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21)
- 2023(6166)
- 2022(5002)
- 2021(4850)
- 2020(3890)
- 2019(9387)
- 2018(8991)
- 2017(17021)
- 2016(8723)
- 2015(10178)
- 2014(9914)
- 2013(9928)
- 2012(9408)
- 2011(8809)
- 2010(8636)
- 2009(8202)
- 2008(8321)
- 2007(6980)
- 2006(6220)
- 2005(5840)
- 学科
- 济(45828)
- 经济(45769)
- 管理(22405)
- 方法(21457)
- 业(20973)
- 贸(20425)
- 贸易(20414)
- 易(19882)
- 数学(18284)
- 数学方法(18209)
- 企(16934)
- 企业(16934)
- 中国(14522)
- 农(9851)
- 财(9693)
- 出(8888)
- 关系(8719)
- 业经(8493)
- 制(7768)
- 学(7586)
- 出口(7485)
- 出口贸易(7485)
- 口(7485)
- 融(7232)
- 金融(7232)
- 银(7098)
- 银行(7098)
- 行(6941)
- 理论(6625)
- 环境(6171)
- 机构
- 大学(137688)
- 学院(133770)
- 济(73231)
- 经济(72362)
- 研究(51330)
- 管理(49397)
- 理学(42662)
- 理学院(42230)
- 管理学(41871)
- 管理学院(41624)
- 中国(40767)
- 财(31097)
- 京(29269)
- 经济学(25722)
- 财经(25460)
- 科学(25350)
- 所(24812)
- 经(23587)
- 经济学院(23278)
- 研究所(22474)
- 中心(21121)
- 财经大学(19329)
- 北京(19280)
- 院(18407)
- 贸(17417)
- 江(16663)
- 范(16337)
- 师范(16267)
- 农(16038)
- 科学院(15580)
- 基金
- 项目(84954)
- 科学(68588)
- 基金(66296)
- 研究(65116)
- 家(57306)
- 国家(56918)
- 科学基金(48441)
- 社会(45947)
- 社会科(43808)
- 社会科学(43800)
- 基金项目(33405)
- 教育(29016)
- 资助(28045)
- 自然(27847)
- 自然科(27216)
- 省(27209)
- 自然科学(27206)
- 自然科学基金(26798)
- 划(24292)
- 编号(23917)
- 部(22023)
- 中国(21716)
- 国家社会(21230)
- 成果(20111)
- 教育部(19714)
- 重点(19402)
- 发(18703)
- 人文(18295)
- 社科(17653)
- 创(17517)
共检索到2043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代中强 梁俊伟
分工起因于人类进行交换的偏好,分工与贸易不可分。通过对经济学文献的梳理发现,伴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贸易利益的内涵也不断拓展。在要素分工模式下,贸易利益体现在:(1)满足人类多样化偏好;(2)资源配置效率提高;(3)企业、产业组织技术效率提高;(4)贸易外部效应,如技术外溢、制度变迁等。贸易利益(3)、(4)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分工 贸易利益 要素分工 贸易外部效应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莉
贸易利益(Gains of Trade)是国际贸易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从亚当.斯密时代开始,人们对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贸易利益"问题。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国际贸易增长速度和产业分工深化程度快速扩张,国际贸易规模和形态出现一系列新变化,一定程度上颠覆了贸易利益研究的基本框架,关于贸易利益的内涵和评估标准也在不断演进之中。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林玲 余娟娟
文章利用贸易附加值模型测算了我国制造部门及细分行业在1994~2008年间出口贸易利益水平,并进行总量与行业的趋势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近十几年来的总出口附加值比率长期锁定在[30.31%,36.41%]区间内,均值为32.98%。在细分行业中,加工贸易特征明显,尤其是所谓的"高科技"产业的贸易附加值比重相对更低。
关键词:
要素分工 贸易利益 贸易附加值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玲 葛明 赵素萍
本文在梳理传统贸易利益①测算指标的基础上,引入全球生产网络背景下贸易附加值的测算方法,着重构建了属权贸易利益测算的一般模型、股份制企业制度约束下贸易利益测算模型以及针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统计特点的贸易利益测算模型。分析发现:贸易差额适用于衡量一般贸易方式下的贸易利益,贸易条件可以反映一国出口商品的交换能力,两者结合有助于全面理解传统分工下的贸易利益;贸易附加值指标适用于解释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加工贸易迅速发展背景下一国出口贸易利益;属权原则将一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和OFDI对贸易的影响纳入研究,有助于从国家利益这个角度准确衡量一国贸易规模和贸易利益。本文依据1998-2011年的数...
关键词:
贸易差额 贸易条件 贸易附加值 属权贸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凯
尽管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能给发展中国家带来静态、动态两方面贸易利益,且中国参与这一新型国际分工的水平也在不断提升,然而由于所处层次较低,中国在分工进程中获取的贸易利益相当有限。若想提升贸易所得,必须在继续积极参与垂直分工与贸易的同时,加大研发投资,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以促使生产环节或产业由低附加值状态向高附加值状态演进。
关键词:
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 贸易利益 附加值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顾振华 沈瑶
利益集团会对中国政府产生影响吗?利益集团在中国的影响方式又和在西方国家时有何区别?利益集团之间是否也存在竞争关系?本文以"保护待售"模型为基础,考察了利益集团与政府以及利益集团之间的相互影响机制,并且利用2004—2012年中国36个行业数据进行了经验验证。结果表明:我国各行业中确实存在能够影响政府的利益集团,影响方式是代表委员类政治联系;与不存在利益集团的行业相比,拥有利益集团的行业会获得较高贸易保护;若下游行业存在利益集团,则上游行业原先获得的保护会被削弱。中国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基本兼顾了社会福利和利益集团利益。此外,利益集团的存在有时也会促进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利益集团 产业分工 政治联系 代表委员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睿伣
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下,一国获得的静态贸易利益已不能真实地反映情况,各国更关注其获得的动态贸易利益,作为其参与国际分工和进行国际贸易的根本目标。文章通过建立相关的回归模型,以贸易增加值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对中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分析。并以中美贸易为例,从就业水平、技术进步、产业结构水平三个方面来对中国获得的动态贸易利益进行实证分析。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潘安 王迎 戴岭
基于总贸易核算法和WIOD数据,本文从增加值贸易视角考察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贸易利益与全球价值链(GVC)分工地位,并通过垂直专业化结构讨论了贸易利益与分工地位存在的关系。研究表明:2000-2014年中国对金砖国家出口中的贸易利益占比和GVC分工地位均呈现出"V"型的变化趋势,中国主要处于GVC分工的下游环节,在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中处于相对不利的贸易利益分配地位;中国处于较低GVC分工地位的原因在于通过"加工贸易"模式参与GVC分工,主要以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为典型,导致中国的贸易获利能力相对较弱;俄罗斯和巴西的贸易获利能力有所加强,并处于相对较高的分工地位,印度的贸易获利能力和分工地位均有所下降。因此,与金砖国家贸易合作对中国在GVC分工体系下提升贸易获利能力和分工地位产生了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建江 杨细珍
中美双边贸易中中方的巨额贸易顺差是否使中方获得了同样的贸易利益,一直是中美两国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在产品内分工框架内,构建了双边贸易利益分配的理论模型,使用面板协整对1997-2009年中美双边8个主要制造业部门的贸易利得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美国依靠比较优势和垄断优势占据了产品价值链两端高附加值环节,而中国承担低附加值的中间环节;中美贸易失衡背后的利益流向并没有与贸易差额一致,中国在中美产品内贸易中获利微薄。因此,我国应该努力提升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力求锁定在附加值高的环节,以赢得更多的国际贸易利益。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许丹
随着差异化产品的出现和发展规模经济的要求,产业内贸易逐步取代了传统的产业间贸易成为现代国际贸易的主要趋势。产业内贸易的发展给贸易国带来了贸易利益,更带动了贸易国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但是在不同的分工体系下参与贸易国家的所得利益并不对等。从这一角度剖析产业内贸易的利益问题,使我国在短期内以及中长期内在发展产业内贸易上采取相应对策,以期提高我国产业内贸易水平。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产业内分工 垂直型 水平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继勇 刘威
本文在分析美中贸易的"产品内分工"特征与贸易利得衡量标准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当前美中贸易失衡中的利益分配实际上是一种各方"互利"的格局,但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以附加值计算的中国企业实际获益要大大小于其他经济体企业,同时,美国贸易逆差的损失可以通过其潜在收益加以弥补。因此,中国应从建立基于"所有权"原则的贸易差额统计体系、构建贸易利益分配核算指标体系、重点调整产业与贸易结构以及适当调整外资引入方向等四个方面入手,逐步增加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美中贸易利益分配格局中的实际获益。
关键词:
产品内分工 美中贸易失衡 利益分配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赵宏
本文依据新政治经济学中贸易政策的形成机理的理论,对中国利益集团的特点及其对贸易政策影响方式的特殊性进行分析,探讨如何使政策更好地反映利益集团的不同诉求以提高政策的有效性。
关键词:
新政治经济学 利益集团 贸易政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宏艳
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促进了中间品贸易的快速发展,各国及要素所有者获得的贸易利益不再是原有贸易利益按国别属性确定的属地利益,而是由中间品生产厂商的资本所有权决定的属权利益。本文在重新界定贸易利益的基础上,构建了贸易利益的所有权分解模型,并依据WIOD数据库测算了中国工业行业的属权贸易利益水平。结论表明,与属地贸易利益相比,我国工业行业属权贸易利益水平较高,并且逐年递增,一方面源于成本较低的中间品进口;另一方面源于专业化生产和中间品出口。其中可拆分的制造业属权贸易利益规模较大,源于FDI规模大于OFDI。而资源性行业属权贸易利益规模较小,间接表明跨国公司在华投资的动因属于资源导向型。
关键词:
全球价值链 贸易利益 属权贸易 属地贸易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蓓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恒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强调自由贸易给贸易各方及世界整体带来巨大利益,然而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却是贸易保护,理论与现实的巨大反差折射出理论必然存在缺陷。本文认为这源于决定国际贸易政策的国家利益在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中的缺位。通过研究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和马克思国际贸易理论中对于国家利益的表述,并在分析基于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贸易政策对于国家利益的保障机制的基础上,讨论了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及其调整方向,最后以比较利益论为例讨论了重构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