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98)
- 2023(2076)
- 2022(1744)
- 2021(1792)
- 2020(1578)
- 2019(3455)
- 2018(3553)
- 2017(6255)
- 2016(3836)
- 2015(4539)
- 2014(4590)
- 2013(4376)
- 2012(4512)
- 2011(3811)
- 2010(3898)
- 2009(3813)
- 2008(4003)
- 2007(3849)
- 2006(3467)
- 2005(3155)
- 学科
- 济(12882)
- 经济(12861)
- 管理(9839)
- 业(9516)
- 企(8145)
- 企业(8145)
- 学(6224)
- 方法(5486)
- 数学(4417)
- 数学方法(4264)
- 农(4018)
- 中国(3450)
- 财(3396)
- 理论(3042)
- 制(3032)
- 地方(2895)
- 业经(2651)
- 贸(2555)
- 贸易(2551)
- 农业(2499)
- 易(2486)
- 银(2238)
- 银行(2210)
- 和(2195)
- 体(2164)
- 融(2132)
- 金融(2132)
- 务(2112)
- 行(2107)
- 财务(2100)
- 机构
- 大学(57193)
- 学院(56341)
- 研究(22210)
- 济(17212)
- 中国(17012)
- 管理(16992)
- 科学(16971)
- 经济(16682)
- 农(15457)
- 理学(14100)
- 理学院(13851)
- 管理学(13231)
- 管理学院(13149)
- 所(13001)
- 京(12966)
- 农业(12594)
- 研究所(11923)
- 业大(11795)
- 中心(10444)
- 江(9855)
- 省(9624)
- 湖(8695)
- 财(8683)
- 农业大学(8222)
- 范(8193)
- 北京(8056)
- 院(8027)
- 师范(7989)
- 技术(7878)
- 室(7658)
共检索到91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朱寿民 韩文华 樊后保 王幸斌
采用高频电场激发氧灰化溴代卟啉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鄱阳湖野生藜蒿中铅的含量。在0.08 mol/LNaOH介质中,铅与溴代卟啉试剂形成1∶2橙黄色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在479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2.2×105。铅量在0.04~0.48μg/mL内符合比耳定律,可用于鄱阳湖野生藜蒿中的铅的测定。测定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取样土壤已受到重金属铅的轻微污染,样品野生藜蒿中含有较低浓度的铅。
关键词:
二溴羟基卟啉 分光光度法 铅 野生藜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伟
利用KFe[Fe(CN)_6]深蓝色配合物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果实中的单宁,结果表明,在pH2.5~3.0HCl介质中,KFe[Fe(CN)_6]的最大吸收波长在760nm;在760nm处.KFe[Fe(CN)_6]的摩尔吸光系数为7.4×10~5L.mol~(-1),cm~(-1);单宁浓度在0.1~1.6μg·ml~(-1)范围内遵守Beer定律;回收率在96.0~103.3%之间;多次平行测定的变异系数约为1.6%.
关键词:
果实 单宁 吸光度 分光光度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为毅 王葵 彭晓赟 黄明春 萧浪涛 刘登友 王若仲
建立了一种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植酸含量的方法:加入过量Fe~(3+)与植酸生成4∶1PA(Fe)_4沉淀,再利用盐酸羟胺将剩余Fe~(3+)还原为Fe~(2+),以邻二氮菲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Fe~(2+),从而实现对稻米植酸含量的检测。对测定体系的pH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分析无机磷酸对植酸含量测定的影响,验证方法的重复性和精确度。结果表明:在溶液p H为2.5、反应时间为30 min条件下,可准确测定的植酸浓度为6.7×10~(–7)~2.5×10~(–5)mol/L,低浓度和高浓度植酸测定工作曲线的R~2均大于0.99;无机磷酸浓度低于2.0×10~(–5 )mol/L时,游离的无机磷酸对植酸检测无影响;对6.7×10~(–7)~2.5×10~(–5 )mol/L的标准样品进行5次平行试验,回收率为93.30%~104.67%,RSD为1.25%~7.34%。利用该方法测定的黄华占、金穗408、Kitaake、日本晴等4个品种的稻米植酸含量分别为5.42、4.72、6.40、5.68 mg/g,RSD为1.23%~7.60%。
关键词:
稻米 植酸 分光光度法 邻二氮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贺为毅 王葵 彭晓赟 黄明春 萧浪涛 刘登友 王若仲
建立了一种邻二氮菲分光光度法测定稻米植酸含量的方法:加入过量Fe~(3+)与植酸生成4∶1PA(Fe)_4沉淀,再利用盐酸羟胺将剩余Fe~(3+)还原为Fe~(2+),以邻二氮菲为显色剂,采用分光光度法定量检测Fe~(2+),从而实现对稻米植酸含量的检测。对测定体系的pH和反应时间进行优化,分析无机磷酸对植酸含量测定的影响,验证方法的重复性和精确度。结果表明:在溶液p H为2.5、反应时间为30 min条件下,可准确测定的植酸浓度为6.7×10~(–7)~2.5×10~(–5)mol/L,低浓度和高浓度植酸测定工作曲线的R~2均大于0.99;无机磷酸浓度低于2.0×10~(–5 )mol/L时,游离的无机磷酸对植酸检测无影响;对6.7×10~(–7)~2.5×10~(–5 )mol/L的标准样品进行5次平行试验,回收率为93.30%~104.67%,RSD为1.25%~7.34%。利用该方法测定的黄华占、金穗408、Kitaake、日本晴等4个品种的稻米植酸含量分别为5.42、4.72、6.40、5.68 mg/g,RSD为1.23%~7.60%。
关键词:
稻米 植酸 分光光度法 邻二氮菲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刘莹 李兆新 耿霞 冷凯良 姬泓巍
研究了海水中化学耗氧量的分光光度测定方法,并用分光光度法和碘量法分别对3种不同COD浓度水平的葡萄糖标准溶液(COD=0.5、1.5、2.5mg/L)以及两种海水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7%,回收率在96.3%~103.8%之间,表明该法测定海水中COD可行,且方法操作简便,更适宜于海上自动化分析。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化学耗氧量(COD) 海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杜庆鑫 魏艳秀 刘攀峰 杜红岩
采用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和AlCl_3比色法分别测定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研究杜仲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的最佳方法,并对杜仲雄花和杜仲叶中总黄酮含量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干扰严重,测定结果偏高,AlCl_3比色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合理,在5.030μg·m L(-1)范围内,芦丁浓度与吸光度呈良好线性关系(R2=0.999 7),平均加样回收率达99.27%,RSD为1.21%,适合杜仲中总黄酮含量的大量测定;杜仲雄花和
关键词:
杜仲 雄花 叶 总黄酮 分光光度法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晓凤 罗玲 张义蓉
在磷酸酸性条件下,用凯氏定氮仪代替传统的蒸馏装置对样品进行蒸馏,吸收液中的甲醛与乙酰丙酮作用生成稳定的黄色化合物,在波长435 nm处进行比色定量。用该法测定水发产品中的甲醛含量,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2.31%(n=5),回收率为95.9%~101.0%,结果满意。
关键词:
光度法 甲醛 乙酰丙酮 水产食品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增茹 李长荣
本文探讨了6-苄基氨基嘌呤的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方法,测定波长为275um,在0~9mg·kg-1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变异系数为0.72,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紫外法测定样品的可靠性加以确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亮 胡先文 岳霞丽 王虹 叶发兵 董元彦
将甲壳素溶于NaOH/CO(NH)2水相溶剂中,研究了甲壳素水溶液的紫外光谱性质,确定甲壳素在新溶剂中的最佳紫外吸收波长为230 nm,试验了不同溶剂组分浓度、测试温度对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甲壳素浓度的影响,发现对于不同溶剂组分浓度的甲壳素溶液,甲壳素的质量百分比浓度与紫外吸收值均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且测定时温度在8-20℃范围内时,测定结果准确。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胡秉芬 黄华梨 季元祖 赵晓芳 戚建莉 张露荷 张广忠
分光光度法是测定叶绿素含量的最常用方法之一,但是运用该方法所测得叶绿素含量往往随叶绿素提取液浓度的变化而波动,进而影响对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因此,使用适宜浓度的叶绿素提取液浓度,对准确测定叶绿素含量至关重要。本研究为了探索问题,以枣树(Ziziphus jujuba)"金昌一号"叶片为材料,用乙醇和丙酮-乙醇混合液(1∶1)分别提取叶片叶绿素,将叶绿素提取液稀释成不同的浓度梯度,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研究发现在叶绿素提取液浓度低于0.80cm2·mL~(-1)(或14.67mg·mL~(-1))时,所测得叶绿素含量趋于平稳,与Excel二次曲线拟合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这表明运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枣树叶绿素含量的提取液适宜浓度应低于该浓度。而且还发现吸光度(A)比值的平稳性与叶绿素含量测定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叶绿素提取液浓度越低,吸光度越稳定,当提取液浓度低于0.68cm~2·mL~(-1)时,吸光度不再变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龚明贵 董娟娥 李进瞳 潘晓
直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当归提取液中阿魏酸含量时,由于杂质干扰较大,影响测定精度,而采用纸层析分离可以将杂质除去。研究对纸层析的展开系统、不同萃取溶剂的稳定性等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后,建立了纸层析分离-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当归中阿魏酸含量的方法。纸层析分离条件为:以氯仿、甲醇、水和冰醋酸按体积比2∶2∶6∶0.5配比作为展开剂,检测波长为330nm,加样回收率为99.61%,标准差为2.79%,吸光度在0.020~0.061时线性关系良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永红 杨定清 罗晓梅 周娅
采用干灰化法-硝酸溶液溶解样品,分光光度法测定面制食品中铝。结果表明,溶液酸度控制在0.2%为最佳,最佳测定时间以20 min为宜,该法精密度RSD%在7.0~8.5之间,添加回收率在92.5%~99.2%之间,与国标比色法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其中精密度还优于国标比色法。该法完全可以作为目前国标比色方法的补充,适于批量样品测定,前处理液可用于其它金属元素联测,对实现低碳绿色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干灰化 硝酸 面制食品 铝 测定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先文 董元彦 张新萍 叶发兵
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华鱼腥藻 (Anabaenaflos aquae)藻液的吸光度A。这种方法与细胞计数法、叶绿素a含量测定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相比较 ,既简便又准确 ,且可获得十分理想的线性相关性 ,其测得的A值可以作为水华鱼腥藻现存量的指标
关键词:
水华鱼腥藻 测定 可见分光光度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纯 张凯农 阳长敏 侯大军
分析了FeCl3—K3Fe(CN)6分光光度法测定植物单宁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pH<2.2时的酸性介质中单宁-KFe[Fe(CN)6]最大吸收峰在680~720nm之间,绝大多数情况下吸收峰在695nm处,比色液单宁浓度在0~80μg·ml-1时未形成沉淀前,遵守朗伯—比耳定律。时间变异系数每分钟±0.05%,回收率94.7%~105.2%,相对误差1.2%~5.3%。该方法受在酸性条件下能将Fe3+还原为Fe2+的物质和形成沉淀的物质干扰。测定结果与靛红—高锰酸钾滴淀法相接近。
关键词:
植物成分,单宁,分光光度法,铁氰化钾
[期刊] 海洋水产研究
[作者]
张海燕 周德庆
在目前我国海洋生物中石油烃检测方法(GB17378.6-1998)基础上,对方法中的皂化温度和时间、萃取剂和溶剂的选择以及萃取过程的优化进行了研究。将海洋生物样品于38℃烘箱中经NaOH皂化10 h,能确保样品皂化完全且不受室温限制;用石油醚(30~50℃)代替氟里昂萃取,其效果更佳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蒸干后的残留物用石油醚(60~90℃)溶解,去水后用荧光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本方法的检测限为0.26 mg/kg,比目前采用的国标方法高3倍多;相对标准偏差不超过7.7%,加标回收率结果在88.5%~108.9%之间,适合于水产品中石油烃的检测。
关键词:
水产品 石油烃 荧光分光光度法 测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