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132)
- 2023(8949)
- 2022(8117)
- 2021(7703)
- 2020(6462)
- 2019(15079)
- 2018(15152)
- 2017(29294)
- 2016(16030)
- 2015(18002)
- 2014(18003)
- 2013(17869)
- 2012(16226)
- 2011(14398)
- 2010(14120)
- 2009(12778)
- 2008(12171)
- 2007(10324)
- 2006(8914)
- 2005(7476)
- 学科
- 济(59553)
- 经济(59488)
- 管理(45200)
- 业(42790)
- 企(36469)
- 企业(36469)
- 方法(30168)
- 数学(26067)
- 数学方法(25766)
- 农(15527)
- 学(15055)
- 财(14697)
- 中国(14606)
- 业经(13319)
- 地方(12334)
- 理论(10812)
- 和(10479)
- 农业(10330)
- 贸(10087)
- 贸易(10079)
- 制(9959)
- 技术(9921)
- 务(9766)
- 易(9766)
- 环境(9723)
- 财务(9709)
- 财务管理(9694)
- 企业财务(9202)
- 教育(8845)
- 划(8714)
- 机构
- 大学(222999)
- 学院(220836)
- 管理(91530)
- 济(80904)
- 理学(80365)
- 理学院(79498)
- 经济(78968)
- 管理学(78078)
- 管理学院(77703)
- 研究(71865)
- 中国(51527)
- 科学(48015)
- 京(47684)
- 农(37118)
- 业大(36428)
- 所(36101)
- 财(35622)
- 研究所(33501)
- 中心(32529)
- 江(30464)
- 北京(30009)
- 财经(29429)
- 农业(29230)
- 范(29121)
- 师范(28838)
- 经(26825)
- 院(26330)
- 州(25289)
- 技术(23817)
- 师范大学(23470)
- 基金
- 项目(160839)
- 科学(125223)
- 基金(115853)
- 研究(115722)
- 家(101821)
- 国家(100986)
- 科学基金(86204)
- 社会(70041)
- 社会科(66193)
- 社会科学(66172)
- 省(63142)
- 基金项目(62863)
- 自然(58513)
- 自然科(57105)
- 自然科学(57092)
- 自然科学基金(56021)
- 划(53730)
- 教育(52625)
- 编号(47561)
- 资助(47477)
- 成果(37873)
- 重点(35816)
- 部(34678)
- 发(33678)
- 创(33515)
- 课题(32234)
- 创新(31173)
- 科研(31173)
- 计划(30052)
- 大学(29772)
共检索到3050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葛建 黄德文 高旭 汤金华 沈华
[目的]本文研究了分层土壤的持水性能。[方法]以砂壤和细砂设计了3种不同分层(2、4和8层)土柱,开展室内饱和排水试验。与均质细砂和砂壤土壤进行比较,观察土柱从饱和到120 h末的持水量变化,测量试验土柱最终含水率剖面,利用HYDRUS-1D软件对分层土柱的入渗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砂壤与细砂的土壤分层结构能够提高土体持水能力,增加粗细土壤分层数量有助于提高土柱含水量。试验说明分层土柱的排水主要来自粗质土壤,相对细质土壤排水量较低,反映了粗质土壤上覆细质土壤界面存在的毛细屏障作用能提高上层土壤的持水能力。[结论]本研究对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土壤修复、污染物填埋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永辉 武继承 赵世伟 曹丽花 黄占斌
有机高分子聚合物能对土壤水分特征产生重要影响,为阐明聚丙烯酰胺(PAM)对黄土高原主要土壤类型(黄绵土、黑垆土和塿土)的保水作用,采用土柱法研究了PAM用量分别为54.5,112.9,169.4和225.8 mg/kg对3种土壤的持水性能、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土壤蒸发量的影响,并以不添加PAM为对照。结果表明,PAM提高了黄绵土和黑垆土的持水量,而对土娄土效果不明显。在土壤导水率方面,PAM对黄绵土的改善效果最明显,除添加225.8mg/kg PAM的处理外,土壤饱和导水率随PAM用量的增加而增大;黑垆土的饱和导水率与对照相比也有一定提高,但添加225.8 mg/kg PAM的处理除外;土娄土的饱...
关键词:
土壤类型 PAM 保水性能 土壤水分蒸发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赵知渊 舒清态 杜阿朋
通过对10年生尾叶桉Eucalyptus urophyla人工林林下枯落物的持水量、持水速率和土壤物理性质的取样分析,研究了林下枯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该林分的枯落物储量为14.15 t.hm-2,最大持水量为3.07mm,有效拦蓄水量为1.90 mm,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最大持水量、有效拦蓄率和有效拦蓄水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整个持水过程中,半分解层的持水量和持水速率一直大于未分解层;随着林下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容重逐渐增大,孔隙度减小,持水量也随之减小,其土壤持水能力与土壤容重和土壤层深度基本呈反比;由于人工林内抚育经营活动较频繁,使枯落物分解迅速,而同时生物圈的活动对土壤的物理性...
关键词:
尾叶桉人工林 枯落物 土壤 持水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忠诚 邓秀秀 崔卓卿 张展 华华
采用野外定位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洞庭湖区具有代表性的森林土壤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容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表层容重变化幅度大于土壤深层。不同林地土壤容重变化范围为1.03~1.53 g·cm~(-3),平均值大小表现为杉木林(1.18 g·cm~(-3))
关键词:
林地土壤 物理性质 持水性能 洞庭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武鹏艳 张玉珍
对甘肃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科技示范园区内3种人工林枯落物持水性能和土壤水文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枯落物蓄积量变动范围为12.3530.62 t/hm2,侧柏纯林最大;枯落物层厚度范围为3.94.4cm,加拿大杨纯林最大;最大持水量变动范围为60.0482.12 t/hm2,大小顺序依次为加拿大杨林(82.12 t/hm2)>白蜡林(63.38t/hm2)>侧柏林(60.04 t/hm2);最大持水率的大小顺序表现为加拿大杨林(245.60%)>侧柏林(238.23%)>蜡林(188.35%);枯落物
关键词:
甘肃 枯落物 持水性能 有效拦蓄量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彩景 刘军 王益权 赵加瑞 祁迎春
【目的】研究灌溉水中不同类型有机物质及其含量对土壤持水性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不同含量的亲水性有机物质乙醇(0.000 1%,0.001%,0.1%,1%,42.27%,100%)与疏水性有机物质苯酚(0.000 1%,0.001%,0.003%,0.006%)水溶液为供试材料,用离心机法测定供试溶液饱和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用Van Genu-chten模型(V-G)进行数学拟合,分析模型的相关参数以及土壤水分常数。【结果】pF为0~4.1时,乙醇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乙醇含量高于0.1%时影响明显,且随乙醇含量增加土壤持水量和有效水的含量均呈递减趋势。乙醇对水分特征曲线V...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杨倩 刘目兴 王苗苗 张海林 朱强 易军
合理的绿地植被建设和管理是提高城市蓄水能力和减少城市内涝的重要途径。该文以武汉市城区8种代表性绿地植被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和水力学特征参数,量化了不同类型绿地植被对表层土壤水分入渗和保持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土壤理化性质对其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水分入渗性能和持水能力差异显著,天然香樟林、玉兰园、桂花园和牡丹园具有较好的入渗性能,表现为较高的饱和导水率(179.70~441.69 cm/d),其次是人工草坪(31.53~126.60 cm/d),而樱花园、梅花园和桃李园的入渗性能最差(22.40~57.99 cm/d)。天然香樟林土壤持水能力最强,表现为最高的田间持水量(0.315~0.336 cm~3/cm~3)和最大有效含水量(0.170~0.177 cm~3/cm~3),其次是玉兰园、桂花园、牡丹园、梅花园和桃李园,持水量、有效含水量分别为:0.241~0.289 cm~3/cm~3,0.144~0.182 cm~3/cm~3,而樱花园和草坪的持水能力最弱(0.209~0.254 cm~3/cm~3,0.139~0.165 cm~3/cm~3)。土壤饱和导水率与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容重、总孔隙度、砂粒和粘粒含量是影响土壤水分特征的主要因素。可以通过乔灌木林下种植草本植物、减少人为践踏,以及适时翻耕等方式提高绿地土壤的入渗与保水能力,进而提高其降雨存蓄功能,减少城市内涝。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窦建德 王绪芳 熊伟 王彦辉 于澎涛 郭浩
通过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物理性质的测定,分析了宁夏六盘山北侧5种典型植被类型土壤的持水性能和供水性能。结果表明:用Gardner等在1970年提出的幂函数方程可以较好地反映土壤含水量与土壤水吸力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各层的土壤密度的大小排序为弃耕地>山桃人工林>天然长芒草>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沙棘林,总孔隙度恰恰相反;在土壤水的中吸力阶段(0.1~1.5 MPa),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地、天然长芒草地、天然沙棘林地、山桃人工林地和弃耕地土壤各层的含水量分别为169.7~239.3、160.3~236.1、140.9~224.5、119.9~198.1、113.5~176.4 g.kg-...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褚欣 潘萍 郭丽玲 宁金魁 欧阳勋志 吴自荣
根据飞播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的林木密度,将林分分为Ⅰ组(9001 500株·hm(-2)),Ⅱ组(1 5002 100株·hm(-2)),Ⅲ组(2 1002 700株·hm(-2)),Ⅳ组(2 7003 300株·hm(-2))等4个密度组,并分别各密度组设立标准地调查和样品测定,分析比较其凋落物和土壤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1)各密度组凋落物储存量都表现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凋落物总储存量、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均为密度组Ⅱ>密度组Ⅲ>密度组Ⅰ>密度组Ⅳ,最大值分别为4.26,11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易湘生 李国胜 尹衍雨 王炳亮
在黄河源区草地退化严重的玛沁县军牧场地区,采用不同草地退化样地对比的方法,开展草地退化对土壤持水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毛管持水量和饱和含水量在0~10 cm土层以无退化草地最大,极度退化草地最小,而在10~20 cm土层,两者在不同退化草地之间差异不明显,仍以极度退化草地最小,但两者在20~30 cm土层以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较大,无退化和中度退化草地相对较小;②在土壤表层(0~10 cm),无退化草地的田间持水量远大于其他退化草地,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田间持水量较大,极度退化草地最小,而在10 cm以下土层,田间持水量以轻度和重度退化草地较大,无退化和中度退化草地相对较小;③各土壤持水量与土壤...
关键词:
草地退化 土壤持水性 黄河源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惠淑荣 秦莹 刘强 赵培玉 韩晓东
选择辽东地区不同林龄、坡向的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采集林下凋落物,对其蓄积量和自然含水率、最大持水率、最大拦蓄率等持水性能进行研究,探索不同林型凋落物的持水性能。结果表明:林下凋落物蓄积量和持水性能都表现为半分解层大于未分解层。凋落物蓄积量为26.91~59.47t.hm-2,中龄林阴坡的蓄积量最大,幼龄林阳坡的蓄积量最小。林下凋落物的持水率为169.54%~292.57%,近熟林阴坡的林下凋落物持水率最大,幼龄林阳坡的林下凋落物持水率最小。对试验数据的细致分析和公式拟合,得到日本落叶松人工林凋落物的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之间存在WA=atb的关系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修康 戚兴超 刘艳丽 刘之广 宋付朋 李成亮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因其植被和管理方式差异影响土壤结构特征而改变土壤持水性。选择泰山山前平原农田、林地和荒草地3种土地利用方式,分析不同土壤颗粒组成、颗粒粒径分布与团聚体组成及其水稳定性等土壤结构特征指标,利用原状土样测定,结合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分析土壤持水量、持水强度及水分有效性,通过逐步回归与通径分析明确影响土壤持水性的主要结构特征指标。结果表明,与荒草地相比,农田和林地显著提高了土壤粘粒含量、有机碳含量、土壤毛管孔隙度,降低了土壤容重、>2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团聚体的水稳定性。农田土壤的细颗粒组成含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闵雷雷 于静洁
作为土壤性质的一个方面,土壤斥水性可增加局部产流和加剧土壤侵蚀,引起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在回顾土壤斥水性的产生原因及时空变化的基础上,总结了近10年土壤斥水性对产流影响的研究结果,主要包括:①通过减小土壤基质势梯度,降低坡面入渗率,增加坡面产流量,并改变产流方式;②土壤斥水性的持续时间和强度是其影响坡面产流过程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产流的时间和数量;③土壤斥水性对产流的影响具有尺度效应,在点、径流小区尺度上,斥水性可增加产流量,但在较大尺度上对产流量的影响不显著。当前,对土壤斥水性的形成及变化规律、斥水性土壤的空间分布和对产流影响的定量研究还不足,尚需要进一步深入,为更好地解释水文过程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土壤斥水性 入渗 坡面产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茂盛 温晓霞 黄金辉 殷瑞敬 廖允成 郑永全
研究了耕作和残茬覆盖对果园土壤保蓄水能力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以耕作(深松、翻耕、免耕)为主处理,覆盖(秸秆覆盖、无覆盖)为副处理的裂区试验,翻耕无覆盖为对照,对比分析了土壤水分贮量、土壤酶活性、苹果产量及品质等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玉米秸秆覆盖与间隔深松相结合,可以增加苹果园土壤的蓄水和保水能力,降水7 d后测定1 m土层贮水量比免耕不覆盖多62.47 mm,苹果收获后1 m土层内土壤贮水量比免耕无覆盖多9.2%;土壤酶活性增加,特别是表层土壤,效果更加明显(P<0.01);苹果百果重有所增加,比免耕不覆盖百果重增加了16%。在渭北旱源苹果生产基地,采用秸秆覆盖加间隔深松技术能起到较好的保...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覆盖 苹果园 土壤水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