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2)
2023(1366)
2022(1193)
2021(1134)
2020(1087)
2019(2084)
2018(2211)
2017(3475)
2016(2543)
2015(2870)
2014(2906)
2013(2752)
2012(2701)
2011(2368)
2010(2424)
2009(2234)
2008(2243)
2007(2088)
2006(1756)
2005(1518)
作者
(9264)
(7778)
(7749)
(7328)
(5077)
(3825)
(3488)
(3090)
(3067)
(3065)
(2771)
(2722)
(2660)
(2631)
(2562)
(2428)
(2413)
(2356)
(2345)
(2265)
(2227)
(2138)
(2002)
(1989)
(1929)
(1841)
(1801)
(1742)
(1737)
(1733)
学科
管理(4872)
(4523)
经济(4514)
(3909)
(2945)
企业(2945)
(2783)
中国(2225)
(2131)
(2118)
(1782)
银行(1767)
(1703)
理论(1680)
教育(1579)
(1539)
金融(1535)
(1513)
(1487)
方法(1485)
教学(1329)
农业(1229)
业经(1180)
(1165)
技术(1139)
(1102)
数学(1073)
(1063)
数学方法(1049)
地方(1027)
机构
学院(32820)
大学(31640)
研究(15361)
(14276)
科学(12436)
农业(11942)
中国(10159)
(10062)
业大(9707)
研究所(9419)
(8010)
管理(7954)
(7811)
农业大学(7519)
经济(7473)
(7380)
(7091)
技术(6938)
(6540)
中心(6531)
理学(6368)
(6304)
理学院(6242)
实验(6045)
科学院(6023)
管理学(5958)
管理学院(5923)
实验室(5798)
重点(5476)
(5181)
基金
项目(23740)
科学(16266)
(15110)
国家(14970)
基金(14506)
研究(14240)
(11513)
科学基金(10624)
(9584)
自然(8078)
自然科(7881)
自然科学(7872)
自然科学基金(7715)
基金项目(7384)
科技(7167)
教育(7073)
计划(6864)
社会(6428)
资助(6099)
重点(6003)
社会科(5971)
社会科学(5971)
编号(5861)
(5804)
(5505)
课题(5484)
成果(5309)
专项(5287)
(5269)
(5025)
期刊
(14049)
学报(12717)
农业(10160)
中国(9846)
(8884)
经济(8884)
科学(8249)
大学(8150)
学学(7872)
研究(7760)
(5874)
教育(5785)
业大(4799)
农业大学(4219)
(3668)
技术(3266)
(3121)
中国农业(2952)
管理(2886)
(2515)
金融(2515)
自然(2408)
职业(2380)
林业(2331)
自然科(2249)
自然科学(2249)
科技(2184)
农业科学(2108)
西南(1781)
农学(1716)
共检索到518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锐  郭辉  陈灿  刘百龙  张晓丽  秦学毅  
【目的】以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抗褐飞虱水稻恢复系,为杂交稻抗性育种提供良好的种质资源。【方法】以HS204为抗源供体亲本(母本),明恢63为受体亲本(父本,轮回亲本),通过常规回交育种、抗虫鉴定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培育抗褐飞虱性强及配合力高的水稻恢复系材料。【结果】获得4个改良恢复系株系RMH-3、RMH-58、RMH-153和RMH-262,其8个农艺性状与明恢63略有差异,抗性表现良好,均高抗褐飞虱,抗级分别为RMH-3(3.9级)、RMH-58(1.9级)、RMH-153(3.1级)和RMH-262(1.8级)。4个改良恢复系与3个自育不育系1A、2A和10A配制的12个杂交组合中除1A×RMH-153表现感虫外,其余11个组合的抗性均达中抗及以上水平。【结论】以常规回交育种、抗虫鉴定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手段筛选获得的抗褐飞虱水稻中间材料RMH-3、RMH-58、RMH-153和RMH262,可作为新的抗褐飞虱杂交稻育种材料供抗性育种利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成业  MAMADOU Gandeka  朱子建  牟同敏  
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Bph14和Bph15基因)为供体亲本,水稻优良恢复系R1005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Bph14和Bph15基因同时导入到R1005中,经过农艺性状选择和褐飞虱抗性鉴定,选育出3个携带Bph14和Bph15基因的纯合株系CY11711-14、CY11712-5和CY11714-100。苗期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株系对褐飞虱表现高抗水平,田间生育期观察、主要农艺性状考查及稻米品质分析表明,株系CY11712-5和CY11714-100与受体亲本R1005没有显著差异,可以代替R1005用于抗褐飞虱恢复系使用。以3个育成株系为父本与3个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进波  夏明元  戚华雄  何光存  万丙良  查中萍  
【目的】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利用新的抗性基因和通过基因聚合培育抗性品种是目前防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方法】由药用野生稻衍生来的水稻品系B5对褐飞虱生物型1和2具有高度抗性,B5携带的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分别被定位在第3和第4染色体上,本研究以B5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亲本,通过复交和回交,分别利用与Bph14和Bph15紧密连锁的SSR标记MRG2329和MS5在分离群体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苗期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结果】最终获得一系列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优良的稳定株系。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技术,对其中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辉  冯锐  陈灿  张晓丽  刘百龙  秦学毅  
关键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辉  冯锐  陈灿  张晓丽  刘百龙  秦学毅  
以广西普通野生稻的高抗褐飞虱渗入系HS204为抗源供体材料,采用杂交、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选育抗性保持系和不育材料,以期为杂交稻抗性育种提供良好的材料基础。结果表明,通过标记辅助选择获得4份抗性基因纯合的保持系中间材料(100B、101B、102B和103B),2份抗性不育系材料(100A和103A)。与高抗不育系100A测交的10个组合均表现出较好的抗褐飞虱抗性水平,其中属高抗水平的为100A/R2586、100A/KR838和100A/KR527,其余为抗至中抗水平;100A/KR527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辉  陈灿  张宗琼  夏秀忠  杨行海  张晓丽  徐志健  李丹婷  农保选  冯锐  
【目的】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结合抗性鉴定培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为水稻抗虫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方法】以广西高抗稻瘿蚊水稻种质GXM-002-1为抗源供体亲本,以优质恢复系R553为受体(轮回亲本),采用杂交、回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选育抗稻瘿蚊水稻新品系。【结果】经分子标记M12-29检测,获得4个稻瘿蚊抗性基因纯合改良株系R553GM-15、R553GM-19、R553GM-31和R553GM-47,其中R553GM-47对稻瘿蚊的抗性达抗水平,其余3个改良株系对稻瘿蚊表现为中抗水平;在农艺性状表现方面,4个改良株系的有效穗数与千粒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在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粒长和粒宽等性状中,至少有1个株系与轮回亲本R553无显著差异。【结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结合抗性鉴定方法,可从高抗稻瘿蚊材料GXM-002-1与高感稻瘿蚊水稻优质恢复系R553杂交后代中筛选出抗稻瘿蚊新品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杜雪树  夏明元  李进波  万丙良  査中萍  戚华雄  
为了选育香稻恢复系,以广东香稻品种美香占为香味基因供体,以自育抗性恢复系丰986和R476为受体,通过比较编码BAD2(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的fgr基因序列和9311序列设计功能性STS标记Aro,并在回交和复交的分离世代利用Aro标记开展香味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同时使用氢氧化钾法对香味基因纯合的单株的香味性状进行鉴定,鉴定结果表明Aro标记在香稻育种过程中选择效率达到100%,最终选育出农艺性状较好并具有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和抗褐飞虱基因Bph14的香型恢复系C349和C354。分别利用C349、C354和两系不育系广占63S、Y58S配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大梅  官华忠  王志赋  陈志伟  潘明  潘润森  周元昌  吴为人  
以水稻恢复系N175为轮回亲本,与携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1/Pi-9/Pi-kh的恢复系金恢1059进行杂交和3次回交,并利用SSR标记对抗病基因进行跟踪选择,最终得到了16个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其遗传背景恢复比例均达96.50%以上。室内接菌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表明,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及其与不育系龙特浦A组配的杂交种的抗性表现均为抗(R),与供体亲本金恢1059相当,而N175和杂种特优175(龙特浦A/N175)分别表现为感(S)和高感(HS)。多数近等基因系与龙特浦A配制的杂种的主要农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永聪  黄俊  廖花  陈海龙  杨丰宇  赖怡帆  张旭辉  刘金灵  王国梁  刘雄伦  
为了定向改良籼稻恢复系R389及其配制的杂交种的稻瘟病抗性,利用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9设计特异性功能分子标记Ins1-1,用于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连续回交育种。室内接种抗菌圃分析结果表明,Pi9基因供体亲本75-1-127对20份供试稻瘟病菌中的18个小种表现出高水平抗性,而受体亲本R389对其中11个小种表现出抗性,双亲间抗性表现与抗菌谱差异明显,抗性频率分别为90.0%,55.0%;供体亲本75-1-127在自然稻瘟病病圃的苗瘟和穗瘟抗性表现均为高抗,R389的苗瘟和穗瘟抗性表现均为高感。Ins1-1是一个基于PCR的显性DNA标记,在两亲本间表现出明显且稳定的多态性;在Pi9供体亲本75-1-127和改良获得的R389群体及其配制的杂交种基因组中均扩增出一条大小为513 bp的稳定条带,而在受体亲本R389及两优389基因组中均无扩增产物;Ins1-1标记基因型对稻瘟病抗性表型的辅助选择效率达100%。从26个含Pi9纯合等位基因的BC6F3株系中筛选出一个高抗苗瘟和穗瘟、田间性状与受体亲本R389接近的改良恢复系R389-Pi9,并用它与温敏不育系P88s配制出高抗稻瘟病的两系杂交种两优389-Pi9;田间小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改良恢复系及其所配置的杂交种的全生育期、株高、结实率、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与相应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表现为遗传背景基本一致,实现了定向改良恢复系R389及其杂交种稻瘟病抗性的目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飞  王立广  潘梅瑶  钮中一  周勇  梁国华  
旨在快速改良武运粳29196的稻瘟病抗性。采用定向回交育种策略,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花药培养技术,快速改良武运粳29196的稻瘟病抗性。以籼稻品种谷梅4号为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t)的供体,以高产易感稻瘟病的品系武运粳29196为受体,在连续回交和自交过程中,利用与Pigm(t)紧密连锁的in Dels标记s95477和s29742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BC2F1世代,进行花药培养,获得185个双单倍体群体(DH群体),从中筛选出82个含有Pigm(t)基因的改良株系。在经过对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的系统鉴定与稻米品质性状测定后,发现改良株系DH036和DH158的综合性状与武运粳29...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洋  徐培洲  张红宇  徐建第  吴发强  吴先军  
【目的】为探索抗稻瘟病Pib基因的分子标记用于水稻抗稻瘟病辅助选育,36个四川地方稻瘟病菌株被用来检测Pib基因的抗性。同时利用检测感病等位基因Pib的显性标记Lys145,并结合前人报道的检测抗病等位基因Pib的显性标记Pibdom组成一套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b显性分子标记。【方法】利用这套水稻抗稻瘟病基因Pib显性分子标记对122个杂交稻亲本或材料进行分子鉴定,并分别采用稻瘟病菌株05-12(ZB13)和05-30(ZC15)单小种接种试验进行致病性测试。【结果】所检测的122个杂交稻亲本或材料中,只有7个杂交稻亲本或材料含抗病基因Pib,且对稻瘟病菌菌株ZB13和ZC15表现抗病反应。此...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志文  韩旭  王英  傅廷栋  
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和一个略作修改的轮回选择育种计划结合起来,目的将来自一个春性、稳定和纯黄DH品系No.2127-17的黄籽基因转育到一个半冬性的波里马恢复系恢5148-2中,以选育黄籽波里马恢复系。在本育种计划中,首先应用142条RAPD引物扫描12个优良的黄籽DH系,获得2个与恢5148-2背景恢复率最高的DH系。此后应用显性SCAR标记SCS1130和共显性标记SCA1分别分析BC1F1和BC2F1分离群体,选择黄籽的单株。为了更快的将所选单株的遗传背景恢复到恢5148-2,在BC1F1和BC2F1分离群体中分别应用88条RAPD和60对AFLP引物进行遗传背景分析,为了节约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婷婷  陈海龙  黄俊  梁毅  张婷  李博文  赖怡帆  邹玉莹  车凡昊  吴俊  刘金灵  刘雄伦  
为改良水稻不育系丰源A的稻瘟病抗性,以籼稻品系75-1-127作为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9的供体亲本,先后以三系保持系丰源B和不育系丰源A为受体亲本,利用Pi9基因内共显性标记ClonDF_1R_1开展MAS连续回交育种。利用来自国内外不同稻区的33份稻瘟菌菌株进行温室内人工接种,分析丰源A、丰源B、75-1-127的抗菌谱,75-1-127的抗性频率为87.9%;而丰源A和丰源B的抗性频率均仅为33.3%。田间病圃抗性鉴定表明,75-1-127高抗苗瘟,而丰源B和丰源A高感苗瘟。结果表明,含有Pi9基因的75-1-127抗谱广、抗性水平高,在稻瘟病抗性育种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而丰源A和丰源B抗谱窄、抗性水平低,需要改良。根据Pi9基因序列信息开发了一个共显性分子标记ClonDF_1R_1,它从75-1-127基因组中扩增出一条320 bp的条带,而丰源B和丰源A基因组的扩增产物约450 bp。利用ClonDF_1R_1先后开展丰源B、丰源A稻瘟病抗性改良的MAS育种实践,获得了13个含Pi9纯合等位基因的改良抗病保持系丰源B-Pi9,以及11个含Pi9纯合等位基因的改良抗病不育系丰源A-Pi9。经过连续11 a的MAS回交育种实践,育成1个高抗稻瘟病、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优良的新三系不育系丰源A-Pi9-5,实现了丰源A和丰源B稻瘟病抗性的定向改良,为三系杂交水稻育种应用创制了新的亲本材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开强  李孝琼  韦宇  陈颖  王小姣  李林娟  郭嗣斌  
【目的】培育适合广西种植的抗螟虫转基因杂交水稻恢复系,为广西杂交水稻抗虫育种提供基础材料。【方法】以广西杂交稻骨干恢复系亲本广恢998、桂恢1561和桂恢110为受体,以携带Bt抗虫基因cry1C~*的抗螟虫转基因材料T1C-19为供体,通过1次杂交、3次回交和8次自交,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技术,结合抗虫鉴定(室内离体接虫鉴定与室外自然鉴定)、苏云金芽孢杆菌(Baclillus thuringiensis)蛋白(Bt蛋白)含量测定和农艺性状选择培育适合广西推广应用的抗螟虫杂交水稻恢复系。【结果】对经过杂交、回交和自交育成的3个抗螟虫转基因恢复系KH998、KH1561和KH110进行农艺性状考查,结果表明,KH998、KH1561和KH110的千粒重均低于供体亲本T1C-19,KH1561的千粒重比原始亲本桂恢1561低,而KH998和KH110的千粒重较原始亲本分别提高1.40和3.40 g,产量优势变大;以KH110组配的杂交组合天丰A/KH110的产量比对照天优华占(CK2)增加1.29%,但所组配的其他杂交组合产量均低于对照特优63(CK1)和CK2。抗虫鉴定结果表明,KH998、KH1561和KH110及其配配杂交组合均具有与抗虫供体亲本T1C-19相当的抗性,均可有效抵御螟虫危害;杀虫蛋白含量测定结果表明,KH998、KH1561和KH110的平均Bt蛋白含量分别为0.24、0.65和1.41μg/g FW,其中,KH998和KH1561抗性群体的Bt蛋白能稳定表达,而KH110抗性群体的Bt蛋白表达不够稳定。【结论】通过回交转育结合MAS育成的3个抗螟虫转基因恢复系KH998、KH1561和KH110均可稳定遗传cry1C~*基因,并成功表达Bt杀虫蛋白,且具有与供体亲本T1C-19相当的抗螟虫能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庚   黄俊   邹玉莹   邓吉奇   李家鑫   谌强   郭成龙   李博文   车凡昊   姚威   黄希来   刘金灵   刘雄伦  
为了改良桃农1B和桃农1A的苗瘟抗性,以携带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中国地方水稻品种谷梅4号为供体亲本,先后以三系保持系桃农1B及其不育系桃农1A为受体亲本,利用与Pigm紧密连锁共显性DNA标记T9E3开展辅助选择育种。T9E3在桃农1B或桃农1A基因组中的PCR扩增条带约为2 000 bp,而对谷梅4号基因组的扩增产物大小为926 bp,多态性稳定;采用来自国内外不同稻区的32份稻瘟菌菌株室内接种苗瘟,桃农1B和桃农1A抗性频率均为9.38%,谷梅4号与改良系抗性频率均为90.63%;田间天然病圃鉴定桃农1B和桃农1A苗瘟8级,而改良系和供体亲本谷梅4号苗瘟均为0级。通过T9E3辅助选择、田间病圃筛选和室内接种鉴定,初步获得了3份高抗稻瘟病的改良不育系(桃农1A-Pigm-1—桃农1A-Pigm-3)及其保持系(桃农1B-Pigm-1—桃农1B-Pigm-3),进一步通过不育特性、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构调查分析,从中遴选出1个高抗稻瘟病、不育性稳定、包颈率低、农艺产量性状优良的优异不育系桃农1A-Pigm-2及其配套保持系桃农1B-Pigm-2。桃农1A-Pigm-2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典败花粉约占60%、圆败花粉约占40%,柱头外露率高达71.1%,包颈粒率仅为33.6%;桃农1B-Pigm-2播始历期为69 d,株高76.2 cm,主穗穗长28.1 cm,单株有效穗数15.8穗,单穗总颖花数115.3个,千粒质量27.7 g。实现了桃农1A和桃农1B苗瘟抗性及其他性状的综合改良,为三系杂交水稻育种应用创制了新的亲本材料。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