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25)
2023(3878)
2022(3199)
2021(2611)
2019(4744)
2018(4587)
2017(9288)
2016(4596)
2015(5144)
2014(5234)
2013(5441)
2012(5376)
2011(5040)
2010(5284)
2009(5132)
2008(4657)
2007(4259)
2006(4183)
2005(3983)
2004(3582)
作者
(14168)
(12239)
(12081)
(11664)
(7803)
(5654)
(5395)
(4644)
(4570)
(4503)
(4262)
(4058)
(3992)
(3884)
(3797)
(3771)
(3546)
(3431)
(3430)
(3237)
(2997)
(2905)
(2887)
(2866)
(2824)
(2818)
(2526)
(2478)
(2390)
(2362)
学科
(49517)
经济(49498)
地方(14558)
方法(12382)
管理(12152)
地方经济(11676)
数学(11285)
数学方法(11258)
(9546)
中国(8290)
(7424)
业经(7246)
(6601)
(6337)
企业(6337)
经济学(6289)
环境(5357)
农业(5139)
(4967)
(4822)
产业(4801)
(4677)
金融(4677)
(4535)
(4463)
(4277)
贸易(4273)
资源(4227)
(4201)
(4150)
机构
学院(77601)
大学(77066)
(48553)
经济(47888)
研究(31759)
管理(26618)
中国(23700)
理学(22268)
理学院(22005)
管理学(21783)
管理学院(21627)
(19494)
经济学(17228)
科学(15999)
(15983)
(15406)
财经(15340)
经济学院(15188)
研究所(14193)
(13848)
中心(13092)
(11910)
财经大学(11126)
(10928)
科学院(10076)
北京(9935)
社会(9922)
经济研究(9909)
(9544)
(9008)
基金
项目(44803)
科学(35691)
基金(33596)
研究(33340)
(28616)
国家(28426)
社会(24730)
科学基金(24290)
社会科(23587)
社会科学(23582)
基金项目(16929)
(16632)
资助(14057)
教育(13888)
(13153)
自然(13098)
自然科(12771)
自然科学(12769)
自然科学基金(12543)
(12393)
经济(12294)
(11740)
编号(11739)
国家社会(11258)
发展(10291)
重点(10232)
(10190)
(10164)
成果(9680)
教育部(9111)
期刊
(62284)
经济(62284)
研究(30066)
(14976)
中国(14040)
管理(11805)
经济研究(11764)
财经(9064)
科学(9026)
学报(8941)
(8900)
(8057)
(7872)
金融(7872)
问题(7867)
技术(7232)
大学(7202)
学学(7118)
业经(7108)
技术经济(6323)
(5868)
世界(5800)
农业(5788)
统计(5573)
国际(5266)
经济问题(5090)
经济学(4816)
经济管理(4628)
(4560)
改革(4420)
共检索到130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朱勇  
新增长理论是8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新的理论分支,其核心思想是认为经济体系不需要借助外力推动就可以实现长期增长。根据各个新增长模型采用的基本假设条件的区别,可以将新增长理论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初期的新增长模型在完全竞争假设条件下说明...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立华  
基于新增长理论,构建了一个动态模型,分析了信任、分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复杂作用机理,指出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均衡状态:较高的社会诚信水平有利于分工以及分工的深化,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而后者同样有利于信任水平的提高;相反,如果社会整体的信任水平不理想,则守信者会演变为失信者,从而产生信任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恶性循环";另外还存在一种中间状态的均衡结果,即信任水平和经济发展都处于静止状态。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佳洪  
人类社会几千年的文明史,从表象上看是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从内容上看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文化上看是人类向现代文明不断迈进的历程。特别是近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表明了人类社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然而,我们在承认我们已经实现和正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一直在苦苦寻求实现经济增长的动因、源泉、方式、制度、结构,以阐释人类社会漫长的经济增长的演进历程,进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以指导我们的实践。本文的目的,也就在于对经济增长的源泉问题作一番探索与研究,并认为报酬递增条件下的分工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源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骆永民  
在新兴古典经济学框架内,公共物品既能通过提高交易效率来促进分工演进并最终带来经济增长,也可通过改善劳动效率直接促进产出的增加,经济增长中的两难冲突发生于专业化经济和公共物品对劳动时间这一资源的争夺,资源的最终分配取决于三个重要的经济参数即专业化经济系数、公共物品的交易效率系数和劳动效率系数的大小和变化情况。文章最后从历史经验的角度来论证主要结论的正确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邓丽姝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涛  
新经济增长理论是指在80年代中后期迅速发展起来的以研究内生技术进步为主要特征的增长理论。到目前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研究思路。第一种思路以在生产中累积的资本来代表当时的知识水平将技术进步内生化,这一类模型被称为知识积累模型,可简称AK(accumulation of knowledge)模型。第二种思路是技术进步取决于对人力资本建设的资源投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樊志宏  
在关注资源配置的新古典经济学那里 ,分工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 ,这主要是因为新古典经济学以分工既定为前提 ,而且它的完全理性及完全信息的框架也无法分析分工这一制度范畴 ,这也决定了新古典经济学无法合理地解释经济的增长问题。相反地 ,只有在有限理性和有限信息的分析框架下 ,我们才能透析专业化分工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它通过促进行为人所掌握的理性知识水平及信息量的提高 ,进而带来其生产能力的提高 ,从而实现经济的增长与进步。新增长理论是对上述思想的模型化表述 ,它所设定的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是其整个理论分析的关键所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冉光和  徐鲲  李敬  
基于劳动分工理论,建立了教育发展、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新兴古典经济模型,并运用中国区域面板数据对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揭示了教育的劳动分工功能。研究结论表明,无论是自给自足还是分工条件下,受教育水平越高,人均真实收入越高,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产生了重要促进作用;受教育水平提高对劳动分工与专业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交易效率相对较低的西部地区可能会限制教育作用的发挥,西部地区教育对经济的作用要小于东部地区。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光妍  周正  
随着城市群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群城市间产业分工也处于持续不断的形成与演进当中。文章以中国11个国家级城市群1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群产业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此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中介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群内部所形成的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服务业、外围城市发展制造业的产业分工格局,对城市群整体、中心城市、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中介机制来看,城市群产业分工可以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带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基于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总量的提升,更体现在结构的优化。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体系,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并行推进,助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健  
本文从产品内国际分工下的新地区专业化角度,探讨了新地区专业化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在国际分工格局演化过程中,各地区对外开放也形成了不同的专业化道路。东部新地区专业化特色更加明显,中西部基于产业间、产业内国际分工下的地区专业化特点则更为突出。考虑到经济发展的空间相关性,新地区专业化发展通过充分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效应等,呈现对区域经济增长更稳健的促进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于光妍  周正  
随着城市群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群城市间产业分工也处于持续不断的形成与演进当中。文章以中国11个国家级城市群1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群产业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此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中介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群内部所形成的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服务业、外围城市发展制造业的产业分工格局,对城市群整体、中心城市、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中介机制来看,城市群产业分工可以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带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基于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总量的提升,更体现在结构的优化。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体系,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并行推进,助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徐璋勇  
金融系统与分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资源与动力,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全国总体和分区域为样本,主要考察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分工进而影响经济增长,为金融分工体系构建与产业专业化水平提升提供经验证据。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显著正效应,在考虑金融发展因素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仍为正效应。分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且金融发展对分工具有正的溢出效应,其中,中部地区高于东部地区,西部地区最低。而东北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但分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十分重要。本文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的提...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伟  陈仲常  
文章从分工提升效率的角度分析就业与产出间的关系,发现随着更多的劳动者参与社会大生产,分工更为细致,专业化水平更高,从而带来更高的产出水平。而且这个边际产出效应会先递增再递减。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我国的分工水平正处于边际产出递增阶段。如果十八大之后的改革措施能进一步降低交易费用,同时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等措施来扩大市场规模以吸纳更高程度的分工,我国的经济增长会迎来一个较长时间的大发展。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朱炎亮  杨治国  
本文以Yang and 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分析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交易成本、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在分工水平演进的不同阶段,分工水平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具有不同的效果,而熟能生巧以及"干中学"所导致的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则是不同地区分工水平演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分工水平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本文利用1952-2006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对上述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支持本文所得出的结论。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朱炎亮  林源  
本文以Yang and Borland(1991)的内生分工演进模型为基础,将模型由比较静态分析发展到完全动态的分析,分析了分工水平的发展路径以及专业化程度、交易成本、分工水平与地区经济增长间的影响关系,发现地区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交易成本的变化、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均为影响地区经济增长与分工演进的重要因素。在分工水平演进的不同阶段,分工水平、交易成本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均具有不同的效果,而熟能生巧以及"干中学"所引致的专业化程度的演进则是不同地区分工水平演进的动力,同时也是影响分工水平增长速度的主要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