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068)
- 2023(17521)
- 2022(15338)
- 2021(14289)
- 2020(12227)
- 2019(28495)
- 2018(28324)
- 2017(55155)
- 2016(29924)
- 2015(34104)
- 2014(34297)
- 2013(33794)
- 2012(30934)
- 2011(27620)
- 2010(27674)
- 2009(25544)
- 2008(25194)
- 2007(22305)
- 2006(18942)
- 2005(16349)
- 学科
- 济(120746)
- 经济(120610)
- 管理(86886)
- 业(83879)
- 企(69525)
- 企业(69525)
- 方法(62221)
- 数学(54913)
- 数学方法(54082)
- 财(33152)
- 农(32609)
- 中国(30338)
- 学(25933)
- 业经(25836)
- 地方(23082)
- 农业(22051)
- 贸(21771)
- 贸易(21762)
- 易(21090)
- 理论(21047)
- 制(20861)
- 务(20838)
- 财务(20748)
- 财务管理(20701)
- 企业财务(19586)
- 和(18609)
- 技术(18467)
- 环境(17819)
- 银(17291)
- 银行(17237)
- 机构
- 大学(429396)
- 学院(428979)
- 管理(171042)
- 济(168763)
- 经济(165075)
- 理学(149647)
- 理学院(148023)
- 管理学(145026)
- 管理学院(144265)
- 研究(136970)
- 中国(101039)
- 京(89952)
- 科学(86961)
- 财(76444)
- 农(69921)
- 所(68869)
- 业大(65830)
- 中心(63797)
- 研究所(63082)
- 财经(62541)
- 江(61354)
- 经(56889)
- 北京(56423)
- 范(55912)
- 师范(55358)
- 农业(55095)
- 经济学(51295)
- 州(49886)
- 院(49433)
- 财经大学(46703)
- 基金
- 项目(297778)
- 科学(233709)
- 基金(215964)
- 研究(214428)
- 家(188309)
- 国家(186771)
- 科学基金(161006)
- 社会(133610)
- 社会科(126574)
- 社会科学(126537)
- 省(116948)
- 基金项目(114348)
- 自然(107097)
- 自然科(104655)
- 自然科学(104627)
- 自然科学基金(102729)
- 教育(100561)
- 划(98398)
- 资助(90929)
- 编号(87960)
- 成果(70342)
- 重点(66462)
- 部(65685)
- 发(62127)
- 创(61368)
- 课题(60214)
- 科研(57647)
- 创新(57234)
- 教育部(56444)
- 大学(55869)
- 期刊
- 济(173787)
- 经济(173787)
- 研究(119045)
- 中国(74336)
- 学报(68948)
- 科学(62874)
- 农(62129)
- 管理(59382)
- 财(58858)
- 大学(52143)
- 学学(49251)
- 教育(46593)
- 农业(42881)
- 技术(39111)
- 融(33121)
- 金融(33121)
- 财经(29813)
- 业经(29535)
- 经济研究(28591)
- 经(25398)
- 问题(22904)
- 统计(22381)
- 业(22288)
- 技术经济(21219)
- 图书(21165)
- 版(20524)
- 策(20313)
- 理论(19940)
- 科技(19817)
- 商业(19511)
共检索到600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莫旋 阳玉香 唐成千
基于中国流动人口数据,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决定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流动人口收入具有明显的分层聚类性,流动人口收入不仅与个体层次因素有关,而且还受社区层次因素的影响,但前者的作用更大;流动人口收入社区层次变异的1/3,可由社区特征变量来解释,而个体特征变量能解释个体层次变异的比例不足10%;个体特征变量对流动人口收入的影响,部分是通过社区层次因素来体现,不同层次因素之间存在互动。研究结论对于调查问卷设计的完善和流动人口收入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分层异质 流动人口 收入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莫旋 唐成千 阳玉香
流动人口就业在城镇化推进中不仅受制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以及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其就业选择还存在诸多掣肘。本文基于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利用分层多元选择模型,从分层异质视角研究中国流动人口就业影响因素与就业选择。研究发现:不同就业身份流动人口拥有的资源禀赋存在明显差异,流动人口就业选择受个体层次与社区层次因素影响,具有明显的分层聚类性;流动人口的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的代际差异,对其就业选择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老一代流动人口偏向于创业型就业,而新生代流动人口偏向于务工型就业,不同代际流动人口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也存在明显差别。因此,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问题需根据不同的群体特征,分类引导,制定不同就业促进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一丁 杜子芳
文章选取2010至2012年154家信息技术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分层线性模型,从股权结构、董事会的结构及规模、高管薪酬激励以及产权比率等内部治理结构与外部治理结构出发从整体上考虑了公司治理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股权结构、产权比率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影响公司经营绩效最为显著的变量,其中产权比率对公司经营绩效是显著的负影响,股权结构是显著的正影响。上市公司应寻找并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以此推动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
关键词:
公司治理结构 经营绩效 分层线性模型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齐明珠 王亚
文章利用2015和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基于流动人口内部结构性分化特征,从公共服务获得度、经济地位和社会声望3个维度构建社会经济分层框架,并结合2019年北京市调研数据,分析中国流动人口分层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及演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在中国流动人口社会经济分层体系中,公共服务获得度的影响最大,而以往研究中常用的职业声望差异较小。(2)中国流动人口按资本、专业、蓝领、弱势四组分层,呈现两端收缩、重心偏下的结构,中层及以上发育不足,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其演进提升。(3)流动人口分层结构处于上移的趋势中。(4)城—城流动人口的分层结构更优,但未形成"橄榄"形,在"本地化"工作中需要"分层推进,分类指导"。(5)教育是造成分层差异的根本原因,提升教育水平是未来形成健康稳定分层结构的基础。文章提出完善社会培训体系、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等促进流动人口人力资本优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何晓群 刘达通
投资就是投资者当期投入一定金额的资金,以期在未来获得能够补偿某些因素的回报,这些因素包括投资资金被占用的时间、预期的通货膨胀率和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其中不确定性被视为风险。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熟悉股票、债券、基金、期权等金融产品,即使对其中的运作原理不甚明白,也清楚这些金融产品能够带来收益,同时伴随着风险。不管是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都希望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能够有效控制风险。
关键词:
分层线性模型 夏普单指数模型 组合优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谭江蓉
本文利用2014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采取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不同收入阶层乡城流动人口群体的人力资本回报及其差异。研究发现,乡城流动人口已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收入分层,其中10%最高收入阶层的平均收入是10%最低收入阶层平均收入的8.34倍;乡城流动人口的平均教育回报率为2.39%,中低收入及以下阶层的教育回报率差异不显著,中高收入及以上阶层的教育回报率差异显著;提高受教育年限对乡城流动人口中高收入及以上阶层的影响比较大,且最大受益者为高收入阶层;乡城流动人口的平均工作经验回报率为-0.31%,工作经验回报率在中高收入阶层以下均表现为负值,只有到了高收入阶层才呈现出并不显著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汪传艳 徐璐
针对我国流动学生异地升学问题较为严峻的现状,本研究利用分层线性模型对初中流动学生的升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流入地就读普通高中是初中流动学生的主流选择,个体层面上的学业成绩、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以及学校层面上的学校性质是影响初中流动学生升学意愿的主要因素,而其背后的根源仍在于宏观层面上异地就学政策的不公正。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阳玉香 莫旋 刘杰 谢汶莉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流动人口是否获得公平的劳动收入。研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总体上获得了较公平的劳动收入,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流动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谈判能力相对减弱,高收入者获得的工资要低于公平工资水平,而低收入者获得的工资要高于公平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会影响流动人口的劳动收入。因此,要为流动人口获得公平劳动收入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提升其在劳动力市场的谈判能力,同时政府要根据流动人口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提出相应政策,以增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从而提升流动人口的劳动收入。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双边随机前沿 公平 劳动收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阳玉香 莫旋 刘杰 谢汶莉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流动人口是否获得公平的劳动收入。研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总体上获得了较公平的劳动收入,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流动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谈判能力相对减弱,高收入者获得的工资要低于公平工资水平,而低收入者获得的工资要高于公平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会影响流动人口的劳动收入。因此,要为流动人口获得公平劳动收入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提升其在劳动力市场的谈判能力,同时政府要根据流动人口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提出相应政策,以增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从而提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双边随机前沿 公平 劳动收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阳玉香 莫旋 刘杰 谢汶莉
文章基于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分析流动人口是否获得公平的劳动收入。研究发现:我国流动人口总体上获得了较公平的劳动收入,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流动人口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谈判能力相对减弱,高收入者获得的工资要低于公平工资水平,而低收入者获得的工资要高于公平工资水平;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会影响流动人口的劳动收入。因此,要为流动人口获得公平劳动收入创造一个良好环境,提升其在劳动力市场的谈判能力,同时政府要根据流动人口劳动力市场的异质性提出相应政策,以增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从而提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双边随机前沿 公平 劳动收入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韩昕儒 陈永福
本研究基于国家统计局2007~2009年城镇居民住户调查中不同收入层次农民工样本,运用二次型近似理想需求系统模型(QUAIDS)对其家庭食物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部农民工样本的各类食物支出弹性均显著为正,且随着收入的增加,农民工的粮食和蔬菜的支出弹性值呈增加趋势,畜产品呈减少趋势,食用油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农民工的各类食物自价格弹性均显著为负,且总体来看农民工对食用油的价格变化最为敏感,但低收入家庭对蔬菜的价格变化更为敏感。本文的政策建议是,在城镇化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政府有必要确保城镇地区食物供应总量和增量,尤其是要制定确保蔬菜、粮食和食用油预期增量有效供给的相关对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黄英伟 张晋华
本文基于生产队收益分配数据,利用分层线性模型(HLM),计算了人民公社时期由于所在生产队不同而导致的农户间收入差异。结果表明,生产队因素可以解释农户间收入差异的三分之一强(37.73%)。将生产队影响因素分解为结构性因素(现代生产要素采用)和制度性因素(国家提取比例)后发现,现代生产要素采用越多、生产队农业生产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提高农户收入;国家提取比例越低越有利于农户收入提高。本文首次计算了生产队层次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有利于理解人民公社的效率损失等问题。
关键词:
人民公社 收入差异 工分制 生产队档案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葛振宇 任然
文章在异质性企业动态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出口企业"开拓者-追随者"模式,解释出口开拓者对出口追随者影响的逻辑机制。利用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进行合并匹配,通过双层结构分层线性模型(2L-HLM)实证检验出口开拓者的溢出效应对出口跟随者企业生产绩效的影响,实证发现:出口开拓者对出口追随者生产率具有显著外部效应,出口追随者能够通过向出口开拓者的学习而提升企业的生产率,其中龙头开拓者企业对追随者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显著;出口开拓者的聚集会对出口追随者产生溢出效应和挤出效应,出口开拓者数量的边际增长对出口追随者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的关系。
关键词:
异质性企业 溢出效应 企业生产率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朝静 李谷成 高雪
温度、降水及高温热害等气候条件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论文基于2003—2011年湖北农户层面的2 610个样本数据及气象数据,在考察湖北地区水稻生长期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水稻单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层模型,重点探讨了温度、降水、极端高温等气候因素对湖北水稻单产的影响,并检验了温度、降水对水稻单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湖北省高温热害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2003—2011年湖北省高温热害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伴随"V"型波动。空间上,高温热害在鄂中和鄂东地区比较严重,鄂西地区和江汉平原则相对更轻。另一方面,气候因素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温度对水稻单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两者间存在显著的倒"U"关系,降水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并不显著,而高温热害对水稻单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另外,机械、劳动等要素投入与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显著提高水稻单产。因此,加强对湖北省气象因素的预警及预报,改善农田水利设施、优化播种期、选择适宜品种等方式对于提高水稻单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温度 降水 高温热害 分层模型 水稻单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尹朝静 李谷成 高雪
温度、降水及高温热害等气候条件与水稻生产息息相关。论文基于2003—2011年湖北农户层面的2 610个样本数据及气象数据,在考察湖北地区水稻生长期高温热害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水稻单产及其影响因素的分层模型,重点探讨了温度、降水、极端高温等气候因素对湖北水稻单产的影响,并检验了温度、降水对水稻单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湖北省高温热害呈现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2003—2011年湖北省高温热害呈先降后增的变化趋势,伴随"V"型波动。空间上,高温热害在鄂中和鄂东地区比较严重,鄂西地区和江汉平原则相对更
关键词:
温度 降水 高温热害 分层模型 水稻单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