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02)
2023(12717)
2022(10656)
2021(9823)
2020(8071)
2019(18348)
2018(17815)
2017(34213)
2016(18257)
2015(20771)
2014(20922)
2013(20794)
2012(19341)
2011(17218)
2010(17677)
2009(16734)
2008(15944)
2007(14723)
2006(12630)
2005(11381)
作者
(52582)
(43720)
(43695)
(41776)
(27589)
(20911)
(20126)
(17013)
(16574)
(15796)
(14711)
(14686)
(13715)
(13713)
(13683)
(13557)
(13447)
(12779)
(12733)
(12522)
(10818)
(10707)
(10705)
(9983)
(9928)
(9895)
(9865)
(9668)
(8839)
(8799)
学科
(76924)
经济(76855)
(53569)
管理(51990)
(43447)
企业(43447)
方法(32438)
数学(27990)
数学方法(27728)
(26944)
金融(26941)
中国(26739)
(25568)
银行(25543)
(24644)
(23508)
(22035)
地方(19325)
业经(19315)
(18609)
农业(16064)
(14605)
财务(14574)
财务管理(14532)
(14467)
贸易(14452)
(14032)
(13923)
企业财务(13794)
技术(13735)
机构
学院(263077)
大学(258383)
(109868)
经济(107426)
管理(98742)
研究(85519)
理学(84334)
理学院(83434)
管理学(82123)
管理学院(81623)
中国(71580)
(53500)
(52230)
科学(50924)
中心(43040)
(42943)
(42737)
财经(41442)
(41250)
研究所(38426)
(37373)
业大(37132)
经济学(34839)
(33861)
北京(33809)
农业(33544)
(33175)
师范(32846)
经济学院(31870)
财经大学(30659)
基金
项目(169739)
科学(132874)
研究(129799)
基金(119787)
(102549)
国家(101604)
科学基金(86922)
社会(81120)
社会科(76964)
社会科学(76938)
(68926)
基金项目(63523)
教育(59040)
(56649)
编号(54586)
自然(52875)
自然科(51600)
自然科学(51583)
自然科学基金(50666)
资助(47925)
成果(44414)
(39085)
重点(38418)
课题(37865)
(37328)
(37066)
创新(34757)
(33449)
国家社会(33221)
项目编号(33174)
期刊
(122661)
经济(122661)
研究(77634)
中国(54107)
(42265)
(39934)
(38552)
金融(38552)
学报(37303)
管理(34737)
科学(34623)
教育(29294)
大学(28610)
学学(26913)
农业(25895)
技术(24148)
业经(22064)
财经(20625)
经济研究(19500)
(17864)
问题(16473)
技术经济(13754)
(13425)
理论(13379)
科技(13294)
商业(13095)
(12778)
(12366)
(12321)
论坛(12321)
共检索到398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李颖  
本文构建初端、中端和高端三个层次的科技产业与金融结合的路径。从初端至高端是科技产业与金融结合的不同发展阶段,也是两者结合逐渐走向稳定成熟的过程。初端路径主要指基本路径,如银行贷款、股票融资等与企业科技创新相结合以及信息技术被运用到金融体系发展之中;中端路径主要指技术和资本的"联姻",技术和资本两者融合在市场上充分流动,既流入企业促进科技创新,也流入金融部门促进金融发展。高端路径主要指科技产业与金融两者完全融合,不分彼此,同时存在于一个实体内部,这是科技产业与金融结合最高效的路径。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夏杰长  李建伟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周鲁柱  
在当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我国宏观经济整体运行态势下行压力逐步加大的背景下,探索基于产融结合模式的低碳导向型科技产业投资策略优化路径,将有助于提升我国低碳科技产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我国社会发展模式转型和宏观经济发展模式升级。本文阐述了低碳科技产业投资视域下产融结合的内涵及其价值,从低碳科技产业投资的微观运行风险和低碳科技产业投资的宏观环境风险等角度度,剖析了低碳科技产业投资的风险影响因子;给出建立低碳科技产业投资信托基金、维护资金链安全及建立政策性引导基金等优化低碳科技产业投资的微观运营策略,并从社会、法治及政策等角度给出了低碳科技产业投资的宏观支撑系统建设策略。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韩一萌  
在科技水平不断提升的背景下,科技与金融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何解决我国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推动科技金融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一、科技金融发展方兴未艾美国硅谷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与金融的结合,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对科技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据统计,在美国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健屏  
一、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是当代发展高科技产业的重要条件高科技产业是知识高度密集、学科高度综合的新兴产业,它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深远影响。人类社会由农业经济发展到工业经济,现在又进入知识经济时代。据统计,知识经济在发达国家经济中的比重已占50%,而高...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代美芹  孙书章  
高科技产业是知识经济的第一支柱产业,技术进步转化为生产力的关键在于高新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这一过程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是否存在一个能对技术进步转化为生产力起决定性作用的风险投资支持系统。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冬青  
苏台两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呈现互补关系 ,两地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合作具有客观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有着相当广阔的合作空间。本文分析了苏台两地高科技产业各自的优劣势 ,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两地高科技产业合作的重点与途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童藤  
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对武汉创新驱动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武汉创新成绩卓著,科技金融创新尤为突出。本文对湖北省武汉市科技金融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武汉科技金融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借鉴国内科技金融创新发展典型案例中的经验,明确提出武汉市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的具体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杨农  
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产业是现代经济的根基,科学把握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客观规律,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互动,实现金融要素、科技资源和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对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金融、科技、产业融合互动主要路径
关键词: 三融合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钟书华  王炎坤  刘燕美  
影响科技奖励的社会分层诸因素探析华中理工大学钟书华王炎坤国家科技奖励工作办公室刘燕美科技奖励的社会分层就是对科技奖励进行等级分类,即根据一定的标准去判定社会生活中具体奖项之间的相对位置。从而把奖项划分为不同的层次。研究影响科技奖励社会分层的因素,有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陶仁泉  谢春讯  
高校科技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亮点,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完善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完善的资本投资体系。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高校科技产业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为高校科技产业提供金融支持的有效途径,并为其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杜子平  高立宝  
本文采用分层条件Copula理论来研究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下的危机传染路径问题。在研究中采用t-GARCH(1,1)模型拟合各个金融市场的股指日收益率,以条件Copula分析两次危机下中国大陆股市与美国股市、英国股市、日本股市、台湾股市、香港股市2005年1月至2012年7月间的风险传染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次贷危机期间美国股票市场将危机传染到香港股票市场,再由香港股票市场传染其他亚洲股票市场。而在欧债危机期间英国股票市场分别直接传染美国股票市场和香港股票市场,再通过香港股票市场对其他亚洲股票市场传染。两次危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浩  韩静  
绿色金融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从国际视角来探析我国的绿色金融实践路径有助于我们在了解绿色金融现状的基础上知其"所以然"。论文在对比国内外实践差异的基础上,对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路径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近乐  尚涛  蔡晨雨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促进国防科技产业快速发展和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国防科技产业是军民深度融合的最佳载体和重要平台。将国防科技产业领域军民融合发展归纳为院所自转、军工自转、院企联转、校企联转、军民共转、民企参军等6种模式,在此基础上,从技术、资本、人才、制度、组织、市场、产业链等7个方面探索相应的军民深度融合路径,以期为形成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近乐  尚涛  蔡晨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