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9)
- 2023(10702)
- 2022(9195)
- 2021(8361)
- 2020(7192)
- 2019(17108)
- 2018(16964)
- 2017(33145)
- 2016(17995)
- 2015(20631)
- 2014(21035)
- 2013(20912)
- 2012(19563)
- 2011(17919)
- 2010(18589)
- 2009(17657)
- 2008(17305)
- 2007(15752)
- 2006(13884)
- 2005(12627)
- 学科
- 济(100085)
- 经济(100010)
- 管理(49442)
- 业(46533)
- 方法(42580)
- 企(37827)
- 企业(37827)
- 数学(37613)
- 数学方法(37015)
- 地方(21514)
- 农(21231)
- 中国(21166)
- 学(19457)
- 财(18485)
- 业经(18167)
- 理论(15017)
- 贸(14472)
- 贸易(14465)
- 农业(14435)
- 地方经济(14015)
- 制(13969)
- 易(13932)
- 和(13366)
- 环境(12024)
- 融(11989)
- 金融(11987)
- 银(11745)
- 银行(11720)
- 行(11154)
- 务(10799)
- 机构
- 学院(273741)
- 大学(273250)
- 济(122609)
- 经济(120141)
- 管理(103765)
- 研究(93465)
- 理学(89346)
- 理学院(88340)
- 管理学(86506)
- 管理学院(85997)
- 中国(69944)
- 京(57098)
- 科学(56543)
- 财(53399)
- 所(48356)
- 农(44445)
- 研究所(43845)
- 财经(42657)
- 中心(41951)
- 江(41343)
- 业大(39380)
- 经济学(39152)
- 经(38460)
- 北京(36195)
- 经济学院(35057)
- 范(35039)
- 农业(34871)
- 师范(34720)
- 院(32628)
- 州(32599)
- 基金
- 项目(174554)
- 科学(136988)
- 研究(126251)
- 基金(126080)
- 家(109477)
- 国家(108619)
- 科学基金(92876)
- 社会(80533)
- 社会科(76359)
- 社会科学(76336)
- 省(68960)
- 基金项目(65586)
- 自然(59479)
- 教育(59257)
- 自然科(58117)
- 自然科学(58102)
- 划(57500)
- 自然科学基金(57028)
- 资助(53553)
- 编号(51327)
- 成果(42002)
- 重点(39840)
- 部(38810)
- 发(38558)
- 课题(35823)
- 创(35809)
- 创新(33486)
- 教育部(33410)
- 科研(33315)
- 国家社会(33221)
- 期刊
- 济(139000)
- 经济(139000)
- 研究(81832)
- 中国(50758)
- 财(42171)
- 学报(40914)
- 农(39864)
- 管理(38264)
- 科学(37971)
- 大学(30844)
- 学学(29248)
- 教育(27284)
- 农业(26541)
- 技术(26406)
- 经济研究(23591)
- 融(22835)
- 金融(22835)
- 财经(22045)
- 业经(20335)
- 经(19095)
- 问题(18113)
- 统计(17458)
- 技术经济(16445)
- 策(15342)
- 业(14483)
- 决策(14173)
- 贸(13722)
- 商业(13363)
- 世界(12400)
- 理论(12340)
共检索到4077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炎亮 林源
本文以Yang and 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将模型由比较静态分析发展到完全动态的分析,分析了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交易成本、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发现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交易成本的变化、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均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与分工演进的重要因素。在分工水平演进的不同阶段,分工水平、交易成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具有不同的效果,而熟能生巧以及"干中学"所引致的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则是不同地区分工水平演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分工水平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分工 超边际分析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余长林
本文把消费者时间分为工作时间、教育时间、闲暇时间,重点扩展了闲暇时间对人力资本积累的作用和技术进步的外部性,将闲暇时间和教育时间同时引入经济增长模型中,分析了两种时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随后又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教育时间 (即人力资本投资)对中国经济增长有很大的拉动作用,同时,积极健康的闲暇活动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处于工业化阶段,对闲暇的偏好还很低,总体上闲暇时间对我国经济增长有微弱的抑制作用。因此,合理安排闲暇活动和正规教育活动对我国经济增长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正规教育 闲暇 外在性 经济增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博
在产权分享的理念下,本文通过假定短期内产权制度不变与中长期内产权制度将随着生产力的变迁而变迁两种路径,提出了四个包含产权分享因子的经济增长模型。并指出在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中构建产权分享模式是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涛
新经济增长理论是指在80年代中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以研究内生技术进步为主要特征的增长理论。到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研究思路。第一种思路以在生产中累积的资本来代表当时的知识水平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这一类模型被称为知识积累模型,可简称AK(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模型。第二种思路是技术进步取决于对人力资本建设的资源投入,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华军
分工带来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和生产迂回程度的增加,促进了经济增长,但同时也带来了交易费用的上升,因此制度变迁理论认为,制度安排通过降低交易费用、提高经济组织的效率从而促进经济增长。分工带来的产量增加和产品多样化却会导致消费者的选择成本上升、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效率从而降低资源配置效率,使生产和消费不能保持均衡发展,妨碍了经济增长。而品牌和品牌品类化则是产品多样化时代能有效降低消费者选择成本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分工及专业化与制度及其变迁从生产或供给角度解释了生产效率对经济增长的决定作用,而品牌从需求方面解释了消费者的选择效率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和拉动作用,分工—制度—品牌模型可以成为当代解释经济增长的综合分析...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报酬递增 内生增长 迂回生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汪浩瀚
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问题是探究贸易利益的产生及其分配,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具有密切联系。理论分析和经验证据均表明,一国外贸规模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对外贸易的变动往往成为决定一国经济增长趋势的关键因素。文章从理论和经验模型上对我国近10多年来外贸和经济增长的关系给出了相关的实证检验,旨在探讨并揭示国际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国际贸易 开放度 经验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珊 马松
通过建立包含环境质量的代际交叠模型,考察了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模型既包含了环境对产出及效用的影响,也考虑了生产的外部性。分析表明,内点解下的稳态存在多重均衡,并在此基础上对均衡点进行了稳定性及比较静态分析;其次,当经济由角点解过渡到内点解时,环境质量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关系,这可以进一步解释为何不同的环境污染问题会有不同的治理难度;最后,从福利分析角度得出,在一定条件下,资本存量的动态无效性会引起环境质量的动态无效性。
关键词:
环境质量 经济增长 代际交叠 动态无效性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沈小波
在经济增长面临资源禀赋和环境质量约束的条件下,要实现经济、能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增长,关键在于加快技术创新步伐、调整经济结构(能源结构)和控制人口增长。就政策选择而言,我国应该加大能源开发和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促进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步伐;确立市场机制在能源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合理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并实行基于市场激励的辅助性税费政策,促进全社会节能减排。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约束 能源环境政策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骆永民
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公共物品既能通过提高交易效率来促进分工演进并最终带来经济增长,也可通过改善劳动效率直接促进产出的增加,经济增长中的两难冲突发生于专业化经济和公共物品对劳动时间这一资源的争夺,资源的最终分配取决于三个重要的经济参数即专业化经济系数、公共物品的交易效率系数和劳动效率系数的大小和变化情况。文章最后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来论证主要结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
公共物品 分工演进 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唐成伟 陈亮
学术界对于"资源诅咒"产生的原因有着不同的观点,本文将产业结构演进这一影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纳入到"资源诅咒"现象的解释框架中,构建以工业化程度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为中介变量的中介传导模型,并利用中国1998~200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相关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资源开发强度的提高会抑制第三产业的发展,但是对制造业的"挤出效应"并不明显。第三产业发展在"资源诅咒"的发生机制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资源开发会通过抑制第三产业发展来影响资源型地区经济的增长。
关键词:
自然资源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中介变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赵春艳
本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各省1996-2005年人均GDP及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关系分别进行了模型拟合,结论认为:我国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显著,而后者对前者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我国经济增长模式是需求导向型的。其次,就各次产业与人均GDP的关系看,第一产业与人均GDP呈现负相关关系,而第二、三产业与人均GDP呈现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经济增长 三次产业结构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茜
文章基于Commoner的污染分解方程,研究经济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机理。基于中国的实际情况,将原始污染分解方程中的三大效应进行了拓展,引入能源和产业结构两个要素,并将生活污染排放也纳入分解方程,最后得出经济与环境的五大影响因素,以及经济与污染排放量、人口、GDP、经济结构、能源和技术的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葛成杰 华伟
本文基于土地的稀缺性,通过对土地的消费与投资双重属性来探讨对土地的最优利用。中心议题是考虑如何在经济增长模型研究上考虑土地的以上二重性,其目的是为了达到资源利用的帕累托最优。本文基于广义资本,即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土地资本来构造最优经济增长模型,希望能够得出一点土地最优利用的有意义的见解。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帕累托最优 最优规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朝明 曾胜 刘博
能源是经济安全的一个保障因素。能源的总量不足已经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瓶颈制约。增加能源总量除了要加大能源开发力度,增加能源消费以外,还有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从而相对增加能源供给这一有效途径。文章利用C-D生产函数构建了一个新的计量经济模型,并通过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揭示了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客观比例关系,并提出了使能源消费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合理比例与良性循环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能源消费 经济增长 关联关系 比例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