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830)
2023(2768)
2022(2439)
2021(2486)
2020(2145)
2019(5194)
2018(5267)
2017(10463)
2016(5462)
2015(6348)
2014(6316)
2013(6020)
2012(5124)
2011(4691)
2010(4928)
2009(4507)
2008(4260)
2007(3671)
2006(3104)
2005(2728)
作者
(15072)
(12429)
(12381)
(11840)
(7959)
(5914)
(5621)
(4867)
(4660)
(4442)
(4322)
(4131)
(3995)
(3875)
(3870)
(3790)
(3699)
(3601)
(3501)
(3492)
(3116)
(3004)
(2984)
(2863)
(2848)
(2788)
(2715)
(2634)
(2508)
(2372)
学科
(25334)
经济(25317)
方法(15819)
管理(14803)
数学(14725)
数学方法(14269)
(14090)
(12240)
企业(12240)
(5306)
理论(5140)
中国(5085)
业经(4649)
(4212)
贸易(4209)
(4101)
(3958)
(3860)
教学(3494)
(3377)
地方(3361)
农业(3297)
技术(3263)
(3136)
(2969)
银行(2968)
(2927)
(2825)
(2810)
(2782)
机构
学院(77010)
大学(75456)
管理(32727)
(30721)
经济(30090)
理学(28890)
理学院(28644)
管理学(27757)
管理学院(27642)
研究(21597)
中国(16510)
(15527)
科学(13858)
(12486)
业大(11150)
(10599)
(10443)
财经(10294)
中心(10196)
(10081)
北京(9672)
研究所(9624)
(9343)
(9210)
经济学(9201)
师范(9130)
技术(8852)
(8761)
经济管理(8536)
经济学院(8289)
基金
项目(53737)
科学(42780)
基金(39131)
研究(38243)
(33838)
国家(33619)
科学基金(29841)
社会(23823)
社会科(22736)
社会科学(22731)
(21674)
自然(20327)
基金项目(20049)
自然科(19922)
自然科学(19920)
自然科学基金(19537)
教育(18880)
(17930)
资助(17488)
编号(15974)
重点(12066)
成果(11929)
(11565)
(11458)
(10886)
课题(10803)
创新(10688)
科研(10340)
教育部(10097)
大学(10061)
期刊
(29521)
经济(29521)
研究(19235)
中国(13223)
管理(12244)
科学(10061)
学报(9691)
(9245)
技术(9237)
教育(8867)
(8768)
大学(7763)
学学(7358)
统计(6817)
(6168)
农业(6102)
决策(5672)
业经(5370)
经济研究(5368)
(5279)
金融(5279)
财经(4712)
技术经济(4614)
(4029)
商业(3989)
科技(3629)
(3625)
问题(3582)
职业(3265)
理论(3242)
共检索到1037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余东华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组织形态的演进导致了分工的发展和演变。模块化分工是在价值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分工方式,是对传统分工方式的发展和创新。模块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模块化设计规则的形成和应用是模块化分工形成的前提条件。模块化分工在分工经济性、组织形式、价值创造方式以及资源和能力、制度和技术、协调和整合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分工方式的新特性,能够给组织带来新的竞争优势。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东华  芮明杰  
模块化分工是在价值模块化、产品模块化和组织模块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分工方式,是对传统分工方式的发展和创新。模块化技术的出现和发展、模块化设计规则的形成和应用,是模块化分工形成的前提条件。模块化分工在分工经济性、组织形式、价值创造方式以及资源与能力、制度与技术、协调与整合等方面具有不同于传统分工方式的新特性。企业若以自身核心能力要素参与模块化分工,形成模块化组织,就能增强环境适应能力,获取市场竞争优势。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胡晓鹏  
在信息技术和网络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模块化”的概念已开始成为经济学、经营学专家之间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甚至,人们认为:“模块化”极具可能彻底改变现存产业、企业结构、经济系统。本文以分工和模块化的关系为切入点,在综合比较模块化和分工差异的基础上,阐释了分工结构与模块化结构两者的联系。进而,从主导资源变动角度揭示了经济系统结构性演化的路径和特征。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想  芮明杰  
模块化分工条件下的网络状产业链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链,对它的研究既是前沿的理论问题又是重要的现实问题。本文从模块化理论、产业链理论和网络组织理论三个视角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归纳了这三个理论视角相互交叉所产生的理论融合对我们的启发,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虹剑  张建英  刘丹  
模块化在深化分工的同时提升了组织间协同效应,促进了企业融合与产业融合。在问卷调查基础上,用熵值法衡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块化生产程度,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模块化、企业组织模块化与产业组织模块化,以及模块化分工与协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块化生产程度较高,其中,新能源产业模块化程度最高,新能源汽车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模块化程度较高,生物医药产业与新材料产业模块化程度相对较低。产品模块化、企业组织模块化、产业组织模块化、模块化分工与模块化协同对技术创新都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组织模块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最大,企业组织模块化的影响次之,产品模块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小。模块化分工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大,而模块化协同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小。产品模块化、企业组织模块化与产业组织模块化之间以及模块化分工与协同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范爱军  杨丽  
贝克尔—墨菲模型通过引入“分工水平”和“人力资本”变量,揭示了分工与分工协调成本及知识进展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一模型,可以应用于模块化系统对分工体系影响的分析。模块化通过知识的独立化改变了分工格局,并影响到模型中的相关参数,从而对分工体系产生了一系列深入的影响,并对经济增长具有更深入的正效应。模块化还可以更好地解释该模型中的部分界定模糊的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正刚  石春生  孟大鹏  
模块化可以有效地简化复杂产品的设计与生产过程,近年来逐渐引起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的重视。模块化制造成为制造业的一种潮流,模块化企业群作为一种中间性组织,也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本文以经济学观点探讨了模块化企业群的形成机理,定义了模块化的相关概念,从分工理论和整合理论出发,研究了模块化企业群的分工与整合过程,最后论证了模块化群的竞争优势。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朱有为  张向阳  
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在美、日、欧等国的计算机、电子、汽车以及通讯设备等制造业领域先后出现了“价值链模块化”的趋势,这不仅加速了国际制造业分工格局的调整,还有力地带动了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认为:我国应该抓住世界制造业价值链模块化的机遇,积极参与到国际制造业高端价值环节的分工中来,以提升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芮明杰  刘明宇  
透过知识视角考察模块化生产的本质,通过对以模块化生产为基础的网络状产业链的知识分工模式,以及知识创新的SECI过程的分析,揭示了分散的知识创新是网络状产业链区别于线性产业链的一个根本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鹏  
本文首先对发展中国家模块化陷阱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此基础上将产品内模块数量演化模型与产品中间投入分工均衡模型相结合,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模块化陷阱的形成。产品模块化使不同国家的分工均衡随着技术演化实现了从最终产品间到产品内模块层面的转移,在最终产品层面形成发展能力是发展中国家突破模块化陷阱的基本要求,而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将产品建构知识创新与模块创新相结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刘光东  武博  孙天元  
该文在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现状的基础上,基于模块化理论,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协同创新的理论模型。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应从完善标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政府积极参与等方面加强产业协同创新,从而推动产业链整体创新能力的提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周翔  吴能全  苏郁锋  
随着企业组织架构的主流范式逐渐从一体化转向模块化,传统基于剩余索取权的产权激励理论对于新情境的解释力也在逐渐减弱。为了构筑符合新情境分析需要的产权理论,本文对组织从一体化向模块化演进中的组织治理过程进行了考察,并归纳出了企业产权随组织架构演进而演进的内在规律。从动态的视角看,剩余索取权只是企业产权演化的起点,而进入权则是企业产权演化的极致,伴随着组织演化的深入,剩余索取权会相应地向进入权的方向演化。组织从一体化向模块化演化的过程,会经历一个"准模块化"的中间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模块的定义已经明晰,但是界面规则还未确定。在准模块化的状态下,应该采用虚拟产权来治理。虚拟产权的授予虽然不能保证代理人...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董俊武  陈震红  
自产业组织的研究重点转向研究企业之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外部经济以来,有关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研究逐渐受到学界重视。随着全球化发展的加速,在研究产业的国际分工与全球价值链治理时,这一新的产业组织与分工模式更是受到关注。模块化生产网络对区域产业发展、企业战略与形态的演变及其国际化参与等均有重要影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枝煌  
金融模块化是中国金融现代化的一个思径选择。金融模块化包括模块化分解和模块化集中,本文首先论述了模块化的基本原理及其意义;其次论述模块化分解与中国金融现代化改革包括产权、信息、业务三大模块的建构和模块化分解的现实运用,即模块化分解如何促进金融产权改革、实现金融管理生产力、金融业务创新、模块化分解如何解决股权分置和国有银行分拆上市;第三阐述模块化分解与模块化集中的相互关系及其对于实现中国金融现代化的意义。其中最为创新的地方在于运用模块化原理解决股权分置和国有商业银行分拆上市的当前要务。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冯良清  黄大莉  何桢  李文川  
基于复杂产品研制项目模块划分不均匀、管理分工不协调的现状,首先从复杂产品研制项目流程的功能相关性和信息相关性两个方面,提出了项目流程的模块分解、分层及合并方法。其次,依据模块化程度函数和敏感度函数,分析项目流程的模块化程度和敏感度与特质模块间的变化规律,发现:模块化程度函数存在凹凸性拐点,模块化敏感度函数为凹函数。再次,以某航空复杂产品研制项目为例,通过对其模块化程度和敏感度曲线模拟,提出基于模块化程度及敏感度视角下,企业面对不同模块化程度和敏感度情况下的相应管理策略:当模块化程度较高且敏感度较低时,企业应考虑适当拓展新型研制业务;当模块化程度较低且敏感度较高时,应考虑增强企业管理柔性,适当减少新型业务开展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