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8)
- 2023(14791)
- 2022(12203)
- 2021(11282)
- 2020(8786)
- 2019(19742)
- 2018(18948)
- 2017(35756)
- 2016(19125)
- 2015(20852)
- 2014(20324)
- 2013(19567)
- 2012(18112)
- 2011(16614)
- 2010(16736)
- 2009(15397)
- 2008(14816)
- 2007(13326)
- 2006(12056)
- 2005(11161)
- 学科
- 济(86089)
- 经济(86019)
- 管理(48401)
- 业(47231)
- 企(34984)
- 企业(34984)
- 方法(29888)
- 中国(27149)
- 农(26617)
- 数学(25221)
- 数学方法(24964)
- 地方(24712)
- 业经(21148)
- 农业(18126)
- 财(16229)
- 学(16097)
- 贸(15716)
- 贸易(15701)
- 融(15393)
- 金融(15391)
- 易(15023)
- 制(15010)
- 银(14823)
- 银行(14797)
- 行(14450)
- 地方经济(14021)
- 环境(13914)
- 发(13790)
- 理论(13422)
- 和(12301)
- 机构
- 学院(269499)
- 大学(265197)
- 济(113082)
- 经济(110730)
- 管理(98744)
- 研究(95859)
- 理学(83965)
- 理学院(82937)
- 管理学(81511)
- 管理学院(81005)
- 中国(73833)
- 科学(56803)
- 京(56687)
- 财(51408)
- 所(47713)
- 农(43938)
- 中心(43928)
- 研究所(42989)
- 江(41648)
- 财经(40352)
- 范(38798)
- 师范(38439)
- 业大(36968)
- 经(36592)
- 北京(35812)
- 经济学(35429)
- 院(34709)
- 农业(34018)
- 州(33726)
- 经济学院(31810)
- 基金
- 项目(177068)
- 科学(140762)
- 研究(135382)
- 基金(126755)
- 家(109810)
- 国家(108798)
- 科学基金(93181)
- 社会(87405)
- 社会科(82878)
- 社会科学(82862)
- 省(70611)
- 基金项目(65959)
- 教育(61917)
- 划(59062)
- 编号(56492)
- 自然(55986)
- 自然科(54695)
- 自然科学(54685)
- 自然科学基金(53696)
- 资助(49982)
- 成果(46046)
- 发(44650)
- 重点(40777)
- 课题(39714)
- 部(38413)
- 创(37741)
- 国家社会(36655)
- 发展(36306)
- 展(35698)
- 创新(35162)
- 期刊
- 济(135432)
- 经济(135432)
- 研究(84053)
- 中国(58535)
- 农(42182)
- 学报(38875)
- 科学(37565)
- 财(37543)
- 管理(37157)
- 教育(35601)
- 大学(30011)
- 融(29470)
- 金融(29470)
- 农业(28846)
- 学学(28032)
- 业经(25020)
- 技术(23250)
- 经济研究(22607)
- 财经(20209)
- 经(17599)
- 问题(17276)
- 商业(14598)
- 业(14592)
- 贸(13927)
- 图书(13759)
- 技术经济(12646)
- 理论(12187)
- 科技(12140)
- 版(12133)
- 世界(12095)
共检索到4178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需要 姬祥飞 侯晓丽 樊振佳
[目的/意义]数据要素流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对数据要素流通本源的考察和追溯有助于理解和掌握数据要素流通的规律,加快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推动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法/过程]基于分工理论探讨数据要素流通的生发逻辑,归纳总结了数据要素主要通过数据供给、数据交换和数据交易三个环节实现流通,并逐渐演化形成数据要素市场,市场按照“数据供给—数据场景应用—数据再供给”的路径循环往复动态发展。[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受分工演化而来的异化影响,数据要素流通在未来面临数据权属矛盾激增、数据流通相关组织发展受制、数据垄断行为滋生以及消磨组织创新精神等现实困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叶小刚 唐敏 余碧仪
“揭榜挂帅”是中国应对复杂国际关系和激烈科技竞争的战略选择,是解决制约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问题的重大制度创新。本文以“揭榜挂帅”科研组织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案例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揭榜挂帅”的概念及其本质特征进行梳理,并以广东“揭榜制”为主要分析案例,结合其他省市的探索情况,总结“揭榜挂帅”改革的主要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厘清“揭榜挂帅”需求、改革“揭榜挂帅”榜单来源与中榜评审机制、完善“揭榜挂帅”奖励体系、加强“揭榜挂帅”成果市场考核等优化路径。对“揭榜挂帅”制度进行深入研究,可为各地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提供借鉴、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思路。
关键词:
揭榜挂帅 科技悬赏 组织模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炼 段德罡 东云龙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需“精明收缩”,乡村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与乡村精明收缩有着最本质的联系,然而,当前乡村产业发展实践与乡村振兴目标不匹配,难以顺应乡村收缩的趋势。文章以“精明收缩”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及成因,从价值研判、组织方式、行为逻辑、目标导向4个维度解析乡村产业发展的逻辑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乡村精明收缩与产业发展的内在关联,提出匹配乡村收缩趋势的产业发展方向转型、构建契合收缩治理的体系化产业调适机制、转变从数字游戏到“村民主体性”产业的行动取向、达成公平与效率兼顾共识逻辑的耦合乡村收缩目标的产业发展路径,以期促进地区乡村产业发展及收缩治理的现代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詹海朋 蔡胜
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之一,张太雷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风貌和崇高情怀的体现。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引下,张太雷担当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积极投身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锻造出了理想性与人民性、革命性与政治性以及真理性与实践性辩证统一的革命精神。新时代弘扬张太雷革命精神,必须要坚定理想信念,敢为人先,厚植爱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
关键词:
张太雷 革命精神 中国共产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静 朱忠军
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现场工程师发展的重要议题,现场工程师的多元素养需要“双导师”团队给予保障,进行“双导师”团队建设需要以理论与实践并行的目标为导向、科学性与人文性并重的制度来规范、德才兼备的团队文化进行熏陶、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进行支撑,还需要多措并举引领“双导师”团队建设,多维并举推进“双导师”团队建设,校内与校外并重落实“双导师”团队建设,理念与实践并行促进“双导师”团队建设。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现场工程师 “双导师” 建设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光文 李晓曈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科学指导、党的自我革命的百年历史演变、发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现实要求的三重逻辑而生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系列党建话语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四个自我""两个伟大革命""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为基本内涵意蕴的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为指导、建立健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推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加强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与交流等方面的路径遵循。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欧阳丽
“课程美育”是广泛挖掘课程中的美育元素进行审美教学的教育实践活动。高职院校的“课程美育”,有着“以美育人”的工具性、“全面发展”的目的性和“显隐结合”的载体性。结合高职院校新时代“大国工匠”人才培养需求,依据美育规律,以工匠精神为核心来实施高职院校“课程美育”,引导工匠精神根植于心、外化于技、持之于行。遵从课程作为教育性经验的规律,从“内生融入”的教学设计、“协同联动”的教学组织、“师生共鸣”的教学策略、“增值发展”的教学评价等实践路径,实施“课程美育”。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创高质量美育新格局,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治理提供借鉴。
关键词:
课程美育 以美育人 工匠精神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马廷奇 郑政捷
学科治理是基于知识生产、组织行为、社会需求三重逻辑的必然选择,从学科建设走向治理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制度保障。现实审视,学科治理主体"貌合神离"、学科治理权力"僭越缺位"、学科治理制度"内外失衡"、学科治理文化"藩篱阻隔"等,制约了大学学科发展及其治理成效。实践中,亟须推进多元主体及其权力的协同共治、加强学科治理制度内外联动、强化学科治理文化的价值认同,实现学科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学科建设 学科治理 治理文化 治理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于扬 牛彦飞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以“强就业”为导向,以“高技能”为核心,以市域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以服务高端产业与产业高端为目标,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育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国内外相关实践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和范本,后续推进过程中应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突出人才培养的职业性与实践性;坚持以能力与素质提升为主线,突出人才培养的复合性与高端性;坚持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双责并重,突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坚持以服务终身教育为类型特征,突出人才培养的个性化与终身性。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慧婷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是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排头兵”。协同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历史必然、时代使然和体系应然,同时还存在高职院校区域协同效应发挥不足、技术协同效应发挥不够、质量协同效应发展不均、培养协同效应规格滞后等困境。协同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三轨协同”的协作共生共建模型,其实践路径是:以内涵发展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畅通本轨自我协同提升链路;以提质增效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畅通内轨多维协同合作链路;以互惠互利为导向,扩大交流合作,畅通外轨互通协作联合链路。
关键词:
协同理论 高职院校 技能型社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瑾瑜 张元宝
全面产教融合背景下,发展产业学院既是拓展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重要探索,也是全面深化高职院校办学内涵的重要实践。文章基于共生理论及其分析框架,从共生要素、共生基础、共生动力机制三个维度,分析了产业学院共生系统。针对产业学院多元主体间资源供需匹配度不高、共生模式低效以及外部政策环境支持不足等发展困境,提出构建基于质参量兼容的资源供需匹配机制、基于"一体化—对称性互惠"的合作模式、基于"双向激励"的产教融合政策环境。
关键词:
共生理论 产业学院 高职院校 发展路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余智慧 陈鹏
职业本科高校与普通本科高校是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高校类型。但在科学逻辑的主导下,职业本科高校面临办学定位不清、专业设置与普通高校趋同、评价体系单一、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对此,需要基于技术逻辑明确职业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按照技术生成逻辑设置专业,建立基于技术的本质与特征的评估体系,健全技术技能人才社会保障机制,以推进职业本科高校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
职业本科高校 科学逻辑 技术逻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崔雨 刘友女 刘祯琪
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存在着全员育人“人员”角色缺位、全过程育人“过程”链条欠完整、全方位育人“方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成诸多制约。协同理论作为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科学中,其所具有的基于开放效应的开放性、基于伺服原理的序参量、基于自组织原理的自主性等内涵特征,成为实现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现实基础、关键要素、发展动力。协同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实现理路为:以价值引领实现目标重组促进目标协同;以评价改革实现主体重塑促进主体协同;以元素融合实现内容重构促进内容协同。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协同理论 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靖 尚嘉珉
不完全契约理论视域下,契约设计明晰产教融合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权益保障、契约执行促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协同共赢、契约调整优化产教融合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通变达权。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中留有价值目标取向冲突、有限理性矛盾挑战及产教信息封闭阻塞的契约设计之困;显现沟通协调机制失灵、职教发展氛围失范及社会网络关系失衡的契约执行之难;存在激励制度不健全、资产专用性不坚韧及适变能力不充分的契约调整之窘。可通过优化契约设计,提升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认知;强化契约执行,增强产教融合型企业的信心;细化契约调整,通畅产教融合型企业的运营,助推其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甘健侯 杨超 周菊香
数字化赋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是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过程、理想样态及实践机制的三维统一。借由“赋能”这一作用方式的具体联结,“数字化”手段得以直接作用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并由此衍生出数字化赋能教育理念变革、教育体系深化、教育制度创新、教育内容拓展、教育方式适切和教育治理提升六个领域的实践事项。因循数字化手段透过效率生成逻辑、价值增进逻辑和动能培育逻辑而与中国式教育现代化发生的良性有机耦合,数字化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理想状态的实现,尤其需要树立“育人为本—赋能全员—人技协同”一体统筹的发展理念,打造“多样体系—新型方法—智慧环境”一体互促的发展模式,构建“管理制度—治理结构—治理能力”一体联动的治理体系,营造“基础设施—监管机制—评价体系”一体协同的教育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