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29)
2023(12829)
2022(10272)
2021(9145)
2020(7400)
2019(16764)
2018(16370)
2017(31290)
2016(16341)
2015(18239)
2014(18107)
2013(17933)
2012(16512)
2011(14805)
2010(15142)
2009(14229)
2008(14286)
2007(12945)
2006(11889)
2005(11333)
作者
(47462)
(39541)
(39517)
(36702)
(25363)
(18696)
(17995)
(15230)
(15020)
(14312)
(13536)
(13226)
(12851)
(12710)
(12152)
(12027)
(11856)
(11638)
(11426)
(11378)
(9983)
(9824)
(9577)
(9182)
(9076)
(8816)
(8782)
(8778)
(7959)
(7815)
学科
(79770)
经济(79683)
(77315)
(69898)
企业(69898)
管理(62785)
业经(29819)
方法(26810)
(25924)
中国(23652)
(22710)
地方(21835)
农业(19066)
数学(18607)
数学方法(18424)
技术(18175)
(17108)
财务(17074)
财务管理(17056)
(16819)
企业财务(16120)
(15342)
(14874)
贸易(14858)
理论(14704)
(14370)
(14064)
(13205)
(13054)
(12332)
机构
学院(241321)
大学(234185)
(102206)
经济(100020)
管理(98019)
理学(82689)
理学院(81858)
管理学(80879)
管理学院(80388)
研究(78802)
中国(63422)
(50114)
(47362)
科学(45672)
(39403)
(39159)
(38557)
财经(36505)
中心(36395)
研究所(34717)
(32973)
北京(31931)
(31819)
业大(31814)
(31081)
师范(30816)
农业(29770)
经济学(29461)
(28440)
商学(27298)
基金
项目(152278)
科学(122393)
研究(116878)
基金(109303)
(93323)
国家(92374)
科学基金(81748)
社会(76351)
社会科(72358)
社会科学(72339)
(62606)
基金项目(57407)
教育(51661)
(50129)
自然(50050)
自然科(48977)
自然科学(48968)
编号(48443)
自然科学基金(48149)
资助(42817)
(38723)
成果(38651)
(35426)
(34870)
重点(33717)
课题(33222)
(32248)
创新(32110)
发展(31876)
国家社会(31371)
期刊
(127347)
经济(127347)
研究(73180)
中国(55301)
管理(43049)
(38645)
(37661)
科学(30706)
学报(29754)
教育(26831)
农业(26170)
技术(24883)
(24874)
金融(24874)
业经(24535)
大学(23625)
学学(21918)
经济研究(19384)
财经(18118)
问题(15977)
(15884)
(15799)
图书(15362)
技术经济(14457)
商业(13283)
现代(13023)
(12824)
世界(12191)
经济管理(11630)
科技(11555)
共检索到386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宋胜洲  
现代服务业和大都市圈都是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专业化分工协作不断深化的产物,都具有较为明显的分工协作的网络性。这两个分工协作网络耦合在一起,又推动了两者的共同发展。建立科学的现代服务业与大都市圈分工协作模式,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大都市圈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红霞  吴姝雅  
文章基于六大类生产性服务业内十大细分行业,选取709家企业,利用其5 420个总部及分支机构数据,从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差异性角度解析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三大都市圈的城市网络结构,并比较中心城市在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表明,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的差异化发展是城市网络结构差异的形成原因,一方面,不同的生产性服务业对不同都市圈结构的支撑作用不同,另一方面,中心城市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承载力"和"选择性"也强化了都市圈城市网络的结构性差异。依据城市节点特征,以及传统和非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网络特征,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都市圈分别属于单中心成长型、多中心稳健型和双中心超前型城市网络,进一步地,节点连通水平由高至低依次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在几乎所有非传统生产性服务业中长三角城市网络均占相对优势,京津冀和珠三角分别在IT,设计和广告行业中占优势。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程善兰  
上海大都市圈的形成和构建,标志着长江三角洲协同发展进入新阶段,也标志着城市间以合作为主、竞争升级且立体复杂的新型合作-竞争关系成为主流。文章通过对不同层次的城市竞合情况进行梳理,为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全方位一体化中把握机遇、扩大优势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樊舒琪  胡琬晶  
在危机经济时代背景下,以中国重点区域京津冀为研究对象,从机场群和城市群的界定入手,构建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6—2020年京津冀地区机场与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机场群与城市群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来看,近5年来京津冀地区机场发展与城市发展两系统始终保持高度耦合和优质协调状态,北京作为大都市,对于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及波动状态影响最大;但从各区域看,北京的强中心发展与周边区域机场、城市的发展存在明显失衡现象,天津、河北区域的协调程度仍处于良及以下水平,说明首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强烈,大都市圈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从大都市圈发展视角设计了危机经济时代的四大对策,为加快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樊舒琪  胡琬晶  
在危机经济时代背景下,以中国重点区域京津冀为研究对象,从机场群和城市群的界定入手,构建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采用熵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2016—2020年京津冀地区机场与城市发展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机场群与城市群两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整体来看,近5年来京津冀地区机场发展与城市发展两系统始终保持高度耦合和优质协调状态,北京作为大都市,对于京津冀地区的整体发展及波动状态影响最大;但从各区域看,北京的强中心发展与周边区域机场、城市的发展存在明显失衡现象,天津、河北区域的协调程度仍处于良及以下水平,说明首都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并不强烈,大都市圈效应不显著。在此基础上,从大都市圈发展视角设计了危机经济时代的四大对策,为加快京津冀机场群与城市群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战略构想。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钱亦杨  谢守祥  
从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规律来看 ,构建有系统的城市群区域经济已经成为国家间经济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与世界五大著名都市圈相比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还明显存在着传统和自然发展的痕迹 ,特别是因其属于三个省级行政区管辖下的经济区 ,所以某些政治地缘关系还制约着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因此系统思考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协同发展问题 ,以提高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竞争力 ,是促进大都市圈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圣军  
经济整合是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目标,而大都市圈发展同样是为了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功能。文章通过探讨经济整合和大都市圈发展的功能特征,指出经济整合与大都市圈发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即经济整合是大都市圈发展的最终归宿;大都市圈发展推动了经济整合;差异性造就了经济整合与大都市圈发展的特色。二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为我们理解经济整合与大都市圈发展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指导。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廖元和  
重庆大都市圈是重庆市的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中心,在空间结构上分为三个层次;重庆大都市圈也是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长江上游核心经济区的建设是影响重庆大都市圈功能定位的最大的外部环境因素,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则是重庆大都市圈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庆大都市圈的新发展战略就是将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新型开发区的发展促进重庆大都市圈的形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臧淑英,吕弼顺,李继红  
大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是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几年来 ,有关我国沿海发达地区大都市圈的实证研究成果较多。本文从哈尔滨大都市圈发展的实际出发 ,揭示其发展所具备的条件、背景和机遇 ,提出建设大都市圈的预期模式及主要战略措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何  白庆华  
都市圈是由功能互补、运用协同的城市群体所形成的城市区域;目前我国形成的三大都市圈主要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唐,三者各有优势;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发展面临着区域协调、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敏   郭广钰  
【目的】研究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的交互关系,旨在探索区域经济、社会与生态的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区域协同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视角。【方法】从“人口–社会–经济–空间”和“规模–压力–治理–效率”8个维度构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以上海大都市圈为研究对象,以其涵盖的9个城市及上海市16个区为基本研究单元,基于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城市和上海市辖区两个层面,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定量揭示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1)2011—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从“基本协调”向“优化协调”演进的积极态势,但各地区发展水平和步调不均衡,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差异性。(2)城市层面,以上海中心城区、苏州–无锡–南通以及舟山3个片区为中心辐射同步发展,呈现多片区发展的空间格局。(3)上海市辖区层面,上海市中心城区耦合协调度水平整体优于上海市郊区,呈两极分化格局。【结论】2011—2020年,上海大都市圈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稳步上升,但各地区差异较大,且空间分布不均衡。面对城镇化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错位的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系统耦合协调视角的差异化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协同发展策略,为都市圈的高质量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陶希东  
交通技术革新始终是推动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之一,更是影响不同区域政府间关系的助推力。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强大和高速铁路网的建设,我们迎来了一个高铁化的城市区域时代跨界大都市圈将纷纷崛起,同城化将成为某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现象,在大大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的同时,也将对区域跨界治理提出新的挑战。文章主要针对如何应对高铁时代的大都市圈跨界治理、战略重建等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蕾  王桂新  
改革开放30年来,东部地区的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都市圈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典型区域。本文分析了中国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的共同力量,即沿海的地理优势和中国经济改革的优惠政策。进而运用数据对比,挖掘东部三大都市圈经济发展中差异化的主导力量,京津冀都市圈是政府干预主导下的经济发展;长三角都市圈是市场力量主导下的经济发展;珠三角都市圈是由政策引导和外向型经济等外在力量作用下政府干预和市场力量共同作用的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建  
九大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构想○王建我国是世界上的第三个国土大国,幅员面积比美国还要辽阔,但我国又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大国,人均国土资源条件与日本类似。鉴此,我国应采取哪种区域发展模式最有利呢?随着我国高速增长时代的到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迫切性与日俱增...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