学 未来发展思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曾伟
文章对亚当·斯密在《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两部著作中的提出的"经济人"和"道德人",从人是两者的统一体这一思路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提出了"经济人"中"利己"的人性假设包含着"道德人"的"利他"成分;而"道德人"中的"利他"却又常常意蕴着某种"利己"。并认为以亚当.斯密《国富论》为发端的西方经济学实际上存在两个假设前提:一是由"经济人"假设引致出的"看不见的手"——价格机制;二是由"道德人"假设引致出的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信用机制——它保证了市场自由交易能够长期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经济人 道德人 贫富分化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杨小凯 张永生
一、古典发展经济学和新古典发展经济学以配弟、杜阁和斯密为代表的古典主流经济学家,关注的焦点是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含义①。在一定程度上说,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就是发展经济学。这一核心的主体是斯密定理(AdamSmith,1776),即分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于业明 王欣 王建军
80年代以来,杨小凯、罗森、贝克尔、博兰、黄有光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运用非线性规划(超边际分析)将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了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形成了一个以超边际分析为基础工具,以专业化经济、分工和经济组织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分析框架。由于这一新的分析框架的最大特点是使古典经济学的灵魂在新兴古典躯体中复活,因此被称为新兴古典经济学。 本文主要是在新古典经济(Neoclassical economics)和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比较的基础上对后者作一评论式介绍。 一、从分际分析到超边际...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蔡继明 王成伟
本文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到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演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述。本文认为,在经济学体系、研究范式及方法论日益完善的过程中,经济学家对"政治经济学"的理解不断深化,且日益呈现出多元视角;而"新政治经济学"的兴起,一方面体现了新古典经济学方法论和分析工具的进一步成熟,另一方面也预示着经济学家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博大思想体系的回归。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陈莉
亚当·斯密的市场经济理论陈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将经济发展的两大动力归为分工和资本积累,并指出它们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是自由的经济制度。这种自由的经济制度,在我们今天看来,本质上就是市场经济制度。但我国历来对斯密的研究均很少涉及这方面,本文试图对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伯重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是西方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经济史学的开创之作。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的理论和方法都是经济史学赖以建立的基础。今天的经济史学界,虽然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新问题不断涌现,但最基本的理论基础和话语体系仍然是亚当·斯密创立的。
关键词:
亚当·斯密 经济史学 话语体系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霞 罗晰文
消费思想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早期的消费思想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文在对大量文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提炼出古典经济学的基本消费思想,概述古典时期在消费行为影响因素、消费与生产关系分析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对古典经济学的消费思想进行简要评价。
关键词:
古典经济学 消费思想 消费 生产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周梅妮 林利 张振威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关于分工对经济发展的意义,但随着新古典经济学的兴起,经济学关注的重心由经济组织问题转到了对资源配置问题的研究上,直到20世纪80年代,新发展的新兴古典经济学才重新复兴了古典经济学的研究范式。
关键词:
新兴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 研究范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尹德洪
商业集群是流通领域的一种特殊现象。商业集群在现代城市、商业街、商务中心区(CBD)、集贸市场等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分析分工演进、交易效率与商业集群之间的关系,得出了商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是分工演进、追求交易效率的必然结果,反过来商业集群的形成也有利于交易效率的提高,进而推动分工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商业集群 分工演进 交易效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张兴 张炜
笔者认为,中美当前这场人民币汇率博弈将是一个混合战略均衡,即双方以某一概率值选择博弈策略,而该概率值又是一个多变量的函数。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发展经济学领域的“新古典复活”40~50年代是西方发展经济学发展演变的第一阶段,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家强调的是市场解决发展问题的局限性和政府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性。60年代以后,发展经济学家对早期发展思想进行了反思,其核心内容是对政府、市场各自在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易风 方松英
在同凯恩斯主义的论战过程中,一个新的学派脱颖而出,它就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进入80年代以来,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有了新的发展。一批学者自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二代,对卢卡斯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提出了挑战,试图用实际因素解释经济波动根源,此外他们还对财政政策、政策的时间一致性等问题进行了研究。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巴罗、爱德华·普雷斯科特和芬恩·基德兰德。目前,这批学者以其与众不同的周期理论和令人眼花缭乱的统计检验技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