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62)
- 2023(16072)
- 2022(12664)
- 2021(11322)
- 2020(9096)
- 2019(20387)
- 2018(19113)
- 2017(35916)
- 2016(18667)
- 2015(20825)
- 2014(20323)
- 2013(20361)
- 2012(18832)
- 2011(17419)
- 2010(17371)
- 2009(16569)
- 2008(15287)
- 2007(13599)
- 2006(12546)
- 2005(11579)
- 学科
- 济(104173)
- 经济(104084)
- 业(51997)
- 管理(51545)
- 企(39227)
- 企业(39227)
- 方法(37138)
- 数学(33863)
- 中国(33728)
- 数学方法(33679)
- 融(28187)
- 金融(28187)
- 农(27153)
- 银(25881)
- 银行(25848)
- 行(25088)
- 地方(23932)
- 业经(23049)
- 财(21810)
- 制(19635)
- 贸(19626)
- 贸易(19607)
- 农业(19153)
- 易(19122)
- 学(16759)
- 产业(14004)
- 环境(13890)
- 地方经济(13752)
- 体(13496)
- 发(13009)
- 机构
- 大学(281473)
- 学院(280147)
- 济(138390)
- 经济(136176)
- 管理(104219)
- 研究(103967)
- 理学(89540)
- 理学院(88569)
- 管理学(87383)
- 管理学院(86861)
- 中国(86737)
- 财(60235)
- 京(58495)
- 科学(57801)
- 所(51769)
- 农(48753)
- 财经(48741)
- 中心(48030)
- 研究所(46984)
- 经济学(46600)
- 经(44715)
- 经济学院(42032)
- 江(39616)
- 业大(39610)
- 农业(38087)
- 北京(37328)
- 院(36634)
- 财经大学(36562)
- 范(33106)
- 师范(32693)
- 基金
- 项目(185529)
- 科学(147502)
- 基金(139981)
- 研究(132506)
- 家(123630)
- 国家(122639)
- 科学基金(104615)
- 社会(92336)
- 社会科(87974)
- 社会科学(87949)
- 基金项目(72712)
- 省(68527)
- 自然(64384)
- 自然科(63004)
- 自然科学(62982)
- 自然科学基金(61944)
- 划(58160)
- 教育(57864)
- 资助(56531)
- 编号(48899)
- 重点(42037)
- 部(41986)
- 发(41841)
- 国家社会(41147)
- 创(39147)
- 成果(38881)
- 创新(36740)
- 教育部(36532)
- 中国(35741)
- 人文(35309)
- 期刊
- 济(152871)
- 经济(152871)
- 研究(87842)
- 中国(57293)
- 农(45951)
- 学报(44951)
- 财(44159)
- 融(42471)
- 金融(42471)
- 科学(41653)
- 管理(39185)
- 大学(34610)
- 学学(33283)
- 农业(30475)
- 经济研究(27165)
- 财经(26225)
- 经(22825)
- 业经(22267)
- 技术(20656)
- 问题(19934)
- 贸(18400)
- 教育(17366)
- 国际(17239)
- 世界(16677)
- 业(16312)
- 技术经济(15223)
- 统计(14185)
- 商业(12943)
- 策(12798)
- 理论(12649)
共检索到434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治国 孔维嘉 李兆哲
中国经济步入新时代后,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带来了新的挑战。区别于以往在传统经济发展情境下对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的研究,本文将数字经济发展与中国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纳入同一研究框架,以探究数字经济冲击对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影响。在理论上,构建数字经济冲击背景下城乡边际劳动生产力分割和劳动力流动的理论模型;实证上,基于2013~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了数字经济对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影响与机制,并进一步分析了数字金融的效能。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显著促进了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分割,这一结论在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数字经济对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差异,所有制分割是数字经济推动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的重要条件;第三,数字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及区域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是数字经济影响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分割的有效机制;第四,数字金融作为产业数字化融合的典范,显著抑制了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分割。此结论可为探讨数字经济为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带来何种改变,以及带来这种改变的机制为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明睿 钱雪亚 姚先国
文章利用2006年CHNS数据,根据切换回归模型的结果检验中国劳动力市场是否存在分割,并分析了分割状态下户口对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依然存在二元分割;户口是限制农村劳动者进入主要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因素之一;拥有城镇户口的劳动者不仅几乎垄断了主要劳动力市场上的就业,而且在次要劳动力市场中也处于有利地位。
关键词:
二元劳动力市场 户口 就业 切换回归模型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蔡武
构建城乡分割体制下的二元经济模型来分析转型期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内在机制,并基于省区数据建立交叉项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城乡劳动力流动率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方向随农民工工资和城镇化水平的临界值由扩大转为缩小;(2)近年来超过三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由城市就业市场对农民工歧视产生的农民工向城市的转移价值带来的。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 劳动力流动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叶 郭莉莉
本文基于2016-2020年我国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引入政府干预与互联网普及两大调节变量,采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流通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显示: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流通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政府干预与互联网普及均可有效缓解城乡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流通效率的负向影响,其中政府干预的正向调节作用更加显著。立足于此,提出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持续强化互联网普及应用、深入完善城乡就业保障体系的对策,以期对畅通城乡劳动力流通渠道、提升流通效率有所裨益。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钟若愚 屈沙
基于连续6期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主要采用Logit模型和FFL分解方法,针对城乡劳动者就业机会、工资水平差异及其成因问题进行探究。实证结果表明,当下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就业隔离现象依然存在。公有制单位中城乡工资差距存在"黏性地板效应",从长期来看有所缩小;非公有制单位中城乡工资差距随收入水平及时间的变化,趋势均较为平缓。从城乡工资差距的来源来看,公有制单位主要源于户籍歧视,且随时间变化有所下降;而非公有制单位则主要源于特征差异。为进一步验证结论的稳健性,借助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进行实证对比,结果表明上述结论仍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因此,在人口城镇化进程中,为建立更加公平、规范、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在进一步提升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缩小劳动者人力资本差异的同时,需要借助更为有效的户籍制度改革以弱化劳动力市场中的户籍歧视。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钱雪亚 肖青青
鉴于工资既是对劳动者生产率贡献的支付同时又是对劳动者承受负面工作条件的补偿这一复杂性,及城镇劳动力市场上城乡两类劳动者在艰苦危险程度不等的岗位上分布的显著差异性,依据调查工资的城乡差异来测量劳动力市场上城乡分割的程度可能不尽客观。本文关注岗位的工作条件及其工资补偿,依据两类劳动者的可比工资差异观察城乡分割状态。研究发现:在绝对意义上,无论城镇工还是农民工,艰苦危险的工作条件未能带来显著更高的工资正效应;但相对于城镇工,农民工的工资中包含了更多的基于艰苦危险工作条件的岗位补偿部分;在岗位补偿可比口径下,城乡劳动者的工资差异显著大于调查工资口径下的工资差异。以此判断,我国城镇劳动力市场存在以负面工作条件补偿不足为形式的隐性分割,次级劳动力市场中,尤其是那些最为艰苦和危险的工作岗位上,城乡劳动者看似基本一致的工资水平并不代表农民工获得了平等的生产率回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萍 李平
目前缺少系统的农民工工资的面板数据妨碍了对城镇劳动力市场的所有制分割如何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研究。本文证明城镇集体经济部门的平均工资可以作为农民工工资的代理变量,并将城镇国有部门的平均工资与集体部门的平均工资的比例作为衡量城镇劳动力市场所有制分割的指标。笔者通过对中国1978—2008年间省际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劳动力市场的所有制分割本身具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但是,非国有部门职工比重的增加会削弱所有制分割的影响,从而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所有制分割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继迁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与就业质量的影响。就业机会方面,区域、户籍等因素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受雇就业还是自雇就业,东部地区失地农民的几率都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城市户籍的获得,大大降低了自雇就业比重,显著提升了受雇就业几率。进一步分析受雇失地农民的就业质量,在工资、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三个纬度,地区、户籍、行业等因素产生了不同影响:就业质量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呈现出梯度下降趋势,在工资、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三个纬度上均是东部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获得城市户籍后,工资收入、工作稳定性明显提高,但工作满意度无甚变化;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再到第三产业,工资逐渐下降,工作稳定性逐步上升;工作满意度方面,不同行业的失地农民都相差不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马继迁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CFPS)数据,分析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机会与就业质量的影响。就业机会方面,区域、户籍等因素具有重要影响。无论是受雇就业还是自雇就业,东部地区失地农民的几率都最高,中部其次,西部最低。城市户籍的获得,大大降低了自雇就业比重,显著提升了受雇就业几率。进一步分析受雇失地农民的就业质量,在工资、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三个纬度,地区、户籍、行业等因素产生了不同影响:就业质量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呈现出梯度下降趋势,在工资、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度三个纬度上均是东部最高,中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郭娟娟 张顺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2018年数据,本文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视角出发,探究了不同劳动力市场职业流动的可能及其收入效应,并进一步分析了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变化。研究发现:(1)高技术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发生职业流动的可能性显著高于低技术劳动力市场,两个劳动力市场中职业流动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2)职业流动具有收入效应,且收入效应在低技术劳动力市场中更为明显,通过职业流动低技术水平劳动者的实际收入可以显著增加,可见职业流动或许会缩小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的收入差距;(3)数字经济发展显著影响了劳动力市场发展,数字经济可以提升劳动者职业流动的可能性,尤其是增加了低技术劳动力市场的劳动者职业流动的可能性。同时,数字经济也提升了低技术劳动力市场中职业流动的收入效应,增加了低技术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通过职业流动增加收入的机会。可见数字经济对缩小劳动力市场中收入差距,提升低收入者收入有重要影响。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市场分割 职业流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皮建才 周愚
如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一直是党和政府非常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正确处理这个问题既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也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我们打算从人力资本的视角对中国城乡经济社会的分割和融合进行分析,把城市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相对人力资本水平差距作为外生变量,考察这一外生变量的变化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鹏
建国初期,服务于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中国逐渐建立起城乡分割的体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城乡分割的体制不断被打破,城乡关系不断走向融合。总结和回顾中国城乡关系70年演变历程,可以提炼出一系列宝贵的经验:不断向农民赋权,坚持改革的渐进性,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坚持尊重基层创新和转换思想观念相结合,以及给改革和改革者留出足够的空间。虽然中国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已见雏形,但是,城乡关系当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包括户籍制度改革亟待深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相当尖锐,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机制尚未建立,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依然较大,以及乡村衰退日益加剧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城镇化率,夯实城乡融合发展基础;优先推进城乡发展中需要一样化的内容,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重点突破;加快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进程,攻克城乡融合发展的薄弱环节;推动乡村三产融合发展,建立城乡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
关键词:
城乡关系 二元结构 城乡融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雪
劳动力市场分割会导致劳动力流动的低效,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厦门人才市场和高级人才市场为例,利用Oaxaca-Blinder方法对调研数据进行因素分解,从而研究两个市场的分割程度;并最终通过分析计量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孙永强 石尉艺 刘雅欣
平台经济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在促进商品消费和流通的同时进一步打破各地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本文采用2013-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平台经济对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台经济显著缓解了劳动力市场分割,对省内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缓解效应大于省外,且在劳动力市场分割程度越高的地区缓解效应越大。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平台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劳动力流动,进而缓解劳动力市场分割。同时,只有在地区的互联网发展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平台经济的发展才能够缓解劳动力市场分割。本文为促进劳动力要素充分流动和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菊芹
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劳动力市场分割现状的描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着重分析其对当前的失业治理产生的种种不利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 失业治理 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