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705)
2023(22475)
2022(18817)
2021(17406)
2020(14570)
2019(33345)
2018(33067)
2017(63805)
2016(34487)
2015(38867)
2014(38685)
2013(38193)
2012(34882)
2011(31379)
2010(31778)
2009(29519)
2008(29245)
2007(26331)
2006(23600)
2005(21495)
作者
(99547)
(82753)
(82265)
(78388)
(52825)
(39450)
(37423)
(32289)
(31606)
(29821)
(28169)
(27926)
(26475)
(26395)
(25665)
(25308)
(24733)
(24150)
(23789)
(23772)
(20686)
(20313)
(20173)
(18986)
(18552)
(18483)
(18449)
(18376)
(16669)
(16237)
学科
(147400)
经济(147214)
(114430)
管理(111288)
(99362)
企业(99362)
方法(62602)
数学(51531)
数学方法(50723)
(42116)
(41458)
中国(40915)
业经(39929)
(32872)
地方(31783)
农业(28563)
(27553)
(27463)
财务(27449)
财务管理(27396)
理论(26283)
企业财务(25943)
(25644)
银行(25593)
技术(25223)
(25158)
贸易(25138)
(24454)
(24350)
(24271)
机构
学院(494386)
大学(492350)
(201353)
经济(197066)
管理(195439)
理学(167343)
理学院(165529)
研究(163658)
管理学(162479)
管理学院(161555)
中国(127373)
(106235)
科学(98758)
(96337)
(81583)
(79814)
(75912)
财经(75488)
中心(74731)
研究所(73392)
业大(71095)
(68431)
北京(67393)
(64069)
师范(63458)
农业(61988)
(61057)
经济学(60604)
(59631)
财经大学(55772)
基金
项目(325599)
科学(257687)
研究(240254)
基金(236183)
(204486)
国家(202719)
科学基金(175931)
社会(152457)
社会科(144602)
社会科学(144563)
(127875)
基金项目(123870)
自然(113425)
教育(111020)
自然科(110856)
自然科学(110832)
自然科学基金(108836)
(106484)
编号(98373)
资助(97799)
成果(79788)
重点(72703)
(71549)
(71383)
(68712)
课题(68001)
创新(63772)
国家社会(62724)
教育部(61869)
科研(61430)
期刊
(230377)
经济(230377)
研究(149198)
中国(100855)
管理(78569)
(76995)
(73743)
学报(73035)
科学(69275)
大学(57116)
教育(56735)
学学(53631)
农业(50020)
(49650)
金融(49650)
技术(46756)
业经(39628)
财经(37626)
经济研究(36029)
(32341)
问题(30040)
(27958)
技术经济(25533)
图书(23807)
商业(23218)
统计(23125)
现代(23104)
科技(22775)
理论(22732)
(22634)
共检索到7506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丹清  
制造企业商业化发展并不能改变专业化分工的效率优势,随着模块化时代的到来,生产、流通领域专业化分工的意义不仅在于分工本身能产生优势效率与规模效率,更多地体现在分工以后形成和谐的生产流通关系,并由此产生分工协调效率。剖析了目前我国生产制造企业与专业化流通渠道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依靠产业链整合,培育建设和谐生产流通关系,促成我国流通产业走规模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焦云霞  
随着数实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已经成为驱动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催生新型业态模式、增强产业链创新能力、推动高端化发展,以及提升产业链效率等方面作用显著。近些年,随着关键核心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及其应用场景的加速拓展,我国制造业产业链逐步升级,但仍面临很多挑战,如数字化水平有待提高、亟需破解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困局、数据要素流通有待进一步畅通等。为应对这些挑战,本文建议积极探索制造业产业链数字化水平逐步推进新模式,以数据要素循环流通强化要素支撑,以创新突破推动高端化发展,以新型数字化平台推动链上企业协同共赢。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上创利  赵德海  仲深  
当前,我国流通领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已经严重阻碍了流通产业的正常发展,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迫切需要转变流通产业发展方式。文章基于产业链整合的视角,从流通观念、流通功能、流通模式、流通产业结构、流通政策及流通效率共六个方面对现阶段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进行了研究,以期实现流通产业附加值和产业链整体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永焕  
我国流通领域的一系列问题已经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迫切需要进行流通产业链整合,以及转变流通发展方式。本文在研究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流通产业链整合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主要从观念、功能、模式、结构、政策、效率等六个方面,进行我国流通产业链的整合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提高流通产业的附加值与核心竞争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冯伟  李颖洁  
风电装备制造业作为风电产业的上游产业,已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本文基于产业链的视角,在分析国内外风电装备制造业现状的基础上,从分工协作、交易成本及产业集聚等角度剖析了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发展滞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坚持风电国产化、加强资源整合力度、提高产业集聚程度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严北战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大国,同时也是电商大国,充分利用这一双重优势,探求基于电商业—制造业集聚、融合的新型产业链整合及其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目前,我国发达地区呈现出电商业—制造业聚融式产业链发展形态。文章在分析了电商业—制造业双重集聚、交互融合发展机理的基础上,剖析了电商业—制造业聚融式产业链整合方式及其发展模式,重点构建了电商业—制造业聚融式产业链整合与产业升级理论模型。结果表明:双向集聚与双向融合具有互动与强化作用,基于两者互动的新型产业链整合具有产业链重构效应、协同效应与创新效应,能有效提高产业实力,进而推动制造业升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明  
双边市场理论提出了一个为交易方提供交易平台,以及维护各方利益的理论体系。在该理论指导下,流通产业与制造业被串联起来。流通产业专业化发展与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具有促进双方的发展、提高双方的专业化与规模化程度、提升双方的市场竞争力的意义。流通产业之所以会走向专业化发展,而制造业之所以最终选择空间集聚的模式,其动力在于企业追求最大化的经营利润,市场需求增长与多样化,产业基础与外部条件的优化。针对双边市场理论下流通产业的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必须强化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树立起二者协同发展的意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明  
双边市场理论提出了一个为交易方提供交易平台,以及维护各方利益的理论体系。在该理论指导下,流通产业与制造业被串联起来。流通产业专业化发展与制造业的空间集聚,具有促进双方的发展、提高双方的专业化与规模化程度、提升双方的市场竞争力的意义。流通产业之所以会走向专业化发展,而制造业之所以最终选择空间集聚的模式,其动力在于企业追求最大化的经营利润,市场需求增长与多样化,产业基础与外部条件的优化。针对双边市场理论下流通产业的专业化与制造业空间集聚存在的问题,文章提出必须强化基础设施的支撑作用,树立起二者协同发展的意识,促进流通产业与制造业的现代化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胜博  
经济活动中两个重要环节是流通和产业数字化,两者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作用较大,亟需探索三者是如何相互关联,以及内在作用机理。本文通过建立流通产业效率、产业数字化规模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中介效应模型,探讨了流通环节以及产业数字化规模的重要程度,并以2001-2019年全国和东中西部地区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流通产业和产业数字化共同促进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提升,三者之间存在正向显著效应;东中西部地区的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效应,且东部地区的效应更明显。得到的启示如下:通过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方式,拓宽数字技术在产业经济中的应用范畴,加速传统产业向数字化阶段迈进;结合流通产业、产业数字化等增长优势,探索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内在机理;引导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生态圈的新模式,注入流通产业、产业数字化等新活力,避免空间和区域之间的障碍,对区域协同发展起到辐射带动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戴文娇  曹建海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商贸流通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程度愈发凸显,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重要中介部门,商贸流通业的高效率发展对经济增长动能转换具有重要意义,而如何衡量商贸流通发展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基于产业链视角,借助投入产出模型,识别了我国商贸流通上下游产业链,并基于全产业链计算得到我国商贸流通行业发展效率值。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效率逐年提高,但2013年以后增速明显放缓。此外,由于上下游产业链发展效率的差异,导致我国各地区商贸流通业效率呈现明显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乌赶  许凤茹  
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文章从产业组织、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绿色集约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测算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指数。研究发现: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初始起步期、发展高峰期以及回落企稳期。增强产业韧性,提高产学结合度和专利价值度,以及释放要素活力以降低制造业企业生产成本是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路径。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苗晓娜  
从分析我国制造业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其在产业升级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流通业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驱动机理,对我国制造业如何进行产业升级提出了相应对策。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马松林  
各地区在粮食产业链上的分工效率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定量描述了中国粮食产业链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的区域分工效率。通过空间误差模型(SEM)分析得出,影响粮食加工业区域分工效率的因素主要是各地区的从业人数、资本投入和粮食产量。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分析得出,河南、辽宁、内蒙古和天津在粮食加工环节上的综合效率最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赵巍  
在数实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数字技术已成为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核心驱动力和重要增长极。选择我国30个省(区、市)2011—2021年的相关数据,从产业链创新化、产业链绿色化、产业链可控化三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测算得到各省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对数字技术与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之间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技术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的内在机制,在于数字技术能够凭借其信息、技术、资源优势,促进制造业产业链的创新化、绿色化和可控化,从而赋能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数字技术对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的促进效应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和产业链现代化高水平地区,信息、资源、产业基础较为完善,数字技术的赋能效应更为显著;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政府治理效能提高能显著增强数字技术的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技术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发展。基于此,建议实施数字技术差异化战略,推动数字技术与政府治理效能有机结合,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我国制造业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力“制造强国”战略的目标实现。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熊德平  冉光和  温涛  
本文从金融的本质出发 ,在论证了市场经济条件下 ,金融是一个独立产业的基础上 ,运用制度经济学分析方法揭示了规模化是金融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并进一步从理论和我国实际的角度阐述了我国金融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客观规定性。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促进我国金融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主要战略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