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47)
- 2023(5525)
- 2022(4670)
- 2021(4233)
- 2020(3511)
- 2019(8007)
- 2018(7708)
- 2017(14248)
- 2016(8042)
- 2015(9075)
- 2014(8899)
- 2013(9055)
- 2012(8327)
- 2011(7187)
- 2010(7392)
- 2009(6895)
- 2008(7196)
- 2007(6361)
- 2006(5596)
- 2005(5191)
- 学科
- 济(32452)
- 经济(32409)
- 管理(29791)
- 业(27004)
- 财(24378)
- 企(22225)
- 企业(22225)
- 方法(15265)
- 数学(13592)
- 数学方法(13466)
- 财政(12804)
- 中国(10682)
- 务(10663)
- 财务(10656)
- 财务管理(10615)
- 制(10571)
- 政(10286)
- 企业财务(10160)
- 农(9956)
- 地方(8252)
- 业经(7100)
- 银(7097)
- 银行(7071)
- 度(6991)
- 制度(6989)
- 体(6633)
- 行(6593)
- 农业(6584)
- 学(6359)
- 贸(5908)
- 机构
- 大学(111050)
- 学院(110205)
- 济(48660)
- 经济(47737)
- 管理(42474)
- 理学(36567)
- 理学院(36226)
- 研究(36018)
- 管理学(35729)
- 管理学院(35540)
- 财(32846)
- 中国(29288)
- 京(22167)
- 财经(21901)
- 科学(20999)
- 经(19823)
- 江(18548)
- 农(18354)
- 所(18020)
- 中心(17636)
- 经济学(16006)
- 财经大学(15944)
- 研究所(15795)
- 业大(15324)
- 经济学院(14601)
- 农业(14309)
- 省(13851)
- 州(13820)
- 北京(13652)
- 范(12965)
- 基金
- 项目(72151)
- 科学(57527)
- 基金(54063)
- 研究(52223)
- 家(46756)
- 国家(46361)
- 科学基金(40568)
- 社会(35504)
- 社会科(33924)
- 社会科学(33917)
- 基金项目(28304)
- 省(28280)
- 自然(25383)
- 自然科(24904)
- 自然科学(24899)
- 自然科学基金(24476)
- 教育(24040)
- 划(22984)
- 资助(22179)
- 编号(19811)
- 成果(16583)
- 部(16350)
- 重点(16177)
- 国家社会(15531)
- 创(14782)
- 发(14758)
- 教育部(14418)
- 人文(14167)
- 科研(14049)
- 创新(13927)
共检索到1766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郝春虹 王英家 贾晓俊 岳希明
本文考察了1994年之后中国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运用RE指数、基尼系数按收入构成分解、基尼系数路径曲线、非效率指数四种方法分析,结果显示,1994年分税制之后,转移支付具有显著的财力均等化效应。具体而言,无论是用RE指数衡量的总体效应,还是用基尼系数按收入构成分解评价的边际效用,2001年之前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不断增强,其后基本处于稳定状态。非效率指数显示,转移支付在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上的效率表现虽然处于不断改善的趋势中,但仍然不尽如人意,尚有较大的改善空间。具体而言,1996年转移支付在缩小地区间财力差距上仅实现其潜力(或最大值)的20%左右,即非效率指数值高达80%左右,2017年非效率指数下降到50%左右。非效率指数的分解结果显示,转移支付在均衡地区间财力差距方面之所以表现不佳,既有转移支付大规模地改变了各省份财力水平排序的原因,也有转移支付资金分配对落后省份倾斜不足的原因。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鲍曙光
本文基于县级财政数据,利用泰尔指数构建均衡系数,对我国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的均等效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转移支付缩小了地区财力差异,但地区间财力差距仍极大,且均等效果在2008年以后有所弱化;相对于省际差距,省内差距是地区财力差距的主要组成部分,未来要重点推进省以下转移支付体系建设;转移支付向中西部地区倾斜,但东部地区财力差距问题凸显;一般性转移支付均等的效果和效率都是最高,专项转移支付均等效果也较强,但体制性补助和税收返还均等效率较低。最后,笔者围绕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转移支付结构和分配公式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转移支付 财力均等化 差距 泰尔指数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田发
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会影响到各地区财政能力均等化水平,进而影响到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效应上看,转移支付起到一定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果,但各地区财力差异仍然很大;从分项转移支付效果来看,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应最强,专项转移支付次之,税收返还效果最差。因此,可以通过调节转移支付的地区分配结构和建立均等化转移支付体系来提升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水平,以促进各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贾晓俊 岳希明
本文通过基尼系数分解的方法考察了我国转移支付的地区间财力均等化效应。计算结果显示,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在资金分配上均向财力较弱的地区进行了倾斜,具有财力均等化效应,在强度上,一般较专项要强。在构成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诸多子项目中,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向财力较弱地区的倾斜程度最强,教育转移支付次之,紧随其后的分别是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奖励补助以及调整工资转移支付。但是由于均衡性转移支付规模较大,财力均等化效应最强。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均等化效应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吴强 李楠
本文选取1997—2014年除西藏外的30个省级行政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的数据,运用基尼系数分解法,实证分析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和税收返还大规模变动对地方财力均等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效果明显,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了区际财力差距,部分抵消了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效果;税收返还在2004年以前是区际财力差距扩大的主因,2004年以后,其所占比重大幅下降,作用越来越微弱。20年来,我国省际间平均基尼系数仅有5%的下降,均等化效果不明显原因在于:我国的一般性转移支付有1/3难以支出到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弱化了应有的"均等化"效果;贫困地区往往因为拿不出配套资金而失去专项补助,使得专项转...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晓明 康慧芳
财政分权框架下,转移支付是平衡县级政府财力的重要政策工具,对于促进县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2010—2019年山西省县域财政数据,通过对基尼系数按收入来源进行分解,分析转移支付对县域财力均等化的影响。结论显示,转移支付总体上能够发挥财力均等化作用,其中一般性转移支付贡献最大,税收返还也有助于缩小县域财力差距,但专项转移支付扩大了县际财力的不均衡程度。因此要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健全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地方财政体制。
关键词:
财政分权 转移支付 财政均等化 基尼系数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任致伟
本文运用2009-2013年县一级的数据,研究了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县级层面上确实起到了财力均等化作用。经过转移支付之后,人均一般预算支出的不均等程度要小于人均GDP以及人均一般预算收入的不均等程度。但是人均一般预算收入的差异程度要大于人均GDP的差异程度,这说明现行的财政收入机制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更加放大了县域之间的财政收入不平衡。县域之间的财力不平衡主要来自于省内,同样也来自于省间、区域之间,因此在调节县域财力不均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在县之间均等化时不能仅仅靠省级政府,同样也需要中央政府调节省与省之间的不平衡,需要中央与地方协同配合,但是保障县级政府基本财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县域之间的均等化主要责任在于省级政府。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均等化 地方政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永辉 付文林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调节并匡正因自发竞争导致的地区间发展失衡和公共品供给缺失的问题。利用中国199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考察转移支付对地区公共品供给及财力均等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转移支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区间财力失衡并提升地方性公共品供给,但公共品供给与财力改善之间并不必然是趋好的循环;相比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因受限经济发展的压力和自有财力的欠缺,其地方政府对追加公共品投入的能力和激励均不足。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完善转移支付的针对性帮扶是中央引导欠
关键词:
转移支付 财力均等化 公共品供给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赵永辉 付文林
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央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调节并匡正因自发竞争导致的地区间发展失衡和公共品供给缺失的问题。利用中国1998-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通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考察转移支付对地区公共品供给及财力均等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转移支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地区间财力失衡并提升地方性公共品供给,但公共品供给与财力改善之间并不必然是趋好的循环;相比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因受限经济发展的压力和自有财力的欠缺,其地方政府对追加公共品投入的能力和激励均不足。本文的研究意味着,完善转移支付的针对性帮扶是中央引导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政策取向,而如何做好制度设计,促使地方加大对发展性公共品的投入,则构成地方财政支出优化的核心和关键。
关键词:
转移支付 财力均等化 公共品供给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海涛 任致伟
本文运用2009-2013年县一级的数据,研究了转移支付的财力均等化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在县级层面上确实起到了财力均等化作用。经过转移支付之后,人均一般预算支出的不均等程度要小于人均GDP以及人均一般预算收入的不均等程度。但是人均一般预算收入的差异程度要大于人均GDP的差异程度,这说明现行的财政收入机制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基础上更加放大了县域之间的财政收入不平衡。县域之间的财力不平衡主要来自于省内,同样也来自于省间、区域之间,因此在调节县域财力不均等,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在县之间均等化时不能仅仅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均等化 地方政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安锦#副教授 任致伟
财力均等化是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要求与保障,县际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与县际财力的不平衡是制约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两大障碍。本文通过面板数据模型以及基尼系数、变异系数等指标研究了转移支付制度对内蒙古县域之间财力的均等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兼顾了公平与效率,总体上体现了公平;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对于缩小内蒙古县域之间财力的差异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内蒙古旗县的财力水平与财政部的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应当增加对旗县一级的转移支付。
关键词:
县际财力 转移支付 均等化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董艳梅
财力均等化是中央转移支付的最基本目标,是落后地区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础。本文选取了尽量能反映区域特点的13个指标,对我国的省级行政辖区做了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划分,把研究的视角聚焦于欠发达地区。通过变异系数指标对比了中央转移支付对三大区域的财力均等化效应,结论显示,欠发达地区的财力均等化不仅没有得到改善,其间的财力差距反而被不断拉大。欠发达地区受中央转移支付财力均等化效应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中央转移支付制度设计的导向不清和欠发达地区畸形依赖专项转移支付有关。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财力均等化 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琛影
健全的财政转移支付是支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以上海市为例,先测算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显示各区县公共服务总体均衡水平较高。随后评估财政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效应,发现转移支付具有较强的总体财力均衡效应,促进了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中心城区与郊区两大区域内与区域间的财力均衡效应直到2005年后才逐年放大,有效地缩小了区域内与城乡间的公共服务差距。据此建议:转移支付要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改革重心应该是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的区域分布与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结构体系。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瑞民 陶然
利用中国县级财政数据,本文基于Lerman与Yitzhaki(1985)提出的方法对财政收入来源进行分解,考察不同类别的转移支付边际意义上的财力均等化效应。研究表明,在县级层面,无论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还是专项转移支付,其分配效应都更多地促进了财政供养人口财力均等化,其目的更多是"保运转"与"搞建设",而其对辖区人口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效应则相对微弱;一般性转移支付对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效应在2005年以后才逐渐显著;专项转移支付则总体上增大了地区公共服务不均等。此外,转移支付的不断增加加剧了不同层级政府间的纵向财力
关键词:
转移支付 财力均等化 财政体制改革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珺 李春根
农村低保财政支出形成事实上以中央财政为主的支出模式,研究中央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既有利于提高中央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又有利于公平正义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地区社会政治的稳定。文章分析在财政共担机制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均等化情况,通过回归分析发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地区公平性尚有较大改进空间;泰尔指数分析虽然发现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改善了农村低保财政支出的地区公平性,但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发现这一改善作用在减弱,两个分析为实现农村低保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指明同一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