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57)
2023(4941)
2022(4165)
2021(3927)
2020(3393)
2019(7384)
2018(7160)
2017(13825)
2016(7859)
2015(8560)
2014(8475)
2013(8509)
2012(8157)
2011(7415)
2010(7333)
2009(6804)
2008(6871)
2007(6269)
2006(5449)
2005(5061)
作者
(27925)
(23465)
(23287)
(22173)
(15237)
(11670)
(10485)
(9188)
(9108)
(8734)
(8382)
(7979)
(7955)
(7840)
(7660)
(7279)
(7207)
(7111)
(7091)
(6806)
(6274)
(6113)
(5818)
(5653)
(5407)
(5296)
(5293)
(5075)
(5071)
(4943)
学科
(27353)
经济(27313)
(20108)
管理(19125)
(16211)
企业(16211)
方法(13095)
数学(11383)
数学方法(11210)
(9990)
(8030)
中国(7369)
(7319)
(6597)
(5468)
银行(5407)
业经(5380)
(5239)
金融(5235)
(5193)
(5171)
财务(5163)
财务管理(5149)
企业财务(5009)
农业(4896)
技术(4771)
(4700)
贸易(4698)
(4595)
理论(4489)
机构
大学(117553)
学院(115013)
研究(48723)
(41814)
经济(40824)
管理(36513)
科学(35359)
(35027)
中国(33796)
理学(31586)
理学院(31103)
管理学(30155)
管理学院(29975)
农业(28682)
(28648)
研究所(26631)
(26271)
业大(25935)
中心(20717)
(20063)
(18601)
(18544)
农业大学(18274)
(17224)
(16859)
(16397)
科学院(16192)
北京(16083)
财经(15985)
实验(15395)
基金
项目(82976)
科学(62494)
基金(60263)
(58416)
国家(57994)
研究(49320)
科学基金(46178)
自然(34332)
自然科(33582)
自然科学(33562)
自然科学基金(32994)
(32977)
基金项目(31124)
社会(29726)
(29254)
社会科(28103)
社会科学(28092)
资助(26113)
教育(22907)
计划(20195)
重点(20109)
科技(18714)
(17775)
(17488)
科研(17092)
(16980)
编号(16595)
(16281)
创新(16051)
专项(15353)
期刊
(43679)
经济(43679)
学报(34508)
(32200)
研究(31562)
科学(26401)
中国(24672)
大学(23871)
学学(23131)
农业(21987)
(15571)
管理(14176)
(11912)
业大(11111)
(10830)
金融(10830)
教育(10325)
农业大学(9336)
财经(8465)
(8464)
林业(7654)
经济研究(7619)
技术(7430)
(7292)
科技(6438)
中国农业(6373)
自然(5995)
业经(5992)
问题(5826)
自然科(5376)
共检索到1715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峰  张士永  朱文银  曾生元  杨亚春  袁守江  杨连群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圣稻13、圣稻14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培育抗条纹叶枯病的粳稻新品种及新种质。【方法】以感病品种圣稻13、圣稻14为受体,以抗病品种镇稻88及高代抗病品系圣稻519为抗条纹叶枯病基因供体,采用自交改良和回交改良2种方法,利用与Stv-bi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H11-8、H11-12和H21进行辅助选择,结合条纹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及农艺性状分析,将Stv-bi(或其等位基因)转移到圣稻13、圣稻14品种中,培育抗条纹叶枯病品种。【结果】通过2个自交混选群体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获得多份稳定抗条纹叶枯病材料;通过回交改良,获得携带Stv-bi的圣稻13回交稳定品系E01、E1...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升  张启发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以其对目标基因快速而精确的选择为回交育种提供了非常有效的工具。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实验室运用分子标记辅助的回交育种方法 ,将广谱高抗白叶枯病基因Xa2 1迅速导入到杂交水稻的两个优良恢复系明恢 63和 60 78之中 ,成功地完成了其抗性改良 ,并通过配组而达到了改良杂交水稻抗性的目的。本研究所运用的分子标记辅助的水稻回交育种程序是 :通过一次杂交、三次回交和一次自交的育种程序 ,将目标基因导入到待改良的杂交稻恢复系中 ;采用以PCR为基础的对目标基因片段实施选择的MAS体系检测并选择与目标基因共分离和 /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基因型 ,使含有目标基因的转移片段小于 3 ...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姝  陈涛  骆名瑞  张亚东  朱镇  赵庆勇  周丽慧  王才林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武运粳7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培育抗条纹叶枯病的粳稻新种质。以日本优质粳稻品种关东194为条纹叶枯病抗性基因Stv-bi的供体,采用定向回交育种策略,改良高产、感病品种武运粳7号的条纹叶枯病抗性。在连续回交和自交过程中,利用与Stv-bi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进行跟踪检测,并结合条纹叶枯病田间抗性鉴定以及农艺性状的系统选择,将抗性基因Stv-bi转移到武运粳7号中。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从BC3F3世代中筛选出14个具有Stv-bi纯合基因型的改良株系。其综合性状与武运粳7号十分相近,有的性状甚至优于武运粳7号。利用定向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可显著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赖怡帆  孙君玥  张旭辉  梁毅  李永聪  廖花  黄俊  吴婷婷  刘雄伦  
以湘晚籼13号、谷梅4号、75–1–127(CK1)和CO39(CK2)为材料,用21份来自不同稻区的稻瘟菌菌株室内接种,采用室内苗瘟鉴定和田间病圃鉴定的方法,明确Pigm基因供体亲本谷梅4号和受体亲本湘晚籼13号的稻瘟病抗性表现及抗菌谱;根据Pigm基因序列信息,设计和筛选高效多态分子标记T9E4;利用获选分子标记,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连续回交育种实践,培育高抗病株系。结果表明:Pigm基因供体亲本谷梅4号和受体亲本湘晚籼13号的抗性反应及抗菌谱存在明显差异,抗性频率分别为95.2%和61.9%。大田病圃稻瘟病抗性鉴定表明,谷梅4号高抗苗瘟和穗瘟,而湘晚籼13号高感苗瘟和穗瘟。T9E4标记引物在谷梅4号和湘晚籼13号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出1条约750 bp和1条约1 800 bp的稳定明亮条带,且PCR产物可以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快速检测,标记辅助选择效率达100%。通过连续回交、自交及分子选择,培育出1个含有Pigm纯合等位基因、高抗苗瘟和穗瘟,且主要农艺性状与湘晚籼13号高度相似的BC5F3株系,实现了定向改良目标。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向聪  任西明  雷东阳  陈英  
为提高水稻两系不育系C815S的稻瘟病抗性,以含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谷梅4号为供体,C815S为受体,通过杂交、回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Pigm基因导入C815S中,经抗性鉴定和综合农艺性状评价,获得了3个携带纯合抗性基因的改良不育株系(7CS01、7CS02、7CS03)。抗性鉴定结果显示:7CS01病级为1级,表现为抗;7CS02和7CS03病级为3级,表现为中抗;改良不育株系稻瘟病抗性综合指数平均较C815S提高58.05%;改良不育系穗数平均比C815S提高26.45%。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毛大梅  官华忠  王志赋  陈志伟  潘明  潘润森  周元昌  吴为人  
以水稻恢复系N175为轮回亲本,与携有稻瘟病抗病基因Pi-1/Pi-9/Pi-kh的恢复系金恢1059进行杂交和3次回交,并利用SSR标记对抗病基因进行跟踪选择,最终得到了16个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其遗传背景恢复比例均达96.50%以上。室内接菌和田间自然诱发鉴定表明,N175的抗病近等基因系及其与不育系龙特浦A组配的杂交种的抗性表现均为抗(R),与供体亲本金恢1059相当,而N175和杂种特优175(龙特浦A/N175)分别表现为感(S)和高感(HS)。多数近等基因系与龙特浦A配制的杂种的主要农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永聪  黄俊  廖花  陈海龙  杨丰宇  赖怡帆  张旭辉  刘金灵  王国梁  刘雄伦  
为了定向改良籼稻恢复系R389及其配制的杂交种的稻瘟病抗性,利用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9设计特异性功能分子标记Ins1-1,用于开展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连续回交育种。室内接种抗菌圃分析结果表明,Pi9基因供体亲本75-1-127对20份供试稻瘟病菌中的18个小种表现出高水平抗性,而受体亲本R389对其中11个小种表现出抗性,双亲间抗性表现与抗菌谱差异明显,抗性频率分别为90.0%,55.0%;供体亲本75-1-127在自然稻瘟病病圃的苗瘟和穗瘟抗性表现均为高抗,R389的苗瘟和穗瘟抗性表现均为高感。Ins1-1是一个基于PCR的显性DNA标记,在两亲本间表现出明显且稳定的多态性;在Pi9供体亲本75-1-127和改良获得的R389群体及其配制的杂交种基因组中均扩增出一条大小为513 bp的稳定条带,而在受体亲本R389及两优389基因组中均无扩增产物;Ins1-1标记基因型对稻瘟病抗性表型的辅助选择效率达100%。从26个含Pi9纯合等位基因的BC6F3株系中筛选出一个高抗苗瘟和穗瘟、田间性状与受体亲本R389接近的改良恢复系R389-Pi9,并用它与温敏不育系P88s配制出高抗稻瘟病的两系杂交种两优389-Pi9;田间小区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改良恢复系及其所配置的杂交种的全生育期、株高、结实率、千粒质量等主要农艺性状与相应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差异,表现为遗传背景基本一致,实现了定向改良恢复系R389及其杂交种稻瘟病抗性的目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婷婷  陈海龙  黄俊  梁毅  张婷  李博文  赖怡帆  邹玉莹  车凡昊  吴俊  刘金灵  刘雄伦  
为改良水稻不育系丰源A的稻瘟病抗性,以籼稻品系75-1-127作为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9的供体亲本,先后以三系保持系丰源B和不育系丰源A为受体亲本,利用Pi9基因内共显性标记ClonDF_1R_1开展MAS连续回交育种。利用来自国内外不同稻区的33份稻瘟菌菌株进行温室内人工接种,分析丰源A、丰源B、75-1-127的抗菌谱,75-1-127的抗性频率为87.9%;而丰源A和丰源B的抗性频率均仅为33.3%。田间病圃抗性鉴定表明,75-1-127高抗苗瘟,而丰源B和丰源A高感苗瘟。结果表明,含有Pi9基因的75-1-127抗谱广、抗性水平高,在稻瘟病抗性育种中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而丰源A和丰源B抗谱窄、抗性水平低,需要改良。根据Pi9基因序列信息开发了一个共显性分子标记ClonDF_1R_1,它从75-1-127基因组中扩增出一条320 bp的条带,而丰源B和丰源A基因组的扩增产物约450 bp。利用ClonDF_1R_1先后开展丰源B、丰源A稻瘟病抗性改良的MAS育种实践,获得了13个含Pi9纯合等位基因的改良抗病保持系丰源B-Pi9,以及11个含Pi9纯合等位基因的改良抗病不育系丰源A-Pi9。经过连续11 a的MAS回交育种实践,育成1个高抗稻瘟病、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优良的新三系不育系丰源A-Pi9-5,实现了丰源A和丰源B稻瘟病抗性的定向改良,为三系杂交水稻育种应用创制了新的亲本材料。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成业  MAMADOU Gandeka  朱子建  牟同敏  
以抗褐飞虱材料B5(携带Bph14和Bph15基因)为供体亲本,水稻优良恢复系R1005为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将Bph14和Bph15基因同时导入到R1005中,经过农艺性状选择和褐飞虱抗性鉴定,选育出3个携带Bph14和Bph15基因的纯合株系CY11711-14、CY11712-5和CY11714-100。苗期褐飞虱抗性鉴定结果表明,3个株系对褐飞虱表现高抗水平,田间生育期观察、主要农艺性状考查及稻米品质分析表明,株系CY11712-5和CY11714-100与受体亲本R1005没有显著差异,可以代替R1005用于抗褐飞虱恢复系使用。以3个育成株系为父本与3个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庚   黄俊   邹玉莹   邓吉奇   李家鑫   谌强   郭成龙   李博文   车凡昊   姚威   黄希来   刘金灵   刘雄伦  
为了改良桃农1B和桃农1A的苗瘟抗性,以携带广谱持久抗稻瘟病基因Pigm的中国地方水稻品种谷梅4号为供体亲本,先后以三系保持系桃农1B及其不育系桃农1A为受体亲本,利用与Pigm紧密连锁共显性DNA标记T9E3开展辅助选择育种。T9E3在桃农1B或桃农1A基因组中的PCR扩增条带约为2 000 bp,而对谷梅4号基因组的扩增产物大小为926 bp,多态性稳定;采用来自国内外不同稻区的32份稻瘟菌菌株室内接种苗瘟,桃农1B和桃农1A抗性频率均为9.38%,谷梅4号与改良系抗性频率均为90.63%;田间天然病圃鉴定桃农1B和桃农1A苗瘟8级,而改良系和供体亲本谷梅4号苗瘟均为0级。通过T9E3辅助选择、田间病圃筛选和室内接种鉴定,初步获得了3份高抗稻瘟病的改良不育系(桃农1A-Pigm-1—桃农1A-Pigm-3)及其保持系(桃农1B-Pigm-1—桃农1B-Pigm-3),进一步通过不育特性、农艺性状与产量结构调查分析,从中遴选出1个高抗稻瘟病、不育性稳定、包颈率低、农艺产量性状优良的优异不育系桃农1A-Pigm-2及其配套保持系桃农1B-Pigm-2。桃农1A-Pigm-2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典败花粉约占60%、圆败花粉约占40%,柱头外露率高达71.1%,包颈粒率仅为33.6%;桃农1B-Pigm-2播始历期为69 d,株高76.2 cm,主穗穗长28.1 cm,单株有效穗数15.8穗,单穗总颖花数115.3个,千粒质量27.7 g。实现了桃农1A和桃农1B苗瘟抗性及其他性状的综合改良,为三系杂交水稻育种应用创制了新的亲本材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车凡昊   黄俊   邹玉莹   邓吉奇   周庚   姚威   黄浩   黄希来   易晓璇   谌强   李家鑫   刘金灵   刘雄伦  
以携带广谱持久的抗稻瘟病基因Pi9的籼稻品系75–1–127为供体亲本,以保持系金23B及其不育系金23A为受体亲本,采用Pi9基因共显性标记CoInDF1R2进行MAS回交育种,以改良三系不育系金23A及其保持系金23B的稻瘟病抗性;用25份稻瘟菌代表性菌株进行室内苗瘟接种,观察苗瘟抗性表现。结果显示:金23A和金23B的抗性频率仅为28%,而75–1–127的抗性频率为92%;田间病圃抗性鉴定结果显示,75–1–127高抗苗瘟,而金23A和金23B受体亲本均高感苗瘟;共显性标记CoInDF1R2在75–1–127基因组上扩增出大小为354 bp的PCR产物,对金23A或金23B基因组的扩增产物大小约470 bp,说明该标记在2个亲本间的多态性明显且稳定;利用CoInDF1R2开展连续多年MAS回交育种实践,培育出了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较好的抗病不育系金23A–Pi9–1及抗病保持系金23B–Pi9–1,为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的抗稻瘟病亲本材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车凡昊   黄俊   邹玉莹   邓吉奇   周庚   姚威   黄浩   黄希来   易晓璇   谌强   李家鑫   刘金灵   刘雄伦  
以携带广谱持久的抗稻瘟病基因Pi9的籼稻品系75–1–127为供体亲本,以保持系金23B及其不育系金23A为受体亲本,采用Pi9基因共显性标记CoInDF1R2进行MAS回交育种,以改良三系不育系金23A及其保持系金23B的稻瘟病抗性;用25份稻瘟菌代表性菌株进行室内苗瘟接种,观察苗瘟抗性表现。结果显示:金23A和金23B的抗性频率仅为28%,而75–1–127的抗性频率为92%;田间病圃抗性鉴定结果显示,75–1–127高抗苗瘟,而金23A和金23B受体亲本均高感苗瘟;共显性标记CoInDF1R2在75–1–127基因组上扩增出大小为354 bp的PCR产物,对金23A或金23B基因组的扩增产物大小约470 bp,说明该标记在2个亲本间的多态性明显且稳定;利用CoInDF1R2开展连续多年MAS回交育种实践,培育出了农艺性状优良、丰产性较好的抗病不育系金23A–Pi9–1及抗病保持系金23B–Pi9–1,为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提供了新的抗稻瘟病亲本材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文婷  梁毅  江南  李智强  刘金灵  杨婷婷  戴良英  王国梁  刘雄伦  
利用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基因序列设计的特异分子标记Pi9–a,通过回交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改良8份受体水稻材料(丰源B、Ⅱ32B、天龙香103、香丰187、明恢63、轮回422、R747、25H003)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分子标记Pi9–a对8份受体亲本与Pi9供体亲本75–1–127间进行的多态性检测中,除香丰187外,其余7个组合间均存在稳定明显的多态;对4个BC1F1群体进行随机取样的基因型和表型鉴定中,Pi9–a对抗稻瘟病表型选择的效率均为1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进波  夏明元  戚华雄  何光存  万丙良  查中萍  
【目的】褐飞虱是危害水稻的主要虫害之一,利用新的抗性基因和通过基因聚合培育抗性品种是目前防治褐飞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方法】由药用野生稻衍生来的水稻品系B5对褐飞虱生物型1和2具有高度抗性,B5携带的抗性基因Bph14和Bph15分别被定位在第3和第4染色体上,本研究以B5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优良杂交稻亲本9311和1826为受体亲本,通过复交和回交,分别利用与Bph14和Bph15紧密连锁的SSR标记MRG2329和MS5在分离群体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通过苗期分子标记检测和成株期农艺性状选择,【结果】最终获得一系列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优良的稳定株系。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技术,对其中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飞  王立广  潘梅瑶  钮中一  周勇  梁国华  
旨在快速改良武运粳29196的稻瘟病抗性。采用定向回交育种策略,运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和花药培养技术,快速改良武运粳29196的稻瘟病抗性。以籼稻品种谷梅4号为稻瘟病抗性基因Pigm(t)的供体,以高产易感稻瘟病的品系武运粳29196为受体,在连续回交和自交过程中,利用与Pigm(t)紧密连锁的in Dels标记s95477和s29742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BC2F1世代,进行花药培养,获得185个双单倍体群体(DH群体),从中筛选出82个含有Pigm(t)基因的改良株系。在经过对农艺性状、稻瘟病抗性的系统鉴定与稻米品质性状测定后,发现改良株系DH036和DH158的综合性状与武运粳29...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