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17)
2023(9028)
2022(7403)
2021(7348)
2020(5846)
2019(13589)
2018(13404)
2017(22959)
2016(13636)
2015(15699)
2014(15975)
2013(15057)
2012(13960)
2011(12978)
2010(13096)
2009(11760)
2008(11534)
2007(10280)
2006(9149)
2005(8364)
作者
(37300)
(31054)
(30948)
(29675)
(19644)
(14976)
(14244)
(12289)
(12205)
(11056)
(10692)
(10525)
(10124)
(9993)
(9867)
(9740)
(9268)
(9154)
(9044)
(8912)
(8308)
(7698)
(7509)
(7164)
(6958)
(6941)
(6877)
(6854)
(6505)
(6447)
学科
(47722)
经济(47665)
管理(29803)
(24247)
中国(23014)
教育(20398)
方法(20374)
(18809)
企业(18809)
数学(18417)
数学方法(18190)
(13151)
(12771)
(11315)
(11134)
理论(10900)
(10356)
贸易(10347)
(10180)
业经(8940)
(8909)
(8797)
(8486)
银行(8466)
(8241)
教学(8105)
农业(7967)
(7681)
地方(7677)
金融(7674)
机构
大学(190124)
学院(182684)
研究(76102)
(73905)
经济(72288)
管理(60342)
中国(53033)
理学(50984)
理学院(50245)
管理学(49302)
管理学院(48926)
科学(44153)
(43796)
(38622)
研究所(35411)
(34285)
师范(34014)
(33680)
中心(32565)
教育(32063)
(29911)
北京(29195)
师范大学(28216)
(28034)
(27851)
财经(26270)
业大(24935)
(24244)
经济学(23732)
农业(23452)
基金
项目(120599)
科学(95817)
研究(94824)
基金(85008)
(75180)
国家(74474)
科学基金(61213)
社会(58670)
社会科(55271)
社会科学(55255)
教育(50630)
(45281)
基金项目(42573)
(41715)
编号(38956)
自然(36186)
自然科(35355)
成果(35350)
自然科学(35337)
资助(35308)
自然科学基金(34697)
课题(31415)
(29630)
重点(29267)
(27380)
教育部(25699)
(25265)
中国(25079)
(24760)
(24681)
期刊
(80486)
经济(80486)
研究(67525)
教育(53873)
中国(51190)
学报(29915)
科学(27342)
(26968)
(25369)
大学(23718)
管理(22132)
学学(20716)
技术(19281)
农业(18861)
(14779)
金融(14779)
经济研究(13957)
职业(13743)
财经(13646)
(12036)
(11261)
(10754)
问题(10497)
业经(10387)
世界(10372)
(10065)
论坛(10065)
国际(9626)
技术教育(9028)
职业技术(9028)
共检索到2948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林小英  陆一  
从纵向看,中国基础教育事业需要区分教育、管理、行政、政治四者的层级,并在分层系统中给予教师、校长、局长、部长应有的尊重。从横向来看,重整教育事业的评价体系,需要还原四种被评价主体的自主性,让他们真正处于自己应有的话语体系之中,教师负责教书育人,校长负责学校管理,政府负责教育行政,国家负责意识形态。如何从深度嵌入到国家和社会之中的教育事业自身的内在本质和结构特征入手来重整分层和自主的教育评价的纵横逻辑,需要回归到"好的教育"应该指向的"美好生活"和"美好社会"两个根本的政治哲学的问题,教育评价也应当以此为自身最本质的内在质询。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海萍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围绕基础教育公平出台的各类政策法规不断完善,成效显著。从政策数量、政策主题词、政策类型和政策功能四个方面进行回顾,可以发现中国基础教育公平政策40年的推进策略主要有:以教育"起点公平"为主要着力点、以全面均衡为发展方向、以师资队伍提升为第一抓手、以信息技术为重要突破口;其演进逻辑主要有:从"保底"式公平到"均衡发展"式公平、从"物质关怀型"公平到"人文关怀型"公平、从单一方法促进公平到多元工具维护公平、从单一主体推动公平到协同攻坚保障公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范涌峰  
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教育学科的反思与争论从未停止过,尤其是元教育学的发展更加激发了教育学者的学科自觉。基础教育学对于教育学学科尊严拾回、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基础性意义。然而,当教育学学科体系中学前教育学、职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发展日臻成熟,面向最具基础性地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研究群体最多的基础教育之“学”长期以来却是缺失的。从知识逻辑、社会需求逻辑和政策逻辑来看,基础教育学在教育学学科体系中理应有其“合法”地位。基于学科边界和基础教育本质属性的认识,基础教育学是研究基础教育对于个体发展、教育发展、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价值和影响机制的学科,这也成为基础教育学的学科边界及其内部划分、处理与其他学科关系的依据。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学的重要使命在于追寻基础教育的“变”与“不变”,探寻基础教育的“中国根基”与“世界话语”。为此,应构建具有文化基因和实践基因的基础教育学理论体系,以及相关的学科保障制度。基础教育学的建设将为教育学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从稚嫩走向成熟,需要基础教育研究者的学科自觉以及基础教育实践的理论自觉。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锦程  
逻辑是具有工具性的论证科学,作为西方哲学的基础从古至今与其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而现在的中国逻辑(一般称为“名辩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近代以来比照西方传统逻辑的教学体系而构造的,对中国传统哲学并不能起到逻辑于西方哲学那样的基础作用。本来意义上的中国逻辑是基于中国传统学术与文化这一特定的思想生态,在名实关系、物类关系、象物关系的基础上,以正名为目的、以类为基础、以推类为方法,对名及其相关问题进行的考察与研究。中国逻辑通过察实、分物、归类进而正名,归类的依据是类的同异,基本方法是从名到类、从类到名的推类,而且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发展、演变结合在一起。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孔令帅  方蓉  
在全球化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基础教育海外建校的方式向外输出自己的文化和教育。英国基础教育海外学校在数量和质量上所拥有的较大优势离不开其较为完善的海外学校评估体系,具体体现在重视对督导机构的安排和审核、实施细致全面的学校评估标准、较为关注海外学校教师的招聘和培训等方面。以2019年国际学校奖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英国吉隆坡国际学校为例,深入分析其具体评估过程和标准以了解英国基础教育海外学校的评估特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杨涛  辛涛  董奇  
法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关注基础教育质量测评,并把学生学业成就作为其核心内容。经过近40年的不断发展完善,法国形成了独特且完备的基础教育质量测评体系,主要包括:教育系统监测——描绘国家教育系统发展状况;学生学业诊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优劣之处,并指导其改进;学校发展评估——帮助学校获得自我发展的全面信息,并促进其不断提升。而且,在测评的基本模式、结果使用等方面,法国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照海  
自主知识体系是一个具有自身逻辑、生成机理和内在规定的知识生产、积累和应用体系。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既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也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激发教育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思想先导。中国教育学知识体系的自主性是一种“嵌入性自主”,是在中国与世界、知识与实践、体系与问题、政策与学术的多重互动中生成的。从内在的逻辑建构与外在的社会建构来说,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可分为知识本体层面的理论建构、文化价值层面的意义建构、学科地位层面的制度建构和社会地位层面的生态建构。建构自主的知识体系,要明确什么知识、谁的知识、谁生产知识、谁使用知识,把握理论、文化、制度和社会四重逻辑。在理论逻辑中重视原创性和系统性,在文化逻辑中重视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制度逻辑中重视学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变革,在社会逻辑中重视实用性和可信性,最终促进知识增长、文化自觉、学科建设和知识应用。教育强国建设只有在知识体系这一底层逻辑上实现主体性和自主性,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发展的系统性跃升和质变。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金志远  
民族认同是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逻辑起点。这是由民族认同的主体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主体的同一性、民族认同的客体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客体的共通性、民族认同的目的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目的的一致性、民族认同的依据与民族基础教育课程知识选择依据的等同性所决定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小娅  
教育科学研究应该直接面向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通过教育研究工作者与中小学校长、教师合作开展研究,创新当代中国的教育科学;应该始终贴近广大中小学,贴近广大校长、教师,贴近广大学生,认真研究和解决中小学在办学实践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应该倡导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态度。教育改革与发展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大批改革者来探索,需要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研究和创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尚希  
财政学在世界各国有共性的一面,也有特色的一面,这与不同国家的底层逻辑相关。要形成中国特色的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必须从财政学的底层逻辑入手:树立不确定性是世界的基本性质的世界观,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现代化发展观,构建促进公共风险最小化的风险国家观。只有从世界观、发展观和国家观三个基本问题来创新财政学的底层逻辑,才能回答好“财政究竟是什么”“财政应该干什么”“财政与市场、社会的关系以及央地关系”等问题,为构建财政学科自主知识体系打好基础。
[期刊] 求索  [作者] 侯衍社  侯耀文  
话语体系建设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权提升的基本前提。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不仅能为应对各种"抹黑中国论"提供话语支撑,而且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维护好中国形象。加强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建设,要厚植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生长土壤,从中国传统文化之源,马克思主义理论之柱,现实的实践之基等维度出发,对构建的现实可行性给予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坚持以真理性和道义性相统一的话语传播观,以真理的逻辑提升话语的科学说服力,以道义的逻辑增进话语的价值感召力,以方法的逻辑提升话语的传播力,从而不断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话语效力。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滕珺  王杨楠  
美国是一个由移民构成的社会,不同种族之间的平等问题一直是美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核心问题。2015年12月1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签署了基础教育新法案《每个学生都成功》,既延续了1965年美国《初等与中等教育法》和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关注教育公平问题的精神,又针对《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中出现的问题,如地方教育权利、标准化测试等方面进行了修订。对我国教育改革而言,这意味着世界教育进入了一个质量与公平同等重要的时代。任何国家的教育改革都必须符合其社会文化传统,必须要信任教师、依靠教师;同时,政治决心很重要,教师队伍建设也很重要。要更加重视国家价值观教育,在数字化时代进一步推动混合式学习。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振元  
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教育应当具有明晰的概念、完善的功能体系,能够为各类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中小学阶段的相应基础性教育。在结构方面,它应当打破"普通中小学教育"的一统天下,在深化普通中小学教育改革的同时,厉行制度创新,发展和完善其他各类中小学阶段的教育,使之成为一种成型性与发展性有机统一的学校教育,既为学生阶段性成才创造条件,又为学生进一步求学深造打下基础;通过整体优化,形成大文科类、大理工类布局均衡,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翼互动,知识型人才和其他各类人才的培养共同繁荣,系统整体健康发展的局面。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谢志华  
尽管会计存在多种多样的功能 ,但会计的基本功能之一仍然是一个信息系统。迄今为止 ,会计界对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认识大多局限在会计自身的范畴 ,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所揭示的信息。伴随企业信息化的进程 ,企业必须寻求各种信息的高度集成 ,自然也要求会计信息系统不只是作为一个孤立的系统 ,更应该成为一个与其他信息系统全面融合的系统。本文通过会计信息系统内在逻辑的分析 ,试图找到会计信息系统与其他信息系统全面集成的内在规律和线索 ,实现以会计信息系统为结果信息、其他信息为原因信息的全面集成的企业信息系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邬展霞  王周伟  金小龙  
公允价值是目前学术界讨论最多的热点问题之一,对于公允价值在会计准则中的运用效果的评价也褒贬不一。本文以美国证监会的最新报告为依据,通过数据对比公允价值对我国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影响,分析了中外公允价值准则的逻辑基础及准则体系的差异,并对比中美公允价值准则运用的异同进行了评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