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81)
2023(5198)
2022(4570)
2021(4397)
2020(3930)
2019(8966)
2018(9102)
2017(17638)
2016(10107)
2015(11809)
2014(11804)
2013(11897)
2012(11884)
2011(10986)
2010(11253)
2009(10895)
2008(11000)
2007(10290)
2006(9361)
2005(8655)
作者
(36061)
(30144)
(29611)
(28407)
(18927)
(14457)
(13694)
(11861)
(11259)
(10940)
(10117)
(9905)
(9802)
(9801)
(9584)
(9343)
(9261)
(9014)
(8783)
(8769)
(7730)
(7695)
(7569)
(7002)
(6858)
(6846)
(6721)
(6623)
(6441)
(6257)
学科
(38741)
经济(38687)
管理(25370)
(23456)
方法(18582)
(17919)
企业(17919)
数学(16502)
数学方法(16242)
中国(13723)
(12090)
(10907)
(10334)
(10174)
(9586)
贸易(9576)
(9381)
(8399)
银行(8360)
(8056)
业经(7092)
(7088)
金融(7088)
农业(6611)
(6558)
(5830)
理论(5713)
(5673)
及其(5659)
(5637)
机构
大学(160759)
学院(157114)
研究(61986)
(58983)
经济(57527)
管理(49761)
中国(47255)
科学(42939)
理学(41586)
理学院(40966)
管理学(39813)
管理学院(39564)
(39282)
(36899)
(35757)
研究所(32511)
农业(32172)
(30247)
业大(29001)
中心(27064)
(25043)
北京(23864)
财经(23275)
(21732)
(20971)
(20728)
(20270)
(19937)
农业大学(19931)
师范(19849)
基金
项目(96909)
科学(72768)
基金(69046)
(64758)
国家(64262)
研究(61952)
科学基金(50699)
(37901)
自然(36120)
社会(35943)
基金项目(35340)
自然科(35259)
自然科学(35241)
自然科学基金(34590)
社会科(33872)
社会科学(33859)
(33857)
资助(30572)
教育(28820)
编号(23943)
重点(22748)
计划(22102)
成果(21341)
(21159)
(20712)
科技(19949)
科研(19597)
(19113)
创新(18156)
课题(18129)
期刊
(68965)
经济(68965)
研究(48052)
学报(38448)
(36537)
中国(34413)
科学(30044)
大学(26482)
学学(25054)
农业(24414)
(21824)
管理(20546)
(16305)
金融(16305)
教育(15998)
(13007)
财经(12141)
技术(12129)
经济研究(11721)
业大(10659)
(10496)
业经(10427)
(10132)
问题(9766)
(9254)
农业大学(9149)
国际(9093)
统计(8619)
理论(8506)
图书(8284)
共检索到2506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娜  李博  闵红  胡银岗  
利用分子标记检测矮秆基因在我国主要麦区的分布,有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改良株高。本研究利用小麦矮秆基因Rht-B1b、Rht-D1b的4对特异性分子标记,BF与MR1、BF与WR1、DF与MR2、DF2与WR2,以及微卫星Xgwm261标记对我国小麦主产区小麦主栽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的分布情况进行了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1)在鉴定的129个品种中,58份含有Rht-B1b基因,占45.0%;24份含有Rht-D1b基因,占18.6%;73份含有Rht8基因,占56.6%;35份品种含有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8,占27.1%;16份品种含有Rht-D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杨松杰  张晓科  何中虎  夏先春  周阳  
目的明确矮秆基因在中国小麦中的分布,有助于改良小麦株高和提高产量潜力。方法选用中国主要麦区品种(系)239份,用STS标记检测矮秆基因Rht-B1b(Rht1)和Rht-D1b(Rht2)的分布规律,验证其PCR标记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中的可用性。结果(1)Rht-B1b和Rht-D1b特异性STS标记可以准确检测小麦品种的Rht-B1b和Rht-D1b矮秆基因。(2)Rht-B1b基因在全国的平均分布频率为24.3%,新疆冬春麦区高达62.5%,长江中下游冬麦区为42.3%,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和西北春麦区分别为28%、25.8%和25%,北部春麦区和西南冬麦区分别为9.1%和8.3%,东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亮  李卫华  徐红军  鲁鹏君  崔凤娟  李士磊  
为了给新疆春小麦矮化育种提供有用信息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利用Rht-B1和Rht-D1位点的4个STS标记(NH-BF.2/WR1.2、NH-BF.2/MR1、DF/WR2.4和DF/MR2)对270份新疆春小麦品种资源(包括49份地方品种、77份新疆自育品种和144份引进国内外品种)中矮秆基因Rht-B1b(Rht1)和Rht-D1b(Rht2)等位变异的组成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在新疆春小麦品种资源中,携带Rht-B1a(野生型)、Rht-B1b(突变型)、Rht-D1a(野生型)和Rht-D1b(突变型)等位基因品种的比例依次为63.3%,36.7%,42.2%,57.8%,以R...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梁丹  杨芳萍  何中虎  姚大年  夏先春  
【目的】明确慢锈基因Lr34/Yr18和矮秆基因Rht-B1b(Rht-1)、Rht-D1b(Rht-2)在CIMMYT小麦品种中的分布,帮助慢病性品种选育和株高改良。【方法】使用3个STS标记,检测慢锈基因Lr34/Yr18和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在263个CIMMYT小麦品种和高代品系中的分布。【结果】csLV34标记在含Lr34/Yr18的材料中扩增出一条150bp的特异带,在不含Lr34/Yr18的材料中扩增出229bp的特异带;利用2对互补引物NH-BF.2/WR1.2和NH-BF.2/MR1对Rht-B1a和Rht-B1b基因进行检测,在携带Rht-B1a和Rht-...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杏普  兰素缺  张京慧  冯延茹  刘书娥  张业伦  Gale M D  Worland T J  
利用携带不同矮秆基因的近等基因系,通过两年、两地的试验研究证明,Rht8半矮秆基因虽然其总小穗数显著低于其他系,但其籽粒产量、小花结实率较Rht10和Rht12显著高。Rht10的降秆作用最强,千粒重显著高于Rht8,但其分蘖成穗率、结实率及小区籽粒产量显著低于其他,表现对环境条件特敏感。Rht12矮秆基因的降秆程度显著高于Rht8,但由于生物产量太低、成熟太晚,造成籽粒产量显著降低,在小麦育种中单独利用价值较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杏普  兰素缺  张业伦  张京惠  冯延茹  刘书娥  Gale M D  Worland T J  
两年、两地的试验结果证明,Rht8半矮秆基因对地上部生物产量较Rht10和Rht12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并且生长发育较早,较接近目前推广种的生育时期,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利于产量性状的形成。Rht10的降秆作用最强,但由于节间缩短太多,造成地上部生物产量明显降低,使籽粒形成时提供营养的"源"太少,不利于高产。Rht12矮秆基因的降秆程度显著高于Rht8,但生物产量亦太低、成熟太晚和对环境条件的不适应,影响籽粒产量的提高,在以降秆为主要目标的育种中利用价值较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YuriyVLobachev  ElenaAVertikova  AnatolyIZavarzin  OlgaVKrupnova  
对小麦品系Saratovskaya 2 9的不同Rht等位基因的一套近等基因系进行了田间试验 ,以测定 6个矮秆基因的育种值。在不灌溉、灌溉并施用不同剂量的肥料 (N12 0 ,P10 0 ,K60 和N180 ,P160 ,K10 0 )三种条件下测定Rht基因对株高、产量及产量构成因子、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 :Rht基因可以用于伏尔加河地区条件下矮杆小麦品系的选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文春  赵寅槐  王书文  邹明烈  王苏  
按p×q交配模式,以4个Rht3矮秆系为母本,10个小麦品种(系)为父本配制了40个杂种F1,研究其粒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40个杂种的平均优势平均为1195%,变幅为-649%~2883%。超亲优势平均为012%,变幅为-1895%~1757%。竞争优势平均为-496%,变幅为-2424%~1774%。选用粒重较高的Rht3矮秆系如ND35和ND37作母本,粒重超过对照的品种(系)作父本,较易获得粒重具正向竞争优势的杂种。14个亲本的配合力分析,针对选育高粒重的杂交组合育种目标,矮秆系中ND35和ND37利用价值较高,10个品种(系)中邯分8613、鲁895023和鲁89...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平  师丽华  马正强  陈佩度  刘大钧  
以小麦赤霉酸反应不敏感的Rht3矮秆基因两个近等基因系及其分离群体为材料 ,分析了Rht3、Gai3与α 淀粉酶表达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Rht3、Gai3能强烈地抑制萌发籽粒α 淀粉酶的表达 ,降低α 淀粉酶活性水平。高矮亲本间α 淀粉酶活性差异明显 ,矮扬 3、矮苏 3和扬麦 3号、苏麦 3号的α 淀粉酶OD值分别为 0 0 71 ,0 0 80和 0 6 35 ,0 72 0。经 χ2 测验 ,两群体中α 淀粉酶活性高、中、低的分离比率符合 1∶2∶1的理论比。株高与α 淀粉酶活性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 0 791 5和 0 6 888达极显著水平。赤霉酸反应与α ...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幼春  王书茂  
针对多圆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HT的改进算法PHT3(3-point Hough transformation)。对整幅图像特征点按连续性进行点集归类,同时计算有效点的梯度方向信息;按照一定的取点规则在同一点集中取3点,得到候选圆的圆心参数;依据所求圆心参数以及梯度信息判定选取3点的有效性,以降低Hough变换的无效累积。针对常规确定圆半径精度有限的缺陷,提出利用点集并结合候选半径的均方差来获得亚像素半径,同时解决了同心圆半径的检测问题。与RHT算法进行对比检测,结果表明:PHT3算法检测时间为RHT算法检测的1/6,且无效累积更小,同时保留了Hough变换对局部信息缺损不敏感和对随机噪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石云素  李洪杰  郭北海  张艳敏  王子宁  温之雨  刘立安  贾旭  
用黑麦总基因组DNA做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小黑麦×普通小麦3个衍生系930553、930560和930612的黑麦染色质。荧光原位杂交显示这3个品系中都有1RS染色体臂与一小麦染色体臂发生易位,易位的断点在着丝点附近。在体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周期的各时期中都可见到明显的杂交信号。1RS染色体臂在间期表现为线状杂交信号贯穿细胞核。C-分带表明3个受检易位系为1BL/1RS易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杏普  刘玉平  郭文奇  郭丽敏  庞春明  王丽娜  Worland A J  Gale MD  
多年结果证明Rht1、Rht2、rht 3个近等基因系之间的子粒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 ,而Rht3基因系的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前三者。Rht3基因系的子粒赖氨酸含量显著高于Rht2和rht系 ,Rht10显著高于Rht1系 ,其他基因系之间无显著差异。Rh10基因系的面粉的沉降值显著高于Rht1,Rht8和Rht12 ,Rht3显著高于Rht1,Rht2和rht。Rht10和Rht3基因系面粉的湿面筋显著高于其他基因系。此外 ,同一基因系在不同的年际之间的品质性状表现有差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盛莲  雷振生  吴政卿  赵献林  方保停  杨攀  杨会民  何宁  王美芳  李巍  
小麦的加工品质与小麦高低分子量麦谷蛋白的组成和含量密切相关,特别是Glu-1位点编码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的组成和含量。为此,试验利用1By8亚基标记对黄淮麦区目前生产利用或曾经利用过的小麦品种及部分育种资源共150份进行了检测,其中有43份材料扩增出527bp特异片段,表明具有1By8亚基;107份材料未扩增出527bp片段,表明不具有1By8亚基;1By8亚基的出现频率为28.6%。所用材料的鉴定结果与SDS-PAGE电泳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利用特异性PCR标记鉴定1By8亚基是可靠的。与SDS-PAGE相比,PCR标记更加快速、简便和准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杏普  毛沛  段喜顺  庞春明  AJ.Worland  
利用携 带不同 Rht 矮秆基 因的6 个 冬 小麦 近等 基 因系, 进行 了 两年 试 验,研 究了 不 同矮秆基因 在育种 中的利用 价值。结 果表明: Rht1 和 Rht2 两 个半矮 秆基因显 著提高了 单株( 或 单穗)粒数和 粒重、经 济系数和 倒二叶面 积,较 Rht3 和高秆系 显著降 低了千粒 重; Rht3 矮 秆基因对 单株粒数、单 株产量 和 穗 粒 数 均 有 负 向 作 用, 显 著 提 高 了 千 粒 重 ; Rht1 + Rht2 较 高 秆 系 和 Rht2+ Rht3 系比 较显著 提高了经 济系数 ; Rht2 + Rht3 对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OksanaVTkachenko  TaisiaIDjatchouk  YuriyVLobachev1  
研究了离体条件下Rht基因对单雄生殖的影响。选用Rht基因的不同等位基因品系作为供体材料 ,包括以面包小麦为背景的Rht1 ,Rht3和Rht1 4及以硬粒小麦Charkovskaya 4 6为背景的Rht1 4和Rht1。结果表明 :不同的Rht遗传体系对愈伤诱导频率和植株再生率的影响不同。在面包小麦中 ,显性Rht3基因对单倍体产生的所有阶段都有明显的正向效应。而在硬粒小麦中 ,显性的Rht1 4基因与其它姊妹系相比 ,具有更高的植株再生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