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318)
2023(6932)
2022(5685)
2021(5452)
2020(4296)
2019(9758)
2018(9516)
2017(18192)
2016(9747)
2015(10785)
2014(10377)
2013(10198)
2012(9628)
2011(8661)
2010(8618)
2009(7845)
2008(7562)
2007(6851)
2006(6217)
2005(5287)
作者
(26239)
(23091)
(22032)
(20834)
(13930)
(11112)
(9943)
(8627)
(8564)
(7719)
(7642)
(7537)
(7068)
(6754)
(6714)
(6710)
(6573)
(6460)
(6242)
(6121)
(5555)
(5519)
(5442)
(5378)
(5163)
(5069)
(5058)
(4665)
(4622)
(4498)
学科
(48873)
(43521)
经济(43477)
(34060)
农业(32713)
管理(17356)
业经(16010)
农业经济(12411)
地方(12130)
(11686)
企业(11686)
方法(11560)
中国(10876)
(10562)
数学(10504)
数学方法(10418)
(9469)
农村(9447)
发展(8897)
(8894)
(8262)
土地(7965)
建设(7413)
收入(7298)
(6946)
(6889)
贸易(6886)
(6862)
劳动(6858)
(6700)
机构
学院(134687)
大学(127842)
(57723)
经济(56571)
管理(51131)
研究(47328)
(46424)
理学(44548)
理学院(44051)
管理学(43383)
管理学院(43147)
中国(37129)
农业(34934)
科学(28743)
业大(28059)
(26844)
中心(23608)
(23341)
(21869)
农业大学(21560)
研究所(21211)
(21170)
(19192)
师范(19090)
经济管理(17855)
财经(17233)
(16616)
(16559)
(16524)
(16503)
基金
项目(93769)
科学(73861)
研究(73397)
基金(66919)
(58761)
国家(57733)
科学基金(48703)
社会(47521)
社会科(44404)
社会科学(44394)
(38818)
基金项目(36408)
编号(31941)
(30801)
教育(30679)
自然(29024)
(28431)
自然科(28237)
自然科学(28232)
自然科学基金(27721)
资助(24853)
成果(24496)
(22915)
(20636)
课题(20590)
重点(20295)
(19703)
国家社会(19691)
(19107)
发展(19013)
期刊
(74155)
经济(74155)
(54824)
农业(37777)
研究(37005)
中国(30497)
学报(21037)
科学(20955)
业经(20377)
大学(17293)
(17276)
学学(16521)
农业经济(14583)
(14441)
农村(13829)
(13829)
(13620)
金融(13620)
管理(12854)
教育(12056)
问题(11467)
技术(11002)
世界(10197)
(10104)
资源(9495)
农村经济(9331)
社会(9054)
经济问题(8852)
社会科(8269)
社会科学(8269)
共检索到203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印子  
鲁西北农村分家与代际互动形态对既有家庭再生产理论形成冲击。伴随家产的累积与流动,家庭的"分—继—合"体系发生重组,进一步呈现出虚"分"、弱"继"、实"合"的特点。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家庭发展压力,母家庭成为子代核心家庭应对生活压力时的转嫁对象,代际互动过程中的家不仅没有裂分,反而紧密地粘连在一起。现代农村家庭结构趋于代际合作的实质,是分家后围绕家庭再生产所形成的亲子两代核心家庭之间家庭资源的整合利用。家庭结构趋于核心并非意味着家的整体性的退场,中国的现代家庭依然具有自己独特的传统面向。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姚俊  
基于对N城15名农村流动家庭成员的访谈资料,本文考察了农村流动家庭的分家实践,发现近年来"不分家现象"已成为农村流动家庭结构变化的—种新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新老两代农民工大规模、持续性地从农村流向城市改变了农村的社会运行机制,使两代人在分家实践中面临的规则和拥有的资源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流动的新生代农民工在这种变化中从家庭经济利益和家庭理想出发理性地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不分家"实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颖  
文章以具有"分离家庭"特征的农村留守妻子家庭为分析对象,基于实地调研的经验数据,考察外出丈夫与留守妻子之间的微观互动实践。提出,农村家庭内部的互动仪式因人口流动现象已经发生变迁。当前,以通讯互动、团聚互动、经济互动为主要内容的新互动格局之于"分离家庭"的意义是,在跨越空间和时间的互动情境中,外出丈夫借由此种"补位"机制得以维持、表征和再生产家庭功能和家庭关系。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胡仕勇  石人炳  
基于一项具有全国代表性的抽样调查数据,文章通过Logistic多元估计模型与倾向值匹配等量化方法,以代际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分析为切入点,回应了代际合作与家庭效用关系的经典命题。结果表明:父代经济收入与子代数量,影响着子代投入与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之间的关系。在三代的代际交换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农村老年人代际经济支持产生显著性影响,并且存在着稳健性的正向效应。在三代的代际合作中,给予孙代的投入对家庭效用产生了正向显著性影响。文章指出了代际合作与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之间的正向关系,生育偏好成为影响农村老年人家庭效用的重要参数,并说明了代际交换的不平衡以及子代家庭效用增长等问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守纪  王成仁  
本文在分析中国农村信用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农村信用的特征是家庭代际信用,在现代经济环境中,这种信用很难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这种信用形式也是造成农民贷款难的原因之一。为此,本文提出了过渡信用形式——农户互助信用,并且建议以农户互助信用小组作为需求方来构建中国农村金融体系。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学勇  廖冲绪  
农村留守家庭是社会转型的产物,是农村改革、工业化、城市化综合作用下的结果。农村留守家庭因家庭成员的两地分居,使传统稳定的家庭结构遭到严重破坏,家庭代际关系呈现出结构失衡、角色错位、内容复杂等新特点,由此引发了家庭各代之间在观念、生活方式、情感交流上的冲突。消弭这些冲突,构建和谐的农村留守家庭代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而构建和谐的农村留守家庭代际关系,需要增进代际沟通,加强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并积极推进社会帮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丽丽  
家庭关系是否均衡、和谐,在农村不仅是个社会问题,关系到农村社会能否稳定,而且是个经济问题,关系到一个家庭能否迅速脱贫致富,关系到农村经济能否持续快速发展。但当前我国,农村家庭代际关系失衡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不利于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也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诸多不良影响。本文对当前农村家庭成员与青少年之间代际关系失衡的现象做了深入分析,剖析了失衡的成因及后果,并对如何重构和谐家庭代际关系提出了建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永萍  
中国农村家庭在转型期形成的代际分工模式对促进妇女就业和提升妇女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代际分工模式将中青年妇女从家务负担中解放出来,缓和了妇女的职业角色与家庭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为妇女持续参与市场奠定了重要基础。代际分工模式建立在亲代对子代厚重的责任伦理和家庭本位的生活逻辑之上,是转型期农民家庭应对现代性压力的重要方式。本文分析表明,代际分工模式重塑了妇女与家庭的关系状态,妇女地位的提升不再完全是家庭内部权力斗争和权力博弈的结果,而是家庭功能性整合的产物,从而超越了家庭权力斗争的视野。因此,对妇女地位的研究要立足中国本土的社会基础和制度环境,促进妇女权利保障与家庭发展的良性互动,实现妇女地位提升、真正通往美好生活的目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宁满秀  王小莲  
本文使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样条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农村亲子代际经济支持的影响因素及动机,考察成年子女经济转移与老年父母收入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发现,利他动机和交换动机是隐藏在农村亲子代际经济转移背后的主要动机,在贫困线以下以利他动机为主,在贫困线以上则以交换动机为主。得出以下推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将对不同养老动机的家庭养老行为产生不同的挤出效应,从而,同一公共政策干预对不同收入水平的老年人将产生异质性的预期效果。因此,在构建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过程中,需要谨慎设计相关制度安排以确保低收入老年人避免"贫困陷阱"。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翌秋  陈青霞  
使用2011和2013年CHARLS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FRD)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家庭老年人与成年子女、老年人与孙子女之间的双向代际经济转移和照料时间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挤入"了成年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增加了老年人对孙子女的经济支持和时间照料,这一结论证明了新农保公共政策促进了农村家庭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和交往活动,有利于家庭经济资源和时间资源的配置和流动。相关结论说明新农保政策和城乡养老保险政策缓解了农村家庭养老压力和老年贫困,对于发挥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的共同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胡仕勇  刘俊杰  
农村家庭代际经济支持是农村老年群体的重要经济来源。本文通过定量分析,发现在家庭养老支持中,农村成年子女更突出经济支持供给。绝大多数农村家庭代际经济支持能满足老年群体生活所需,但仍存在少数经济支持不足的情况。通过因子分析,得出性别不再是农村家庭代际经济支持的重要影响因素,家庭反馈模式对农村家庭经济支持的影响下降。基于分析,提出了维护家庭养老功能以及建立多层级农村养老安全网的措施。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王翌秋  陈青霞  
使用2011和2013年CHARLS数据,采用模糊断点回归方法(FRD)分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对农村家庭老年人与成年子女、老年人与孙子女之间的双向代际经济转移和照料时间转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领取新农保养老金"挤入"了成年子女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增加了老年人对孙子女的经济支持和时间照料,这一结论证明了新农保公共政策促进了农村家庭代际之间的经济转移和交往活动,有利于家庭经济资源和时间资源的配置和流动。相关结论说明新农保政策和城乡养老保险政策缓解了农村家庭养老压力和老年贫困,对于发挥社会养老和家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智勇  闫丽娟  
农村精英再生产贯穿土族农村社区的发展历程,其关键则是政治资本、经济资本、文化资本这三类基本资本的再生产与作为辅助的社会资本发挥作用,合力推动这一过程的进行。其引发的效应集中于同村民自治制度、精英—民众关系和社区记忆的关系,为影响土族农村社区发展的实质内容。农村精英再生产为精英群体在土族农村社区量的增生与质的提高提供了途径,总体上发挥着积极意义,为土族农村社区共同体的延续与发展夯实基础。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孙奎立  王国友  曾敏睿  
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对农村家庭收入带来的影响在学界尚存争议。借助半结构收入方程和夏普里方程,以新疆吐鲁番市一区两县的统计资料和调研数据为基础,检验气候变化减缓政策对农村家庭收入及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减缓政策短期对农户收入影响不大。但长期来看,由于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保护和屏障作用,气候变化减缓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增加农村家庭收入,并可以降低农村家庭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